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乳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乳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乳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本文将对一名乳腺癌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临床路径分析,探讨其相关治疗方案。

病例详情:患者信息:女性,年龄45岁。

初步诊断:经过临床检查和乳腺X线照片,患者被确诊为左侧乳腺癌。

病例分析:1. 临床症状:患者主要症状为左乳肿块,体积较大且质地较硬,表面皮肤局部有皮肤凹陷明显。

此外,患者还出现了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和疼痛的症状。

2. 影像学检查:乳腺放射学方面,患者接受了乳腺X线照片、乳腺超声以及乳腺磁共振(MRI)等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乳腺内有一个直径约为3.5厘米的肿块,并且该肿块在左乳腺的2点钟位置。

3. 组织学检查:患者接受了乳腺穿刺活检术,检查结果表明乳腺癌属于浸润性小叶癌,并发现癌细胞具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

临床路径分析:1. 确诊及分期:通过病理学检查,患者确诊为浸润性小叶癌。

根据乳腺癌TNM分期系统,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划分为T2N1M0期。

2. 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分期和病理结果,设计如下治疗方案:a) 手术治疗:对于这个病例,首先需要进行左乳全切除手术,确保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b) 辅助化疗: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辅助化疗,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化疗方案包括腹腔注射多西他赛和顺铂。

c) 放疗: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乳腺区域的放射治疗,以杀灭残余癌细胞。

d) 内分泌治疗:鉴于ER和PR阳性,患者还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例如服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 随访管理:根据乳腺癌的随访规范,患者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及CT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MRI,并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骨密度检测。

结论: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准确的病例分析和临床路径分析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制定随访管理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一名乳腺癌病例进行细致分析,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随访管理建议,希望对相关临床工作者和病患有所帮助。

乳腺癌外科路径(2021年版)

乳腺癌外科路径(2021年版)

乳腺外科临床路径一、乳腺外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2/85.4);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保乳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

1.临床表现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多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大。

2.乳腺X线摄影乳腺疾病的最基本检查方法,在检出钙化方面,具有其他影像学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

3.乳腺超声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适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

可同时进行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乳腺超声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腋窝顶部至双乳下界,包括全乳及腋窝。

4.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乳腺MRI检查的优势在于敏感度高,能显示多病灶、多中心或双侧乳腺癌病灶,并能同时显示肿瘤与胸壁的关系、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5.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

规范化的乳腺癌病理诊断不仅需要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还需要提供正确、可靠的与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相关的标志物检测结果。

进行病理学诊断时,临床医师需提供完整、确切的临床情况,以及合格、足量、完整的组织标本。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

1.治疗原则:早期乳腺癌首选手术,中晚期乳腺癌可以选择先化疗后手术。

2.手术方案:肿瘤大者可以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肿瘤较小、单灶、可耐受放疗者可考虑乳腺癌保乳术,(四)标准住院日7~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2/85.4);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保乳术(ICD9CM-3:85.2/85.4)。

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

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

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
一、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临床症状:乳腺肿块
辅助检查:乳腺X线摄影、彩超、乳腺MRI;
病理: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

(三)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伴Z51.002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
(3)胸部CT、心电图、乳腺、浅表淋巴结、腹部和妇科超声。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ECT骨扫描、痰培养、血培养等。

(六)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查评估病情变化须调整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结束。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XXX人民医院大病专项救治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ICD10 : C50 ) 行乳腺癌切除术( ICD9CM-3 : 85.2/85.4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 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 体征: 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 MRI 、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 Core needle 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1. 活检+ 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 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 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5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 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 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 、感染性疾病筛查;2. 胸部 X 光片、心电图;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 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 CT 、 E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 〕 285 号)执行;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 30 分钟;2. 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3 .术后 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 天。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 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 :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 :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 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 、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5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 胸部X 光片、心电图;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分钟;2. 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4.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6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 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 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 法检查;6. 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

肝胆乳腺甲状腺外科乳腺癌临床路径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如无特殊情况,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特殊情况下需应用抗生素者: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青霉素、头孢唑啉;对前两者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3)如无特殊情况,术后24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切缘钛夹标志等;4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5.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临床路径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ICD-9-CM-3:85.45002/85.43001)(含乳癌改良根治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皮肤粘连;
3.桔皮征、血性乳头溢液等;
4.辅助检查:彩超、钼靶、MRI等;
5.病理: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无保乳意愿,不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2.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
3.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试验、血糖、生化全套、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性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甲状腺功能(必要时);
2.肺部CT、肝胆胰脾彩超、妇科彩超、心电图、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
3.乳腺彩超、钼靶,必要时行双乳MRI检查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肿瘤标志物全套、血气分析、心脏彩超、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头、胸、上腹部CT、MRI、ECT、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
3.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4.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5.预防应用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选用克林霉素(0.6g,q12h)(1)一代推荐头孢唑啉静脉注射:
①成人:于术前0.5-1h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lg,术后每6-8h 一次,每次0.5-1.0g。

②肾功能减退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55ml/min时,可按正常
剂量给药。

肌酐清除率为35~54ml/min时,每8小时0.5g;肌酐清除率为11~34ml/min时,每12小时0.25g;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时,每18~24小时0.25g。

所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者的首次剂量为0.5g;所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者的首次剂量为0.5g。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二代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1.5g/次,一日2-3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
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 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特殊情况例外。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乳房单纯切除术、乳癌改良根治术、乳癌根治及扩大根治术,必要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乳房重建术;
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银夹标志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必要时行FISH
基因检测;
6.术中所需材料:亚甲蓝、超声刀、负压瓶、止血材料、切口美容材料等;
7.其他:必要时术中使用可吸收缝线、双极电凝、术后应用镇痛泵。

(九)术后住院恢复≤14天。

可能需复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乳腺彩超、胸片。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切口愈合好:引流管全部或部分拔除,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无皮瓣坏死(或门诊可处理的皮缘坏死);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2.行保乳手术时,必须行钼靶或MRI检查以排除多病灶;
3.术前可行空心针等穿刺活检;
4.患者其他方面的原因;
5.本路径仅限手术方面,其他如新辅助化疗、术中放疗、术后辅助化疗等均未纳入本路径范围。

(十二)费用标准:18000-20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