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汇总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入睡困难、睡眠过多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安静、舒适、 避免强光刺 激、巡视”四轻”
评估睡眠,分析原因,对症处理 夜间护理巡视管理,掌握睡眠情况 卫生护理
(三)心理护理 (四)特殊症状护理 (妄想、幻觉、木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提高服药依从性:分析原因、健康宣教 (六)预防复发与健康教育 彻底治疗 :首次足疗程治疗,坚持服药 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注意复发的早期症状 规律生活和社交活动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 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 低落,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此病往往有复发倾向, 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一)躁狂发作
“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躯体症状:食欲亢进(一般体重减轻)、性欲亢进、睡
眠需要量减少 精神病性症状:可出现幻觉与妄想,主要是夸大妄想/ 谵
的睡眠障碍是凌晨早醒和夜间易醒。 心悸胸闷、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胃肠不适、 便秘、性功能低下。
精神病性症状:可有疑病妄想、自罪妄想 可有轻度的感知觉障碍:幻觉 缺乏自知力
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 6. 加强与家属联系,鼓励探视
精神科安全护理 (一) 患者的安全管理: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 (四)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 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 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起病与青壮年, 缓慢起病,病程迁徙。
意志减退 / 紧张综合征(蜡样扭曲、空气枕头)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 ①偏执型 —— 疑(妄想为主,常伴幻觉,患病人数最 多,预后较好) ②青春型 —— 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易复 发)
精神科护理学关键概念归纳

精神科护理学关键概念归纳
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键概念的归纳:
-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指影响一个人思维、情感、行为和交往能力的一类疾病。
精神科护理学是为了帮助患者应对各种精神疾病。
- 症状控制:控制精神疾病的症状是精神科护理的基本任务。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指为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情感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精神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路径是指规定患者的全过程医疗护理计划,旨在提高精神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指给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护理
知识和技巧,例如药物使用、心理疗法等,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
理解和信心。
以上是精神科护理学的关键概念,通过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进行精神科护理工作。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二、简答题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
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
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
(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
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一、简答题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答: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大脑发育因素3.性别和年龄因素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与社会因素1.性格因素2.应激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第三章1.精神症状:是指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表情、动作、书写等)表现和表达出来的人的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护理学名解:1. 定向力障碍:定向力指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
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2. 自知力 :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也称内省力或领悟力。
(包括:对疾病、病症、治疗的认识3. 强迫观念:指脑中反复不自觉的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 患者明知此观念没有必要, 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总挥之不去, 并有明显的压抑此观念的观念产生,因此常痛苦不堪, 可伴有仪式动作来减轻内心痛苦。
4. 妄想:指一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 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5. 精神分裂: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说明的精神疾病,具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6. 人格改变 :指人格偏离正常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继发与某种精神障碍时,那么称为人格改变。
7. 躯体形式障碍:是以持久的担忧或相信躯体病症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8. 电痉挛治疗(ECT :是使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降低痉挛阈值,引起患者意识丧失、皮质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已到达控制精神病症的一种物理疗法。
9. 感知综合症: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 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发生错误感知。
10. 青少年品行障碍:指儿童少年期反复出现的持久的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 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标准, 较之正常儿童的淘气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12. 躁狂症:指以情绪高涨、易激惹、思维加速、语言动作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病。
1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哀欲绝, 甚至发生木僵;局部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病症。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1.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A基础护理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1)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熟悉: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

精神护理学(ZGWKSSL)第一章.绪论1.精神障碍:又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
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问题。
(名词解释)2。
精神护理学:是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护理.保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
(名词解释)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1)精神健康的预防(2)精神障碍的治疗(3)精神障碍的康复(4)健康教育4.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1)医疗保健权(2)拒绝住院的权利(3)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4)隐私权(5)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6)知情同意权(7)通信及会客权(8)诊断复核权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一.精神障碍的病因1.生物因素:(看看就可以了)(1)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为1%,而如果有该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
姐妹),发生率为10%,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卵双生子,有40%~65%的几率患上该病。
(2)大脑发育的因素: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更大,灰质的体积更小。
(3)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易罹患抑郁症;男性见于狂躁抑郁症;儿童表现为自闭症。
多动症。
(4)器质性因素:感染: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可导致脑功能紊乱;躯体疾病:常见的有肝性脑病。
肾性脑病.糖尿病.低血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化学物质;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2.心理与社会因素:(1)性格因素:外向型人格易患燥狂抑郁症;内向型人格多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见于强迫症.(2)应激(3)环境因素:家庭功能.社会文化。
生态环境。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1)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2)DSM—IV: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总结之前的研究编撰并出版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3)CCMD—3:«中国精神障碍»第三章。
精神障碍症状学1。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中的一个专业分支,它涉及到对心理和行为障碍患者的护理。
本文将对精神科护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和介绍,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相关患者。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同时,精神科护理应坚持以下原则:•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性,关注患者的人权和基本需求;•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需求;•遵循科学、严谨、合理的护理流程;•完成科学的记录和评估。
精神科护理学中的重点知识点精神病理学精神病理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学科,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基础。
