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古诗词部分。

- 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赏析。

-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直接写劳动人民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

“村庄儿女各当家”表明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司其职,承担起家庭的事务。

- 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特别生动,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种瓜。

这两句将儿童的天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农村生活的浓厚氛围,连小孩子都受到劳动风气的影响。

- 重点字词。

- 耘田:在田间除草。

- 绩麻:把麻搓成线。

- 未解:不懂。

- 供:从事,参加。

-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赏析。

-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一种乐器)的情景。

“金盆脱晓冰”中的“脱”字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取冰的动作。

- 后两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写孩子敲击冰块发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过树林,非常清脆,突然冰碎了,发出像玻璃破碎一样的声音。

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先扬后抑,把孩子由快乐到突然失望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充满了童趣。

- 重点字词。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 玻璃:这里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 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赏析。

- 首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写的是池塘边绿草如茵,池水满满,这是典型的乡村傍晚的景象。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衔”字用得很妙,把山拟人化,好像山在含着落日,而落日的倒影浸在带有凉意的水波中,画面感极强。

- 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绘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不成曲调的短笛回家的情景。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大学》1、《老人与海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3、《最后一头战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4、《金色的脚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8、《十六年前的回忆》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17、《和田的维吾尔》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1、《一夜的工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9、《学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24、《鲁滨孙漂流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

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第二章)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二章)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五章)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五章)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天地长久存在。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

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

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

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十三章)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增广贤文》(七)第61则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第62则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

第63则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第64则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好学者如蒿如草。

第65则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第66则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第67则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

第68则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

第69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70则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第71则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第二单元如梦令【北宋】曹组门外绿阴千顷。

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增广贤文》(八)第72则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

第73则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第74则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第75则人生知足何时足,到老偷闲且自闲。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第76则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第77则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第78则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第79则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第80则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第81则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第82则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第三单元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及美文)阅读资料.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及美文)阅读资料.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及美文)阅读《论语》部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 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9.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0.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古文》部分11. 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增广贤文》(七)第61则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第62则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

第63则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第64则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好学者如蒿如草。

第65则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第66则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第67则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

第68则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

第69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70则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第71则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第二单元如梦令【北宋】曹组门外绿阴千顷。

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增广贤文》(八)第72则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

第73则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第74则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第75则人生知足何时足,到老偷闲且自闲。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第76则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第77则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第78则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第79则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第80则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第81则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第82则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第三单元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赏析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酬张少府作者:王维【唐代】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注解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

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

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帝王之气。

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

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晚次鄂州作者:卢纶【唐代】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五年级下国学背诵篇目

五年级下国学背诵篇目

礼东小学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背诵篇目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3、《明日歌》明·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cuō)跎(tuò)。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zhuì)。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世上的人们如果被明日所羁绊,则年复一年,光阴飞逝,暮年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早晨看河水东流而去,傍晚看夕阳西下,一日之中无所事事。

百年之中又能有多少个明日呢?请大家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4、《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5、《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6、《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

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第二章)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二章)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五章)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五章)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天地长久存在。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

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

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

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十三章)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十九章)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第二十章)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第二十二章)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不自我显示,所以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成为领袖。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三章)诚信不足,就不会被信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第二十四章)踮起脚尖看似站得高,却站不稳;跨大步想走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我显示反而弄不明白;自以为是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就见不了功勋;自高自大就不能领导众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轻举必然失去根本,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第二十八章)深知什么是雄健,却安守着柔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甘于做天下的榜样。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微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物壮则老。

(第三十章)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认识自己才算圣明。

战胜别人叫做有力,战胜自己算作刚强。

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力行是有志气。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第三十六章)想要收敛它,就应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应暂且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就应暂且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就应暂且给予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道经常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章)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化,这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态势,这是道的功用。

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而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产生的。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四十一章)绝对方正的东西看似反而没有棱角,大的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听起来反而深远缥缈,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具体的形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道产生于“一”这种天地原始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开始分化为“二”,再由于事物间的关系变化激荡生成“三”,最后由“三”演变生成万物。

万物中蕴含着阴气和阳气这相互对立的两面,二者相互作用、对立而统一,使事物形成统一体。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第四十三章)天下最柔弱的,能攻克天下最坚强的,这种无形的力量能进入质地紧密的物体里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过分地爱慕虚荣就必定会损毁更多东西,藏匿过多财富必然会招来更大的损失。

知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平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五章)最完美的好似有欠缺,但它的功用却不会败坏。

最充盈的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

最笔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看似笨拙,最善变的看似木讷。

急走能驱赶寒冷,清静能克服酷热。

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君主。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第四十六章)最大的祸根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四十七章)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国家大事;不从窗户向外看,就能知晓天下道理。

向外走得越远,知道的就越少。

因此,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能知道,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明了,无心作为就能成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四十八章)从事学问研究,知识就一天比一天增多。

不断追求道的人,他人性中世俗的东西就一天比一天减少。

减少再减少,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用正规的政策治理国家,用出奇的策略作战,用无为的思想来赢天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祸害呀,幸福就紧随在它旁边;幸福呀,祸害就暗藏在它里面。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章)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鱼。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六十二章)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高尚的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推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六十三章)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下手;成就大事,必须从细微处开始。

天下难事,都是从容易演变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也一定是从细小事物发展起来的。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的人必定缺少诚信;将事情看得太过于容易,必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六十四章)要在事情尚未形成时就做好准备,在祸乱出现前就将它制止。

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生长而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执意妄为,就会失败;强作把持,就会落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六十四章)要是能像刚开始一样谨慎到最后,也就不会遭遇失败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这样才能让百川归往。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件法宝,一直持有并好好地保存着。

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在天下人之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六十八章)善于作将帅的人,不以武勇逞能;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轻易与敌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六十九章)两军势均力敌,悲愤的一方最终能取胜。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第七十一章)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

这是很好的;不知道却要故意装作知道,这就是缺点。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圣人只求自知而不炫耀,只求自爱而不自显其贵。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天道的法网广大无边,网孔稀疏却无一漏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人们不怕死,为什么还要拿死来吓唬他们呢?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强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七十八章)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照做。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七十九章)天道没有任何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道的法则,是帮助万物而不是坑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第八十一章)中肯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中肯;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知识,卖弄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有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