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笔记详解
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为一个扁球体,稍微扁扁的样子。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3. 地球的公转: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一年的时间。
4. 时区:世界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
5. 地球的倾斜:地球轴倾斜23.5°,形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地壳: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其中陆地地壳厚度较大,海洋地壳较薄。
3. 地球的地幔: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是地球最厚的一层。
4. 地球的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三、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冰雪等形式。
2. 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常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有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
3. 水资源的问题: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四、地球上的气候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长期气候要素的统计结果。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湿度和风等。
3. 气候分类:按温度等因素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按降水量划分为湿润气候和干旱气候。
4. 气候与植被的关系:不同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上的地貌和水文1. 地貌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壳变动、水的侵蚀作用、风力等都可以造成地貌的变化。
3. 水文的分类: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4. 水文的特点:河流有源头、河段和河口,湖泊是由地表积水形成,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域。
六、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
2. 自然灾害的成因: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等都是引发自然灾害的原因。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过度开采导致地质灾害,过度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笔记整理

地理高考知识点笔记整理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技术三个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地理高考知识点,我将进行一次整理。
1. 自然地理部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它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及其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呈略扁球形,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两种类型,而地核和地幔则由熔融的岩浆构成。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1.3 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大气圈是由空气组成的天空层,其中含有大量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
水圈主要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陆地则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地形,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等。
1.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一种恶劣状况,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需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救助措施。
2. 人文地理部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识点:2.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数量。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存在差异,有些地方人口密集,而有些地方人口稀少。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和资源有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
2.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特征。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一些地区资源匮乏,经济落后。
因此,合理调整区域经济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详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详解
一、陆地地貌作用(Landform Evolution)
陆地地貌作用是构成地球表层景观特征的主要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
1.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地质变形作用的综合表现,是地壳结构变异、活动性构造
形态的总称,主要有断层和褶皱两大类。
(1)断层:断层是地壳变形作用发育形成的,主要表现是地层间和深层构造单元中
的断裂并在表面上形成层理、节理或断层,发育主要有正断层、逆断层和抬升断层三种。
(2)褶皱:褶皱也是地壳变形作用发育形成的,它表现为地层面上发育的起伏、纵
向折线,形成折本山、悬崖、凹陷和其他各种褶皱。
2. 成岩作用:成不作用也叫次生作用,是指地壳变形作用后,地层表面受到气象因
素(如降水、风流、冰蚀)等外界作用而影响,使地层发生和晶圆变形、岩石崩解、磨损
和剥蚀等主要现象,从而改变地表形态的作用。
二、地质演化的根本原因(Basic Reasons for Geological Evolution)
地质演化的根本原因是来自太阳系的外力和内在生成力的复合作用,外力包括地球环
境的变化(如气候降温、地球长变快、太阳风的冲击)、其它行星的引力和太阳系其它物
体的影响,内在生成力主要是由地壳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岩石变形等地质作用机制所形成,把地台运动、大陆碰撞、大陆走滑等各种构造断裂而形成活动构造带与这些作用机制结合
在一起,形成抬升、剥蚀、磨损和沉积等地质演化现象,形成地貌形态。
高考地理笔记知识点

高考地理笔记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因地球自转而产生两个影响:地球扁球和地球赤道和地球自转轴之间的转动。
1. 地球的扁球形状地球由于自转而产生离心力,使得地球两极相对于赤道处更为扁平,形成了一个略扁的球体。
2. 地球的结构地球按照内部组成和物理特征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 地壳:地球外部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厚度约30-70公里。
- 地幔:地壳下面的可塑流动的大部分固体岩石层,厚度约2,890公里。
- 地核:地幔下方的铁镍合金层,包括外核和内核,厚度约3,480公里。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一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均衡气候分布和地球球形等现象。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所需时间为365.25天,这一公转运动导致了季节变化和地球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
3.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23.5度的倾斜角,这导致了地球不同纬度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
4. 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五大洲的分布、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地球各层次的行政区划等。
三、地理要素和地理环境1.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系统、气候区划等。
- 地形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地形特征。
- 水文系统:包括江河湖海、地下水和冰川等水资源分布。
- 气候区划:按照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等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域。
2. 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等。
- 人口分布:全球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 城市分布:城市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分布差异显著。
-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连接各地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航海运输等。
