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一)共3篇
整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一)共3篇

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关注和善待其他生命。
2.难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
【课堂设计】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呈现: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干什么。
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设问:请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生:思考回答。
总结: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二、教学建议1.贫乏与充盈活动一:说一说话题一: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话题二:寒假快到了,应该怎么过呢?生:思考并展示。
教师归纳: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我们要远离贫乏,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充盈自己的生命。
2.冷漠与关切活动二:画里有话展示图片:讨论并思考:(1)遇到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为什么?(2)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做?(3)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平凡与伟大活动三:故事会(一)说一说:古往今来,消失的生命不知有多少,但是千百年之后,我们还能记住他们名字和事迹的有哪些?为什么他们永远都会被人们记住,名垂史册?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精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2节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1(一)(1)共三篇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热爱生命的表达,接纳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2.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播放新闻视频:2016年5月27日,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在驾驶着载有12人的公交车途中,突然被迎面飞来的一只巨大的货车车轮击中了头部和胸口。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毕怀彬忍着剧痛踩住刹车,乘客全部获救,而自己倒在方向盘上没有再醒过来。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毕怀彬的行为的?(借助毕怀彬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出毕怀彬实现的生命价值,从而引出本框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二)新课讲授1.贫乏与充盈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115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教师进行小结: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师生共同学习案例:男子“宅”死家中大学毕业10余年不工作,疑饿死(教师可问学生看了材料后的感受,并做好引导)教师提醒: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
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最终,甚至走向生命的完结)师生共同学习尼克·胡哲案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2节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2(一)共三篇

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学习目标】1、通过时政探究、课堂采访,感受生命需要彼此关切,善待他人。
2、通过观看视频,理解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与奉献,平凡人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3、通过小组合作、学案探究,了解生命的贫乏与充盈。
4、通过师生探究,领悟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自主学习】1、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
2、生命怎样做到彼此关切,善待他人?①②③3、理解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4、平凡人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①②【探究与分享】“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P117页“最美巡视员”“最美司机”的事迹。
观点阐述格式参考:我认为他(做了什么事),体现了(精神或品质),所以人们认为他是“最美”的。
试着画一张你人生的A4纸,看看还剩下多少空白格?你打算如何安排你接下来的“人生格子”?请回家和家人谈谈你的人生规划。
【知识梳理】结合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检验预习效果,落实课本知识,并做好课本笔记。
【巩固与提高】完成《阳光学业评价》:100-101页框题练习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3)明确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
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2节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1(1)共3篇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3.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二、学习目标目标1:通过探究分享,理解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3)目标2:通过探究分享,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教学目标2)目标3:通过探究分享,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教学目标1)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难点:贫乏与充盈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残疾人艺术团》:这群残疾人,面对生活的艰难考研,不放弃,不懈怠,用认真、勤劳、坚持、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绽放了生命之花,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那么,我们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
正课讲授:环节一:1、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目标1)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整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2节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1(一)共三篇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2.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其生命意义和价值也不相同。
【能力目标】掌握让生命充盈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乐观积极的态度获得生命的意义。
重点对待生命的态度。
难点生命的独特使命。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名言:我为生命的本身而欢喜。
对我而言,生命并非短暂的蜡烛。
它是一种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所拥有;在交给将来的后代子孙之前,我要使它尽量烧得光亮。
——萧伯纳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燃烧得光亮?学生踊跃发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探究新知1.贫乏与充盈活动一:探究与分享——对待生活的态度幻灯片展示名言:“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仅仅在于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学生思考问题:(1)从这些名言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如何才能让生命充盈?小组合作探究,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冷漠与关切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拒绝冷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16的两则情境图文资料,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小组间辩论“扶不扶?”。
教师总结:生命拒绝冷漠。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平凡与伟大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探寻伟人生命的意义(教材P118)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明确材料活动意图,自主思考完成材料中设计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参与全班分享交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学案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主备霍恩才审核张巧英【学习目标】1、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2、如何让生命充盈?3、为什么说生命拒绝冷漠?4、生命怎样相互关切?5、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6、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7.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学习重难点: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情景导入】名言: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得死去。
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巴金让生命开花,也就是要活出生命的精彩。
【自主学习】1.人们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1)有的人把自己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了生命的生长。
(2)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2.怎样充盈生命?(1)热爱学习,,在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2)敞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就会一点点充盈起来。
(3)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等。
3.生命需要相互关切,这要求我们怎么做?(怎样传递生命的温暖?)(1)人与人在和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2)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
(3)让我们用真诚、、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4.怎样正确看待伟人的生命价值?伟大在于。
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怎样在平凡中创造伟大?(1)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3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3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能力目标(1)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知识目标(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贫乏与充盈。
难点:平凡与伟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课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通过探索“16岁中学生的生活”“照顾倒地的路人”以及“在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等“探究与分享”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2.学情分析(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臧克家的话最能说明的道理是( )A.伟大的生命在于创造和贡献B.C.各种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2.“爱心的姐”王淑贤自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却在天津[板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节《活出生命的精彩》是本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这一章节的核心理念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价值,都值得尊重。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材从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价值、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到心理逐渐成熟,对自我认知开始深入,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开始产生疑问。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对人生的目标和方法也会有很多的迷茫。
