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合集下载

夹竹桃的特性

夹竹桃的特性

夹竹桃的特性
夹竹桃是一种常绿直立大灌木,具有多种特性。

1. 形态特征:夹竹桃的枝条灰绿色,含水液,嫩枝条具棱,被微毛,老时毛脱落。

叶3-4枚轮生,下枝为对生,窄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叶缘反卷,长11-15厘米,宽2-
2.5厘米。

叶面深绿,无毛,叶背浅绿色,有多数洼点,幼时被疏微毛,老时毛渐脱落;中脉在叶面陷入,在叶背凸起,侧脉两面扁平,纤细,密生而平行,每边达120条,直达叶缘;叶柄扁平,基部稍宽,长5-8毫米,幼时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柄内具腺体。

2. 花朵特性:夹竹桃的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并且自带香气,是观赏花卉。

3. 叶片特性:夹竹桃的叶片也具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的能力。

4. 药用特性:夹竹桃具有治疗心力衰竭、癫痫、利尿、止痛和消毒等功能。

例如清朝赵学敏所作的《陆川本草》中夹竹桃叶“镇痛,去瘀。

治跌打损伤肿痛。


5. 毒性:但夹竹桃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

6. 花期:夹竹桃花期为六月到十月。

总的来说,夹竹桃具有多种特性和功能。

《夹竹桃》教案4篇

《夹竹桃》教案4篇

《夹竹桃》教案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夹竹桃》教案4篇本文主要介绍了《夹竹桃》教案的四篇内容。

夹竹桃(中药)

夹竹桃(中药)
③夹竹桃化的剂量为0.3~0.6克,皆于1~2日完成;维持量为每日0.1克。
④每次0.1克,最初日服3次,1~2天后改为2次,2~3天后再改为1次。
制备方法
此外,有的单位将夹竹桃叶用几种不同方法制备,区别使用。
甲法:于九月中旬连续几个晴天后,在中午12时左右采集较老的叶,洗涤晒干,磨粉装胶囊。一股每次60毫 克,每日2~3次,服2~3日,以后用维持量每日25~100毫克,绝大多数为每日50毫克。
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大灌木,高达6米。
枝:枝条灰绿色,含水液;嫩枝条具稜,被微毛,老时毛脱落。
叶:叶3片轮生,稀对生,革质,窄椭圆状披针形,长5-21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尖,基部楔形或 下延,侧脉达120对,平行;叶柄长5-8毫米。
花:聚伞花序组成伞房状顶生;花芳香,花萼裂片窄三角形或窄卵形,长0.3-1厘米;花冠漏斗状,裂片向 右覆盖,紫红、粉红、橙红、黄或白色,单瓣或重瓣,花冠筒长1.2-2.2厘米,喉部宽大;副花冠裂片5,花瓣状, 流苏状撕裂;雄蕊着生花冠筒顶部,花药箭头状,附着柱头,基部耳状,药隔丝状,被长柔毛;无花盘;心皮2, 离生。花期几乎全年,夏秋为最盛。
丁法:于八月中旬下午三、四时采摘白花夹竹桃叶,洗净置于50~60℃温箱内焙干研粉备用。夹竹桃化剂量 为150~450毫克(多数用200毫克),在1~4天内完成(大部分2~3天内完成);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
实践证明,叶的老嫩、采集时间、气候及焙制方法可影响强心甙的含量,因此临床剂量不同,今后宜统一规 格。除了口服法外,也可采用灌肠法,主要用于对口服有恶心呕吐而影响治疗的病例。每次用夹竹桃叶粉0.2克 加水20毫升,于清洁灌肠后作保留灌肠,根据病情每日用1~3次。
果:蓇葖果2,离生,圆柱形,长12-23厘米,径0.6-1厘米。种子:种子长圆形,基部较窄,顶端钝、褐色, 种皮被锈色短柔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结果。

夹竹桃介绍

夹竹桃介绍

夹竹桃介绍1、夹竹桃(Nerium indicum)夹竹桃,又名笔桃、柳叶桃。

属夹竹桃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叶似竹,花似桃,故名夹竹桃。

高可达6米。

分枝我而软。

叶对生或三枚轮生,窄披针形,中脉明显,侧脉羽状密生,肥厚革质。

聚伞花序顶生,花冠五裂漏斗状,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黄色,微有香气,从五月至十月陆续开放。

原产于热带美洲,我国长江流域广为栽培。

性喜光,耐瘠薄,适应性强;抗烟尘、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能力强,是环境保护的优良树种。

夹竹桃的叶、花、树、皮均有毒,人畜不可食。

但其经济价值较高:其茎、皮富纤维,是混纺原料;种子可提取润滑油。

2、夹竹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它的叶似竹,花如桃,所以称作夹竹桃。

它的叶也有点像柳,因此也有人称它为“柳叶桃”。

枝条下垂,三叉分枝,叶革质狭长,常常三叶轮生。

夏至秋季开花,花色桃红、深红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有香气,花期很长。

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一带。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为盆栽。