四、地理学科与研究方法1. 地理学科的分类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也许你会笑我傻笑我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多得是,干嘛为了一本书而沉醉?而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爱书,我就是爱书。
以至于只要沉醉在书海的世界里,我就身不由己,不由自主的陷进了这个世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1一、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自然灾害)、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种植历史、工业根底等。
以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
注意:一般而言,适宜开展种植业的地方具有地形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或有灌溉水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
但就气候而言,降水多的低纬地区往往具有水热条件好的优势,降水少的地方往往具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
区域农业开展的不利条件分析还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缺乏。
华北: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缺乏。
黄土高原、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脉:森林锐减。
洞庭湖、三江平原等:湿地减少。
我国不同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北方:旱涝、寒潮、沙尘暴、大风等; 南方:旱涝、台风、暴雨等;西南:旱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开展灌溉农业的决定性条件。
如我国西北地区。
●纬度高,热量缺乏,如我国东北地区;海拔高,热量缺乏,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青藏高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夏季炎热枯燥或全年降水少,那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缺乏。
● 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平原开展种植业,山地、高原开展林牧业。
平原地区有利: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不利:不利于排水,易涝。
高三笔记整理地理知识点

高三笔记整理地理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修课。
在高三阶段,系统地整理地理知识点,对于备战高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地理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表呈现日夜更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 大气圈:大气层是由空气和水蒸气构成的,它起到保持地球温暖和抵挡太阳辐射的作用。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变化观测和预测。
气候受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
5. 土壤与植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植被对于保持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国经济、社会和人文因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人口迁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一种趋势,而农村发展则是农村经济、社会和人文因素的提升和改善。
3. 工业化与城市规划: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而城市规划则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 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
5.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研究经济与地理之间的联系,区域发展则强调地域经济的差异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地球与社会1. 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资源分布是地球各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则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则是为了使得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3. 自然灾害与应对措施: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干旱等,应对措施是制定预警体系和建立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减少灾害对人类的伤害。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面的距离关系,地图符号和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可以获取方向、比例、地形、气候等信息,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地壳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5. 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与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5. 区域发展与合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验的设计。
2. 地理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地理竞赛与研究:参与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六、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1.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1中国的疆域和政区(23省,5直辖市)一.中国的四至东:135°E西:73°E南:4°N北:53°N二.邻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三.中国的政区1.黑吉辽两河山黑龙江—哈尔滨—黑吉林—长春—吉辽宁—沈阳—辽河北—石家庄—冀河南—郑州—豫山东—济南—鲁山西—太远—晋2.两江两湖福浙安江苏—南京—苏江西—南昌—赣湖北—武汉—鄂湖南—长沙—湘福建—福州—闽浙江—杭州—浙安徽—合肥—皖3.海南重庆北上天海南—海口—琼重庆————渝北京————京上海————沪天津————津4.青新藏蒙陕宁甘青海—西宁—青新疆—乌鲁木齐—新西藏—拉萨—藏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陕西—西安—陕/秦宁夏—银川—宁甘肃—兰州—甘/陇5.两广一贵加云川广东—广州—粤广西—桂林—桂贵州—贵阳—黔云南—昆明—云/滇四川—成都—川/蜀6.还有港澳和台湾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北—台中国的地形地势一、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大巴山、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
(不知道落下什么没有。
)二、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2.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3.黄土高原(支离破碎)4.云贵高原(多山、地表崎岖)三、四大盆地:1.准噶尔盆地2.塔里木盆地(最大)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23.柴达木盆地4.四川盆地四、三大平原东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3.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2.鄱阳湖平原3.江汉平原五、东南丘陵:1.浙闽丘陵2.两广丘陵3.江南丘陵六、三大阶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4000m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000m-2000m第三阶梯:平原、丘陵<500m中国的气候一、光照1.影响光照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2)地势(海拔)3)天气状况2.分布最多: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次多:西北内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雨天少最少: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多、大大气反射作用强二、热量1.冬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原因:1)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2)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短3)北方局冬季风源地近2.夏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原因:1)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长2)南方雨日多3.温度带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一年一熟三、降水1.四种降雨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3.雨带的推移·3月下旬登陆·4、5月——华南————————华北春旱·6、7月——江淮梅雨——————华北春旱·7、8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9月——雨带南移·10月——退出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强弱(这8个字很重要哦。
