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在找水勘探中的应用
谈水工环地质调查电法的应用与发展

尚继龙 李祥龙 ( 黑龙江省九 0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7 )
摘 要: 水工环地质调 查是 与社会科 学技 术发展 紧密相连 的工作 , 是一 项为 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平 台的工作模式 。电法作为水工 环地质调查 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物探 方法 , 是解 决岩溶 、 断裂构造和采 空区等 问题 的最佳手段 。本文 简要的 阐述 了电法 中常见的几种 的电 法调查法的应用与发展 , 并探讨 了几种 常见 电法勘察 法的应 用情况。
关键词: 水 工环 地 质 调 查 ; 电法 ; 激发极化法 ; 高 密度 电 法
电法 是 目前一种 变种最多 的物探方法 , 在水 工环 、 矿产 地质勘 出的一种新型的物理勘查方法 , 它主要是 以电磁 波传输理论 为基础 察、 考古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 , 并取得 了一定 的应用成果 。 就 目前 出现且快速发展 的探察方法 , 是 以改变应有探测力度 和频率来达 到 社会 发展现状 而言 , 电法 应用 中最 多的即为激 电法 、 可控源 音频大 为工作 目的勘察技术。 地 电磁法 、 地 质雷达法以及 高密度电法等 。 众所 周知 , 电法是一项较 1 . 4瞬变 电磁 法 为常规 的物探方法 , 是产 生于十九世纪 初的勘察 技术 , 至今 已经有 瞬变 电磁法最初是 由前 苏联 学者 于 2 O世纪 3 0年代提 出的 , 主 两百年历史 了。 而在我 国电法勘探最早应用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要应用于航空物探领域 , 2 0世纪 8 0 ~ 9 0年代在 中国开始推广应用 。 开始 的 , 经过八 十多年 的发展 与应用 , 无论是 在基础理 论还是在 目 首先在金属 矿勘探 中获得 了较好的效果 ,进 而推广应用 到工程检 前常用方法技术以及应用 效果等方面都取得 了一定 的成绩 , 并 在其 测 、 环境 、 灾害等领 域 , 并显示 出了明显 的优势 。其原理是利用 回线 研 究与发展 中逐步形成 了一套系统种 类多 , 应用 面积 广 、 适应性 能 ( 接地 或不接地 的) 向地下发送 一次脉 冲电磁波 , 在其 间歇期 间观测 强 的勘 察分支学科 。 特别是在近年来 , 伴随着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 二次涡流场。当地下存在 电性不均匀地质体 时, 能观测到不均匀体 物探工作者 经过不懈 努力 也发挥着重要 的地质作用 与优 势 , 尤其 是 的涡流场 。 在地质勘查 、 矿产资源 、 水 工环地质 、 考古 等领域更是发挥着不可替 2电法应用与发展认识 代 的作用 。 众所 周知 ,物探方 法是通过观 测和研究各 种物理 场的变化 规 1常见 的电法勘 察方 法 律, 来 达到查明地质构造 , 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 、 环境 检测 电法勘察是根据不 同岩土体之 间的电磁性差异 , 利用仪器探测 等 目的的一种 间接勘查方法 。所 以, 我们在使用 电法类方 法进行水 人工产生 的或者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 的电场与电磁场 , 并对其特点进 工环 勘察过程 中应对 工区 内的地质一地球 物理特征 和技术方法 的 行分析与总结 , 使得逐 步形 成了一条系统化 的地质 物理勘探手段和 工作质量 、 探测精度有足够 的把握 , 并 注意 以下几点 : 方法之一 。地壳是 由不 同的岩石 、 岩体 以及各种特殊 的地质构造组 2 . 1 应坚 持方 法组合优化 、 “ 聚焦” 印证 的原则 成的 , 因此它们彼此之 间也存在 着不 同的导 电性 、 介 电性 、 导磁性和 通过 方法技术 组合 的优 化 , 来 实现 “ 目标物 ” 勘探 的聚焦 , 以克 电化学性 质 , 因此我们在 工作 中应 当以这些性质 的空 间规 律 、 时间 服 问题 的多解性 , 尽可能准确 地定性解释 , 尽可能精细 地描述 目标 特 性为基 准来深入研究 , 并 对其物理参 数进行分析 , 从 而达 到勘 察 物的产出特征 。在水文地质 勘察 中 ,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 的 目的。电法勘察具有着勘察利用物理性质参数 多 、 场地 、 场源 、 装 电磁法是 首选的 电法勘探 方法 ,但物探方法 的多解性是无 法克服 置形式 多等特点和优势。目前我们常见的 电法勘察主要有激发极化 的 , 所 以在寻找地下水资源或确定地层 的含水性时 。应按照“ 聚焦” 法、 高密度 电法 、 可控 音频 大地 电磁法 、 瞬变电磁法等多种 。本 文就 原则 将激发极 化法 和高密度 电法结合起来应用 , 两者既可 以相互弥 对这些方法 的应用原 理及 方式 进行分析 与总结 。 补技术缺 陷 , 又可 以相互印证。 实现定 性—精细化解释 , 这样找水的 1 . 1 激 发 极 化 法 成功 率将会大 大提高 。 在 电法勘探 中 ,当电极排 列向大地供人或切 断电流的瞬间 , 在 2 . 2应遵循地质— 地球 物理小 区“ 求异” 的原则 测量 电极之 间总能观测 到随时间而变化 的附加 电场 , 称为激发极化 在 利用 电阻率法找水时 , 高密度 电阻率法无疑在确定 高阻或低 效应 。