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资助典型案列(贫困大学生资助案例)
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

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高校资助育人则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资助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以某大学为例,介绍该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典型案例。
二、学校资助政策该大学设立了多种形式的资助项目,包括国家奖助学金、校内奖学金、勤工俭学、贷款助学等。
该校还设立了专门的“爱心基金”,接受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用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成功案例1. 李同学李同学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但他非常勤奋好学,在大一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然而,在大二时,他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家里经济情况更加困难。
李同学不得不辍学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得到了该校勤工俭学项目的资助,每月能够获得一定的工资,继续完成学业。
他还申请到了校内奖学金和贷款助学,为他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王同学王同学是该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在大一时,她因表现优异获得了国家奖助学金。
然而,在大二时,她的母亲突然患上重病需要治疗。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同学主动申请参加勤工俭学项目,并通过自己的绘画技能在校内开展了义卖活动筹集资金。
她还申请到了校内艺术类比赛奖项和“爱心基金”的资助。
四、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案例都是该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典型案例。
在政策上,该校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资助项目,并且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在实施上,该校注重帮助真正有困难的学生,并且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帮助他们自立更生。
在效果上,这些资助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让他们在困难时刻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五、结论高校资助育人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有着重要作用。
该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典型案例表明,政策上的设置、实施上的注重和效果上的体现都是成功的关键。
希望更多高校能够借鉴该校的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助服务。
教育扶贫的典型案例 (精品)

甘肃静宁县的教育扶贫之路7月的黄土高原已是鸟语花香。
在甘肃省静宁县,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
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静宁,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
今天的静宁,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教育精准扶贫之路,让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贫困山村有了漂亮“童话城”静宁县城川镇红旗村老贫困户王跃刚的小儿子王萌,现在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幼儿园。
“保教费免了,孩子每天还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天天吵着要去幼儿园哩!”王跃刚说。
但就在几年前,对于村里的百姓来说,这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红旗村原来有一所幼儿园,只负责孩子的日常活动。
家长们每天忙农活,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饭,一来一去,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了接送孩子上。
为了减轻家长负担,红旗幼儿园探索实施了日托模式,并采取集中加工、分点配送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早餐、午餐,还为孩子们创设温馨舒适的午休场所,让家长们能安心干农活。
“我们与静宁一幼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幼教培训,规范保教行为。
”红旗幼儿园园长穆新燕说,“依托‘静宁教育云’平台,我们与静宁一幼开通同步课堂,真正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红旗幼儿园不是个例。
在静宁县,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了幼儿园带来的“实惠”。
2015年至今,短短两年,静宁县行政村幼儿园从3所发展到149所,其中贫困村幼儿园75所,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为了确保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解放农村劳动力,静宁县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据统计,2017年春季静宁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1%。
受资助学生成才案例

受资助学生成才案例
以下是一些受资助学生成才的案例:
1. 应届毕业生陈某,在学习期间因家庭经济原因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后来,他获得了一家企业的资助,得以参加一个专业培训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陈某获得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并在职业路上获得了成功。
2. 贾某是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但他很优秀。
他一直在学校里表现出色,但他家境困难,无法继续深造。
一家慈善机构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提供了经济援助,使得他可以进入一所著名的高中。
通过艰苦的努力,贾某顺利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 张某来自少数民族家庭,他出生在一个经济困难的农村,家里人靠种田为生。
张某非常聪明,但由于经济困难无法读书。
他后来得到了一个基金会的帮助,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并成功考入了一所著名大学。
张某成为了一名经济学家,在学术领域和社会上有了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受资助学生成才案例很多,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资助的重要性,通过资助,可以帮助那些本来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上海高校社会捐助资助育人典型案例

上海高校社会捐助资助育人典型案例
近年来,上海高校积极推进社会捐助资助育人工作,不断探索有效的捐赠管理和资助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上海高校社会捐助资助育人典型案例:
1.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之光”助学金
该助学金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发起设立,旨在资助科技、医学等专业的优秀学生,重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具有优秀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覆盖范围广泛,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截至目前,该助学金已累计发放近500万元,资助了超过1000名学生。
2. 上海大学“爱心助学金”
该助学金是由上海大学工会和学生会共同发起设立,旨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异、品德良好的学生,资助金额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
该助学金每年发放2次,已经连续5年资助了约500名学生。
3. 华东政法大学“阳光助学金”
该助学金是由华东政法大学校友会发起设立,旨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金额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
该助学金已连续资助了10年,共资助了超过200名学生。
以上是上海高校社会捐助资助育人典型案例,这些助学金的设立和资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经济和社会支持,更为社会和高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社会和高校之间的互利共
赢。
助学贷款案例

助学贷款案例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一种财政资助政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助学贷款案例,了解一下助学贷款对学生们的帮助。
小明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尽管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但小明却一直对学习充满热情,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小明一直以来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在这个关键时刻,小明得知了学校的助学贷款政策。
经过申请和审核,小明成功获得了一笔助学贷款,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也为他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有了助学贷款的支持,小明不再需要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他不再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沮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业目标。
通过努力学习,小明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
毕业后,小明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助学贷款的支持,他成功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他也成为了助学贷款政策的一个典型案例,激励着更多的学生不放弃希望,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助学贷款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及时雨。
它不仅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还给他们带来了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助学贷款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通过助学贷款,那些本来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助学贷款政策,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受益于此。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助学贷款政策的支持力度,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不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
总的来说,助学贷款对学生们的帮助是巨大的,它不仅是一种资金支持,更是一种对于学生们前途的鼓励和支持。
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助学贷款,实现自己的学业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资助管理典型案例范文

