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

照我理解,作者提出的想法,大概是希望古典自由主义能够成为像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那样具有动员民众力量的那种意识形态,我觉得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当你把终极的价值承载者归于个人,则集体性的目标就不大合乎逻辑了。当然在反抗的阶段,自由主义可能具有聚拢人心的能力,对于底层具有号召力,或者是里根时代面对苏联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可以起到动员的作用。然而在体制建立起来后,人们各干各的,谁还来管意识形态?其实就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在放弃了世界革命的远景性理想后,也失去了对于普通人的诱惑力。民族主义也同样如此,惟有在面临外患、面临统一、或新帝国开始崛起遇到旧格局的约束的时候,才有号召力。当然,对于知识分子,则必须始终有人不断地重复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比如哈耶克的工作。

……一个诡异的事实是,在当代主要政治潮流中,只有自由主义不是某种意识形态。

——Anthony de Jasay 在1950年代那个思想上黑暗的时代,我的同事Warren Nutter经常说,“保住书本”就是具有古典自由主义精神的人士最低限度的目标,最起码我们得把自由主义的理念保留在书籍中。而哈耶克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则是有效地扩展了Nutter的想法,“保住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实现了。今天,人们仍在阅读自由主义的典籍,而比起

20世纪中叶来说,自由主义理念获得了更广泛的理解。比如,今天,大部分有头

脑的美国人都知道,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个人的提升能比任何集中于集体的方案带来更多好处。很多人也仅凭直觉就明白,古典自由主义与战后美国左翼所宣传的“自由主义”,根本就没有多大关系。

本文的主要论旨是,尽管取得了如许成功,在一个多世纪时间中,我们却没能保住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典籍和理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足以确保有效的自由社会之生存的。

我希望我的论旨能引起几个维度的兴趣。我将预先回答几个明显的问题:我所说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是什么?当我说在整个社会主义时代没有保住这一灵魂时,我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我们这些自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人士,现在能够及应该做些什么?科学、利己之心与灵魂乔治·布什在其总统任期内,当有人试图把他的立场与他的前任里根总统的观念相提并论时,他曾经用嘲笑地口吻提到了“那种虚幻的东西”(tha t vision thing)。他所指的是里根总统用来唤起美国理念的清教徒的比喻:“山巅上光辉之城”(shining city on a hill),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概念,对布什的心智来说,是陌生的。他只是没能理解里根先生的用意,也完全不能明白为什么这种比喻能在公众中引起共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里根总统打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心灵,而布什则对此懵然无知。

这个例子是很有助益的,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政治上有组织的、时间上受到限定的、空间上明确界定的社会。两相比较,对现实的理解得自于对可能发生之情势全面的先见之明的伟人,与视野仅仅实用主义地局限于当下之感觉的庸人,二者之根本区别昭然若揭。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比较扩展运用于形形色色的代言人和评论家,对于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名目下所描述的扩展的社会

互动秩序(the extended order of social interaction)的态度和理路。

注意,我所讨论的并不准备超出那些拥护下列政策的士,这些政策立场与从同一个框架中生成的理念相关联,它可以被概括为:支持有限政府、宪政民主、自由贸易、私人财产权、法治、开放的公民权(open franchise)及联邦制度。我集中分析的是这些拥护者内部的分歧,尤其是那些把上述政策立场建立在领会整合性的观念实体的精神基础的人士,与主要从科学的探究与开明自利的原则(the dictates of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中发现其最初源头的人士之间的区别。

主要的论旨是:古典自由主义,作为一套连贯一致的原则,如果其宣扬者仅仅局限于二流人群,是无法确保其为公众广泛接受的。科学和利己之心,尤其是如果互相配合,确实能赋予一种论点以力量,然而,某种高于、超越于科学与利己之心的理想之远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那些自居于古典自由主义俱乐部的人士,却令人不解地,无视这种必要条件。不管是不是具体地传播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人士,都觉得,人们对古典自由主义这样一种视界(vision)的终极追求,应该留给每个人自己去取舍。

我曾经间接地提过这层意思。词典上对灵魂(soul)一词的释义包含“启发性或有生命力的原则”(animating or vital principle)及“有活力的精神”(moving spirit),具有似乎可以同时应用于人和哲学观点的属性。不过,不管是针对人还是哲学观点,说“保住”这层含义上的灵魂,似乎有些误导。灵魂只能自己创造出来,而不能保住,不存在某种启发性的原则,意味着存在着进行这种创造的某些潜力,而不是指某种潜在的现实或已经耗尽的力量(a latent actuality or spent force)

亚当斯密的着作,及其哲学上的先贤与后学,创造了一种关于人类相互作用的秩序之全面的而连贯的视界,这一视界似乎有充分地可运用于现实的潜力,至少它能为建设性的制度变革提供启发性原则或有活力的精神。与此同时,恰恰因为它是,并且现在仍然只是表现为潜力,而不是在现实中得到了实现,这一视界满足了人们对于某种超验的理想(a supraexistent ideal)之一般化的向往。古典自由主义与其主要对手——社会主义都具有这种性质,社会主义所提供的也是某种超越了科学与利之心的全面的视界,有时其鼓吹者将之称为其独有的特征。这也就是说,古典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灵魂,尽管它们所激发出的精神是大相径庭的。