激发极化法就是利用岩 、 矿石 的导 电性 、 激发极化特 性差异 , 阻地 质体方面具有 优越性 , 但低阻现象并不 代表富含地下水 , 可能 观测和研究人工形成 的激发极化场 的变化规律 , 进 行找矿和解决其 是 由于泥岩引起地层的 电阻率下降。 这时应按照在 同一地质—地 球 他地质问题 的一组人工场源形式 的勘探方法 。 激 电法在 中国的研究 物理 小 区内物性 “ 求异” 的原则 , 采用激 电法来 区分含水地 层和 泥 和推广大致经历 了直流激 电法 、交 流激 电法——主要是变频法 、 频 岩 , 因为激电二次场与岩石 的孔 隙有关 , 在纯泥岩 中极化率 比较小 , 谱 激电法三个阶段 。 在含水砂砾岩 中极化率 比较大 , 此外二次场 的衰减速度也 与孔 隙的 在 电法 的应 用研究过 程 中, 有关学者 通过对 大量 的岩 、 矿 石极 大小 、 形状 和宽窄有关 , 这也 正是激 电法找水的机理所 在。 化率 实测数 据进行统计后发现 : 非矿化岩石 的充放 电速度 比矿化岩 3结 论 石更 快 , 利用岩石 激 电效应 的这种时 间特 性 , 对评价激 电异常 和应 通过对激发极化法 、 高密度 电法等五种主要 电法类 勘察方法 的 用激 电法找水均有 实际意义。 原理及应 用中的有关技术 问题进行探讨 , 可 以看 出电法勘探方法在 1 . 2高密度 电法 水工 环地 质勘察 中有着较好 的应用效果。 但不容忽视的是 电法 同其 高密度 电法是近年来 发展 快速 的一种 电法勘探新 技术 , 其在应 他物探方法一样 ,也受地质一地球物理条件 限制并存在多解性 , 所 用 的过程 中主要 的原理 与传 统的电阻率法大 同小异 , 但是其 中也存 以在 实际应用过程 中应尽量扩大并准确把握好地质一地球物理 “ 小 在着一定 的不足之处 , 其不 同的是高密度 电法是采用阵列式勘探方 区” 内的各种有效“ 信息 ” , 充分认识地质体 的非均质性 、 探测体分布 法为主 , 其 勘测 点密度大 、 使用 电机 的数量多 、 而且电极之间可 以根 的复杂性 、 测试曲线的多解性 , 严格按照“ 聚焦 ” 和“ 求异 ” 原则 , 通过 据不同 的要求来 自由组合 , 野外工作 中也 只是将 全部的 电极置放在 多方法组合优化来解决具体 的地质问题 , 才能取得 良好 的效 果。近 相关 的勘 测点上 , 从 而根据不 同的要 求来 自由进行组合 , 然 后利用 年来 , 随着微 电子技术 的飞速发展 , 物探仪器的制造水平 、 探 测精 度 转换开关和微机测量器械来进行地 质物理参数 的搜索与采集 , 从而 和抗干扰能力 以及资料处理水平越来越高 , 电法在水工 环地 质勘 察 提出更多的地质参数信息 。 领域必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1 . 3 可控源音频 大地 电磁法 可控源音频 大地 电磁 法是 以音 频大地 电磁法 的基础上 总结建 立的, 是利用各项先进技术 和接地水平 电偶源为 主要 的信 号控制手 段 和方式 , 并且在应用 的过程 中通常都是 以水平技术 为主来 进行控 制 的电磁 物理 勘测法。 可控源音频电磁法是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在抗旱找水定井位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在抗旱找水定井位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是两种广泛应用于抗旱找水定井位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地下水资源的位置和大小,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井位的定位和钻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地下层的电性阻抗。
通过对地球物理场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确定地下不同结构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从而推测出地下水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井位的选择。
激发极化法则是一种基于地下极化现象实现的测量技术。
这种方法先将电流通过电极注入地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作用后,再通过电极接收反馈信号。
通过分析信号的振幅、相位及其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地下储水层的电性参数,从而推断地下水体存在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与高密度电阻率法相比,它更具有定量化、灵敏度高等优点。
总体而言,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都是非侵入性的测量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地下环境的情况下迅速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存在及其分布情况。
在抗旱找水定井位中,这些技术能够快速提供有关地下水体的准确信息,帮助人们选定最优的井位位置和钻探深度,以提高抗旱寻水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因此,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成为了当前抗旱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技术手段。