是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

对空气里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抗性强,终年碧绿,是工矿区防污绿化的好树种。

夹竹桃可提制强心剂。

茎、叶和树皮有毒,可做杀虫剂。

鱼塘边不宜栽种。

3、含羞草、夹竹桃与马缨丹等勿久闻花香固然人人喜欢,但不是所有的花都对人体有益,根据专家研究显示,在常见花卉中,有1百多种含有毒性物质,对人体可能能?生伤害,如夜来香鲜花的香味浓烈,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来说,长期在密闭空间内闻夜来香盛开时浓郁的香味,可能会发生呼吸道难受的情况,所以夜来香花盛开时,最好不要放在室内。

此外有毒性物质的花卉还包括含羞草、夹竹桃与马缨丹等。

用手碰触含羞草,便会一触即「羞」,是由于草内含有一种含羞草碱,是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如果频繁接触,会导致头发脱落或引起周身不适。

夹竹桃的花朵呈玫瑰红色,盛开之时极?绚丽,但毒性也令人惊心。

包括叶子、茎皮、花朵和果实中,均含有剧毒物质,一旦误食,十分危险。

夹竹桃

夹竹桃

原产伊朗,现在 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 料,其茎、叶、花朵, 果实都有毒,它分泌出 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 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 误食会中毒。
夹竹桃的花有香气。花集中长 在枝条的顶端,它们聚集在一起好 似一把张开的伞。夹竹桃花的形状 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红色和 白色两种,其中,红色是它自然的 色彩,“白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 就的新品种
பைடு நூலகம்
种植方法
常用用扦插、压条繁殖。以扦插为主,也可 播种、压条繁殖。
春季扦插:
春季剪取的1~2年生枝条,截成15厘米~20 厘米的茎段,20根左右捆成一束,浸于清水中, 入水深为茎段的1/3,每l~2天换同温度的水一 次,温度控制在 20 C~25 C,待发现浸水部位发 生不定根时即可扦插。扦插时应在插壤中用竹筷 打洞,以免损伤不定根。
夏季扦插:
选用半木质化程度插条,保留顶部3片小叶, 插于基质中,注意及时遮阳和水分管理,成活 率也很高。
压条:
压条可于雨季进行,埋土压、筒压均可。 压条繁殖时,先将压埋部分刻伤或作环割, 埋入土中,2个月左右即可剪离母体, 来年带土移栽。
播种:
播种可于春末进行,18-21°C发芽, 成苗率较高。
盆栽夹竹桃:
简介
夹竹桃,又名洋夹竹桃或欧洲夹竹 桃,是一种夹竹桃科的常绿灌木或小 乔木,具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因为茎 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为名。它是 夹竹桃属中唯一的品种
夹竹桃的叶子是披针形,叶的边缘非常光 滑,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 整齐齐。 夹竹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腊”。这 层腊替叶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 所以,夹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照样绿姿不 改。所以,常用作园林绿化,少有盆栽。

季羡林的《夹竹桃》赏析

季羡林的《夹竹桃》赏析

季羡林的《夹竹桃》赏析季羡林的《夹竹桃》赏析《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文章,那么关于《夹竹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季羡林《夹竹桃》的原文及赏析吧。

《夹竹桃》是季羡林一九六二年写的一篇散文,第二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上。

这是一篇用优越的语文条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丝不苟地写出来的佳作,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散文来说尤其如此。

季羡林也因为这篇《夹竹桃》而被宗璞称为“夹竹桃知己”。

对于散文,季羡林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

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

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绝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这是季羡林在阅读、写作了几十年的散文之后对这一文体的理解,也是他创作散文的一个原则,更是我们欣赏散文时可以期待的一种幸福。

季羡林所说的“不散”、“严谨”当作如何理解呢?饶宗颐在论及季羡林的学问时说他同时具备常人所难以具备的三个条件:超越的语文条件,多姿多彩的丰富生活经验,可用的实物和图籍、各种参考资料。

“这样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随便做到的,而季老皆具备之;故能无一物不知,复一丝不苟,为一般人所望尘莫及。

”(蔡德贵《季羡林传序》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饶氏所言,虽指学术,但对我们体味季羡林的散文,也颇具启发。

品读季羡林的散文,我们就会发现,他所说的不散、严谨之类,表现在他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就是用超越的汉语条件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传达给他所热爱的读者。

超越的汉语条件是指他散文中对汉语的运用水平;一丝不苟是说他散文结构的严谨;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则是在严谨与规范之外的独特性。

散文《夹竹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特点。

汉语是一种时空广阔的语言。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文、白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在广大的使用空间内,又有普通话与方言的分别,还有外语影响的踪影。

汉语的这种特点使它成为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也给它的使用者提供了无限深广的创造机会。

