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经典)
7散文诗二首

背景链接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版)。郑振铎译,略有改动。此诗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
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
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
而实现民族自治。
朗读与思考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2、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3、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课文解读
初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① ~③ 第二部分 ④ ~⑦ 第三部分 ⑧、⑨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 由此引起对故乡园 院内莲花的回忆。
写雨打红莲的 过程和荷叶护 莲的感人情景。
直接抒情,讴歌 伟大而无私的母 爱。
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 都摆在院子里。
莲花的来历、颜色 及其所处的位置。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
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
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 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 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 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 埋下伏笔。
金色花
泰戈尔
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
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
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诗
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
第7课 散文诗二首(最新课件)

画面1: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 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 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 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 小小影子吗?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 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 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 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相同点金色花来自荷叶母亲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
(1)“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2)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为了表明“我”家对莲花有很深的感情,大 家都很喜爱莲花,借祖父的话,暗示“我” 与莲花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莲花 埋下伏笔。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金色花》写了“我” 和妈妈的哪几副捉迷藏的画面?想象其中的一 幅画面,设计朗读脚本,读出情味。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 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 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
示例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 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 ∨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诗集《春水》、《繁星》 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大自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荷叶 母亲》中写了几次 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境 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 银边。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一、重点字词1. 飘荡:随风飘动,摇曳不定。
2. 荫蔽:遮蔽,隐蔽。
3. 妄弃:随便丢弃。
4.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5. 风姿:风度、仪态。
6. 眷恋:爱慕并依恋着。
7. 绚丽:耀眼而华丽。
8. 倘若:如果,假如。
9. 沐浴:洗澡,泛指受日光照射或水的洗礼。
10.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11. 倘若:如果,假如。
12. 眷恋:爱慕并依恋着。
二、文学常识《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所写,诗歌想象丰富,篇幅短小,语言活泼,生动有趣,意蕴深长。
《荷叶·母亲》是冰心所作,作者借荷叶比喻母亲,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两篇诗都是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三、主旨和结构《金色花》通过想象将儿童与母亲变成了一朵朵金色花,表达了母子情深和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
文章结构为总分总,开头结尾呼应,中间三段描写想象的情景。
《荷叶·母亲》通过观察荷叶与莲花的生长和形象比喻母亲对儿女的照顾和庇护,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文章结构为总-分-总,开头结尾呼应,中间三段分别描写荷叶与莲花、风雨中荷叶庇护莲花、母亲照顾儿女的情景。
四、问题解疑1. 《金色花》中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答: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因为金色花在印度圣树上象征着高洁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
孩子希望自己能够像金色花一样为母亲带来幸福和快乐。
2. 《荷叶·母亲》中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喻成母亲?答:作者把荷叶比喻成母亲,是因为荷叶在荷塘中起到了庇护的作用,就像母亲在家庭中保护儿女一样。
同时荷叶的形象也与母亲的形象相似,都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的存在。
3. 《金色花》中“我”与“妈妈”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答:《金色花》中通过描写“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玩乐的情景,表达了母子情深和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
文章中“我”与“妈妈”的关系是紧密而和谐的。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分别为《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以下是两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金色花》
泰戈尔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开启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第二次嬉戏,孩子要将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正投在母亲所读的地方;第三次嬉戏,孩子突发奇想,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母亲的孩子,求母亲讲故事。
全诗通过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展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荷叶·母亲》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是冰心。
她以荷叶比喻母亲,以红莲比喻子女,通过描写在风雨中红莲被荷叶保护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护。
作者通过描写荷叶勇敢慈怜地保护红莲的过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7散文诗二首

背景简介
《金色花》的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 《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 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 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
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 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 金色碎花。
遮挡,阻挡。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 星》、《春水》,散文集《寄 小读者》《樱花赞》等。
作家 简介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 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 本出发点。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 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 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 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 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 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 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
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 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 那么操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 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 除一天的疲劳„„
7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
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 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
“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课文的重点是写红莲。文章四 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 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 境又是怎样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 聚了些水珠
环境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大荷叶慢慢地 浓阴的天 雨愈下愈大 倾侧了下来
(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白莲已经凋谢)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仍是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 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3.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主旨,总 结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有 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面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 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爱。你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示例: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大海 母亲,如果我是_水滴 _,你就是_ _,除了你 是我广漠奔,“有并蒂的,还有
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文眼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
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
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想象
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与调皮。
如何理解诗中的孩子这一形象?
① 作者把儿童想象成金色花——美丽的圣树上的花 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② 孩子跟母亲的三次嬉戏,体现了孩子的活泼调皮、 机灵可爱;同时,他对母亲的时刻关注,也表现 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③ 写孩子活泼可爱、快乐天真,从侧面反映了他沐 浴在母爱中。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呵护
荷叶·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她的诗以歌 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以宣 扬“爱的哲学”著称。代表作有诗集 《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和小说集《超人》等。
背景链接
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 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 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 容。《往事(一)》内容丰富多彩,从细微处落笔, 撷取生活中的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 三大主题。本诗就是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 的散文诗。
赏析课文第2自然段。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 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段话真实地模仿母亲的口吻与孩子的心理, 借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孩 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二首》

场景
“我”的言行表现 推断“我”的行为动机
第4段
当妈妈在做祷告时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 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场景
“我”的言行表现
推断“我”的行为动机
第4段
当妈妈在做祷告时
“我”散发香 气让妈妈嗅到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 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比较维 度 场景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时间 早上 中午 黄昏
地点 林荫 窗前 牛棚
“我” 变成了
妈妈的 反应
香气
影子 没有发现
孩子
“我”的心情 妈妈猜不出的得意 希望妈妈猜出的期盼 出现在妈妈面前的迫不及待
★作者想象“我”变成“金色花”想要表达的情感
是
。
学习任务三:比较三个场景之间的异同,推断“我” 借“金色花”想要表达的情感。
③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①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 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②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 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③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①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 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 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 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散文诗二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2.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第1课时 《金色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了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
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
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明确: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目标导学二:内容品析
1.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
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明确: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明确: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
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目标导学四: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成什么来陪伴妈妈?
示例:妈妈,我愿意变成你的影子,静静地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三、板书设计
金色花
慈爱温和善良的妈妈 母亲做祷告时——送给妈妈一缕香母亲读书时——送给妈妈一片影
母亲去牛棚时——给妈妈一个惊喜
活泼可爱圣洁的孩子第2课时 《荷叶·母亲》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2.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3.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
莲(第八、九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天气情况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开满了,亭亭玉立二看红莲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左右攲斜,无依无靠三看红莲雨势并不减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采用直白简单的灌输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
和感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不足之处 授课语言显得过于直白,如果能够运用精练优美、饱
含深情的语言加以渲染,把学生的感情煽动起来,效果一
定会更佳,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