1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考试试题
光伏发电试题(20道简答10道计算)

光伏发电试题问答题1. 日照强度的定义?答:日照强度是指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表示的能量密度。
2. 太阳电池是利用半导体什么特性的的半导体器件?答:太阳电池是利用半导体光生伏特效应的半导体器件。
3.能实现DC-AC(直流-交流)转换的光伏系统器件是?答:能实现DC-AC(直流-交流)转换的器件是逆变器4.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储能元件是?答: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储能元件是铅酸蓄电池。
5. 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答:光热利用、太阳能发电、光化学利用以及光生物利用。
6.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哪两类?答:分别为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7. 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根据负载的特点可分为哪几种?答:直流系统、交流系统和交直流混合系统8. 在足够能量的光照条件,晶体硅太阳电池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N区的什么向P 区运动,P区的什么向N区运动?答:N区的空穴向P区运动,P区的电子向N区运动9.太阳能电池种类主要有哪两种类型?答:晶体硅型和薄膜型。
10. 什么是光伏发电系统?答: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核心的器件是?答:太阳电池12. 太阳电池是将什么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
答:太阳辐射能13. 通过支架系统的旋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受光面接收尽量多的太阳辐射量,以增加发电量的系统称为?答:跟踪系统14.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电压,可将太阳电池组件如何使用?答:串联15.为了获得更大的输出电流,可将太阳电池组件如何使用?答:并联。
16. 太阳能电池的端子输出的电力能量与输入的太阳能辐射光能量之比称为?答: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率17.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在电网失电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这一现象称为?答:孤岛效应。
18:在太阳电池外电路接上负载后,负载中便有电流过,该电流称为?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流。
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题及答案

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题及答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选择题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__A__指在电网失电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这一现象。
A.孤岛效应 B. 光伏效应 C.充电效应 D. 霍尔效应2.某单片太阳电池测得其填充因子为%,其开路电压为,短路电流为,其测试输入功率为,则此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__A__。
A.%B.% C.%D.%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电池组件表面被污物遮盖,会影响整个太阳电池方阵所发出的电力,从而产生__D__。
A.霍尔效应 B. 孤岛效应 C.充电效应 D. 热斑效应4.下列表征太阳电池的参数中,哪个不属于太阳电池电学性能的主要参数__D__。
A.开路电压B.短路电流 C.填充因子D.掺杂浓度5.蓄电池的容量就是蓄电池的蓄电能力,标志符号为C,通常用以下哪个单位来表征蓄电池容量__D__。
A.安培B.伏特 C.瓦特D.安时6.蓄电池使用过程中,蓄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称为__D__。
A.自放电率 B. 使用寿命 C.放电速率 D. 放电深度7.太阳电池是利用半导体__C__的半导体器件。
A.光热效应 B.热电效应C.光生伏打效应 D.热斑效应8.在衡量太阳电池输出特性参数中,表征最大输出功率与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乘积比值的是__B__。
A.转换效率B.填充因子C.光谱响应D.方块电阻9.太阳电池单体是用于光电转换的最小单元,其工作电压约为__A__mV,工作电流为20~25mA/cm2。
A.400~500 B.100~200 C.200~300 ~900二、填空题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没有与公用电网相连接的光伏系统称为离网(或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公共电网相连接的光伏系统称为并网(或联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2.根据光伏发电系统使用的要求,可将蓄电池串并联成蓄电池组,蓄电池组主要有三种运行方式,分别为循环充放电制、定期浮充制、连续浮充制。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期末试卷及答案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期末试卷及答案20XX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期末试卷及答案20XX级《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 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光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基本上为一个常数。