学生资助管理典型案例范文
学生资助管理典型案例:某高校“精准帮扶”项目
背景:
某高校开展了“精准帮扶”项目,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该项目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包括生活费补贴、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
具体实施方案:
1. 精准识别对象
项目在开展前,组织了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普查,同时采用学生自愿申请的方式进行资助申请,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申请流程严格,信息审核严密。
2. 提供生活费补贴
对申请通过的学生,学校提供生活费补贴,此外每季度还发放一定量的图书购书费,并在特殊情况下给予临时救助。
3. 学费减免
学校为资助对象提供学费减免的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可以获得50%至100%不等的学费减免。
4. 助学贷款
对于家庭贫困,但努力学习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为其提供助学贷款,以支持其完成学业。
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项目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资助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申请到资助后,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提高了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其次,资助对象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得以缓解,使得学习和生活更加稳定。
同时,该项目也引起了众多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响应,得到了一系列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捐赠。
结论:
通过实践,我们看到这个项目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实质性的,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也激发了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在未来的实践中,还可以更进一步完善这个项目,使得更多学生受益。
贫困生资助工作案例

贫困生资助工作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明,一个来自偏远山村的男孩,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他的父母年迈体弱,无法承担他的学费和生活费。
小明从小就明白家庭的不易,因此他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
虽然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生活的拮据仍使他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
在了解到小明的困境后,学校迅速采取行动,为他提供了一份贫困生资助。
二、案例分析
为了帮助小明,学校首先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
学校组织了专门的团队进行家庭背景调查,了解小明的家庭状况和经济状况。
经过核实,确认小明符合贫困生资助的条件。
在资源整合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为小明提供了学费减免、生活费补贴、学习资料等多方面的支持。
这些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小明的经济负担,使他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
此外,学校还对小明的资助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进和评估。
定期的家访、电话交流以及学生座谈会等措施,确保资助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同时,学校还对小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关注,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三、案例总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学校的资助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还激发了他们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持续的努力。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案例范文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
小明,一个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艰苦。
父母为了供他上学,日夜辛勤劳作,但收入微薄,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支。
小明的学业面临困难,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二、资助政策应用
了解到小明的家庭情况后,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他提供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
1.学费减免:根据政策,小明可以申请学费减免,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生活费补助:小明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生活费补助,用于解决基本生活费用。
3.助学金:小明还获得了助学金,为他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
4.奖学金:小明在学业上表现优异,符合奖学金的申请条件,这进一步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
三、案例效果
通过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支持,小明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他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政策的帮助下,小明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学业目标,还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四、总结与启示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对于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案例展示了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学生资助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记党恩回报社会
×××大学优秀贫困生×××成长案例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切实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帮扶,让这些家庭看到了希望,在“脱贫”的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特别是农村贫困学生在各项资助政策的帮扶下,免除了升上高一级学校求学的后顾之忧,实现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崇高理想。
这些受助贫困学生在感恩党和国家政策的同时,也更加努力地学习,心系国家,感恩社会,怀着创造美好未来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
成功资助案例:
×××镇地处川南边陲,是典型的边远农村贫困地区。
×××镇×××村5组的×××,就是这样一位“家贫志坚”,在国家扶贫政策资助下努力学习,不忘回报社会的优秀大学生。
×××来自一个农村单亲家庭,父亲务农,家徒四壁,还要以为微薄的收入供她读书。
至孝明义,心怀感恩的×××没有辜负年迈多病的父亲的希望,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即使身在大学校园里,她也心怀忐忑,父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也无力供她上学。
×××局已申请办理助学贷款每年5000元,仅够学费和书本费。
2016年,×××镇人民政府在实地了解她家里的情况后,当即把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
根据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当年就享受了四川省大学生本专科学校建档立卡户每学年的4000元贫困资助。
2017年12月,×××再次享受到了×××教育局资助本地贫困学生生活费3000元的资助金。
在就读学校评比国家助学金时,她以建档立卡户家庭和品学兼优的表现得到了学校优先考
虑。
这些资助对她的帮助非常大,让她看到了完成学业,学成归来回报社会的希望。
在基本的求学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她努力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求学路上更加积极上进,她时刻告诫自己不能因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气馁,相反,要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当作一种动力和挑战。
在校园里,每一个勤奋上进的学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多数是因为贫穷,因为感恩,因为要回报社会,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如饥似渴,永远坚持着不忘初心,坚持始终的人生信念。
正如她所说,有党和国家给予的呵护与关爱,更加坚定了她与贫穷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使她更加有力量去跨过每一道坎,越过每一次沟,不断战胜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在爱的路上让她深感风雨无阻,永不服输,贫穷终将成为过去,沐浴在党的恩泽里,她再也不畏惧贫困所带来的生活压力,她认为自己只有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用所学得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案例分析:
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发展壮大,经济逐渐转型的历史时期,农村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困。
“×××”类的贫困学生,亲历农村生活的艰辛,深知农村贫困的根源,从小怀着改变命运的理想,更能激发出他们去努力改变农村现状的潜能。
党和国家把他们作为扶贫重点对象,通过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假以时日,在他们学成后,更具有扎根贫困地区的能力,适应边远贫困地区的工作和生活,必将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
个人信息:
×××,身份证××××××、女,团员,×××年1月22日出生于×××市×××区×××镇×××村5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