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业务与系统

合集下载

无线电通信系统

无线电通信系统
26
2.4.2 服务内话系统
一、功用及组成
服务(勤务)内话系统用于乘务员、驾驶舱和飞机各勤务 内话点之间的内部通信。 机组和乘务员在音频控制面板上选择“勤务/服务”内话 功能,即可利用手提话筒通话。 P5板上的勤务内话开关(SEVICE INTER PHONE SW)置于 ON时,则可在飞机各勤务内话点处进入服务内话系统。
9
2.2.2 高频通信系统的组成
一、高频通信系统的组成
高频收发机 高频天线 高频天线耦合器 HF控制板
二、高频收发机
收发机用于发射和接收载有音频的射频信号。 发射机和接收机共用一个可选择工作频率的频率合成系统。 音频输入和输出通过遥控电子组件(或音频附件盒)与飞行 内话系统相联接。 天线调谐耦合器用来在所选择的频率上使天线与发射机阻 抗相匹配。
二、选择呼叫系统的组成
选择呼叫译码器 选择呼叫控制板
17
三、选择呼叫控制板
当接收到对本飞机的选择呼叫码时,指示灯亮。 这两个灯按钮又是按下测试开关,按下时灯应亮。 复位(RESET)按钮可同时复位两个译码通道。
18
四、选择呼叫译码器
选呼译码器用于确定接收的编码是否为本机代码,并产 生提醒信号。 每架飞机的四位编码由译码器前面板上的四个拇指轮开 关设定(有的译码器四位编码由译码器的短接插头实 现),每个开关都可以从A到S(I、N和O除外)的任何一个 字母,两个字母为一组,把两组字母分别输入两个编码 组件。
16
2.3 选择呼叫(SELCAL)系统
2.3.1 选择呼叫系统的功用
一、选择呼叫系统的功用
选择呼叫系统用于供地面塔台通过高频或甚高频通信系 统对指定飞机或一组飞机进行呼叫联系。 选择呼叫系统在收到地面的呼叫信号后,使选择呼叫灯 亮、铃响,通知飞行员ATC 管制员在呼叫本飞机。 飞行员不必随时监听,避免疲劳。

机载电子设备-第八章_无线电导航设备与系统3

机载电子设备-第八章_无线电导航设备与系统3

3.1 自动测向器(ADF)(3)
ADF指示的角度是飞机纵轴方向到地面导 航台的相对方位。因此,若要得到飞机相 对于导航台的方位,还必须获知飞机的航 向,这需要与磁罗盘或其他航向测量设备 相结合。 飞机上通常把磁罗盘和ADF的指示部分结 合在一起,构成无线电磁指示器(RMI, Radio Magnetic Indicator)。
利用两个地面导航台为飞机定位
判断飞机飞越导航台的时间
3.1 自动测向器(ADF)(5)
判断飞机飞越导航台的时间:当飞机飞向 导航台时,根据相对方位角的变化来判断 飞越导航台的时间。如方位指示由0 °转向 180 °的瞬间即为飞越导航台的时间; 利用方位指示保持沿预定航路飞行,即向/ 背台飞行; 由于工作于中长波段,可接收民用广播信 号,并可用于定向。
3.1 自动测向器(ADF)(7)
机载设备
自动测向接收机:一般为超外差式设计; 控制盒:用于控制各种工作状态的转换、 频率选择和远、近台的转换等,并可进行 调谐; 方位指示器 天线
3.1 自动测向器(ADF)(8)
机载天线
采用两个(正交)环形天线和一个垂直天线, 一个环形天线的环面与飞机纵轴垂直,当 飞机对准导航台时接收信号最小,另一个 环形天线的环面与飞机横轴垂直,当飞机 对准导航台时接收信号最大,即接收信号 的强弱随飞机的纵轴移动而变化,而接收 信号的相位在最小值时转换。这一信号再 与垂直天线(用于辨向)接收信号叠加即可 确定方位。
相对 方位 观测线
飞机到地面导航台的相对方位
3.1 自动测向器(ADF)(2)
系统的工作频率在150kHz~1800kHz范围 内,属中长波波段,因此主要依靠地波或 直达波传播。 地波的传播距离可以达到几百公里,但易 受到天波的污染,特别在夜间。只有当飞 机离地面导航台站较近时,方位读数才比 较可靠,测向精度可达2°左右。

国际电联-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系统说明

国际电联-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系统说明

ITU-R M.1787 建议书(08/2009) 关于在1164-1215 MHz、1215-1300 MHz和1559-1610 MHz频段运行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空对地和地对空)系统和网络及发射空间电台技术特性的说明M 系列移动、无线电定位、业余和相关卫星业务ii ITU-R M.1787 建议书前言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卫星业务等所有无线电通信业务合理、平等、有效、经济地使用无线电频谱,不受频率范围限制地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议书。