很少有人会怀疑:某种启发性原则是整个社会主义远景之中枢。然而很多自称古典自由主义者的人士却似乎不愿意承认,他们所持的立场存在着我所说的灵魂。他们似乎经常为他们的论辩寻求“科学的”外衣,偶尔还会用开明自利来加以补充。即使他们就是认识到了,作为一种能够为人所持有的整合性世界观的古典自由主义,其背后潜伏着意识形态诉求,不知何故,他们在承认这一点时也相当局促不安。这种冷淡的姿态,固然可以令某些自认为是 cognoscenti的人士稍感满意,然而,却因此而失去了在一个并不讲科学的社会中(the nonscientific community)将其传播给,并成为普遍接受之核心原则的机会。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经济学家就此而言,政治经济学家们被“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经济学家”(every man his own economist)现象的存在而苦恼。科学证据本身并不能令人心悦诚服,它必须辅之以更有说服力的论据,这种论据只能来自诚心诚意的信念,而唯有确实理解了古典自由主义灵魂的人士才能持有这种信念。确实,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充当自己的经济学家,然而,每个人在内心深

处也都向往着成为由一整套抽象的秩序原则构成之想象的社群、虚拟的乌托邦中的参与者。

这一点,对于理解古典自由主义为什么需要我所说的一种灵魂,为什么光有科学和利己之心本身还不够,是至关重要的。硬科学家(Hard scientists),比如物理学家或生物学家,并不必关切公众是否能接受他们的分析和试验结果。公众必须得面对自然界的现实,否定这种立刻就可以得到报应的现实,只能是傻子。我们没听说有谁准备穿墙而行,或踏水而行。

同样,我们也承认,我们毋须理解现代高技术设备的什么灵魂或者其运转的组织原则,就可以使用它们。我本人不知道或者说根本就不用知道计算机的原理,我照样能够用它来打字。

经济关系中普通的参与者的情况,跟面对计算机时的无知与充满敬畏的接受心态优点类似,后者只需对他作为买家、卖家或企业家所碰的机遇作为反应,而不用去考虑带来如此机遇的互动秩序之原理。然而,在意识的层面上,参与者必须承认,就这一秩序本身而言,它是人为的,它是透过人们在某一结构中所作出的选择而形成的,而这种结构必能通过人们的行动而被有意识地变革。即使一个人在从事其日常事务时并不考虑此一结构,那些受利己之心驱使的政治煽动者和企业家,也无处不提醒他此一结构的存在。

只有透过领会和正确评价可扩展的市场互动秩序之启发性原则,不受直接的利己之心驱动的个人,才能够抑制自己不去做类似于穿墙或踏水而行之类的政治行动(比如支持最低工资法、控制租金、关税、配额、限制性的执照制度、价格支持或货币性通胀)。理解了这一原则的学术界的科学家,能够,也应该将其转换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政策立场的有说服力的论证。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经济学家们自己却并不拥有把也许仅属个人观点之思想强加于他人的正规或非正规之权威,国家成员,即一般的公民,必然也是有智愚之分的,在我看来,他们不大可能成为老练的经济学家,至少其大部分成员不大可能。期望在学院进行一通经济学说教技巧的训练,就能够把科学家培养成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或是great unwashed,或者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物,这种期望完全是建立自大和愚蠢基础的。如果政治经济学事物了其灵魂怎么办?即使在这个社会主义显然已经崩溃的时代,这种挑战依然摆在那儿。我要提出的对此挑战的直接的回应,就是唤起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就是在美学-伦理学-意识形态层面具有强大吸引力,独立于普通科学之外,没有普通科学那么严格,而又不象普通科学那样绝对中立。

当我试图清晰传达出我得自于直觉的论据时,我得承认确实面临着修辞上和知识上的困难。也许最好的办法是用历史事例来予以说明。19世纪上半叶,特别是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确实抓住了很多人的心灵,而这些人也并没有自认为是当时仍在发展中的经济学方面的半吊子专家。不管怎样,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成功地给了人们关于社会秩序的视界,它足以激发人们支持当时各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废止《谷物法》改变了整个世界。

然而,自那个世纪中叶之后,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或其精神似乎迷失了其方向。光明无可阻止地暗淡了,其情形就如同今日社会主义理想之破灭。古典自由主义的亮光暗淡下去了,被突如其来的社会主义吸引力推入阴影之中。从19

世纪中叶以降,古典自由主义者转而处于一种守势,不得不持续地与功利主义梦想家(utilitarian dreamers)宣传的改革进行斗争,这些梦想家自称有超级智慧,可以掌握社会的幸福的总和(aggregate happiness),他们也得到具有黑格尔精

神的政治理想主义者的奥援和支持,这些理想主义者把个人的实现转换成某种集体的精神过程,个人则完全被弃之不顾。社会主义的灵魂,即使违反了与科学证据,也仍然成功地攫住了其追随者的心灵,使他们推行了形形色色的制度变革方案。视界与“社会的”目的我所说的公共哲学的灵魂,必须包涵在某种关于人类相互作用之社会秩序的包容性的视界(encompassing vision)中——这种视界就是,或者说能够提供某种理想,以激发起对建设性变革的支持。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灵魂之根本区别就体现在理想的性质及其所构想的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体现古典自由主义的包容性视界,可以用个人和团体在一整套行为规范约束下相互作用来予以描述,这套规范听任每一个人或行为主体追求自己确定的目标,且所有参与者的目标都是可以达成的。而正因为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出自作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人们之自觉,所以,把由此产生的结果说成是“社会后果”就既不准确,也没有意义。不要期望从人们的互动过程中会实现什么社会性或集体性目标,所能实现的只能是个人的目标,就是在结构的理想化运转之下,或者即使通过集体制度来来追求集体性目标,到头来所实现的仍然是个人目标。建构某种“社会的”目标,哪怕只是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也是与自由主义的原则相矛盾的;听任每一参与者自由地追逐个人选择的随便什么目标这一自由主义的原则,在法律制度参数的范围内,仍然是可行的。

