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血斑用于HIV筛查和确证实验的研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印刷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前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
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3)新增了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4)增加了第4代试剂(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检测流程;(5)增加了核酸检测流程;(6)完善了检测报告。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解读

样品的保存
1 用于抗体和抗原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短期(1周) 内进行检测的可存放于2~8℃, 一周以上应存放于-20℃ 以下。 2 用于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4天内进行检测的可 存放于4℃,3个月以内应存放于-20℃以下。3个月以上 应置于-70℃以下。 3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筛查阳性样品应及时送 确证实验室,筛查阴性样品,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保存时 间,建议至少保存1~2个月。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 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4 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收到的筛查阳性样品,无论确 证结果如何,均应将剩余的样品保存至少10年,特殊用 途或专项项目的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筛查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多为单纯HIV抗体检测试剂。HIV抗原 抗体联合检测试剂可同时检测血液中HIV-1P24抗 原和HIV-1/2抗体。HIV抗原或抗体包被于固相载 体,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标记的HIV抗原或抗体, 加底物显色,用酶标仪测定结果。有效试验的阴 性和阳性对照必须符合试剂盒规定。
确证试验(WB试验)
HIV抗原多为全病毒裂解抗原,用SDS-PAGE(SDS-聚丙烯 酰胺凝胶)按其分子大小进行电泳分离,然后通过电转移法 将凝胶中的HIV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这类试剂的 抗原条带全,包括膜区抗原gp160、gp120和gp41,核 心抗原p55、p24和p17,聚合酶抗原p66、p51和p31, 另外还有HIV-2型特异性抗原。当NC膜上的抗原与血清 中的HIV抗体反应,在酶结合物的作用下显色,就显示了 不同的抗体条带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
将提纯后的HIV抗原连接到有色明胶颗 粒上,制成致敏颗粒。当加入的检测标本 中有HIV抗体存在时,即可使致敏颗粒凝集, 出现肉眼可见的浅色凝集环(斑);而若 标本中无HIV抗体,致敏颗粒即在重力作用 下沉人U型板底,形成一个深色红点
献血者HIV抗体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比较分析

献血者HIV抗体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比较分析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中,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联情况。
方法对献血者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阳性标本送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
结果双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皆为阳性,单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阳性皆为阴性或不确定。
结论2种ELISA试剂敏感度无差异,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标签:HIV抗体筛查;HIV抗体确证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可经输血传播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是血站常规血液筛查项目之一。
我站采用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1],阳性标本送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2]。
现将献血者HIV抗体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比较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1年-2013年郴州市无偿献血者标本。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伯乐),所用试剂均为国家批批检定合格试剂;Uranus AE 280 全自动酶免一体机(深圳市爱康电子有限公司);STAR 8CH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FAME 24/20全自动酶免系统(瑞士HAMILTN Bonaduz AG),所用仪器均经厂家定期校准。
1.3 HIV抗原抗体检测:采用2种ELISA试剂同时进行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2种试剂反应均呈阳性直接视为初筛阳性,1种试剂结果呈阳性,另1种试剂为阴性的标本,则用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试剂进行对该标本进行双孔复试,双孔复试中任何1孔呈阳性,该标本亦视为初筛阳性。
1.4 HIV抗体确证:HIV抗原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均送交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
2结果2.1 2011年6月-2013年12月,共检出HIV抗原抗体筛查阳性标本100例,全部送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确证,根据确证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此100例中HIV抗体确证结果为阳性17例,阴性53例,不确定30例。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流程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流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继发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xx 年版)》后,近日即将发布 xx 年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此规范堪称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红宝书」,适用于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 HIV 检测技术操作。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流程的知识,欢迎阅读。
检测项目的样品种类1 HIV 抗体检测:全血、血清、血浆、口腔黏膜渗出液、尿液以及干血斑样品。
2 HIV 抗原检测:全血、血清、血浆、病毒培养上清液。
3 T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EDTA 或肝素抗凝全血。
4 HIV-1 病毒载量、基因型、耐药检测:血浆、滤纸干血斑(DBS)。
5 HIV 核酸定性与定量、基因型检测和 HIV-1 分离培养: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及全血。
当然,实验室最常用的仍然是血液标本,其他只作为补充样本。
HIV 抗体检测HIV 抗体检测是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的优先选择项目,在国内绝大多数初筛实验室应用最广泛。
1 初筛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 法检测 HIV 抗体是 HIV 初筛实验室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目前检测试剂已经发展到 * ,即同时检测血液中 HIV-1P24 抗原和 HIV-1/2 抗体,秉承「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的革命精神,其灵敏度远高于特异性,直叫 HIV 抗体无处遁形。
(2)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CIA/IFA)这个试验方法是近 10 年迅猛发展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其采用发光或荧光底物,既可检测抗体,也可联合检测抗原抗体,用发光或荧光仪测定结果,其灵敏度较 ELISA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带来的是检测成本的增加和假阳性率的增高。
(3)快速检测(RT)方法此类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应急检测、门诊急诊检测,但灵敏度和特异性远不如 ELISA 和发光法,但是经济实惠,也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05张佳峰_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解读 20200923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解读张佳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9月23日《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第一版(1997)第二版(2004)第三版(2009)第四版(2015)第五版(2020)新规范修订的背景☐我国艾滋病防治对扩大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要求我国艾滋病防治实现“三个90%”的防治目标,其中第一个90%,即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的比例达90%以上。
检测是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科学工具和技术支撑,近年来艾滋病检测需求不断增加。
新规范修订的背景☐防治工作的发展对艾滋病检测提出新挑战国内外艾滋病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策略不断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防治工作的发展也给检测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对急性期感染者的诊断能力如何在暴露前后预防、急性期治疗等新型防治策略下准确诊断如何对输入性抗体等新情况进行检测新版检测技术规范的起草和编写单位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编写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海关、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本《规范》解释权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发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于2020年4月27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下发至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有关单位,《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同时废止。
干血斑HIV-1核酸定性检测的可靠性研究