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规则和政策职能由世界或区域无线电通信大会以及无线电通信全会在研究组的支持下履行。

知识产权政策(IPR)ITU-R的IPR政策述于ITU-R第1号决议的附件1中所参引的《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

专利持有人用于提交专利声明和许可声明的表格可从http://www.itu.int/ITU-R/go/patents/en获得,在此处也可获取《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和ITU-R专利信息数据库。

电子出版2010年,日内瓦ITU 2010版权所有。

未经国际电联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手段复制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ITU-R M.1787 建议书1ITU-R M.1787建议书关于在1 164-1 215 MHz、1 215-1 300 MHz和1 559-1 610 MHz频段运行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空对地和地对空)系统和网络及发射空间电台技术特性的说明(ITU-R 217/4和ITU-R 288/4号课题)(2009年)范围该建议书提供了在1 164 1 215 MHz、1 215-1 300 MHz和1 559-1 610 MHz频段运行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RNSS)(空对地和地对空)系统和网络的轨道参数、导航信号和技术特性的有关信息。

该信息旨在用于评估RNSS系统和网络之间以及与其他业务和系统之间的干扰。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以下简称CNS)是民用航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无线电通信、导航和监视三大要素,是保障航空安全和提升飞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CNS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发展。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CNS系统的发展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是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其他飞机以及地面设施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目前,民航领域最常用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是VHF通信系统和HF通信系统。

VHF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而HF通信系统则用于远距离通信。

目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系统也在向数字化方向迈进。

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已经逐渐被数字通信系统所取代。

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高、信息传输效率高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航空运输的需求。

2. 宽带化:随着航班数据需求的增加,航空业对宽带通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一些航空公司已经在飞机上安装了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飞机上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极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和飞行效率。

3. 自适应:无线电通信系统还在不断向自适应技术方向发展,即根据通信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通信参数,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将极大地提升通信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导航导航系统是飞行员确定飞机位置、航向和高度的关键设备。

民用航空导航系统主要包括了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雷达导航系统等。

1. 卫星导航系统:GPS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代表,已经成为航空领域最主要的导航手段之一。

它可以为飞机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大大提升了飞机的飞行精度和安全性。

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还将继续扩展,并不断提升导航服务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一员。

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

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
卫星导航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第一:它把导航台设在了外层空间的卫星上, 解决了导航信号大范围覆盖的问题; 第二:它所发射的无线电波频率很高,可以顺 利地穿过电离层等大气层,并且提供很高的导 航精度; 第三:它可以通过多颗卫星组成导航星座,使 用户不必发射无线电信号就可以实现二维、三 维甚至四维定位。
引导各种运载体飞机船舶车辆等以及个人按既定航线航行的过程称为导航它是保证运载体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的一种手段无线电导航系统一般由装在运载体上的导航设备和设在地面或卫星上的导航台站组成通过在导航设备和导航台站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和通信获得导航信息给飞机或船只指示出它们的实时位置或方位使运载体在不同的运动空间和环境不同的气象气候条件下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导航任务确定运载体当前所处的位置及其航行参数包括航向速度姿态等实时运动状态
二. 无线电导航的基本知识
导航系统的分类 按所测量的电气参量 振幅式,相位式,频率式, 脉冲(时间)式,复合式 测角 ,测距 ,测距差
按所测量的几何参量 按系统的组成情况
自主式(自备式) ,非自主 式(它备式) 按无线电导航台(站)的 陆基 ,空基,星基 安装地点 按有效作用距离 近程 ,远程
按工作方式 有源 ,无源
三.无线电导航的应用及发展历史

GPS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1973 年美国国防部开始研制第二代卫星导 航 系 统 , 即 现 在 的 GPS (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NAVSTAR GPS),其全称为“导航星授时和测距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于 1994 年部署完毕,全部 24 颗卫星升 空, 1996 年进入“完全工作能力( FOC)阶段”。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个人整理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个人整理