这个辐射强度称为___ _ __。
A.大气质量B. 太阳常数C.辐射强度D.太阳光谱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最核心的器件是______。
A.控制器B. 逆变器C.太阳电池D.蓄电池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______指在电网失电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这一现象。
A.孤岛效应B. 光伏效应C.充电效应D.霍尔效应4.在太阳电池外电路接上负载后,负载中便有电流过,该电流称为太阳电池的______。
A.短路电流B. 开路电流C.工作电流D.最大电流5.地面用太阳电池标准测试条件为在温度为25℃下,大气质量为AM1.5的阳光光谱,辐射能量密度为_____W/m2。
A.1000 B. 1367 C.1353 D.11306.蓄电池放电时输出的电量与充电时输入的电量之比称为容量______。
A.输入效率B. 填充因子C.工作电压D.输出效率7.蓄电池使用过程中,蓄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称为_____。
A.自放电率 B. 使用寿命C.放电速率 D.放电深度8.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电池方阵所发出的电力如果要供交流负载使用的话,实现此功能的主要器件是______。
A.稳压器 B. 逆变器C.二极管 D.蓄电池9.当日照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日照的变化而引起较明显变化的是______。
A.开路电压 B. 工作电压C.短路电流 D.最佳倾角10.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电池组件表面被污物遮盖,会影响整个太阳电池方阵所发出的电力,从而产生______。
A.霍尔效应 B. 孤岛效应C.充电效应 D.热斑效应11.当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时,要求控制器具有输入充满断开和恢复接通的功能。
光伏发电高考试题及答案

光伏发电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主要部件是:A. 蓄电池B. 太阳能电池板C. 逆变器D. 风力发电机答案:B2. 下列关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并网和离网两种类型B.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独立于电网运行C. 光伏发电系统必须与电网连接才能工作D.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C3. 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太阳能电池板,其主要材料是:A. 硅B. 铜C. 铝D. 铁答案:A4. 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是:A. 蓄电池B. 太阳能电池板C. 逆变器D. 控制器答案:C5. 光伏发电系统在阴雨天或夜间无法工作,这是因为:A. 需要太阳能B. 需要风能C. 需要水能D. 需要核能答案:A6. 下列关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维护,正确的做法是:A. 定期清洗太阳能电池板B. 避免在高温下使用C. 避免在低温下使用D. 无需维护答案:A7. 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太阳辐射强度B. 环境温度C. 电池板的朝向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下列关于光伏发电系统的优点,不正确的是:A. 清洁无污染B. 可再生能源C. 无需维护D. 运行成本低答案:C9. 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哪些因素?A. 光照条件B. 风力大小C. 地势高低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10. 光伏发电系统在并网运行时,其发电量不足时,电网会:A. 停止供电B. 补充供电C. 减少供电D. 无法供电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太阳能电池板B. 蓄电池C. 逆变器D. 控制器答案:ABCD2. 光伏发电系统的优点包括:A. 可再生能源B. 节省空间C. 清洁无污染D. 运行成本低答案:ACD3. 影响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因素有:A. 太阳辐射强度B. 环境温度C. 电池板的朝向D. 电池板的材质答案:ABCD4. 光伏发电系统在安装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光照条件B. 风力大小C. 地势高低D. 建筑物的遮挡答案:ACD5. 光伏发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A. 定期清洗太阳能电池板B. 检查连接线路C. 更换损坏的部件D. 定期检查逆变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伏发电系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工作。
光伏发电技术考试试题