我这里所关切的灵魂,确实包涵着对个人和群体之间互惠的交换链条中人们互动的逻辑之广泛而朴素的理解。然而,诚如上文所示,这种逻辑性的理解并不必需科学的复杂论证,相反,它必须是根本性的理解,并伴随着对个人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对面临的选项的评价而作出自己的选择的能力的信念或者说规范性信仰。一个人,如果不能坚信价值只能源于个人,那他又如何拥有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在终极的意义上说,古典自由主义是否与某种先验的价值排序相一致?我的回答是,否,但是,我也承认,可以通过认识论上的努力使二者得以协调。

当古典自由主义者声称,理想化的和扩展的市场秩序比社会主义的选择,产生了更大的“一束”有价值的物品时,他们不仅没有厘清问题,反倒使问题更混乱了。在这种根本就没有道理可讲的论辩中,引进效用的概念,甚至只是从概念上这么想,都意味着在整个游戏中已经处于下风了。当然,我们几乎所有人在这方面都有失误,因为我们都知道,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扩展的市场确实能够带来更大效用。然而,即使是对亚当斯密的穷苦阶层的福利,或约翰罗尔斯所说处于最差地位者的份额作出修正,关心任何总计的价值的规模,其背后所唯一隐含着的也只是自由主义秩序,即实现个人自由这一目标。确实,甚至在社会主义的半场上,我们也可以防守得很好,但是这么做,我们等于使重心偏离了自己的半场,作为古典自由主义者,我们必须学会按自己的条件玩游戏,并让别人来加入我们的游戏。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现代古典自由主义者确实已经开始重新回到自己的游戏场,as they introduce comparative league tables that place emphasis on measuring liberty.

热与光我记得,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的开山鼻祖A. C. Pigou曾经说过,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目标,乃是向他们设想的作为终极使用者的公民-消费者提供热而不是光。我理解Pigou 的意思是说,经济学家的作用是严格的功能性的,就像牙医、水暖工或技师一样,我们不要指望自己或他人能从我们的成就中得到美学的愉悦。他似乎提醒我们,经济学就其揭示了内在真理而言,不可能产生任何令人愉快的后果。

从经验上看,很不幸,Pigou大概是正确的,尤其是对政治经济学和20世

纪的经济学家而言更明显。他们所从事和传播的学科,已经丧失了提供思想冒险或者哪怕是刺激的潜在能力。这种情况在冷战的几十年间有所起色,这期间,社会主义的持续挑战,给了哈耶克及很少一些他的同道一种刺激,使他们比那些斤斤计较于琐屑问题的经济学更为博大精深。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挑战,还有什么东西能激起这种包容性的和普遍化的理解之感觉?进一步说,要想在那些他们本人从来就不属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科学家的人们中间,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又需要什么条件?

让我回到里根总统和他的“山巅上的光辉之城”的比喻,什么东西激发了他的灵感,使他用它来比喻理想化的美国社会?里根并不会解一般均衡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但是他却明了那种社会秩序视界,它也许是抽象的,但却表达着包涵更多光与热的原理。这种视界,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的视界,一般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核心而又朴素的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对亚当斯密的“简单自然的自由制度”,即使是含糊地理解,也能启发出一种精神,能够创造某种灵魂,由此可造就某种内部一致的、统一的哲学思想,从而为仍处于混乱状态的内在的心灵带来秩序。

当然,启发式的因素的第一条就是个人渴望自由,渴望免于他人的强制性权力,这种因素可以说为几乎所有人所共有。然而第二个因素才是更根本的:不存在向他人施加权力的欲望。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古典自由主义跟霍布斯是势不两立的:霍布斯把人设想为是普遍地寻求个人权力和权威,霍布斯本人没有赞成自由主义视界,他不能理解有可能存在某种理想化的社会互动结构,在其中,没有人向他人施加权力。在扩展的市场秩序理想化的运转过程中,每个人在每一次交易中都有不用花费成本的退出的选择权,从而完全消除了对与之交换的人的自由裁量权。他人所施加的威压被彻底消灭,每个个人真正“处于自由状态”。

当然,这种描述是对可能存在的某种社会秩序的理想化,不过,作为一种理想,这样一种想象的秩序,能够为一个所有参与者都能自由选择的世界,提供令人鼓舞的和规范性的前景。

构成为美国精神或美国灵魂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受到美国建国之后头一个世纪一直存在的边疆的很大影响。边疆为什么如此重要?从严格的经济学角度对边疆进行解释,可以说它保证了一种退出选择,由于存在着边疆,就严格地约束了人剥削人的可能性。人们普遍地都没有能够认识到,有效运转的市场秩序也需要边疆这种一种机制,它能够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一个退出每种关系的选择。

古典自由主义在哲学上能够自足,因为它已经看到了光,因为它已经理解了一种可能的社会秩序背后隐藏的法则。因此,根本就不用惊奇,那些似乎最好地表达了古典自由主义灵魂之原理的人们,正是那些经历过从社会主义视界的转换的人们。我把我在三一学院(Trinity University)的系列演讲定名为《重生的经济学家》(Born Again Economist[1])。在讲演中,我回顾了我1946年在芝加哥大学的经历,在那里聆听了Frank Knight和Henry Simons的教诲之后,我从热烈的社会主义转向了古典自由主义,而且是很快实现这种转变的。在我看来,芝加哥能给予人们的正是光而不是热。就我自己而言,我不能分享某种经历,而不包括我的古典自由主义灵魂之形成过程。我现在仍然有些迷惑,如果从来没有看到过光,如果在没有个人经历刺激的情况下而去理解自由主义视界所蕴涵的一切,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再提宪政一个必要的关键性的步骤,是退出在日常政治中,对所面临的政策选择问题讨论所进行的积极的辩护。当然,对绝大多数选择,自由主义都有一个表明立场的问题。但是古典自由主义者,如果

