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合集下载

季羡林的人生八论,每句话都充满智慧,读来受益匪浅

季羡林的人生八论,每句话都充满智慧,读来受益匪浅

季羡林的人生八论,每句话都充满智慧,读来受益匪浅人生的道路向前,历经那么多坎坷和尴尬,就算对人生的一种珍惜,也应该尝试着去幸福,人生总得有个目标,把人生活成一场幸福,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人格的升华,放下那些困扰的心理负担,把自己活成一个愿意幸福的人。

看山,看水,用最好的角度,那么看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人生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已,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论爱情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

这是“人间正道”。

但是千万别浪费过多的时间,终日卿卿我我,闹得神魂颠倒,处心积虑,不时闹点小别扭,学习不好,工作难成,最终还可能是“竹篮了打水一场空”。

我觉得,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机了解的过程。

这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

论朋友人类是社会动物。

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

任何人的一一生都是一一场搏斗。

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

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论勤奋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

论孤独父母也好,爱人也罢,朋友同事,所有的人,他们在时,都是恩赐,是上苍给你的礼物,所以要加倍珍惜和感激;而一旦离开,也别太伤感。

你要明白,离开是正常的,孤独才是生命之常态。

论心态世人无不想走运,而决不想倒霉。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论恐惧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

我们都要锻炼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处变不惊。

论真、忍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日真,二日忍。

季羡林:对什么事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

季羡林:对什么事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

季羡林:对什么事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季羡林老先生95岁时,有一次对前来采访他的人说:“我的身体还可以,唯一的变化就是头发没有了,真是无法无天。

”实际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头发并非完全脱尽,只是越来越稀而已。

季羡林老先生一生乐观豁达,这种对生活的淡然在季羡林先生的文字中也可以感受得到。

季羡林先生在《难得糊涂》一文中回忆了自己2002年因病住院时的状态:当时我始终认为自己患的是癣疥之疾,却不知主治大夫正与北大校长商议发出病危通知。

住院46天,我始终没有危机感。

现在想起来,真正后怕。

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极不难得,极为愉快。

季羡林先生说:“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真糊涂、假糊涂,只差一个字,意思却全然不同。

真糊涂的人,每日昏昏沉沉、懵懵懂懂,或无目标无方向地混沌度日,或有目标有方向地急功近利,;假糊涂的人,看得过于通透,世人皆真糊涂唯独他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正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所以季羡林先生说:糊涂一点,天真生活。

最近读了季羡林先生的《天真生活》。

全书分五个部分收录了季羡林先生51篇散文。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与其完满不如自在”和“无雨也无晴看清也看轻”。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二战时期季羡林先生一直身在德国,在炮火中的异域他乡。

季羡林先生1935年去德国留学(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1945年回国。

留德十年,季羡林先生回忆说,德国人忠厚老实。

有一次,季羡林先生的表坏了,他走到大街上的一个钟表店去修理,约定第二天去拿。

第二天,季羡林先生来到钟表店,将发票递给那个戴着老花镜、胖胖身子的店员老头。

店员老头去玻璃橱柜里找季羡林先生的表,没有!老头有点急,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从眼镜上面射出目光看着季羡林先生说:“你明天再来一趟吧!”转天,季羡林先生再一次来到钟表店,店员老头又开始满头大汗地在玻璃橱中翻找。

突然,店员老头停下手中动作盯着发票说:“这不是我的发票!”季羡林先生说这样的糗事还有很多,德国人都以他们的宽厚“原谅”了自己。

《难得糊涂》阅读练习及答案

《难得糊涂》阅读练习及答案

难得糊涂⑴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

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

⑵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

⑶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儿开了窍。

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⑷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⑸用不着做理论上的论证,只举几个小事例就足以说明了。

例子就从郑板桥举起。

⑹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

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

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

只是外寇来得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

最高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

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

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

可离开他们又不行。

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

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

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条向上爬的路——科举制度。

成功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运气。

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

但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

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

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

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⑺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⑻此事古已有之,历代如此。