勘查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勘查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当今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勘查工程作为获取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对于提高勘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勘查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多个领域。
传统的勘查方法往往依赖于地质人员的经验和实地勘察,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一些深部和隐伏的矿产资源难以准确探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勘查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勘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勘查工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高精度磁测技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有效地探测磁性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例如,在寻找磁铁矿时,高精度磁测能够准确地圈定矿体的范围和形态,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另外,电法勘查技术在勘查金属矿产和水资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激发极化法能够通过测量岩石和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判断矿产的存在和位置;而高密度电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地下电性结构信息,为水文地质勘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通过分析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等介质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来寻找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其中,原生晕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通过研究矿体周围原生晕的元素分布规律,可以有效地预测深部矿体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地气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能够捕捉到从地下深处逸散到地表的极其微量的气体元素,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了新的途径。
遥感技术在勘查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植被覆盖等信息,为地质解译和矿产预测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例如,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色调、纹理和形态等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断裂构造和褶皱等地质现象,进而推测矿产资源的可能赋存部位。
同时,多光谱遥感和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地物的光谱信息,通过对这些光谱信息的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岩石和矿物类型,为矿产勘查提供重要的线索。
电法勘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电法勘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作者:吴广宇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7期摘要:电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文、岩石和矿体的电化学或电磁学的差异性进行地质勘察的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法勘探发展为高密度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瞬变电磁法(TEM)和地质雷达法(GPR)等多种电法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以其适应性强、种类多和勘察效果好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并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本文对电法勘探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优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电法勘探;技术;地质勘察电法勘探的原理是利用自然电场或者人工电场、磁场或电化学场进行测量,通过分析被测对象的磁性、电性、介电性和电化学分布规律进行地质勘察的。