卷入政策泥潭,玩起政治游戏,确实难免会“弄脏自己的手”。政策论辩可能分散我们的精力,使我们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包容性的结构——宪法——在宪法框架内所有讨论才能得以展开,而只有从宪法出发,才能做成决策。

古典自由主义在具体的政策立法上的“胜利”(比如租金管制),甚至信奉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人士在选举中获胜(比如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都使人产生了一种幻想,似乎作为其背后的哲学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已经洞悉了公众的态度。那些曾经为整整两个世纪的事业之灵魂奋斗的人们,在1980年代,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在观念上和实践上失败之后,却似乎沉睡过去了。似乎我们现在生活于其中的保姆国家(nanny-state)、家长制度(paternalist)、重商主义、寻租性的政权,是从政治哲学的真空中出现的。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者的政治经济学家的任务,并不是具体地向公民论证,强制性地施加价格和工资管制,所导致的损害将超过任何可能的收益。当然,这样具体的论证,古典自由主义者完全可以胜任愉快。然而我们对下面两种情况作出区别:一种是用做分析的例证,另一种是全副身心投入到当下的政治争论中。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注意力只局限于构思和表达无所不包的政治体系,只求透过这种体系的实施在基本的宪政结构上实现重大和激进的变革。政治活动,就其绝大多数情况而言,都是以一种零敲碎打的方式推进的。我的意思是,我们支持某种具体的改革建议的相应论辩,应该强调它与自由主义秩序之整合性哲学,把具体的政策建议放在更广阔的《自由宪章》的背景下,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实用主义的功利算计。这里所说的自由宪章是哈耶克的巨着的标题,我是想提请注意哈耶克本人的行为。就我所知,哈耶克从来没有就具体的政策问题,与其思想上的敌人交锋,不管是在美国、英国、奥地利,还是在德国时,均是如此。相反,他的重心始终在于,把自己的论证建立在内在一致的哲学立场的基础上。实际上,从一开始,哈耶克就致力于宪政对话。(constitutional dialogue)。

在1947年创建朝圣山学社时,哈耶克呼吁回到第一个原则,呼吁复兴政治哲学论辩——这种论辩将维系及再造我们所说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

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主义在组织上和知识上的破产,并没有减弱哈耶克教诲的正当性。在特定的层面,公共和知识精英现在也许确实对扩展的市场秩序的组织原理有了比较准确的抽象理解。哈耶克等古典自由主义者确实“保住了理念”。然而,这种抽象的、一般化的理解与政治改革实践中的哲学连贯性之间巨大的鸿沟,仍然存在着。必须形成某种公共的自觉意识,始终如一地认识到集体行动的限度,甚至不存在任何提倡社会控制的整合性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听任政治学对寻求互相利用的竞争性联合的理解,比普通人多不了多少,那么,潜在的价值必将被毁灭,我们也将丧失自由,其后果完全跟集体性指令体系下被误导的努力所导致的僵化一样。是的,我们可以期望什么人奋起支持这种“争取普通人的政治学?”(politics as competition for the commons)梦想之境在哪里?古典自由主义灵魂的复苏,也许超出了对21世纪的现实的期望。然而我们这些自己觉得已经一窥光辉之城的人们负有道德上的义务,继续努力,使亚当斯密、詹姆士麦迪逊、哈耶克(当然也有里根总统)所曾经梦想的那个社会,能够变成现实。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更显得带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议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因此,了解、研究并把握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论,便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在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三种粗略划分的大的政治思潮中,自由主义本身的含混性、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争论可以说决不亚于另外两者。而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西方乃至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内涵和大致的原则界限,与其他政治理念和思潮有着重要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体制构建和取向,甚至也涉及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前景。 自由取向的经济政策只是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具体结论,而自由主义的方法、基本信念的核心理念才是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这就是它对现代世界个人与集体生活所持的基本立场。那么,可不可以在此简单总结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呢?也许可以总结出数十条自由主义的原则,而且不一定能够对这些原则给出统一的解释,不同派别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同样会有所分歧。但大致说来,我们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四、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David Spitz)在临终前为自由派人士所写下的“信条”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超过平等及正义。(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这些可谓自由主义之精华所在。