光伏发电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材料不是常见的光伏电池材料?()A 单晶硅B 多晶硅C 砷化镓D 氧化铜2、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主要作用是()A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B 储存电能C 控制电流大小D 提高电压3、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佳安装角度通常取决于()A 当地的纬度B 季节C 天气状况D 以上都是4、以下哪个因素对光伏发电效率影响最小?()A 电池板表面清洁度B 电池板颜色C 温度D 光照强度5、光伏组件的串联可以()A 增加电压B 增加电流C 增加功率D 以上都不对6、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安装在()A 大型电站B 荒漠地区C 居民屋顶D 海上7、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监测系统运行状态的设备是()A 电表B 控制器C 传感器D 变压器8、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下降?()A 电池板老化B 电线短路C 逆变器故障D 以上都是9、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方法不包括()A 增加电池板面积B 提高电池板转换效率C 降低系统成本D 优化系统配置10、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不包括()A 土地利用B 生态保护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11、以下哪种类型的光伏电池成本最高?()A 单晶硅B 多晶硅C 薄膜电池D 化合物电池12、光伏发电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包括()A 定期清洗电池板B 检查电线连接C 更换电池板D 升级逆变器软件13、以下哪个国家在光伏发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 美国B 德国C 中国D 日本14、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A 光电效应B 电磁感应C 热辐射D 化学反应15、大型光伏电站通常采用()并网方式。
A 分布式B 集中式C 离网式D 混合式16、以下哪种电池板的弱光性能较好?()A 单晶硅B 多晶硅C 非晶硅D 砷化镓17、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装置通常是()A 蓄电池B 超级电容C 飞轮储能D 以上都是18、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A 装机容量B 运行时间C 系统效率D 以上都是19、以下哪种情况适合使用离网光伏发电系统?()A 偏远山区B 城市中心C 工业园区D 大型商场20、光伏电站的寿命一般在()年左右。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期末试卷及答案(I)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期末试卷(I)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对的选T,错误的选F,填写在答题纸)1、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是指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在该组件上的太阳光功率的比值。
2、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是指在组件输出短路时,测量组件输出端的电压值。
3、光伏组件峰值功率是指在准测试条件下组件的输出最大功率。
其值等于峰值电压与峰值电流的乘积。
4、光伏逆变器按照电能输出去向可以分为有源逆变器和无源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属于有源逆变器。
5、拟建设100KW的分布式并网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选择上可以从组件功率、组件转化效率、峰值电压、电流等参数角度出发选配合适的组件。
6、衢州市如果建设1MW的固定倾角的光伏电站大约占地至少300亩。
7、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环境温度、空气质量等因素无关。
8、同等条件下,温度越高光伏组件实际输出功率越大,即相同辐照度下,同容量的组件在夏天发的电比冬天多。
所以建设光伏电站时,尽量选择通风条件不好的地方。
9、地区的峰值日照时数是影响光伏发电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衢州市平均峰值日照时数为3.5小时,我国最好的峰值日照时数地区为6.8小时,那么一个电站在衢州市如果年发电量为350kwh,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该电站在我国最好的峰值日照时数地区年发电量可达到680kwh。
10.一个装机功率为100KW的光伏电站,其在实际发电过程中,发电量功率输出很难达到满功率100KW的输出,主要原因为:实际发电环境下很难达到标准的测试条件,同时电站存在各种损耗等,所以光伏电站的实际输出功率小于光伏电站的装机功率。
11.光伏组件的填兖因子FF,是指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的比值,其值小于1。
填充因子是评价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值越大(越接近1),表示电池组件输出能力(特性)越好。
12、在最小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组件不管处于什么条件下,都可以实时输出最大功率。
太阳能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

太阳能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太阳能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能源转换的技术。
以下关于太阳能的描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 太阳能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
B.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C. 太阳能热利用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空调等。