在1835年,英国科学家福克斯(P.Fox)首次在硫化铜矿床发现了自然电场,人们初次利用自然电场法进行地质勘察。
在19世纪末科学家提出采用电阻率人工场源法进行地质勘察的方法,后来发展为联合剖面法、四极法、电测深法和偶极剖面法等多个分支方法。
电磁感应法于1917年被科学家提出,并在1925年成功应用在地质勘察中。
在1920年,科研工作者经过深入研究提出采用激发极化效应进行地质勘察的电化学方法。
到20世纪30年代电法勘探技术引入我国,我国的电法勘探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效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我国目前常用的电法勘探技术有:充电法、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测深罚、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和自然电场法等。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高密度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瞬变电磁法(TEM)和地质雷达法(GPR)这四种主要的电法勘探技术进行分析与阐述。
1 电法勘探技术及其优点1.1 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实际就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电阻率法的不同点是在勘探中的观测点布设密度较高,属于阵列勘探法的一种。
英国科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利用阵列电法勘探思想设计出电测深偏置系统,电测深偏置系统为最初的高密度电法模型。
直流电法勘探在赵城村找水中的应用

6 电法勘探成 果的验证
根据 电法勘 探成 果 ,在确 定 的水井位 置 进行 了 钻探 施 工 ,成井 垂 深 60n,静水 位 305 ,单 1 l 1. i 2n 井 出水量 2 .3m3h ( 33 / 泵额 定流 量 2 h) 5I / ,水 n
图3 似 H A型 曲线
第二层在垂深 50 5 0 。第二层低 凹反映逊于 1 ~ 8 m 第一层 , 由于垂深较深 ,体积电阻率变化趋缓所 是 致 ;② 视极化率 曲线和视电阻率 曲线相对应有两 处较高幅度反映,在平缓中突起 , 形态完整 ,最高
值接近 2 %。根据两种参数反 映 ,结合前 面分析 . 5 认为此两段地层裂隙发育 、富水性强 ,因此 ,将这
分为 A型 ( 2 和似 H 图 ) A型 ( 3 o极化率曲线 图 )
形成电偶极子 ,由于该电偶极子的建立 ,在其周 围 空间产生电场 ,并叠加在一次场上。当外加 电场撤
消后 ,积累起来 的电荷将通过岩石放电 , 从而在测 量电极上形成电位差 。该放电过程受孔隙大小 、围
(1 ) 1 数值在 A型曲线上反映较低 ,最高只有 1 . 5 % 左右 ,而在似 H A型曲线上有较高峰值 出现 ,最
●
5电法勘探5激发极化法

若保持电流强度不变,测量电极M、N间的交流电位差(幅值△Uf)
将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下图)。 △Uf是交流激发极化法的总场
电位差幅值,它是一次场电位差幅值△Uf1和二次场电位差幅值
△Uf2的叠加
Uf
上述△Uf随频率增大而减小的 现象,称为频散特性或幅频特
性。在一次场作用下,导体与
围岩在界面上形成双电层,需
(T,t)U2(T,t)100%
U(T)
式中:△U(T)为供电T时刻后,测量电极M、N间的总场电位差; △U2(T,t)为断电t时刻后,测量电极M、N间的二次场电位差
上式可以看出,极化率和供电时间T和测量延迟时间t有关。 因此,当提到极化率时,必须指出其对应的供电时间T和测量延 迟时间t。一般情况下,极化率都被定义为长时间供电T→∞和无 延时t →0时的测量结果。即
电路是供电控制单元的指挥
机构,根据设计的程序,使
供电控制单元按规定的时间
和顺序向地下供电,从而实
现野外供电自动化
17
测量部分使用导线将接收机、测量电极和大地相连。接收机由极化 补偿器、电位差值测量单元和测量程序控制电路组成。极化补偿器 用于供电前补偿测量电极间的自然电场电位差和极化电位差,以消 除它们对供电后测量结果的干扰;电位差值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总场 和二次场电位差,断电后,计算ηs值,并在仪器上直接显示ηs值。 测量程序控制单元是提供测量△U和ηs时的时间控制信号,使电位 差值测量单元定时进行测量
阴 极
++++ -++ +- -
+
+
--
+ + +
-
-
阳 极
激发极化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果 . 国从 2 纪 6 代 开 始 , 山 西 、 南 、 我 0世 0年 在 河
内蒙等地开展了激发极化法找水工作 , 取得 了显 著成效 . 可以说 , 与其他国家相 比, 激发极化找水
的研 究 与 应 用 在 我 国 开 展 得 最 为 深 入 、 为 普 最
收 稿 日期 :00 4 4 2 1 —0 —2
半 衰时 、 衰减 度 等 参 数 一 般 为 高值 异 常 . 用 这 利
些 差异 , 可 以寻找 地下水 . 就
1 激 发 极 化 法找 水原 理
从2 0世纪 5 年代起 , 国、 0 美 苏联 以及其他
一
2 野 外工作技 术措施
2 1 增 加供 电 电流 .