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

译者的话 本书作者诺尔曼·巴利是英国白金汉大学政治学教授,在此之前曾先后在皇后 大学、贝尔法斯特大学以及中部英格兰大学任教,一度曾是美国俄亥俄布里格林大 学客座教授。巴利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和商业伦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著有《海耶克的社会和经济哲学》、《现代政治思想理论》、《新右派》、《福利 与商业伦理》,对资本主义理论以及有关现代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批评作了大量的研 究。 本书是作者对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所作的一个梳理,也是对自由主义者之 间正在进行的辩论所作的说明。在作者看来,对构成自由主义的各种不同哲学和见 解作一整体说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些古典自由主义者尽管在政策提议方面有许 多相似性,但作者认为形成这些政策的基本理论前提都不尽相同,而这样的差异正 反映了政治思想之中的一些最基本和最深刻的问题,并同时对政策的建议产生重大 影响。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理论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自由主义在历史上既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运动、一种意识形态。例如,英国的古 典自由主义将其大部分成功归于三大自由传统:宪政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功利主 义。在不同的时期,这些传统对不同的团体产生了不同的吸引力,并在实际上形成 了一种现实的政治。自由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种复杂的演变。早期的自由主义强调 从绝对专制中解放出来,同时强调非人格化的社会和政治控制,即法制和市场的理 想性。此外,它也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自由主义者因而支持一种更平等的自由分 配、废除垄断、取消贵族特权,并支持一种建立在理性原则之上的法律,因而在历 史上表现了它的一种进步性。本书专门有一章讨论18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在后来发生的一个变化是强调自由的积极方面,即形成和完成自我确 定的目标的机会,而非摆脱国家的自由。尽管自由个体的中心价值没变,但对理解 这一价值和如何取得这一价值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作者在本书中力图加以探讨的。 这一转向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由主义本身取得的成功所带来的。大量的政治与经济自 由的获得不仅提出了下一步将怎样的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自由为谁的问题。资产阶 级获得了所需的权利,但社会的普通大众却没有,因而国家的积极作用被提上了议 程。这导致自由主义者发生嬗变。现代自由主义主张国家支持个人和受压团体,强 调国家的作用。那么,现代自由主义还自由吗? 这样便引发了以米尔顿·弗里德曼和F·海耶克为代表的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 本书在这方面有清晰的描述。它向人们展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与其对手芝加哥学派 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作者详细探讨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极端看法,这些就 是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建立在自然权利上,主张把国家的作用只限 于国防、之津和秩序,反对所有的国家福利以及分配性税收。本书还讨论了无政府 -资本主义,它要求完全取消国家并声称市场能提供每一种必要的物品和服务,包 括国防和法律。作者还关注于分析自由个人主义经济的伦理,以及各种形式的个人 主义思想。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这一主要思潮(甚至也可 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以及同这一思潮有关的政府政策走向都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由于分析的角度以及所持基本立场的不同,作者的某些观点不一定为我 们所接受。这一点相信读者在阅读中自会得出结论。 本书的出版若有助于我国学界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探讨,那将是译者高兴的事。 译文中有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教。 竺乾威 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1999年3月 序 本书的写作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我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一些一般问题的兴趣始于7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开始研究弗雷德里奇·海耶克的社会哲学和经济哲学。虽然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传统自由主义者,但我很快认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则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人们通常以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上这种极具平民性及广泛性的思想,在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从英国开始并迅速在欧美各地较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到”世纪达到全盛,直至20世纪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以后又获得新的发展)。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公民(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由企业和产权保护的提倡,对个人和自立观念的坚持等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自由”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开始萌芽之际,正值欧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处于衰落之时(正值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时)。与自由主义在欧美民众中的普遍接受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思想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中间。它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一部分从欧美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如晚清时代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民国时期的胡适、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粱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人。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时断时续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笔者这里所要论及的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以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为主体,以维护文学的独立品格和作家创作心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浅论反对自由主义

浅论反对自由主义 -------读大津酒集团内部反对自由主义十一条版有感近日公司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思想当中的反对自由主义的相关内容,通过品读大津酒集团内部十一条版有所体会,现记录如下:一、自由是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体现。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留下的一笔财富,其中反对自由主义一篇有其光辉的一面,文章中的养分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但我党自粉碎四人帮后,就指出“两个凡是”是不能从根本上、实际上反映客观存在的,凡事就有矛盾,有矛盾就要有两面性,不得不说的是,自由是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体现,就像鸟儿崇尚天空,鱼儿畅游大海一样。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由,一个国家的法律基石第一块就是“自由”,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没有自由的基石,那么这个国家的法律就是法西斯式的法律。所以,不能说自由就是错的、不好的,当然自由主义不完全是自由,它是一种自由高度集中的极端表现形式,一旦问题的量化达到极端就会产生质变,所以自由主义就不仅仅是自由那么简单了,但是这也不是说自由主义就完全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从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上看,财富不是金银总量的增加,而是创造的商品服务的数量的增减。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现阶段的各个国家的法律来看,从某种些方面上来讲保障了这种自由主义的全部或者是部分(例如认可了私人财产的保护)。而“市场化”这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提

出的方针政策则是来自新自由主义的一部分。所以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矛盾要看到其的两面性,不能简简单单的非对即错的判断思维模式。 二、从明治维新到戊戌变法 总所周知的1877年日本开始变革维新,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采取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的君主立宪制并不等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它非但没有削弱天皇的权利,反而使旁落了近400年的皇权重新回到了天皇的手中,而且还空前的加强了皇权,使天皇真正的成为了日本的统治者,明治维新使日本一举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确立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体制,成为了当时的世界八强之一。1898年中国也发生了一次变革,名为戊戌变法,也是一次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而这次变法却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的形式结束了。两者对比看来,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关键点就是双方相差了整整20年的时间,这20年的时间使国际国内的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资本主义强国正是利用这20年的时间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所以作为资本输出方是不愿意看到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自由主义也是一样,37年距离现在已经60多年的时间了,很多的情况都有了新的变化,因而不能完全适用,有些东西已经不能完全照搬。在新的形式环境中,现代的公司管理体制要求是团队制度,椭圆形管理,在这样的管理形态中,要求公司无论在制定制度还是在发布内部规定的时候,都要符合法规和公司规章的要求,否则就会成为最大的自由主义。 三、从魏征、比干看待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的一系列思想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着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 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政策非常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图文)整理版

中华传统精华图案及寓意大全 中国的传统图案大都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为题材,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天中辟邪】 图案:钟馗、蝙蝠。 解题: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象(见沈括《梦溪笔谈》)。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钟,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传说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等常绘之。南朝陵墓用作镇墓兽石。皆驱灾去邪之意!!