D. 太阳能只能在白天利用,无法储存供夜间使用。
2. 光伏发电系统中,以下关于光伏电池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 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装置。
B.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将光子转化为电子。
C. 光伏电池只能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工作。
D. 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越高,发电量越低。
3.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给家庭使用的一种设备。
以下关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 太阳能热水器分为扁平式和真空管式两种类型。
B. 太阳能热水器需要安装在南向屋顶上,以充分接收阳光。
C.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正常工作。
D.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根据家庭需求进行多台并联使用。
4. 太阳能空调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热能的供给、热能的转换和空调系统的运行。
以下关于太阳能空调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 太阳能空调只能在白天使用,无法在夜间工作。
B. 太阳能空调的制冷效果比传统空调更好。
C. 太阳能空调可以通过储存太阳能实现24小时连续运行。
D. 太阳能空调只适用于地处寒冷地区的家庭使用。
5. 太阳能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家庭,也能应用于商业和工业领域。
以下关于太阳能应用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 太阳能电站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设施,可以供给城市的电力需求。
B. 太阳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灌溉和温室设施加热。
C. 太阳能可以用于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 太阳能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太阳能飞机的研发和制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试卷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由炽热气体构成的一个巨大球体,中心温度约为10的7次方K,表面温度接近5800K,主要由__B__(约占80%)和____(约占19%)组成。
A.氢、氧 B. 氢、氦C. 氮、氢D. 氮、氦2.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光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基本上为一个常数。
这个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或称此辐射为大气质量为零(AM0)的辐射,其值为__A__。
A.1.367 kW/m2 B. 1.000 kW/m2C. 1.353 kW/m2D. 0.875 kW/m23.太阳电池是利用半导体__C__的半导体器件。
A.光热效应 B.热电效应C. 光生伏打效应D. 热斑效应4.在衡量太阳电池输出特性参数中,表征最大输出功率与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乘积比值的是__B__。
A.转换效率 B.填充因子C. 光谱响应D. 方块电阻5.目前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高效率为__D__,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创造并保持。
A.17.8% B.30.5%C. 20.1%D. 24.7%6.下列表征太阳电池的参数中,哪个不属于太阳电池电学性能的主要参数__D__。
A.开路电压 B.短路电流C. 填充因子D. 掺杂浓度7.蓄电池的容量就是蓄电池的蓄电能力,标志符号为C,通常用以下哪个单位来表征蓄电池容量__D__。
A.安培 B.伏特C. 瓦特D. 安时8.下列光伏系统器件中,能实现DC-AC(直流-交流)转换的器件是__C__。
A.太阳电池 B.蓄电池C. 逆变器D. 控制器9.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通常以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为单位,如果装机容量1GW,其相当于__C__W。
A.103 B.106C. 109D. 1010.一个独立光伏系统,已知系统电压48V,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为12V,那么需串联的蓄电池数量为__D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质能级的位置位于禁带中心附近,电离能较大,在室温下,处于这些杂质能级上的杂质一般不电离,对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没有贡献,但是它们可以作为电子或空穴的复合中心,影响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寿命,这类杂质称为深能级杂质常用的形成p n 结的工艺主要有合金法、扩散法、离子注入法和薄膜生长法,其中扩散法是目前硅太阳电池的p 一n 结形成的主要方法。
合金法是指在一种半导体单晶上放置金属或半导体元素,通过升温等工艺形成p-n 结。
扩散法是指在n 型(或p 型)半导体材料中,利用扩散工艺掺人相反类型的杂质,在一部分区域形成与体材料相反类型的p 型(或n 型)半导体,从而构成p-n 结。