发展历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历了无线电报、广播、电视、 卫星通信等阶段,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5G/6G通信技术、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将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通信体验。
技术创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如数字信号处理、调制解调技术、天线 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波是无线电 通信系统中的传输 介质
无线电通信系统广 泛应用于通信、广 播、电视等领域
发射器: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信道:传输电信号的媒介,可以是空气、水、空间等 接收器:接收天线传来的电信号,还原成信息 控制器:对整个通信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灵活性高:通信设备可移动,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广播:收 音机、电 视等设备 接收无线 电信号播 放节目
卫星通信: 卫星、智 能交通等物 联网设备通 过无线电信 号进行数据 传输和控制
雷达:飞 机、船舶、 车辆等交 通工具利 用雷达进 行定位和 导航
无线遥控: 无人机、 玩具车等 设备通过 无线电信 号进行远 程控制
特点:传播方式为直线传播,不受地面或其他障碍物的影响,传播距离较远。
影响因素:由于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自由空间传输信道受到大气成分、温度、湿度等因素的 影响。
应用场景:适用于卫星通信、广播、雷达、导航等领域。
定义:电离层传输信道是指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通道,是无线电通信的重要传输媒介。
特性:电离层传输信道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等特性,能够使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传 播,实现远距离通信。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解调器的种类包括模拟解调器和数字解调器 解调器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位于接收端,与发射端相对应 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包括解调增益和解调误差

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无线电脉冲时间导航系统

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无线电脉冲时间导航系统
➢ 在跟踪期间,如果电波被障碍物或其他飞机遮挡,或 飞机处于天线方向性图的零值点方向,或地面台短暂 关闭,或其他原因引起回答信号在短时间内消失,则 询问器进入记忆状态
❖下面介绍几个应答/测距系统工作中涉及到的 几个基本概念:
定时脉冲和定时点
测距系统的信号是脉冲对编码信号,脉冲形状是高 斯形(对于测距器)或者cos—cos2形 (对于精密测 距器)。
2) 由于脉冲极窄,上升前沿很陡,所以测高精度比 较高,不存在普通调频体制高度表所固有的阶梯 误差。
3) 采用脉冲前沿跟踪技术,能够跟踪最近回波的前 沿,因而飞机在复杂地面上空飞行时,所测高度 为最近点目标的距离,能够更好地保证飞行的安 全,克服了调频高度表由于采用天线照射面积上 的平均高度所造成的测量偏差。
间无线电导航系统。
四.时基波束扫描微波着陆系统MLS
时基波 束扫描微 波着陆系 统测角原 理示意图
四.时基波束扫描微波着陆系统MLS
微波着陆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 航向台天线辐射的波束以恒定角速度沿规定方向扫描,作短暂固定时 间的停歇后,再沿相反方向,以同样的角速度回扫到起始位置。如此 周而复始地对既定空间进行扫描。
二. 脉冲无线电高度表
无线电脉冲测量高度表组成
➢接收机
➢ 组成:本振、平衡混频器、中放、视放、自 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和灵敏度距离控制 (SRC)电路 。
➢ 作用:与由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 混频。混频后产生的双极性中频脉冲加到中 放级进行放大,再由桥式检波器变为单极性 的视频脉冲,经视频放大后输出。
四.时基波束扫描微波着陆系统MLS
微波着陆系统概念
微波着陆系统是一种全天候精密进场着陆 系统,采用时间基准波束扫描的原理工作。 系统分地面设备与机载设备两大部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无线电移动业务大致分为陆地移动、水上移动、航空移动三类.其中,陆地移动业务应用最广泛。

我国根据国际无线电规则频率划分,将陆地移动业务频率分别分配用于专用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或公众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

专用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大量应用于军队、公安、急救等部门,也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内部通信等。

如150MHz、350MHz、450MHz对讲机和800MHz集群通信系统等。

目前,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运营,其中中国移动拥有全球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最大的GSM网,中国联通拥有一个GSM和一个CDMA网。

目前为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划分的频率有:CDMA:825MHz~835MHz或者870MHz~880MHz;GSM:885MHz~915MHz或者930MHz~960MHz,1710MHz~1755MHz/1805MHz~1850MHz;上述频率共计2×89MHz。

中国移动GSM网拥有2×54MHz频率,中国联通GSM网拥有2×15MHz频率、CDMA网拥有2×4MHz 频率。

到目前为止,上述3个公众移动通信网共使用频率2×68MHz,拥有用户5亿,仍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频率规划和管理方面,目前为宽带无线接入应用划分了4个频段,即2。

4GHz、3。

5GHz、5.8GHz、26GHz.其中:2。

4GHz频段使用范围是2400MHz~2483。

5MHz,TDD时分双工;最大辐射功率100mW;鼓励无线电局域网WiFi(802.11b)应用;在工业、科学、医疗设备使用频段,多种无线电业务可共用,免无线电台发射执照.5。