楚辞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所谓“醉”,就是我说的糊涂。

⑼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

他们为天地留了点儿正气。

他已经考中了进士。

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

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做的诗为证。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就应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前些年,社会上对季老炒得特别热!一会有人说他是国学大师,一会有人说是国宝。

后来季老自己出来将四顶帽子一起都摘掉了。

说心里话,我由此特别特别地敬佩!在现在人们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时他却视名利如粪土!如此说的人特别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几个当时人们如此地关注这位老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奔着他的大名声来的。

说来,这不得不令人觉得世间很多事很可笑也很无奈!我很早就有一本季老的《谈人生》这本书,但是我翻了翻,最终还是没有看。

当时我觉得文字特别平实,平实得一如身先街坊的老大爷在对你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我觉得文字太老,语言也不是我平时所喜欢的那种特别有激情的那种,我想,大概是因为老人的文章都是如此。

平淡、朴实,没有华丽的装饰点缀。

而且观点也很老人,像是将世间一切都看穿、看透了似的。

我就不想看了,认为年轻人还得看一些冲劲足的文字!但是,最近季老辞世,同期辞世的还有任继愈,我和朋友一起缅怀季老和任老时,生出了不少感慨!季老一生是平实的知识分子形象,从来就不张扬,晚年竟如此地受社会关注,是社会上真的认识到他的非凡和成就了吗还有任老,他走了,很多人才知道中国还有一位任继愈!作为学者,耐得住寂寞是学者的优秀品质,而社会如此功利,又是社会的悲哀呀!回到家里,我又一次拿起季老的书,在小区的花园木椅上静静地读,非常安静,没有人打扰,我的心也很平静,读来竟如品甘露!里面多么平实的话竟有许多让人回味的哲理。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间翻开了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本以为会是晦涩难懂的文字,没想到却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在与我娓娓道来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实而真挚,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情。

他就那样坦诚地把自己的经历、思考和感受,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他谈人生的意义,谈为人处世,谈成功与失败,谈爱情与友情,每一个话题都如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会思考的问题。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坦然。

他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 这句话真的如同醍醐灌顶,让我瞬间清醒。

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总是在追求完美,总觉得事事都应该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发展,一旦出现偏差,就会感到焦虑和沮丧。

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人生哪里有那么多的完美?正是那些不完美,那些遗憾和失落,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就拿我曾经的一次旅行来说吧。

那是一次计划已久的海滨之旅,我满心期待着阳光、沙滩和海浪,幻想着能在那里度过一个完美的假期。

出发前,我做了详细的攻略,预定了海景房,还准备了漂亮的泳衣和沙滩裙。

可是,当我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却发现天气并不如我所愿。

天空阴沉沉的,海风也很大,海水看起来浑浊而冰冷。

我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觉得自己的旅行被彻底毁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这次不完美的旅行其实也有着别样的美好。

因为天气不好,海滩上的人很少,我得以安静地漫步在沙滩上,倾听海浪的声音,感受着脚下细软的沙子。

我还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人,他带着我去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小海湾,那里的景色美得让人心醉。

虽然没有阳光的照耀,但阴云下的大海却有着一种别样的神秘和壮阔。

晚上,我回到酒店,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灯光和波涛汹涌的海面,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意识到,这次旅行虽然不完美,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如果一切都按照我最初的设想进行,或许我不会有这么多特别的感受和体验。

这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吗?总是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性,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季羡林20句经典哲理语录

季羡林20句经典哲理语录

季羡林20句经典哲理语录季羡林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化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哲理语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下是季羡林的20句经典哲理语录:1. “人生最重要的是一颗善良的心。

”2.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3. “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享受过程。

”4. “真正的境界是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5. “当你放下过去,你才能拥抱未来。

”6.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在于失败,而在于没有奋斗过。

”7. “苦难是人生的考验,经受住了考验,人生会更加充实。

”8. “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9. “不要低估任何一种生活形态的价值。

”10.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但不要三思不决。

”11. “没有一种痛苦会永远伴随着你,要学会接受和面对。

”12.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走得出太远的路。

”13. “苦难是成长的机会,不要失去这个机会。

”14. “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15. “人生应该像蜡烛一样,从顶往下燃烧,照亮别人,自己也会损失有限。