季羡林《夹竹桃》赏析

季羡林《夹竹桃》赏析

季羡林《夹竹桃》赏析【1、季羡林《夹竹桃》原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是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风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海、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夹竹桃》阅读答案(7篇)

《夹竹桃》阅读答案(7篇)

《夹竹桃》阅读答案《夹竹桃》阅读答案(7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夹竹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夹竹桃》阅读答案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和。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 ,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广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

参考答案: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因为夹竹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地图、荇藻、墨竹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的夹竹桃花期长和有韧性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夹竹桃》阅读答案2夹竹桃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朗读,直接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季老先生家的小院,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它从不与百花争艳,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但却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既算不上名贵也谈不上艳丽,它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它就是——夹竹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带着这份情感,捧起你们的课本,一起朗读昨天学习的一、二自然段。

二、品花期之长——感受夹竹桃的韧性1、花色的奇妙有趣,是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还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浏览课文。

指名回答。

(第6自然段)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原来作者喜欢的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顽强持久的精神)你想到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2、文中的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

)过渡: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3、交流:(读书需要交流,有了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把书中蕴含的味道读出来。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预设)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抓“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生生不息、坚持不懈,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指导朗读。

夹竹桃的韧性就在于它默默无闻却常年不败。

男生齐读。

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引导理解双重否定句。

在这里作者用双重否定句是为了强调什么意思?(强调夹竹桃每天都迎风吐艳的意思)引导说话练习:小明是个书迷,他——(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

)(2)对这句话谁又有特别深刻的感受?(不管外界气候怎么变化,始终都改变不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本性。

)谈谈和煦春风、夏日暴雨、清冷深秋带给你的感觉。

(柔和、猛烈、凄冷)指导朗读。

(3)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耐受过深秋的清冷吗?在和煦的春风里,你看到了什么?许多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在盛夏的暴雨里,你又看到了什么?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在深秋的清冷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许多花——(枯萎凋谢……)(4)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

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再点出第一句。

)生齐读。

引读:(生接读第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师:无论外界气候发生多大的变化,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齐读)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韧性吗?(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又是怎样的夹竹桃?(顽强不屈,朴实无华,始终如一)句三: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这里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再读读看,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名。

指导朗读。

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意思?(夹竹桃个个都奉陪)哪两个词语也体现了它“无不奉陪”?(一直)(2)它分别陪伴哪些花一齐开放了?(从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漏掉哪一个了吗?(没有)(3)一年三季,夹竹桃与迎春、桃花一起分享过和煦的春风的抚摸,又与凤仙、鸡冠一起经受了夏日暴雨的洗礼,还与玉簪、菊花耐受这深秋的凄清。

同学们,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啊!不论天气变化,不管季节更替,夹竹桃始终不张扬,依旧迎风吐艳。

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句四: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齐读。

(板书:韧性可贵)(1)引导理解反问句的作用。

(2)指导读好反问句大家能读出表现夹竹桃显得可贵的语气来吗?男、女生分别读。

(3)作者写了院子里的哪些花呢?指名说。

共十四种,一共经历了几个季节?请三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作者家的小院?指名说。

(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满院生辉、美不胜收……)课题是夹竹桃,作者却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其他花,而且写的这么美,作者写走题了吧?指名说。

这样描写更能衬托出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反衬法)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他们不抢眼、不张扬,但生命却是如此顽强,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再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4、小结:是啊,与其他花相比,夹竹桃的韧性显得多么可贵啊!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三、品花影之美——感受夹竹桃带来的乐趣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引读)因为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引导理解过渡句作用)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站在夹竹桃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引导学生关注“袭”,理解“袭”,从“袭”字感受夹竹桃的香。

体会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巧妙。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请你发挥想象,你会将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1)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这一堆是,那一堆是,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就像是。

(2)我幻想它是,我的眼前就真的出现,夜蛾飞过,。

(3)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的看到。

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池塘,恍惚间又成了一幅叶影吹动的墨竹……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让我们把这份妙不可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配乐齐读。

四、由花及人——感知季羡林的高尚的人品(选项机动处理)1、文章读到这儿,老师在想同样是夹竹桃,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很平常,而在季先生眼里却发现它的花期的韧性可贵呢?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课前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迅速浏览作者资料,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由于二战爆发,回国受阻,饱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读不辍。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

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着作丰硕。

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面对主持人,面对透明闪光的奖杯,季羡林还是非常谦虚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哪。

”2、从这段文字中,你又体会到了了什么呢?(他似乎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要做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有韧性的人,他喜欢有这样的品格的人。

)(状物咏怀)3、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

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

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

五、作业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2、课后第三题,造句。

3、仿照课文中反衬对比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品质的人或事。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除了上节课我们学的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夹竹桃。

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1、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学生自读,划相关句子2、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A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③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④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②你们都体会到了吗?它的韧性就表现在它的。

③师:它不张扬,不倦怠,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句话,无不奉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