些 国家 的学 者 对 含 水 岩 石 的激 发 极 化 现 象 和
测量 的是 二 次 场 . 由于 不 同 的岩 、 石 电极 化 效 矿
应不 同 , 二次 场 衰 减 的快 慢 不 同 , 因此 可 以通 过
百年不 遇 的特 大 干 旱 , 给人 民群 众 的生 产 、 活 生 带来 了极 大 的影 响 , 很多 地方 出现 了人 畜饮 水 困
充 、 电效 应 测 得 的 视 极 化 率 、 衰 时 等 参 数来 放 半
( a l( a b , 中 , w ) 2 / )式 n b为棒 状 电极 的半径 , a为
综合激 电参数 和偏 离 度 R等 找水 参 数 . 用 采
的装置 为等 比对称 四极测深 ,B M = : . A / N 31
3 找 水 实例
3 1 地质 情况 .
电极入土深度 , p为大地物质 的电阻率 . 根据上
地下 水 资源就 显得 十分 紧迫 .
激发极化法找水实践

激发极化法找水实践关建武(陕西省澄城县地下水工作队,陕西澄城715200)[摘 要] 本文通过激发极化法在陕西省澄城县北部黄龙山前地区的赵庄镇东高塬村机井施工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说明该方法较电阻率法更能分辨出地下富水异常,在山区电测找水中效果较好,可与电阻率法结合运用。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二次电场;视激发比[中图分类号] P 6311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1184(2006)05-0073-02[收稿日期] 2006-06-12[作者简介] 关建武(1965—),男,陕西澄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及水文地质物理勘测工作。
1 激发极化法找水原理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差异为基础而达到找矿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探方法。
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主要表现在二次电场的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上。
在水文地质调查中主要依据表征二次电场衰减特征的参数,如视激发比、视衰减度等的高值异常探测富水地段。
由于该方法不受地形起伏干扰和围岩电性不均匀的影响,因而在山区找水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激发极化法仪器及野外布置目前,国产激发极化仪有许多,如地矿部机械电子研究所生产的M I R -1B 多功能直流电测仪、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制的W DJD -1多功能数字直流电测仪、山东聊城创通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T E -2型智能激发极化仪及山西平遥水利电探仪器厂生产的JJ -2B 型积分式激发电位仪等。
这些仪器发射和接收一体化,供电一次可测得视电阻率(Θs )、视极化率(Γs )、视激发比(J s )、视衰减度(D s )等多种参数,除JJ -2B 型仪器采用指针式仪表显示、手动自然电位和电极极化电位补偿外,其他均为数字液晶显示,自动自然电位、电极极化电位补偿。
在水文地质调查中,通常将激发极化法和视电阻率测深法结合起来运用,即所谓激电测深法。
电极采取等比对称四极布置,AB ∶M N =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激发极化法 η、 在 1/2AB=90~150m, 相对最大推 J、 D 曲线, 断为区内富水性较好的含水层段,而 1/2AB=60~75m, 1/2AB= 推断为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 180~210m,
1.1.3 管井涌水量的预计
根据已知供水管井的涌水量及其电法 、 成井资料, 确定其 区域性的涌水量系数,从而预测所测点管井的预计涌水量, 为 了避免矛盾,一般给出的预计涌水量偏小,如图 1,设计井深 计算涌水量 30m3/h, 而资料只提供 21m3/h 的水量。 160m,
1.1.4 地层深度、 厚度的确定
同样根据已知管井的地层情况, 结合井旁电法资料, 确定 厚度系数, 预测未知管井地层的深度、 厚度。在 1/2AB= 其深度、 0~60m,一般采用 1/2AB 值, 1/2AB >60m 根据实际情况乘以 0.7~0.9 的系数。
1 激发极化法在找水勘探中的应用
(隔 ) 水层及水质 1.1 含 1.1.1 含水层的定性、 定量分析
图 2 激电测深曲线图
2 社会效益
我们以富平 、 三原为中心, 并对临近各县进行了激发极化
(下转第 82 页 )
广东科技 2013.4计算列表
