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

合集下载

第1章精神科护理学绪论

第1章精神科护理学绪论

二.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
萌芽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萌芽期:
1873年,美国的琳达·理查兹从护士学校 毕业后从事精神病患者照顾,制定了精 神科护理计划。
美国最早专门训练精神科护理人员而开办 的护理学校,创立于1882年。
成长期: 1935年起美国开始有护理本科教育,并
开设精神科护理课程,有了第一本精 神障碍
1.心理护理 2.安全护理 3.饮食护理 4.睡眠护理 5.个人卫生护理 6.保证医嘱的执行 7.探视护理 8.健康教育
四、精神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职业素质 1.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 2.尊重、关爱患者 3.维护患者的利益
精神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1.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1)在远古时期,认为精神疾病是神鬼等 超自然力量对人类的惩罚。
(2)中古时期,由于当时对宗教的疯狂崇 拜,相信精神疾病是妖魔作怪之说。
(3)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的慈爱精神与 人道主义盛行。
发展简史
18世纪法国Pinel为代表,将精神病学归入 医学范围,比奈尔去掉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 链和枷锁,从终生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放出 来,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
1883年,德国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 医学”,其分类成为现代分类的框架,使 精神医学进入现代医学模式,克雷丕林被 称为“现代精神病学之父”。
发展简史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氯丙嗪的问世, 作为现代精神病学,特别是生物精神 病学的正式开端。
发展简史
2.现代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首次: 比奈尔、克雷丕林 第二次:弗洛伊德 第三次:仲斯 第四次:生物医学
1936-1945年,美国有三所大学开设精 神科护理硕士,建立了精神科护理会。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1.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A基础护理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1)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熟悉: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一)课程性质《精神科护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二)课程任务《精神科护理学》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内容《精神科护理学》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症状学和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

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以及精神症状,、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内容。

(四)学习策略临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1.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2.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3.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总负责。

各位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

基本流程包括:1.教学准备。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选用合适且质量较高的教材。

并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

并及时书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是指从保健、治疗和照顾的角度出发,专门研究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方面的学科。

它不仅研究关于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起因和过程,也对心理危机和精神疾病病人的护理要求有深入的了解。

它还聚焦于心理和行为的症状,以及相关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精神科护理学将科学理论和医学实践相结合,考虑到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方面不同领域所涉及的特定领域,并评估病人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精神科护理学将心理学和护理学等跨学科进行综合性研究,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精神科护理学家可以提供全面的服务,从诊断和咨询,到护理方案的制定,再到处方和照顾,支持病人的生活能力的恢复和维持,以及对病人的社会环境的干预。

此外,精神科护理学家还需要做好病人之间的协调工作,努力帮助他们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并协助病人恢复受损的社会功能。

精神科护理学也涉及到心理健康的促进,通过开展各种专业的护理活动,提高病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其权利意识、独立性和自尊心,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健康促进环境,以期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态。

它还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增强健康的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发病率。

总而言之,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方面的护理领域,也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病人的精神健康,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1.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科学护理的一门科学。

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即建立在护理学基础生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错觉: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

3.幻觉:指无客观存在的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感知觉。

4.强迫观念:是指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

5.强迫症状:指一种观念、冲动或行为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为此十分痛苦。

6.妄想: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7.情感淡漠:是情绪反应的降低,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亲人的情感冷淡,即使目睹惊险、悲惨、欢乐事件亦无动于衷。

8.错构症:是对于过去实际经历过的事物,在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有回忆的错误,张冠李戴,唐汉不分。

9.虚构症:是在严重记忆损害的基础上,患者在被要求回忆往事时,为摆脱窘境,以随意想出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的空白。

10.谵望状态:有感知觉过敏、感觉异常、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如生动幻视,可有运动幻觉。

11.自杀: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12.木僵:为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13.电抽搐治疗: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性抽搐发汗。

14.心理治疗:是治疗师在患者建立治疗性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只适合技巧,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改善症状、修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认知偏见以及适应等问题,并增进患者人格的成长。

15.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化学物质。

16.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渴求;尽管明知对身体有伤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四章)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四章)