离子注人法是指将n 型(或p 型)掺杂剂的离子束在静电场中加速,使之具有高动能,注人p 型半导体(或n 型半导体)的表面区域,在表面形成与体内相反的n 型(或p 型)半导体,最终形成p-n 结薄膜生长法是在n 型(或p 型)半导体表面,通过气相、液相等外延技术,生长一层具有相反导电类型的p 型(或n 型)半导体薄膜,在两者的界面处形成p-n 结。
p-n 结具有许多重要的基本特性,包括电流电压特性、电容效应、隧道效应、雪崩效应、开关特性、光生伏特效应等没有整流效应的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这种接触称为欧姆接触。
欧姆接触不会形成附加的阻抗,不会影响半导体中的平衡载流子浓度。
从理论上讲,要形成这样的欧姆接触,金属的功函数必须小于型半导体的功函数,或大于p 型半导体的功函数,这样,在金属一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半导体一侧形成反阻挡层(电子或空穴的高电导区),可以阻止整流作用的产生。
常用的欧姆接触制备技术有:低势垒接触、高复合接触和高掺杂接触。
所谓的低势垒接触,就是选择适当的金属,使其功函数和相应半导体的功函数之差很小,导致金属一半导体的势垒极低,在室温下就有大量的载流子从半导体向金属或从金属向半导体流动,从而没有整流效应产生。
对于p 型硅半导体而,金、铂都是较好的可以形成低势垒欧姆接触的金属。
高复合接触是指通过打磨或铜、金、镍合金扩散等手段,在半导体表面引人大量的复合中心,复合掉可能的非平衡载流子,导致没有整流效应产生。
高掺杂接触,是在半导体表面掺人高浓度的施主或受主电学杂质,导致金属一半导体接触的势垒区很薄。
在室温下电子通过隧穿效应产生隧道电流,从而不能阻挡电子的流动,接触电阻很小,最终形成欧姆接触。
光生伏特效应,当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p 一n 结时,由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形成了空间电荷区,并形成一个不断增强的从n 型半导体指向p 型半导体的内建电场,导致多数载流子反向漂移。
达到平衡后,扩散产生的电流和漂移产生的电流相等。
如果光照在p-n 结上,而且光能大于p-n 结的禁带宽度,则在p-n 结附近将产生电子一空穴对。
由于内建电场的存在,产生的非平衡电子载流子将向空间电荷区两端漂移,产生光生电势(电压),破坏了原来的平衡。
如果将p 一n 结和外电路相连,则电路中出现电流,称为光生伏特现象或光生伏特效应太阳电池主要工艺步骤:绒面制备、p 一n 结制备、铝背场制备、正面和背面金属接触以及减反射层沉积。
绒面制备是利用晶体硅化学腐蚀的各向异性,在NaOH 等化学溶液中处理,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增加了对人射光线的吸收;p n 结制备是在掺硼的p 型硅上,通过液相、固相和气相等技术,扩散形成n 型半导体;然后沉积铝作为铝背场,再通过丝网印刷、烧结形成金属电极。
绒面结构对于单晶硅而言,如果选择择优化学腐蚀剂,就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字塔结构,称为绒面结构,又称表面织构化,除化学腐蚀以外,还可以利用机械刻槽、激光刻槽和等离子蚀刻等技术,在硅片表面制造不同形状的绒面结构,其目的就是降低太阳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率,增加太阳光的吸收和利用P- n 结制备晶体硅太阳电池一般利用掺硼的p 型硅作为基底材料,在900 ℃ 左右,通过扩散五价的磷原子形成n 型半导体,组成p-n 结。
磷扩散的工艺有多种,主要包括气态磷扩散、固态磷扩散和液态磷扩散等形式。
铝背场为了改善硅太阳电池的效率,p 一n 结制备完后,在硅片的背光面,沉积一层铝膜,制备P+ 层,称为铝背场,其作用减少少数载流子在背面复合的概率,作为背面的金属电极。
制备铝背场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溅射等技术在硅片背面沉积一层铝膜,然后在800 一1000℃ 热处理,使铝膜和硅合金化并内扩散,形成一层高铝浓度掺杂的p+ 层.构成铝背场。
丝网印刷电极制备.就是利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把金属导体浆料按照所设计的图形,印刷在已扩散好杂质的硅片正面、背面。
然后,在适当的气氛下,通过高温烧结,使浆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金属颗粒与硅片表面形成牢固的硅合金,与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褳,从而形成太阳电池的上、下电极。
减反射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在减反射膜上、下表面反射所产生的光程差,使得两束反射光干涉相消,从而减弱反射,增加透射。
减反射层的薄膜材料通常要求有很好的透光性,对光线的吸收越少越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浊性良好的硅片粘接性如果可能最好还具有导电性能。
化学气相沉积(CVD)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PECVD) 、喷涂热解、溅射、蒸发等技术,都可以用来沉积不同的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的最佳厚度为70nm工业上和实验室一般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 来生成氮化硅薄膜。
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制备技术,PECVD 制备薄膜的沉积温度低,对多晶硅中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影响较小,而且生产能耗较低;而且沉积速度较快,生产效率高;氮化硅薄膜的质量好,薄膜均匀且缺陷密度较低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与晶体硅太阳电池相比,具有重量轻、工艺简单、成本低和耗能少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电子计算器、手表、路灯等消费产品。
由于非晶硅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其太阳电池结构不同于晶体单的p 一n 结结构,而是pin 结构。