【一琴一鹤】 图案:七弦琴,弦琴」。 见於周、成於汉。鹤,亦称「仙鹤」。羽毛雪白,颈背和翼部分呈黑色,头顶有红色肉冠。体态潇洒优雅。《宋史·赵●传》载神宗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冀其为政简易,如其行装也。后人用「一琴一鹤」称颂为官刑清政简、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 【鹤鹿同春】 图案:桐、鹤、鹿。

解题:桐,梧桐树,落叶乔木。树干平滑挺直。桐木是制乐器的好材料。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鹤鹿同春」祝颂长寿之词。 【马上平安】 图案:信使骑马奔驰送家书。 解题:「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 【麒麟送子】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 照我理解,作者提出的想法,大概是希望古典自由主义能够成为像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那样具有动员民众力量的那种意识形态,我觉得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当你把终极的价值承载者归于个人,则集体性的目标就不大合乎逻辑了。当然在反抗的阶段,自由主义可能具有聚拢人心的能力,对于底层具有号召力,或者是里根时代面对苏联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可以起到动员的作用。然而在体制建立起来后,人们各干各的,谁还来管意识形态?其实就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在放弃了世界革命的远景性理想后,也失去了对于普通人的诱惑力。民族主义也同样如此,惟有在面临外患、面临统一、或新帝国开始崛起遇到旧格局的约束的时候,才有号召力。当然,对于知识分子,则必须始终有人不断地重复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比如哈耶克的工作。 ……一个诡异的事实是,在当代主要政治潮流中,只有自由主义不是某种意识形态。 ——Anthony de Jasay 在1950年代那个思想上黑暗的时代,我的同事Warren Nutter经常说,“保住书本”就是具有古典自由主义精神的人士最低限度的目标,最起码我们得把自由主义的理念保留在书籍中。而哈耶克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则是有效地扩展了Nutter的想法,“保住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实现了。今天,人们仍在阅读自由主义的典籍,而比起 20世纪中叶来说,自由主义理念获得了更广泛的理解。比如,今天,大部分有头 脑的美国人都知道,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个人的提升能比任何集中于集体的方案带来更多好处。很多人也仅凭直觉就明白,古典自由主义与战后美国左翼所宣传的“自由主义”,根本就没有多大关系。 本文的主要论旨是,尽管取得了如许成功,在一个多世纪时间中,我们却没能保住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典籍和理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足以确保有效的自由社会之生存的。 我希望我的论旨能引起几个维度的兴趣。我将预先回答几个明显的问题:我所说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是什么?当我说在整个社会主义时代没有保住这一灵魂时,我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我们这些自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人士,现在能够及应该做些什么?科学、利己之心与灵魂乔治·布什在其总统任期内,当有人试图把他的立场与他的前任里根总统的观念相提并论时,他曾经用嘲笑地口吻提到了“那种虚幻的东西”(tha t vision thing)。他所指的是里根总统用来唤起美国理念的清教徒的比喻:“山巅上光辉之城”(shining city on a hill),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概念,对布什的心智来说,是陌生的。他只是没能理解里根先生的用意,也完全不能明白为什么这种比喻能在公众中引起共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里根总统打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心灵,而布什则对此懵然无知。 这个例子是很有助益的,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政治上有组织的、时间上受到限定的、空间上明确界定的社会。两相比较,对现实的理解得自于对可能发生之情势全面的先见之明的伟人,与视野仅仅实用主义地局限于当下之感觉的庸人,二者之根本区别昭然若揭。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比较扩展运用于形形色色的代言人和评论家,对于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名目下所描述的扩展的社会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地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一批思想家,如霍布斯和洛克等关于天赋人权、契约论、自然法学说的提出,个人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等价物优先于社会价值来讨论,并把对个人自由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寻求国家的起源,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的安排,从而形成近代完整的自由主义体系内容。第一次对自由主义做出系统哲学表述的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学说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个人主义内涵,标志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决裂。在他看来,国家并非先验存在的,更不是道德实体,它只不过是每个人为保证各自的权利不被侵犯而组成的人造物,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各自利益的工具,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而国家和社会次之。 但是,只要以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方式发展,就不得不以一种更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这就是国家主权。然而,国家是由契约产生的,缔结契约的同时人们表达了服从的意愿。这种服从并不是一时冲动产生的,是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时的霍布斯还没能够提出自由的结论,个人的自由没有保留到社会状态中去,但为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被提炼为一整套知识传统,

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在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执政时期。其最重要的代表是约翰·洛克,洛克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克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与霍布斯相似,即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自然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历史上或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洛克曾举美国的印第安人作为这种状态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状态是一种哲学家的理论构想。哲学家希望探讨政府的目的、形式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便提出一个理论预设:假如没有政府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代著名保守主义哲学家诺齐克在构建政治理论时,也是从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个人的权利以及个人生活的不便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最小政府的结论。 洛克的理论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这一说法受到一些挑战。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洛克的理论是对光荣革命后确立的立宪政体的最好阐释之一。洛克的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十八世纪,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地方。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蒙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和托克维尔。这些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今天自由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自由主义渊源及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简述 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 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这次革新也影响到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和康德等人在此哲学基础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了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20世纪20、30年代起,现代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约翰·默里、帕克·穆恩和英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齐默恩、菲利浦·诺尔贝克和大卫·米特兰尼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格局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创立了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来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的辩论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乐观主义,其信仰者并非都信是人心本善的信仰者,他们承认并也很强调人性不完善的一面,但他们强调人有能力控制和改变自己,从而改善社会的道德和物质条件,使社会进步

成为可能。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存在一定的秩序。 其次,国家是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后者的重要性会逐渐增加。 再次,国家是国内社会利益的集合体,并非单一理性的行为体。 最后,国际社会并非一个和谐的世界,争端、冲突和战争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相对于增强实力以求自保,互利和合作也许是国家共生共存更有效的手段。

评述西方自由主义

评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广义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 一、西方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国教权威的对抗。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主张个性解放,重视人的作用,反对中世纪的摧残人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由和追求自由。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的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二、西方自由主义的类别 自由主义的分类有多种多样,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和消极自由主义,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大陆自由主义和英美自由主义,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伦理自由主义和哲理自由主义。虽然对自由主义的分类很多,而

