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2.1孔子-我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15张PPT)

No
仁者Im,age爱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
“礼,履也,所以事神
致福也。从示从豊。”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54岁:试图加强君权、削弱“三桓”,失败。
——许慎《说文解字》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而孔子生。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礼”之本义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文宣王
郑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继续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 (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为小吏,先后管理仓库和畜牧。
陈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千心为仁,即取博爱之意。 “颜渊问仁。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张岱年
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子生孔而7鲤 首0卒上岁。圩顶,:故因“名曰七丘云。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
母携其移居曲阜阙里,“贫且贱”。
71岁: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请求鲁国出兵讨伐,没
有得到支持。
72岁:卫国政变,子路被害。
73岁:四月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
学…… 鲁鲁
孔子适郑,与弟
子相失,孔子独立

高中历史 2.1《孔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2.1《孔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2.1《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学习礼乐(15岁):苦研《》《》《》《》,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为己任。

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

为了实现恢复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削弱,抑制,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

2、内容:(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 ”,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就是,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主张以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 ”,要恰到好处“ ”。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开创,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 ”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 (1)时代因素: 创立的?
①处于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出现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3)个人作用:孔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 兴周礼的使命感
1.产生背景
“礼”
2、主要内容:
“仁”
1)“礼”的思想: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A、含义: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B、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 C、主张
------体现了中庸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 请回答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 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关系紧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因和目的。
教育: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教育家: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 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 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政治家:孔子主张“内圣外王”,成为 中国古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 想标准。

选修四专题二1孔子

选修四专题二1孔子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 是( ) C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 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 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是( D ) A.为政以德 B.和而不同 C.苛政猛于虎 D.克己复礼
8、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C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演说的创始人 9、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 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 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 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B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2.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C A.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B.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 百姓信 C.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 的机会
3.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有 (D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与 人”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问题思考: “仁”与 “礼”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有何意义?
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 孔子主要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侧重社会。 “礼”的内涵。克已复礼为仁。它们相辅相 为何不被采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 成,不可分割。只有仁礼结合,才是孔子的 争的需要,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以暴力建 理想社会,即建立有等级但不过分对立、行 立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 仁爱但仍有差别的社会。 意义:(当时)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 序。对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教材第21页,学思之窗,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

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乐崩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教材第23页,学思之窗,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规范包括: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治国的本领。

孔子的价值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教材第25页,本课测评1、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礼乐的一生,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本课测评2、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礼乐制度,恢复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

要恢复这种社会,就应该把他人当人看,即实行仁政,爱护他人。

而且礼与仁是不可分开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

本课测评3、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学习延伸,1、政治方面,我国先阶段提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等,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道德规范方面,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尊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

教育方面,孔子通过他的长期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不少有益的教育方法,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学习知识,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知识,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思与学相结合等教育思想。

2、百家争鸣,在封建社会,由于孔子的仁政和礼治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妄图恢复封建帝制,因而遭到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导学案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导学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习要求】1. 了解孔子的生平、根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 探讨孔子在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梳理】孔子——儒家文化的创始人〔1〕主要思想——开创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思想。

①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那么。

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政治思想〕②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孔子以“礼〞来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根底,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政治思想〕③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就能形成完美的事物。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