这是因为非晶硅材料属于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晶体结构,对载流子有很强的散射作用,导致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很短,使得光生载流子在太阳电池中只有漂移运动而无扩散运动。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一般被设计成pin 结构,其中p 为人射光层,i为本征吸收层,n 为基底层。
由结和i 一n 结形成的内建电场几乎跨越整个本征层。
当人射光穿过p 型人射光层在本征吸收层中产生电子一空穴对很快被内建电场分开,空穴漂移到p 层,电子漂移到n 层,形成光生电流和光生电压非晶硅的pi n 结构通常是利用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根据不同的技术又可以分为辉光放电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热丝法、光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等离子气相沉积法。
其中,等离子气相沉积法在工业界和研究界被广泛应用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制备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低成本的衬底材料上,衬底为玻璃、晶体硅、低纯度的多品硅、s ℃等。
在此基础上,利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体溅射沉积法、液相外延法和化学沉积法,来制备掺硼的p 型多晶硅薄膜,其中化学沉积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晶硅是根据晶体生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区熔单晶硅和直拉单晶硅。
区熔单晶硅是利用悬浮区域熔炼的方法制备的,所以又称为FZ 硅单晶。
直拉单晶硅是利用切氏法备单晶硅,称为CZ 单晶硅。
高纯多晶硅的制备三氯氢硅氢还原法是德国西门子1954 年发明的,又称西门子法,是广泛采用的高纯多晶硅制备技术,硅烷热分解法,四氯化硅氢还原区熔单晶硅利用悬浮区熔方法制备的区熔单晶硅,纯度很高,电学性能均匀;但是,直径小,机械加工性差。
利用区熔单晶硅制备的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但是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在区熔单晶硅的制备过程中,首先以高纯多晶硅作为原料,制成棒状,并将多晶硅棒垂直固定;在多晶硅棒的下端放置具有一定晶向的单晶硅,作为单晶生长的籽晶,其晶向一般为〈111 〉或〈100 〉;然后在真空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保护下,利用高频感应线圈加热多晶硅棒,使多晶硅棒的部分区域形成熔区,并依靠熔区的表面张力保持多晶硅棒的平衡和晶体生长的顺利进行。
晶体生长首先从多晶硅棒和籽晶的结合处开始,多晶硅棒和籽晶以一定的速度做相反方向的运动,熔区从下端沿着多晶硅棒缓慢向上端移动,使多晶硅逐步转变成单晶硅。
直拉单晶硅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多晶硅的装料和熔化、种晶、缩颈、放肩、等径和收尾分凝现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固溶体,在高温熔化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将重新结晶,形成固溶体。
在再结品过程中,浓度小的元素(作为杂质)在浓度高的元素晶体及熔体中的浓度是不同的。
平衡分凝系数在固溶体结晶时,如果固相和液相接近平衡状态,即以无限缓慢的速度从熔体中凝固出固体,固相中某杂质的浓度,液相中该杂质的浓度,那么,两者的比值称为该杂质在此晶体中的平衡分凝系数对于晶体硅而言,杂质浓度极低,杂质的平衡分凝系数就是固液相图中固相线与液相线的斜率之比。
对于硅中不同的杂质,平衡分凝系数k也不同。
k< 1意味着晶体生长时,杂质在品体中的浓度始终小于在熔体中的浓度,即杂质在硅熔体中富集,最终导致品体尾部的杂质含量高于品体头部;反之,k> 1 意味着晶体生长时,杂质在晶体中的浓度始终大于在熔体中的浓度,即杂质在硅熔体中浓度会越来越小,使得晶体尾部的杂质含量低于晶体头部;k= 1 时杂质在晶体和熔体中的浓度始终一致,导致晶体生长完成后,从品体的头部到晶体的尾部,浓度都保持一致。
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单晶硅,一般需要对单晶硅棒进行切断(割断)、滚圆、切片、倒角、磨片、化学腐蚀和抛光等工艺,在不同的工艺间还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化学清洗。
而对于太阳电池用单晶硅,硅片的要求比较低,通常应用前几道加工工艺即切断(割断、滚圆(切方块)、切片和化学腐蚀。
直拉单晶硅除了电活性杂质外,一般主要存在氧、碳、氮、氢和金属杂质。
其中氧是主要杂质,氮杂质是在晶体生长阶段加人的杂质,对控制微缺陷和增加机械强度有益。
而氢杂质是在器件加工过程中引人的,主要用来钝化金属杂质和缺陷。
太阳电池直拉单晶硅比集成电路直拉单品硅具有更多的杂质和缺陷。
在太阳电池用直拉单晶硅中,主要的杂质是氧、碳和金属杂质,主要的缺陷是位错氧是直拉单晶硅中的3还可以形成氧沉淀,主要杂质,它来源于晶体生长过程中石英坩埚的污染1氧可以与空位结合,形成微缺陷;2可以团聚形成氧团簇,具有电学性能;引人诱生缺陷,氧浓度表现为头部高、尾部低.硅中金属的测量一是测量硅中各个金属杂质总体的浓度;二是测量硅中各个金属单个原子状态的浓度;三是测量硅中金属沉淀的浓度铸造多晶硅的制备工艺一种是浇铸法,即在一个坩埚内将硅原材料熔化,然后浇铸在另一个经过预热的坩埚内冷却,通过控制冷却速率,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大品粒的铸造多晶硅。
另一种是直接熔融定向凝固法.简称直熔法,又称布里奇曼法,即在坩埚内直接将多晶硅熔化,然后通过坩埚底部的热交换等方式,使熔体冷却,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造多晶硅也有人称这种方法为热交换法在制备铸造多晶硅时,首先将多晶硅的原料在预熔坩埚内熔化,然后硅熔体逐渐流人到下部的凝固坩埚,通过控制凝固坩埚周围的加热装置,使得凝固坩埚的底部温度最低,从而硅熔体在凝固坩埚底部开始逐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