转轮 (m ) Hmax ( ) H r m (m ) Hmin ( ) N r MW ) D( 1 m (rmp ) n (% ) △η
根据 ρs、 四条曲线的特征, 综合分析。确定岩性、 厚 η、 J、 D、 度。具体分析方法, 在 ρs 曲线上利用拐点, 切线法的原理, 进行 分层定厚, 如图 1。
1.1.5 成井后的实际情况
根据管井施工反馈的资料, 井深 85~120m, 含 4 层粉、 细砂 3 层。管井经抽水试验, 涌水量 28m /h 左右。
3 ( ) Q r m /s
A551 66 54 43 97.44 4.6 125 1.8 198.8 92.6 95.0 78.25 1278 0.132 1.6 -2.6 267 1962
A773a 66 54 43 97.44 4.8 115.4 1.87 200.67 91.66 94.89 75.38 1185.25 0.144 1.6 -3 246 1808
1.2 含水层水质分析
陕西三原县鲁桥地区, 深度 70m 以下视阻率曲线呈微上升 趋势, 但根据区域资料该深度以下没有砂 、 砾存在。故推断 0~ 如图 2。 90m 地下水为咸水, 90m 以下为微咸水,
图 1 激电测深曲线图
1/2AB=0~24m, ρs 曲线呈下降趋势,视为亚砂土, 1/2AB= 24~60m, ρs 曲线平缓定为亚粘土; 1/2AB=60~90m, ρs 曲线下降 认为是粘土; 1/2AB>90m, ρs 曲线平缓推断为亚粘土。根据此曲 线划分的地层岩性, 不但岩性误差大, 而且无法分析判断地层
A643 66 54 43 97.44 4.7 125 1.87 200.2 91.87 94.89 79.95 1233.5 0.145 1.6 -3.1 267 1962
D267 66 54 43 97.44 4.85 125 1.4 198.7 92.73 95.9 82.5 1149.75 0.11 1.8 -1.2 267 1962
(% ) η (% ) ηmax ) n1( ′ rpm 额定点 ) Q1( ′ l/s σ Kσ ( ) H s m · ) n( kW s m k
的含水性, 更谈不上富水层段。 利用激发极化 η、 J、 D 曲线分层就比较容易,如图 1, 1/2AB= 三条曲线 “同步上升” , 可认为是局部性上层滞水。含水 15~18m, 层 1/2AB=60~75m, 1/2AB=90~150m, 1/2AB=180~210m 三条曲线 “同步上升” , 显示出亚砂土含粉砂、 夹薄层粉、 细砂含水层 。 1/ 粘土, 是富平、 三原一带区域性的隔水 2AB=75~90m 为亚粘土、 层, 以往施工的供水管井, 凿至此深度均停钻, 认为下部没有含 水层。
“激发极化” 在找水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常振继
(陕西煤炭地质局水文队, 陕西渭南 714000 )
摘 要: “激发极化” 法找水在关中水源勘探中广泛应用, 已成为该地寻找水源及施工水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关键词: 电法勘探; 推断解释; 寻找水源
0 引言
激发极化法找水有效解决了浅层水开发的技术难点, 为解 农田灌溉及工矿企业用水问题, 奠定了良好 决农村生活用水 、 的技术基础。 激发极化是电法找水勘探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的工作原理 是: 当用一定的电极向地下供电时, 不仅在供电的同时能预测 到逐渐趋于稳定的电位差 (称一次场电位差) , 而且在断电后, 。这种在外加电场 还能测出逐渐衰减的电位差 (称二次电位差 ) “激发” 下, 地质体被 “极化” 了的现象, 称 “激发极化” 现象。激 的 发极化找水, 就是利用含水层 (岩组 ) 与其它岩层激发极化现象 的差异, 即利用二次场的大小及衰减快慢的不同来间接地推断 含水层, 并研究其富水性。二次场的强度、 衰减速度与地质体的 成分、富水性以及引起激发的人工电场强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 具体地说就是采用激法电位仪, 可以直接 、 间接的得到岩层的 视电阻率 (ρ) 极化率 (η ) 、 激发比 (J ) 、 衰减度 (D ) 等四个参数 。 s 、 然后将四个参数绘制在单对数纸上, 根据其曲线变化及相对值 得大小, 来间接地推断其含水层及富水性, 也就是把激电参数 与地层的含水性联系起来的找水勘探方法。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水文队是以找水为目的专业勘探队, 根 据市场需求和队伍发展需要, “激发极化” 法广泛 1995 年开始将 应用于找水勘探工作中, 先后在关中东自澄城、 白水县, 西到乾 县, 南起三原, 北达宜君, 约 8000km2 范围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电法找水勘探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