〔伦理思想〕④教育思想:创立私学,a.教育对象:有教无类b.教育目的:“成人〞、成“君子〞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孔子在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 :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标准之中,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根底,也成为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世界: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探究问题】1、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答复:〔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什么是礼?如何实现礼?〔2〕如何评价孔子礼的思想?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答复:〔1〕材料二中孔子强调了什么伦理思想?什么是仁?人际关系中如何表达仁?〔2〕如何评价孔子仁的思想?〔3〕如何协调仁与礼之间是什么关系?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之。”
——《论语》
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仁”的含义?( 对他人、
对统治者、对自己)如何实现?(材料五、六——忠恕)
6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 “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 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 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 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 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 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 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3
授 课 方案
1.生平篇 自学礼乐
兴办私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思想篇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 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何? 内容:礼、仁、中庸(核心) 礼:即周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节,一种讲究 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社会秩序。它是维系西周分封和 宗法制度的工具。实践的方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选修4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徐继【设计思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于这个必修和选修教材都涉及的重要考点,我打算分层递进展开本课学习:(1)利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创建历史情景,让学生知道孔子的生平、思想核心、教育主张,达到“了解”层次;(2)进行史料解读,让学生认识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达到“理解”层次;(3)透过千变万化的孔子肖像,探讨每个学生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达到“见解”层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整理“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从而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根源和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历史情景探究,史料阅读分析,合作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孔子对于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借鉴孔子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学习孔子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屏幕展示)夏天读庄子,秋天看老子,冬天看孟子,春天读孔子。

(学生思考,教师阐释)炎热夏天读庄子,让人通体舒泰,飘然自逸;萧瑟秋天看老子,品味万物枯荣;寒冷冬天看孟子,养浩然正气;而在春天的时候读孔子,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读孔子可以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那么孔子究竟有哪些思想?如此风靡说明了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全面了解孔子吧!(二)情景探究锻炼自身能力。

③爱好礼乐,使他坚定学习志向探寻治国之道。

(承转)(屏幕展示(提问)孔子(答案)之路创造条件。

(承转)(屏幕展示)(提问)(答案)不是!分封制衰落、士阶层崛起等。

(承转)无法在鲁国施展政治抱负的孔子,并没有放弃理想,他55岁时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主张。

(屏幕展示)孔子周游列国动画路线图(提问)你觉得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答案)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适应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方案三:
冰火两重天
——近代以来孔子的地位
1.维新先师
2.打倒孔家店
3.批林批孔
4.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代表
方案二: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 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 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 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 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三人行,必有我师
c.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义: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 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欹器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宥坐之器——座右铭
材料一: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 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 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
响?
3.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 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联系必修Ⅲ相关史实:孟子、荀子、汉武帝 等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 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 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 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 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 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周游列国图
探究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孔子曾非常自信 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 已可也,三年有成”.他周 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 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克己复礼(“礼”指周礼)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 序 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b.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①爱自己的亲人;②爱他人;③统治实 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 “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课文,解决问题] 子曰:仁者,爱人。 ——《学而》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 贤为大.亲亲之杀[注:等],尊贤之等,礼所生 也。 ——《中庸》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倍,节用爱人,使 民以时. ——《学而》 讨论: (1)你如何理解“仁”。 (2)礼与仁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 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 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 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 实说明。
对于现在孔子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 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 界。” 材料二 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拄下 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 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材料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 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本册书着重体现 的是人类历史上重要 的22个历史人物及 其主要活动。遴选的 历史人物有政治家、 军事家、思想家、科 学家,其中中国历史 人物占45%左右, 外国历史人物占 55%左右。构建起 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 物的知识体系。
专 题 布局
时代: BC6世纪和BC5世纪 特征: 1. 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3、感悟历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例子体现了 “仁”?
解读·文化
2005年,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成立,瑞典也 成为欧洲第一个成立孔子学院的国家。同年“孔子”下西洋— 肯尼亚孔子学院在内罗毕大学揭牌 ,而在中国也发起了全球联 合祭礼活动。
瑞典成立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全球联合祭礼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
2.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
代表人物: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 师表,一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探究问题一: 从孔子的生平中看看孔子有哪些理 想追求?
二、开创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 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 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问题探究: 材料一: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材料二:礼之用,和为贵。 材料三:不学礼,无以立。 材料四:克己复礼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周礼有那些规 定?
请回答: (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 “新的精神”世界? (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 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典例·诠解
方案一:(2004年上海高考)2004年4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 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
2、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 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
2.孔子与教育
1.教育对象: 2.教育目的: 3.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有教无类 “成人”、成 “君子” 因材施教 六经
四、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课文第24页,概述孔子对后世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