”16. “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要认可自己的价值。

”17.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18. “当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时,你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视野。

”19. “人生要有一副好皮囊,和一个聪明的大脑。

”20. “做事要认真负责,做人要坦诚正直。

”这些哲理语录不仅仅是对季羡林个人而言,也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同时,这些语录也启示我们,在欣赏和享受生活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洞察力,以应对复杂的人生局面。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季羡林先生那可是学界的泰斗啊,读他谈人生观,就像是坐在一位智慧长者的面前,听他慢悠悠却又句句在理地讲述人生的真谛。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季老特别实在。

他没有给我们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什么一夜暴富、瞬间成名之类的梦幻泡影。

他就像个老中医一样,把人生的病症和良方都摆在我们面前。

他说人生是充满了酸甜苦辣的,可不是只有甜。

这可太对了,就像我自己的生活,有时候顺风顺水,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之王;可有时候呢,倒霉事儿一件接一件,感觉都快被生活揍趴下了。

季老谈到做人要真实,不要虚假。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社交网络上拼命包装自己的人,美颜开到最大,生活全是滤镜。

可实际上呢,真正的生活哪有那么完美?季老就像是在说:“年轻人,别装了,真实一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正道。

”我就想啊,要是人人都能像季老说的这样,那这个世界得多可爱啊。

大家都真诚相待,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也不用成天戴着面具做人,多轻松。

而且他对名利的看法也很独特。

在这个大家都追名逐利的时代,季老就像是一股清流。

他说名利这东西,有就有,没有也别强求。

这可不是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却能这么看淡名利。

我就琢磨自己,平时为了一点小利益,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拼命表现。

和季老一比,自己就显得太幼稚了。

就像季老在旁边笑着说:“孩子啊,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你这么拼命追,累不累啊?”季老还提到要学会感恩。

这一点我以前真没太在意。

我总是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小小的幸福。

读了他的话,我就开始留意了。

像每天早上的那杯热咖啡,出门时邻居的一个微笑,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

要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那生活简直处处是惊喜。

季羡林的经典名言

季羡林的经典名言

季羡林的经典名言1、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2、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

3、早生有早生的好处,但也有早生的包袱。

4、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5、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6、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7、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

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

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就是窍门。

8、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

"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这一句话。

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9、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假如美欧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劫掠饭碗的屠杀中一定是个失败者。

10、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11、我们都要感激那个沧海,它在另一方面教育了我们。

12、走在一条开满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途似锦。

13、他也竟让我们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充当《季刊》的编委或特约撰稿人,名字鲜明印在杂志的封面上,对我们来说这实在是无尚的名誉。

结果我们同西谛先生成了忘年交,终生维持着交情,一直到1958年他在飞机失事中罹难。

到了今天,我们一想到郑先生还不禁悲从中来。

14、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15、我虽然没有叹息过,但叹息却堆在我的心里。

16、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

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17、笑声虽然萦绕在耳际,早已恍如梦中的追忆了,我只有一颗心,空虚寂寞的心被安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小屋里。

我看四壁,四壁冰冷像石板,书架上一行行排列着的书,都像一行行的石块,床上棉被和大衣的折纹也都变成雕刻家手下的作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文丨季羡林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

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

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

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开了窍。

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用不着作理论上的论证,只举几个小事例就足以说明了。

例子就从郑板桥举起。

壹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

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

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

只是外寇来得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

最高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

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

可离开他们又不行,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

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条向上爬的路——科举制度。

成功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运气。

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


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

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

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

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贰此事古已有之,历代如此。

楚辞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谓“醉”,就是我说的糊涂。

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

他们为天地留了点正气。

他已经考中了进士。

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

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同情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做的诗为证。

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

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

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叁现在说到我自己。

我初进三0一医院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患的不过是癣疥之疾。

隔壁房间里主治大夫正与北大校长商议发出病危通告,我这里却仍然嬉皮笑脸,大说其笑话。

终医院里的四十六天,我始终没有危急感。

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

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极不难得,极为愉快。


虔心默祷上苍,今后再也不要让真糊涂进入我身,我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

作者: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