护士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神障碍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强迫症及神经症等常见疾病和病情;•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等。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心理学主要包括:•疾病及其诱因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患者心理疾病状态的评估方法和技巧;•心理治疗方法和技巧;•心理危机干预。
护理学护理学是研究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优护理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中的护理学主要包括:•与患者有效沟通和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病人安全和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计划;•护理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
精神科护理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的安全患者常常会出现紊乱、暴力等行为,因此,精神科护理非常注重患者的安全。
护士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清楚了解患者的行为特点和疾病特点;•给予必要的定向干预,冷静化患者的情绪,避免冲突;•保持环境的安全性,如防止患者攀爬、跳楼等行为;•控制患者的饮食和行动,避免患者自残或对他人造成伤害;•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有社交障碍和情感问题,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1.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2.精神障碍护理学的特点(1)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2)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3)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
(4)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3.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饮食护理:(1)进餐前护理(2)进餐中护理安全护理包括患者的安全护理和物品安全管理。
4.患者的安全护理:(1)床位安置(2)定时清点患者数目(3)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4)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5)加强巡视(6)评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7)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及各种制度5.物品安全管理:(1)禁止携带危险物品(2)统一保管物品(3)安全检查(4)定时清点危险物品(5)钥匙使用制度(6)禁止携带贵重物品6.心理护理:概念: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7.心理护理目标(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帮助其正确地认识疾病。
(3)为患者提供负性情绪的排解方法,减轻其不良情绪,积极接受治疗。
8.心理护理特点(1)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护理领域,有别于一般的心理治疗。
(2)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包括言语与非言语行为。
(3)心理护理的效用随时体现在护理活动中。
方法A、一般性心理护理: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用爱心、耐心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最大化地与患者相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尽量主动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
B、支持性心理护理:使用共情的技巧,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倾听,恰当的解释,适当的保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陪伴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1)精神健康的预防(2)精神障碍的治疗
(3)精神障碍的康复(4)健康教育
4.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
(1)医疗保健权(2)拒绝住院的权利(3)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4)隐私权(5)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6)知情同意权
2.心理与社会因素:(1)性格因素:外向型人格易患燥狂抑郁症;内向型人格多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见于强迫症。(2)应激(3)环境因素:家庭功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1)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2)DSM-IV: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总结之前的研究编撰并出版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3)CCMD-3:«中国精神障碍»
(1)妄想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却坚信不疑,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
(2)妄想的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内容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0.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11.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似曾相识症、视旧如新症
1.精神障碍患者的急危状态主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等
2.精神科最为常见的危急事件是:暴力行为(填空)
3.(1)交流技巧:与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交流时须有1个手臂以上的交往距离;(2)言语安抚: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1米左右,呈45°角(切勿正面接触)。
4.暴力行为发生时处理:
(7)通信及会客权(8)诊断复核权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精神障碍的病因
1.生物因素:(看看就可以了)
(1)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为1%,而如果有该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发生率为10%,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卵双生子,有40%~65%的几率患上该病。(2)大脑发育的因素: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更大,灰质的体积更小。(3)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易罹患抑郁症;男性见于狂躁抑郁症;儿童表现为自闭症.多动症。(4)器质性因素:感染: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可导致脑功能紊乱;躯体疾病:常见的有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糖尿病.低血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化学物质;颅脑疾病。(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12.错构:是指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的事情,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张冠李戴,并坚信不疑。(名词解释)
13.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名词)
14.情感倒错:是指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名词解释)
第五章.精神障碍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4.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感觉倒错(4)内感性不适
5.幻觉:是指患者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虚幻的知觉体验。(名词解释)
(1)幻听:是临床最常见而且最具有诊断性意义的幻觉。
6.感知综合障碍:指对事物的本质能够正确感知,但对个别属性或局部属性,如事物的形状.大小.比例.距离等产生歪曲的知觉。(名词解释)
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1.精神症状检查的方法主要是:交谈和观察(填空)
2.精神症状的特点:(1)不受患者意识控制(2)症状难以转移(3)与环境不想称
(4)患者感到痛苦(5)社会功能损害(简答题)
3.常见的精神症状: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自知力.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意识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汇总
———————————————————————————————— 作者:
———————————————————————————————— 日期:
精神护理学(ZGWKSSL)
第一章.绪论
1.精神障碍:又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问题。(名词解释)
4.痴呆:在脑部广泛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常见的脑部慢行综征(典型症状:被窃妄想)
5.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本病占老年痴呆患者的首位,女性多于男性)
6.核心症状:(1)记忆障碍(2)认知障碍(3)失语(4)视空间技能障碍,失认及失用
7.与痴呆患者沟通的原则:<1>一般性原因:(1)主动倾听:假如听不懂患者的话,应请患者再重复说一次,如果患者不说,可以用猜测的方式,问患者对或者对,直到了解为止(2)适当引导:对抓不住主题的患者,应及时适当的引导话题(3)个体化的交流技巧(4)及时结束(5)充分尊重<2>语音方面:包括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势<3>非语言方面:包括脸部表情.身体姿态.动作等。
7.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多见于噪狂症(脑子像抹了油一般。音联,意联)(2)思维迟缓:(脑子生锈了)多见于抑郁症⑶思维贫乏⑷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⑸思维中断、思维被夺⑹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⑻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⑼思维化声⑽病理性赘述11病理性象征思维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维
9.妄想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9.预防出走措施:(1)加强沟通(2)加强安全管理(3)丰富医院生活(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和痴呆(填空)
2.谵妄:以意识障碍为主,同时可伴有兴奋躁动,感知觉障碍。(小儿高热惊厥可引起谵妄)
3.(1)临床特点:夜间发作,一天之内常有昼轻夜重的波动,又称落日效应。(2)意识障碍:主要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谵妄的核心症状)
(1)寻求帮助(2)控制局面(3)解除武装(4)隔离(5)约束
5.自杀可分为:
(1)自杀意念(2)自杀威胁(3)自杀姿态(4)自杀未遂
6.自杀威胁:指口头上表达自杀的愿望,但无具体自杀行动。(名词解释)
7.自杀姿态:指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名词解释)
8.自杀的预防:(1)通知其他工作人员(2)保护环境安全(3)密切观察(4)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5)使用安全契约(6)给患者提供希望(7)提高患者自尊(8)参加有益活动(9)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简答/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