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国学阅读(附答案)
2019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_人教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一)国学经典再现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是小助手畎亩:田间,田地。
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版筑:一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胶鬲(gē):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管仲。
士:此处指狱囚管理者。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宰相)。
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曾:同“增”。
衡:通“横”,指横塞。
征:表征,表现。
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我是小翻译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考考你的智慧1.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孟子举出了个实例,分别是。
《国学经典》课外阅读和答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1.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一年好景君须记,3.笑渐不闻声渐悄,。
4. ,不破楼兰终不还。
5. ,独沧然而涕下。
6.枝上柳絮吹又少。
!7.为善则流芳百世,8.知否,知否?9.沾衣欲湿杏花雨,10.一阵《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远远传来,多美妙的音乐啊!此曲只应天上有,。
二、选择题(30分)1. 填地名:()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A. 靖州B. 青海C. 长沙D. 楼兰2.填花名:燕子来时新社,()落后清明。
A. 桃花B. 杏花C. 梨花D. 梅花3.填人物:()背涅精忠报国A. 岳飞B. 韩信C. 毛遂D. 秦桧4.填动物:叶底()一两声A. 鸟儿B. 黄鹂C. 蛾儿D. 燕子5.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 今夜月明人尽望C. 东风夜放花千树D. 荷尽已无擎雨盖6. 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
A. 曰摇唇鼓舌B.曰促膝谈心C. 曰吐气扬眉D.曰推心置腹7.下面哪句诗不是描写春景的()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C.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D. 燕子来时社新,梨花落后清明8.说话十分守信用,我可以说()A. 慧眼始知道骨,肉眼不识贤人。
B. 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C.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D.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9.朋友见了你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下面哪句诗和它意思相同。
()A.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
B.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C.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D.有道则见,君子展济世之才。
10.下列诗句中描写军旅生活的是()A.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C.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1.正是橙黄橘绿时,指什么季节()A. 暮春B.夏季C.秋末冬初D.早春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A. 辛弃疾B.苏轼C.释志南D.杜甫13. 对《青玉案.元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带注解、译文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赏析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酬张少府作者:王维【唐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注解⑴酬:回赠。
⑵唯:亦写作“惟”,只。
好(haò):爱好。
⑶自顾:看自己。
长策:好计策。
⑷空知:徒然知道。
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⑸吹解带:吹着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⑹穷:不能当官。
通:能当官。
理:道理。
⑺渔歌:隐士的歌。
浦深:河岸的深处。
终南山作者:王维【唐代】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解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最新)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古人谈读书朱熹〔宋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2.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自相矛盾韩非〔先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国学经典选读阅读分析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阅读分析题及答案1、阅读《老子》第二十一章,回答问题: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状哉?以此。
①请解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气答:让自己的真德虚空,以容纳天道,只顺从天道。
②“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形容道的什么性质?答:形容天道不是一般普通的物,它广大深远而又恍惚不明,难以看清。
③举例说明你对“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理解?答:“有象有物”指道遍布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总和,因而似乎能让人从万物身上看见道的形象与存在;“有精有信”指道总是以精妙可信的方式运行于万物,使万物顺从道的规律而各自千变万化。
(举例提示:比如从“四季更替”的现象可以看到道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明白道的运行规律之一。
)2、老子阅读《老子•七十七章》,回答下列问题:①老子以“张弓”比喻什么?答:天道运行。
②解释“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并说明两句与老子“无为而答:以法治国。
③既然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稀少,为何良工“弗贵” ?答: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④从本节可看出,韩非对人性持什么看法?答:人性本恶。
15、阅读下面《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
”则世必以为狂。
夫智,性也;寿,命也。
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
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有度之主弗受也。
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塌欤婕蛆镀深酢Q韵韧睥瓒室澹藐挎娘谥危幻魅岱。
制壑匚峡头U揩呢喙朝仗婕螺塌煲病9拭髦骷逼渲禀溪浩湿蹋Ml什坏廊室滩?①韩非所说“夫智,性也;寿,命也。
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与荀子什么观点相似?答: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②韩非用毛啬、西施、脂泽粉黛说明什么?答:说明仁义就像毛啬、西施极其稀有,而法度则像脂泽粉黛可让每一个人变美那样使每个人趋善。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国学经典再现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
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考考你的智慧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经典国学阅读鉴赏及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
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地约束自
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
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
长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是( )
人与人能不能成为朋友,与他们的性格、志趣密切相关。 东汉人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俩人经常在一起读书,交往 甚密。后来,通过几件小事,管宁看出了华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绝交了。 原来,有一次他们俩人在菜园里松土锄草,锄着锄着,忽然从泥土里 锄出一块黄金。管宁目不斜视,把黄金当作瓦片石块一般,照常挥锄不止; 华歆却动了心,拾起来看了看,才把它扔在一边。 又有一次, 管宁和华歆坐在炕席上读书。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鼓乐 之声。原来是一位权贵乘坐着漂亮的马车从门前经过。管宁好象没有听见 鼓乐声一样,仍旧专心读书;华散却扔掉书本,羡慕地跑到外面观看去了。
(二) 国学片段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 万世,终为剩技。 我是小助手 欹器:倾斜易覆之器。 扑满:用来存钱用的陶罐,有入口无出口,满则需打破取出。 名根:功利的思想。 千乘:一车四马谓一乘。 一瓢:瓢,用葫芦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客气: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 剩:多余。 技:伎俩之意。 我是小翻译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存钱罐因为空无一钱才得以保全。 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会十全十 美。 一个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从内心彻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轻视世间的 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世 俗名利的诱惑;一个人受外力的影响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气所化解,虽然他 恩泽世上所有的人,并为后世开创利益,终究也只是多余的伎俩。
苏教版五级课外阅读理解题《论语》有答案

《论语》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按时复习)之2.有朋自(从)远方来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5.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11.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师矣15.人不堪(忍受)其忧16.知(懂得)之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以⋯⋯为乐趣)知者18.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19.曲肱(弯曲胳膊)而(承接连词)枕之20.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富且贵21.于(对于)我如浮云22.三人(泛指多个,几个)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24.子在川上(河边)曰25.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26.不舍(舍弃)昼夜27.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夺帅也28.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30.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