D O I:10.13419/ki.aids.2021.05.02•论著•干血斑HIV-1核酸定性检测的可靠性研究姚佳明\陈文先2,潘晓红、郭志宏\丁晓贝\范钦、夏燕\张佳峰1(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与性病预防控制所,杭州310051; 2.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浙江义乌322000)摘要:目的探索干血斑(D B S)核酸定性检测用于H I V-1感染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同步采集参加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的D B S样本和配套血清样本各230份,D B S样本用于H I V-1核酸定性检测,血清样本进行常规抗体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D B S初次核酸定性结果与血清初次抗体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8.70%,/^PPa值为0.93,经复核及随访复检后两种方法最终判断结果完全一致,一致率为100%。
其中2例抗体不确定样本其核酸定性检测为阳性,随访后W B条带进展,确证为H I V-1抗体阳性;有1例抗体阴性样本其首次核酸定性检测为阳性,双份复核为阴性:结论D B S核酸定性结果与常规血液抗体检测的感染诊断结果一致性好,且流程简便、准确性高,但需考虑不确定范围。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干血斑;核酸检测;抗体检测中图分类号:R 512.91;R 37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1 )05-0446-04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 for HIV-1 qualitative nucleic acid test based on dried blood spots YAO Jiaming', CHENWenxian:,PAN Xiaohong', GUO Zhihong1, DING Xiaobei', FAN Qin1, XIA Yan', ZHANG Jiafeng'. (1. Department o fHIV/AIDS & ST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gzhou310051, China;2. 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Yiw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iwu 322000)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e r:Z H A N G Jiafeng, Email: **************.cnSupported b y Mega-Projects o f N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for the 13th Five-Year Plan (2017Z X10201101)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y o f H I V-1qualitative nucleic acid test using dried b l o o d spots(D B S)to diagnose H I V-1infection. Methods D B S s a m p l e s a n d paired s e r u m s a m p l e s w e r e collected synchronouslyf r o m230voluntary attendees seeking counselling a n d testing. Th e D B S s a m p l e s w e r e use d for the H I V-1qualitativenucleic acid test, a n d the s e r u m sa m p l e s w e r e used for routine antibody detection. T h e results o f the t w o m e t h o d s w e r eanalyzed a n d c o m p a r e d.Results T h e concordant rate o f first test results b e t w e e n H I V-1qualitative nucleic acid testusing dried blo o d spots a n d paired s e r u m antibody test w a s98.70%,a n d the Kappa value w a s0.93. After c h e c k a n dfollow-up reexamination, the t w o m ethods' final j u d g m e n t results w e r e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a constant rate o f 100%.T w o s a m p l e s with indeterminate W e s t e r n blotting (W B) results w e r e initially tested positive in H I V-1qualitative nucleicacid assay. T h e s e t w o s a m p l e s w e r e confi r m e d to be H I V-1antibody positive after follow-up, with W B b a n d i n g patternsprogressed. W i t h s e r u m antibody negative, another s a m p l e w a s initially tested positive in H I V-1qualitative nucleic acidassay but f o u n d negative in the t w o parallel samples' reexamination. Conclusion T h e H I V-1qualitative nucleic acid testusing D B S i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 f routine blood antibody tests to diagnose H I V-1infection. I t is characterized b ysimple Process a n d high accuracy, but the uncertainty range should b e taken into account.Keywords: H I V; Dried blood spots; Nucleic acid test; A n t i b o d y test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s,DBS)技术最初建立 应用于新生儿代谢紊乱筛查1,国内研究学者开展 DBS在HIV-1抗体筛查2、基因型耐药检测1等方面 的评价研究,近年来又探索应用D I3S抗体检测方法 的优化4于2019年7月1日实施的新版《艾滋病和收稿日期:2020-07-27;修回日期:2020-09-1()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2017Z X10201101)第一作者简介:姚佳明(1995—),男,浙江省杭州市人,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通信作者.•张佳峰,副主任技师,Email 丨***********.cn 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5]中指出:成 人、青少年及18月龄以上儿童在HIV抗体筛查试验 有反应前提下,若核酸定性试验阳性或核酸定量试 验>5 000拷贝/mL即可诊断。
可用于DMPK研究的干血点微量采样技术