且也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自由主义的思想,但目前我们国内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分类主要倾向于分为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政治自由主义表现在积极的政治行动上,“如起草宪法和权利法案,建立代议制政府,推广制衡制度,编制法典等,最高主权被认为属于人民全体,政治制度则必须顺应人们的意志”,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马歇尔,还有哈耶克。政治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和思想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 三、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 自由主义所说的自由首先是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这包括个人在生活、言论、结社、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上的选择权,自由的制度表现为开放的选择余地,而不自由的制度则尽量限制公民个人的选择度。自由也是哲学和审美层次上的,只是其诠释决不限于黑格尔式的思辨,把自由仅归结为对必然的了解和把握。因为自由主义者所强调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仍然与其本义相关,从经验主义的意义上说,即使个人完全掌握了事物的全部必然性(事实上不可能),他仍然拥有选择权,必然性其实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多条叉路口。头脑清醒而又乐观的人不会选择从悬崖上跳下去寻死,但他上山的道路却有多种选择,并不总是只有一条出路。而在审美上的自由权则显得更为广泛,“情人眼里出西施”便说明了审美的主观性,尽管人们的审美存在统计的共同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经典收藏) 《百善篇》 天地重善善当先,一个善字天下安。 善字传家善是宝,善家处世善路宽。 积善之家有余庆,作善之人种福田。 自古行善有善报,皇天报善无私偏。 莫说行善无报应,善来行到地头边。 莫说不善无报应,不善自有天眼观。 为民不善民遭戮,做官不善官被参。 上世不善今生报,今世不善来生还。 近报不善本身显,远报不善子孙间。 为人且莫为不善,天罚不善天律严。 董卓不善雷殛墓,林甫不善牛轮还。 曹操不善三世报,秦桧不善报万年。

卿相不善脱不过,何况不善在民间。阳报不善令人怕,不善阴报更可怜。阴报不善着锯解,阴报不善使磨研。阴报不善挂剑树,阴报不善上刀山。阴报不善铜柱烙,阴报不善油锅煎。阴报不善说不尽,阳报报善讲一番。常州彭家祖上善,因善会状中联元。善书传家家声振,世世不改善根源。苏州潘家祖上善,因善及第相多年。至到于今善不改,善行不替效祖先。常熟翁家祖上善,因善祖孙中状元。原来积德善功大,因善昆季列朝班。阳间善报人争羡,善人归阴更喜欢。金桥银桥善人走,金童玉女持善旙。土地城隍接善驾,诸仙诸度善缘。

天堂原为善人设,善人七祖能升天。你看行善好不好,何不善学彭翁潘。行善不论男和女,男女俱当善为先。男儿行善天心悦,妇女行善王母欢。富贵贫贱皆当善,各行各善各动天。贫出善心贫不久,富持善念富永年。贱者行善贱能贵,贵者行善贵长绵。一人行善体盎碎,一家行善室芝兰。一乡行善仁名里,一国行善凤鸣山。十日一雨称善雨,五日一风善风扇。景星乡云皆善致,五谷丰登善有年。善事培植善根固,善类钟聚善门前。种善出善善生善,善人子孙多才贤。功名皆随善果有,寿限皆因善增添。男孙皆因善昌盛,身体皆因善平安。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1)(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1) 照我理解,作者提出的想法,大概 是希望古典自由主义能够成为像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那样具有动员民众力量的那种意识形态,我觉得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当你把终极的价值承载者归于个人,则集体性的目标就不大合乎逻辑了。当然在反抗的阶段,自由主义可能具有聚拢人心的能力,对于底层具有号召力,或者是里根时代面对苏联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可以起到动员的作用。然而在体制建立起来后,人们各干各的,谁还来管意识形态?其实就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在放弃了世界革命的远景性理想后,也失去了对于普通人的诱惑力。民族主义也同样如此,惟有在面临外患、面临统一、或新帝国开始崛起遇到旧格局的约束的时候,才有号召力。当然,对于知识分子,则必须始终有人不断地重复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比如哈耶克的工作。 ……一个诡异的事实是,在当代主要政治潮流中,只有自由主义不是某种意识形态。——Anthony de Jasay 在1950年代那个思想上黑暗的时代,我的同事Warren Nutter 经常 说,“保住书本”就是具有古典自由主义精神的人士最低限度的目标,最起码我们 得把自由主义的理念保留在书籍中。而哈耶克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则是有效地扩展 了Nutter 的想法,“保住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实现了。今天,人们仍在阅读自由主义的典籍,而比起20世纪中叶来说,自由主义理念获 得了更广泛的理解。比如,今天,大部分有头脑的美国人都知道,古典自由主义的 核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个人的提升能比任何集中于集体的方案带来更多好处。很 多人也仅凭直觉就明白,古典自由主义与战后美国左翼所宣传的“自由主义”,根 本就没有多大关系。 本文的主要论旨是,尽管取得了如许成功,在一个多世纪时间中,我们却没能保住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典籍和理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这些, 是不足以确保有效的自由社会之生存的。 我希望我的论旨能引起几个维度的兴趣。我将预先回答几个明显的问题:我所说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是什么?当我说在整个社会主义时代没有保住这一灵 魂时,我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我们这些自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人士,现在能 够及应该做些什么?科学、利己之心与灵魂 乔治?布什在其总统任期内,当有人试图把他的立场与他的前任里根总统 的观念相提并论时,他曾经用嘲笑地口吻提到了“那种虚幻的东西” (that vision thing )。他所指的是里根总统用来唤起美国理念的清教徒的比 喻:“山巅上光辉之城”( shining city on a hill ),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概念,对布什的心智来说,是陌生的。他只是没能理解里根先生的用意,也完全不能 明白为什么这种比喻能在公众中引起共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里根总统打 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心灵,而布什则对此懵然无知。 这个例子是很有助益的,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政治上有组织的、时间上受到限定的、空间上明确界定的社会。两相比较,对现实的理解得自于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吴艳 摘要:严复的的自由主义既不是完全的照搬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也不是类似康梁等人从本土思想文化传统中加以发挥创造出来的思想。个 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严复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来解释和定义自由主义。 关键词:严复自由主义反思 一、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内涵 严复最早引进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之中,自由 主义具体说来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第一,自由主义意味着个人主义,具体包括本体论上的个人主义(即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坚持个人优先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和国家为 保障个人的利益而存在),认识论上的个人主义(即在知识问题上,坚 持知识是分裂的,真理掌握在每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之中;真理又是相对的,个人相对而言又是无知的),伦理的个人主义(即不存在绝对的善 和恶,善和恶是个人主观意向的产物)和宗教的个人主义(即个人与上 帝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称信即义”,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第二,平等主义,即人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 义务,在具体操作中,包含着两对关系:政治上的平等主义与经济上的 平等主义,形式上的平等主义与实质上的平等主义。 第三,崇尚民主,即自由民主制度是保证人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最有 效的方式;自由主义所崇尚的民主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自由主义 的民主建立在多元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元同质基础之上的,自由 主义的民主是一种竞争和妥协的产物。 第四,道德向善主义,即坚持社会的任何制度和政治结构都具有变 得更好的内在倾向和人们有力量促使其改善。这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基 本界定。 一般认为,严复的自由主义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建 立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第二,提倡经济上的放任自流;第三,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观;第四,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① 二、严复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