8GHz频段使用范围是5725MHz~5850MHz,TDD时分双工;最大辐射功率500mW;基站需领取无线电发射执照;鼓励带宽更高的无线局域网如802。

11a应用;主要由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业务/系统填写说明和表格选择
在“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表”和“无线电台(站)设置申请表”中,“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填写,其填写规则如下:
×× - ×× - ××
(1)(2)(3)
其中:
第(1)项表示无线电业务类型,由两个字母组成。

第(2)项表示无线电通信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第(3)项表示实际使用的技术体制或更细分的无线电通信子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在填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时,应按照下表尽量填写全部,对于表中无线电通信系统为空的业务,只填写无线电业务即可。

例1:用户申请设置模拟微波接力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GD-01-02”,这里“GD”表示固定业务;“01”表示微波接力通信系统;“02”表示模拟微波。

例2:用户申请设置固定卫星地球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WG”。

表1 通信业务/系统分类和表格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上表中各种无线电业务的定义如下:固定业务:指定的固定地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陆地移动业务:基地电台和陆地移动电台之间,或陆地移动电台之间的移动业务。

卫星固定业务:利用一个或多个卫星在处于给定位置的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该给定位置可以是一个指定的固定地点或指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固定地点;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业务也可包括卫星间业务的卫星至卫星的链路;也可包括其它空间无线电通信
业务的馈线链路。

卫星移动业务:在移动地球站和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一种无线电通信业务,或该业务所利用的各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在移动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包括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和卫星航空移动业务。

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陆地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

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船舶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

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航空移动业务:移动地球站位于航空器上的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与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该业务也可以包括其运营所必需的馈线链路。

水上移动业务: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各船舶电台之间或相关的船载通信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航空移动业务:在航空电台和航空器电台之间,或航空器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

营救器电台可参与此种业务;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使用指定的遇险与应急频率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使用于无线电导航的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航空器飞行和航空器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水上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船舶航行和船舶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无线电定位业务:用于无线电定位的无线电测定业务。

广播业务:供公众直接接收而进行发射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声音、电视或其它方式。

卫星广播业务:利用空间电台发射或转发信号,以供公众直接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

气象辅助业务:用于气象及水文的观察与探测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卫星地球探测业务:地球站与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并可包括各空间电台之间的链路。

在这种业务中:
---由地球卫星上的有源遥感器或无源遥感器获得有关地球特性以及其自然现象的信
息;
---从空中或地球基地平台收集同类信息;
---此种信息可分发给系统内的相关地球站;
---可包括平台询问。

此种业务也可包括其操作所必需的馈线链路。

射电天文业务:用于射电天文的一种业务。

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业务:为满足科学、技术和其它方面的需要而播发规定的高精度频率、时间信号(或二者同时播发)以供普遍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业余业务: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系指经正式批准、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属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上表中未涉及的无线电业务代码、名称及定义如下:
HG 航空固定业务:为空中导航安全与正常、有效和经济的空中运输,在指定的固定地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WI 卫星间业务:在人造地球卫星之间提供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KZ 空间操作业务:仅与空间飞行器的操作,特别是与空间跟踪、空间遥测和空间遥令有关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上述空间跟踪、空间遥测和空间遥令功能通常是空间电台运营业务范围内的功能。

GZ 港口运营业务:在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或船舶电台之间在港口内或港口附近的一种水上移动业务。

其通信内容只限于与作业调度、船舶运行和船舶安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等有关的信息。

这种业务应排除属于公众通信性质的信息。

CY 船舶移动业务:在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或船舶电台之间除港口运营业务以外的一种水上移动业务中的安全业务。

其通信内容只限于有关船舶行动有关的信息。

这种业务应排除属于公众通信性质的信息。

HR 航空移动(R)业务:供主要与沿国内或国际民航航线的飞行安全和飞行正常有关的通信使用的航空移动业务。

在此,R为route的缩写。

HO 航空移动(OR)业务:供主要是国内或国际民航航线以外的通信使用的航空移
动业务,包括那些与飞行协调有关的通信。

在此,OR为哦off-route的缩写。

SC 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进行无线电测定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SS 卫星水上无线电导航业务:其地球站位于船舶上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SH 卫星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其地球站位于航空器上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SQ 卫星气象业务:用于气象的卫星地球探测业务。

WP 卫星标准频率业务:利用对地卫星上的空间电台播发标准频率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WT 卫星时间信号业务:利用对地卫星上的空间电台播发时间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KY 空间研究业务:利用空中的空间飞行器或其它物体进行科学或技术研究而使用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SA 卫星业余业务:利用对地卫星上的空间电台开展业余业务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TB 特别业务:在本栏中未列出的专门为一般公众事业的特定需要而设立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此种业务均不对公众通信开放。

AQ 安全业务:为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而长久或临时使用的任何无线电通信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