)4.降水的时空特点时间: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地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5.干湿地区的划分湿润区>888mm——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半湿润区400mm-800mm——北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旱田半干旱区200mm-400mm——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干旱区<200mm新疆——荒漠、畜牧业——绿洲农业四、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3·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中国的河流、湖泊一、内流河及内流区1.内外流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200mm等降水量线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流程短,流量小,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冬季断流,为季节河。
二、外流河及外流区1.三大流域:1)北冰洋:额尔齐斯河2)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3)太平洋:黑、松、乌、嫩、辽、海、黄、淮、长、闽、珠、澜(江/河)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东北:水量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有春夏两汛,(要记住,只有东北有春汛。
)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华北:水量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为夏汛,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南方:水量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为夏汛,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答题技巧】回答河流水文特征的题·水量(流程、流量)·补给及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从这四点答,几乎不会丢分。
【补充——凌汛】凌汛,我就不解释了,不懂得自己百度。
记住凌汛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就行了:·河流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三、长江1.源头→注入:青海→东海2.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3.流经省区:青、川、藏、云、沪、渝、鄂、湘、赣、皖、苏4.流经省会:重庆、武汉、南京、上海5.主要支流: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6.开发利用:上游开发水能(二滩、三峡、葛洲坝)、中下游发展航运7.河流治理: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中游退田还湖。
下游疏通河道。
四、黄河1.源头→注入:青海→渤海2.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3.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4.流经省会:兰州、银川、郑州、济南5.主要支流:汾河、渭河6.开发利用:上游开发水能灌溉7.河流治理: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下游除沙调沙,加固大堤。
五、中国的湖泊1.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2.淡水湖:·洞庭湖(湘)·鄱阳湖(赣)·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在地图上找到,把湖形状、位置记下来。
做题很有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水资源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修建水库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4空间:东南多,西北少,地区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浪费严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
二、水能资源地区:西南最多河流:长江最多条件:水量大,落差大三、太阳能丰富区:青藏高原、西北内陆贫乏区:四川盆地四、风能西北内陆:冬春丰富东南沿海:夏秋丰富五、地热能羊八井水电站(藏)六、核能1.核电站坚实的条件:·常规能源缺乏·科技发达·资金充足·市场需求量大2.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珠江三角洲)·浙江——秦山(长江三角洲)七、渔场1.条件·寒暖流交汇处·大河入海口·浅海大陆架·温带海区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八、盐场1.条件·光照强·地势平坦2.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津)九、土地资源1.耕地:东部季风区、东北、华北、东南2.草地:西部非季风区3.林地:东北(最大)、西南、东南(人工林)十、矿产资源1.煤: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山西、内蒙古、贵州2.油气:三北地区3.铁矿:辽宁、河北、四川4.有色金属:南多北少中国的交通一、五种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空运、水运、管道二、主要铁路线·京广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京九线:北京—商丘—南昌—香港·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这章少一点,铁路线要背下来,这些是出现率比较高的。
书上还有宝成成昆线之类的。
有精力的童鞋们可以背。
中国的农业一、种植业1.粮食作物(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商品棉基地:南疆绿洲区、华北平原、江汉平原3.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二、我国各地的农业状况【图表注解】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③:四川:光照不足;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地、土光:光照充足(光照不足)热:热量充足(热量不足)水:水源充足(水源不足)地:地形平坦(地表崎岖)土:土壤肥沃(土壤贫瘠)中国的工业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1.原料充足2.资源/能源丰富3.市场广阔4.科技先进5.政策支持6.工业基础好/工业基础悠久7.交通便利8.地理位置优越9.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10.水资源丰富(这个也是答题套路。
能全写上肯定满分。
不过还是分明白了的好。
)二、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接近原料产地——鞍山、攀枝花、武汉·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宝山钢铁三、我国主要石化工业中心·接近原料产地——大庆、天津、乌鲁木齐·接近消费市场——南京、上海、广州四、四大工业基地东亚地区 一、概况 1.位置: ·东临太平洋 ·经度70°E —145°E ·纬度4°N —53°N 2.范围: ·中国——北京 ·蒙古——乌兰巴托 ·朝鲜——平壤 ·韩国——首尔 ·日本——东京3. ·海:渤海、东海、黄海、南海、日本海 ·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朝鲜海峡·岛: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半岛: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群岛:日本群岛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岛屿:中间高,四周低。
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
2.气候: ·蒙古—温带大陆性气候 ·朝鲜和日本—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中国—前面讲过(中国的气候、18楼)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温差小、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3.河湖 ·西部:多大江大河的源头,谁能丰富·东部:河网密布,航运发达 ·岛屿:河流短急(短是因为岛屿面积狭小,急是因为岛屿中间高,四周低,落差大) 三、人文地理 1.农业: ·蒙古—畜牧业 ·中日朝韩—水稻种植业 (日本的小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最高) 2.资源: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
水能,森林资源丰富。
3.工业及城市: 1)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濑户内海工业带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科技先机 ·劳动力充足 ·海运便利东南亚地区一、概况 1.位置: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经度90°E —140°E ·纬度10°S —23.5°N 2.范围: ·越南——河内 ·泰国——曼谷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菲律宾——马尼拉3. ·海:泰国湾 ·海峡:马六甲海峡 ·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7·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二、自然地理1.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