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明确生命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方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理解并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价值,理解人生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相关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对生命和人生的问题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呈现生命的独特性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并分享各自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内容贫乏和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教学目标1.体会每个生命会有不同经历,了解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学会充盈自己的生命。
2.认识生命拒绝冷漠,做到关切别人,营造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体会生命的平凡和伟大,树立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正确观点,活出生命的精彩。
重点难点重点: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点:正确认识伟人与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从平凡的生命中创造出伟大。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简单描述下你这几天的生活大致轨迹。
你有没有想过,同样的年纪,有的同学和你过着不同的生活。
播放图片或视频:1.10岁女孩姚启凤路灯下练芭蕾。
2.11岁女孩惠梦媛凌晨帮做环卫工人的奶奶扫大街。
【导入】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不同的。
【活动】教材第115页“探究与分享”,回答设问问题。
播放网瘾少年或吸毒人员的事例。
【提问】这些人物谁的生命空虚?谁的生命充实?【小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提问】贫乏的生命有什么表现?教材第116页。
充盈的生命有什么表现?教材第116页。
如何让生命充盈?(教材第116页“探究与分享”)【活动】教材第116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提问】如果你是那位老人,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导入】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要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拒绝冷漠。
教材第117页。
【提问】你知道器官捐献吗?你会参加这一活动吗?播放器官捐献者的感人事例。
【小结】我们要关切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可以温暖他人、温暖世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教材第117页。
【活动】教材第118页保尔·柯察金的故事。
【提问】你知道哪些伟人?他们为什么被称为伟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伟人的故事。
【小结】某些伟人很大程度改变了世界,我们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比尔·盖茨密不可分,苹果手机和乔布斯紧密相连,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们的贡献是伟大的。
教材第118页,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和贡献。
【活动】有的同学说:伟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作为普通人,很平凡,我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这种说法对吗?【小结】教材第119页第一段。
【活动】阅读教材第119页“探究与分享”,回答设问问题。
【小结】从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伟大。
教材第119页。
播放普通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图片或视频。
边防战士冻坏的双手图片。
武汉消防员抗洪救灾的图片。
【活动】教材第120页“拓展空间”,交流设问问题。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生命珍贵,人生不能白来,有的生命让人永远怀念,有的生命让人唾弃。
今天,我们学习到了生命有什么样的不同?(贫乏和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我们怎样做才能把生命活得精彩?(学生复习回答,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板书设计活出生命的精彩⎩⎪⎨⎪⎧1.贫乏与充盈2.冷漠与关切3.平凡与伟大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见学生用书相应练习题。
课后作业测评见学生用书相应练习题。
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备课组长邢杰执行者上课时间/班级七年级课题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生命的精彩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扩展阅历,充盈自己的生命。
2.让学生学会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拒绝冷漠。
3.让学生理解平凡生命也能创造伟大,当个体生命与他人、集体、民族、国家命运相联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过程与方法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精彩,感受到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和伟大教学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关键让学生知道平凡的生命中也能创造出伟大。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检查与导航导入新课:【你说我说】在我们的生命里,会和许许多多的人相遇,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又有哪些生命故事?请你选择你认识的一个人,将他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故事。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可以活出自己生命学生回答出示目标新课探究活动一:贫乏与充盈探究二:教材P115探究与分享的精彩。
1.了解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充盈自己的生命。
2. 学会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 理解平凡生命也能创造伟大教材P115运用你的经验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许许多多人相遇。
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又有哪些生命故事?请你选择你认识的一个人,将他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记录下来。
1.同时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教师总结:1.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学生领会学生独自在书上记录,并说出故事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请代表发言活动二:冷漠与关切探究三:教材P116探究与分享探究四:教材P117探究与分享活动三:平凡与伟大探究五:教材P118探究与分享探究六:教材P118下面图片“名人成就”及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结合这两个场景,请你谈谈对“做温暖的中国人”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总结: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切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答案提示:如: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参加“献爱心”活动;等等。
了解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想想他为什么这样理解生命。
答案提示:因为保尔自己经历多次生死的考验,也目睹无数战士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他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要珍惜时间,要有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进行小组教材P119探究与分享巩固与练习小结与评价为人类崇高事业不懈奋斗。
(1)分享图片(教材P118)名人及其成就,从这些图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同步练习册859、10、11、12、13、14、15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评价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学生练习学生小结板书设计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3.明确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
能力目标1.通过日常观察、内心感悟、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全面理解由于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生命的质童也不一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超越自我,回报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来关注生命。
2.懂得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
善待他人,传递温暖,消融冷漠,共同构建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丽。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活出生命的精彩。
突破方法:这是以理导行的最重要的一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十分有限,所以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有效突破这一知识点,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板块和正文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同样也在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谈话式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知识,也包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学生在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交流,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根据教材“运用你的经验”(P115)板块安排,要求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生命故事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作交流。
教师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方法2:多媒体播放视频导入。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直接快捷地引人新课。
过程:1.多媒体播放《马克思的一生》的视频。
2.师生互动: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马克思的一生?学生A:伟大。
师: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那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学生B: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平凡的人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3.导人新课,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信息捜索【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问题:1.为什么说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2.如何让生命充盈?3.为什么要传递生命的温暖?过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15 —119正文及“探究与分享”板块中的材料,逐一归纳并完成提出的问题。
1.生活中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2.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3.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