第二节
一、社区中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及护理特点
(二)社区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特点
1.康复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过程; 2.系统的、持续的、全方位的护理过程; 3.防治结合与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护理服务; 4.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于护理活动中
第二节
二、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范围→(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即在患者生病前采取措施,从病因上防止精神健康问题的发 生。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重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目标是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 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对象是社区中精神及心理健康者,即精神障碍、心理问题发生前的人群。
2.社会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社会功能障碍,护士可以通 过组织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来帮助其找出人际关系交往的具体目标, 适时示范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训练患者较为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 各种问题。在人际交往训练中,从简单的社交训练入手,教会患 者怎样主动与朋友、同学、同事打招呼,怎样开始交流,包括交 流时的体态、面部表情、语言语速等。
第一节
三、家庭护理措施→(一)安全护理
护士应教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对患者病情心中有数。观察患 者有无异常的言语和行为表现,识别复发的先兆,密切与护士联系。 对存在攻击和暴力倾向的患者,要注意了解产生的可能原因,不可 对患者表现出急躁、嘲笑等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以免激怒患者。 对可能被攻击的家属,采取适当回避措施,一旦发生意外,家属应 冷静处理,立即使用可以依赖的求助方式,必要时报警求助。平时 应妥善保管好家中可作为凶器的物品;对有自杀、自伤倾向的患者 应24 h不间断监护。
“去机构化”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最少限制的、连续的、方便可及的 精神卫生服务,而这在患者生活的社区才最有可能实现。在“去机构化”的发源地美国,20世 纪50年代,精神病院最多时曾达到352所,住院床单位达到50万张以上。60年代,美国开始关 闭医院、减少床位。到20世纪末,全国精神病院床位仅剩下不到10万张,而社区精神卫生中心 增加到650所以上。“去机构化”使精神卫生服务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精神障碍患者的待遇也 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去机构化”被认为是20世纪精神卫生领域的最大变化之一。

精神科护理学完整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完整ppt课件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以控制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行为表现。
14
04
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
2024/1/26
15
精神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 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通 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起到抗 精神病的作用。
抗抑郁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通过 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 素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来改善 情绪。
支持网络建立
建立患者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多 方面的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持续的 支持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 回归社会。
2024/1/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抗焦虑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通过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焦 虑和恐惧情绪。
心境稳定剂
主要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通过稳定情绪、减少情绪 波动来缓解症状。
2024/1/26
16
精神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药物敏感 性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足量足疗程
确保药物剂量足够,疗程足够,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2024/1/26
6
02
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
2024/1/26
7
评估目的和内容
确定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交等 方面。
评估患者的危险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预防意外事件的 发生。
识别患者的症状和需求,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
2024/1/26
2024/1/26
单一用药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减少药物间 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精神科护理学完整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完整ppt课件
印尼国会议员的月平均收入高达4610印尼盾(约合4210美元)。但 丰厚的回报也需要巨大的投入,候选人往往需要花费巨资宣传,有些 人甚至借高利贷或倾家荡产。
(摘自新民晚报2006年4月16日A16)
Logo
中国精神科护理的发展历史
1990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大 大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精神科护理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 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不 断提高,使得精神科护理的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作内容由 原来单纯承担重症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护理,延伸扩展为提高精神 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心理护理、健康咨询和社区健康教 育,同时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一般的心理障碍人群和健康人群。
Company Logo
精神科护理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李枫
.
第一章 概述
学习目标:
▪ 知晓精神科的发展历史 ▪ 熟悉相关理论 ▪ 熟悉发病原因
作业:
▪ 精神疾病的定义 ▪ 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 ▪ 精神疾病诊断原则
Logo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精神科护理的发展历史
精神科护理学(psychiatric nursing)是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 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 对象的一门科学,它以护理程序为 核心,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以达 到恢复健康为目的,是护理学的一 个分支。
医学模型: 生物医学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Logo
7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学相关理论
人的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社交 需要、尊重需 要和自我实现 需要
Oren的自理模式
全补偿系统、 部分补偿系统、 支持-教育系 统

健康 环境 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它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1.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被称为精神医学之父。

2.哲学家柏拉图也支持精神学。

3.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

他创立了“描述性精神病学”,明确地区分了躁狂忧郁性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

4.弗洛伊德首创动力精神病学,其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学说。

5.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

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1.1873年理查兹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

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①心理护理;②睡眠护理;③保证医嘱的执行;④安全护理;⑤饮食护理;⑥个人卫生护理。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生物学因素: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病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

②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酒、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障碍。

2.心理社会因素:①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②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

③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1.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

2.认知障碍:①感知觉及其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如内脏牵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幻觉(a.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生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b.幻视:谵妄状态;c.幻嗅:感受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d.幻触: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e.内脏性幻觉:能清楚秒速自己某一器官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f.真性幻觉: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幻觉表象清晰生动;g.假性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幻觉表象不够清晰鲜明生动且不完整。