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上流学术当如是 赵卓新闻摄影班 2007202160 读罢此书,颇有中荡气回肠的感觉,一是被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丰润深刻所折服,二是惊叹于作者李强老师缜密的思维和此书清晰的架构与脉络。说得玄妙一点,只觉得字里行间暗藏着一种学术的力量,是的,力量。 沿着李老师的思路,我试图用一些片段拼凑起自己对这部书的理解,毕竟,选择记忆,本就是一种感受。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近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一直发生着历史的流变,很难说谁的思想就是最权威,思想家们各执己见互发议论,本就是一种自由的体现。 正是因为这种变化,要理解自由主义,必先了解它的历史,当然,自由主义也分享一些共同原则,这些原则使之区别与其他思想。本书运用这样的框架,在简要介绍了自由主义概念之后,集中笔力追溯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其基本原则,最后通过介绍一些自由主义批评者的看法完善了其内涵。 一、自由主义的概念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由主义的内涵产生了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 在哲学基础上强调个人至上,在政治中体现为争取个人政治权利,争取宪政,反对绝对主义。在经济上体现为强调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拒绝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但期待它提供良好保障。在社会上则表现为关注正义,关注弱者的基本生存条件。 这四方面的涵义并不相同,因而自由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复杂性,思想家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不相同,对自由主义本身的理解也充满了歧见,没人能够准确概括出自由主义所包含的所有要素。 自由主义对现实政治也影响深远,它的兴起改变了美国等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架构。但以自由为名的政党反而不太得势,作者认为,自由主义政党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成功造成的。其他政党接受了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立场和政策上可能比自由政党更有现实性,才得以发展。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已经广泛的渗透到了各个政党的理念中,这不失为更大意义上的成功。 二、自由主义的历史梳理 (一)古代渊源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法、基督教、欧洲宪政主义 自由主义虽是现代概念,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就已产生的自由、平等、

自由主义发展

澄清被混用的新自由主义 ----兼谈对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的翻 译 李小科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提要] 在英文中,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 代表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主张和诉求的思想流派,且本来分属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两个不同的学科语境。由于它们都被翻译成“新自由主义”,当前国内学术普遍在批判Neo-Liberalism时,导致批判本身的错位和人们对New Liberalism的很大误解。将New Liberalism译为“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统一译为“‘新’自由主义”或“新古典自由主义”有利于正本清源,促进学术对话。 [关键词] 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大陆各类报刊刊登了大量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文章和著作。就文章而言,笔者在今年4月底利用CNKI数字图书馆进行的一次“新自由主义”检索表明,2003-2004年大陆公开发表的各类批判性文章中,以“新自由主义”为题的有117篇,

其中92篇为2004年发表;以“新自由主义”为关键词进行讨论的文章有97篇,其中62篇为2004年发表。在此期间,出版的批判性著作有《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新自由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和《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等。正为因为如此,有的学者称2004年为中国大陆的“新自由主义”批判年。 权威专家和媒体对“新自由主义”的协同批判,已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我们在批判各自所理解的新自由主义的时候,许多人似乎并没有太多考虑作为汉语的“新自由主义”一词所蕴涵的另外一层意思。因为,英文中的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另拼为Neoliberalism)往往都被人们译成“新自由主义”,[1-p53]而这两种“主义”却恰好指的是在二十世纪西方社会中并存和争执着的、有着相反诉求的两股不同思想流派。更有甚者,有的研究完全依据中译本,并不清楚有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之分,以至于将自己批判的Neoliberalism意义上的新自由主义,“望文生义”地标注为New Liberalism[2-p11]1。 另外,此前刊载在在国内哲学权威刊物《哲学研究》和《哲学动态》上的相关文章,在使用“新自由主义”一词的时候,也没有大注意这二者之间的细分和差异,即将原本属于New Liberalism一方的罗尔斯、德沃金与属于Neo-Liberalism一脉的哈耶克、弗里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人治思想.,孔子主张建立一个“人道社会”。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