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来视觉的冲击。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5.(课件出示4、5)地图。
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板书:18 富饶的西沙群岛)(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
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阅读,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物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学会使用总分结构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分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 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物产的了解。
4. 总分结构写作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总分结构写作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总分结构写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物产的深入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沙群岛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西沙群岛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进行朗读练习。
5.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解答、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 写作方法学习:学习总分结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7. 总结与反思:总结学习内容,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富饶的西沙群岛2. 内容:西沙群岛的基本情况,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写作方法学习。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西沙群岛的图画。
3. 运用总分结构,写一段关于西沙群岛的介绍。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2.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1.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感。
1. 语言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并关注我国的西沙群岛,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意识。
4. 审美情感:通过欣赏课文的生动描绘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丰富物产的认识。
(2)语言能力的提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如“富饶”、“五光十色”、“祖国的宝岛”等。
(3)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培养:通过课文描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
(4)审美情感的培养: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描述的理解:学生对于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物产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难以理解课文的描述。
(2)词汇和句型的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汇和句型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如“五光十色”、“祖国的宝岛”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3)想象力的发挥:学生可能难以通过课文描述想象出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三年级语文《小稻秧脱险记》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小稻秧脱险记》教案(5篇)三班级语文《小稻秧脱险记》教案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上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二、教材分析《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好玩的科普性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中。
全文采纳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爱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舍命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小稻秧遇险了。
其次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准时赶到关心小稻秧整理杂草。
最终,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全文布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独特的对话,好玩的情节都为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供应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设计理念:本文教学的设计以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形象情景让同学在读读、演演、说说的过程中把握一种学习方法,领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同学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同学进行片段练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高度重视同学把握学问、形成力量的过程,充分诱发同学的参加热忱,让同学在把握学问和形成力量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主动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同学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把课文内容演出来。
(2)理解课文重点词,会用“纷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爱护庄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同学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五、教学重、难点:通过同学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七、教具预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八、教学时数:两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二〕揭示题意,查找线索〔三〕攻克字词,理解文意〔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五〕总结课堂,留下悬念其次课时〔一〕嬉戏导入,温习旧知组织嬉戏,带同学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连连看的嬉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docx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咅字“参”。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
在礼L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
(板书课题,解释“岛”。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交流一下,好吗?(随机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以表扬、鼓励。
)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一一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1. 读课文。
2. 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 思考问题:全文主要讲的什么?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 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2. 读生词。
3.全文共6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1•齐读第1自然段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 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1)自读2—5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吋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18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风景优美海底海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5自然段1. 自读3—5自自然段。
2. 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同时板书)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重点指导3、4段(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评议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及教案【原文】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找一找描写鲁迅的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是写他儿时的玩伴闰土的。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鲁迅先生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本课的
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提示:问题十分简单,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鲁迅先生的人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要求学生以空行来分层理解课文。
事情:深受人民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求助车夫;关心女佣阿三。
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
你发现第一段与后面几个段落有什么联系吗!
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统领全文,不仅可以弄清文章的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来回答。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启发思考: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写人的文章,你们还记得学习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吗!
教学提示: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加深对写人文章学习方法的理解与巩固。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
要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通过朗读的方法辅助学生理解,并且要注意加强朗读的指导。
对课文重点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教学时,可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
②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如谈《水浒传》一段,“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中,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和诙谐风趣的话语特色。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伯父动作
的品味,感受伯父的慈爱和宽厚,和小周晔一起走进那段茶余饭后的惬意时光。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
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再如救助车夫一段,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突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
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有特色的语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领悟。
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置身其间,或把自己当做文中的“我”,与作者一道经历救助过程,体验救助前后“我”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互相评,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人物不同的感情(车夫的痛苦及感激之情、伯父和爸爸的关切之情、救助后
伯父的愤激之情、“我”的疑惑不解)。
要注重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注意感悟与朗读的结合,以此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
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教学提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我们平时所总结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地答出来。
可点
名后进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