)(3)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遥远的山峰感到伸手可触,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障碍。

②思维障碍:(1)联想障碍:a.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奔逸(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联想迟缓的一个极端);b.联想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不切题)、思维破裂(使人无法理解用意)、思维不连贯(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联想途径异常:病理性赘述(抓不住主要问题,最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过程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d.联想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e.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2)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语词新作、逻辑倒错、矛盾观念(矛盾思维,对立思维)。

(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其特征为:自我关联性、不可说服性、与其他精神症状并存、信念歪曲、坚信不移、内容为个人所独有。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a.关系妄想:如认为大街上的人在自己背后指桑骂槐、话里藏针等;b.被害妄想:自己受到迫害、诽谤、造谣中伤、放毒等,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c.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d.被洞悉感;e.释义妄想:对外界发生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坚信不疑。

如天上乌云滚滚,说预示着股市会暴跌;f.夸大妄想:坚信自己具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g.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某种严重罪行;h.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因此对爱人行为加以检查与跟踪;i.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4)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妄想性知觉(思维与感知觉障碍)、妄想性情绪(思维和情绪障碍)、妄想性回忆(思维和记忆障碍)。

③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涣散、减退、转移、狭窄。

④记忆障碍: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为既往事物或经验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遗忘:完全性遗忘与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d.错构:张冠李戴、唐汉不分、远事近移;e.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f.似曾相识感:新感知的食物有似曾感知过的体验,与旧物混淆。

⑤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力水平);痴呆(见于阿尔兹海默症和麻痹性痴呆),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⑥定向力障碍:a.对环境的定向障碍:时间、地点或空间、人物定向障碍;b.自我定向障碍: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发生障碍。

⑦意识障碍:(1)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

(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患者可表现出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梦样状态、朦胧状态。

(3)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题(觉得自己已经“魂飞魄散”)、双重人格(双重自我)、交替人格、人格转换。

⑧自知力障碍(洞察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对治疗的认识。

3.情感障碍:①情感性质的改变:a.情感高涨;b.欣快;c.情绪低落;d.焦虑:患者具有无故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体验,并有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等行为表现,还可有心跳加快、紧张性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按其发作的典型形式可分为惊恐障碍(惊恐发作、回避及求助行为、预期焦虑)与广泛性焦虑(精神、躯体方面、警觉性增高)。

e.恐惧: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

患者有回避行为,并因此常影响正常生活。

可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和学校恐惧症等)。

②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淡漠、麻木、脆弱、爆发、病理性激情、易激惹性。

③情感协调性障碍:情感倒错、情感幼稚、矛盾情感、被强加的情感、病理性心境恶劣。

4.意志障碍:①意志障碍:意志增强、减弱、缺乏、矛盾意向。

②动作与行为障碍:a.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b.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严重称为僵住,可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轻度称作亚木僵状态可见于严重的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2)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懂。

“空气枕头”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懂,可维持很长时间,此时患者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

(3)缄默症;(4)违拗症;(5)刻板动作;(6)模仿动作;(7)作态。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第一节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1.切题会谈:是精神科最重要的沟通方式①准备与计划阶段②开始交谈阶段:充分准备、良好的第一印象③引导交谈阶段:A.共情;B.提问(封闭式、开放式);C.倾听(a.少说话;b.建立协调关系;c.表现感兴趣的态度;d.眼神接触;e.反馈;f.推迟评判;g.不要猜测;h.引导话题延续);D.阐释;E.支持、理解;F.沉默;G.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④结束交谈阶段第四节精神科患者的组织与管理1.精神科的分级护理(大题)(一)特殊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红色三角形标记)(1)特殊护理的标准:①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②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象、危机生命者。

③有严重的冲动、伤人、自杀及逃跑行为。

④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的痴呆、抑郁、躁狂状态;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

(2)特殊护理的内容:①设专人护理,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

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

⑤保证患者每日入量,根据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

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

⑦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无导管污染及脱落。

⑧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⑨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⑩详细记录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二)一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蓝色三角形标记)(1)一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症状急性期;严重药物副反应;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有变化;特殊治疗需观察病情变化。

①一级A:有自杀自伤、冲动、走失倾向的患者;严重药物副反应的患者;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

②一级B:严防摔伤、约束的患者;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

③一级C:除上述情况以外的一级护理患者。

(2)一级护理的内容: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

将患者安置在护士易于观察的病室内,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有无自伤、自杀倾向。

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