可用于DMPK研究的干血点微量采样技术药物代谢(DM),药代动力学(PK)和毒代动力学(TK)可为研究候选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线索,一直是药物开发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在传统研究中,血浆被认为相对于全血而言更容易处理、运输及储存。
因此常在临床实验中被用于新的化学药物的剂量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然而,在制备血浆的过程中,常需要大量的血液(通常每个时间点的研究对象至少需要100-500微升)以制备足够的血浆用于定量生物分析。
由于每只受试实验动物能够被取血的次数和数量有限,有时研究者不得不使用多个动物的混合样品进行研究。
这种混合样品会降低定量药代动力学的数据质量,并且会间接增加所需实验动物的数量。
此外,从全血中分离血浆用于生物分析往往需要使用固相萃取、液-液萃取、蛋白沉淀等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存在着耗时、耗力、通量小的缺点,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和处理冷链运输、储存血液样本的要求。
干血点 (DBS)技术使用纸张进行血液样品的采集,是一项可克服以上不足的样品采集技术。
运用干血点技术的Guthrie card自1970年起就被用于新生儿筛查。
之前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受仪器灵敏度的限制无法进行定量试验,而检测方法和仪器灵敏度的提高使得DBS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药物筛选的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2009年,GSK首先报道使用Whatman FTA卡将DBS用于DMPK分析,线性 (Linearity) 、灵敏度 (Sensitivity) 、选择性 (Selectivity) 、准确性和精确性 (Accuracy & Precision) 等方面证明了干血点技术可成功应用于DMPK领域 [1] 。
在2011年,他们再次验证了indicating FTA DMPK卡可用于DMPK分析[2]。
继GSK之后,更多的药厂和科研机构将DBS-DMPK用于新药研发。
罗氏制药在2010年对其一种需要进行治疗监测及上市后临床研究的免疫抑制药物霉酚酸酯的活化形式霉酚酸(MPA)及其糖苷酸代谢物MPAG分别使用DBS采样技术(Whatman FTA DMPK-B卡)及液体采样方式进行了比较实验。
HIV抗体抗原检测规范

HIV抗体抗原检测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抗体抗原检测的实验室要求、目的和要点、检测方法、结果报告及质量控制。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疫、采供血及卫生保健等机构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
2 HIV抗体抗原检测实验室要求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按本规范相关章节规定执行。
3 HIV抗体抗原检测目的和要点3.1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3.1.1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血液筛查、监测等。
3.1.2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据需要进行的体检等。
3.1.3 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包括献血/浆者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
3.1.4 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包括各类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
3.2 HIV抗原检测的目的3.2.1 HIV-1感染窗口期、HIV-1抗体不确定或HIV-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
3.2.2 第四代HIV检测试剂(抗体抗原检测试剂)阳性结果的辅助诊断。
3.2.3 HIV-1分离培养、病毒复制状况的监测。
3.2.4 HIV疫苗临床试验受试者HIV感染的鉴别诊断。
3.3 HIV抗体抗原检测的要点3.3.1 根据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及检测策略。
3.3.2 严格遵守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3.3.3 结果判定以试剂盒说明书为标准。
3.3.4 筛查试验呈反应性,需做补充试验;筛查试验无反应,不应做抗体确证试验。
3.3.5 对筛查及补充试验对象均应做好检测前后咨询工作。
4 常规HIV抗体或HIV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方法4.1 试剂和样本必须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推荐使用临床质量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方法及试剂。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选用合适的样本。
现常用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清、血浆、全血、干血斑、口腔黏膜渗出液和尿液。
4.2 方法4.2.1 筛查试验4.2.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assay,ELISA)这类试验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血浆和干血斑)、尿液样本,既可检测HIV抗体,也可联合检测HIV抗体抗原(同时检测血液中HIV-1p24抗原和HIV-1/2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