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第二单元 第1课孔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20张PPT)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3.教育成就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子路做事鲁莽,所以限制他。
但完整的历史本身,绝非等于片断的史料。
艺者七十有二人。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史记·孔子世家》
小人虽个附人和:、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政与他治人:真正
中 保君持子和睦和的而关不系同。,
政宽则民慢,
小人同而不和

民慢则纠之以猛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伦理观
中 庸
方法论

政治观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及贡献 有教无类 首创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杏坛讲学图》
主要弟子家庭情况表
弟子姓名 国 别 家庭情况 孟懿子 鲁国 贵 族 南宫敬叔 鲁 国 贵 族 子 贡 卫国 商 人 公 皙 哀 齐 国 清寒之家 子 路 鲁国 野 人 冉伯牛 鲁国 贱 人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3.教育思想及贡献 因材施教
孔子:应该先问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仁关系: “互为表里”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2.对世界:
的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的滋长。他 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美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对华盛顿及美国影响不大 。 (2)思想因素: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广泛传播。 (3)个人因素:正直诚实,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
返回
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
四、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 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 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 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 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政权。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教 无类” 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育 思
“成人”、 成“君子”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主题二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 【史料探究】 • 史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论语·颜渊》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论语·八佾》
• 2.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可以查阅资料,举 行一个小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 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 之?
• 提示 注意运用科学史观评价孔子的影响 。
•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论到语 西方, 《_______》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 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特别提醒]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 【史料探究】
•[误区警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 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 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 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是研究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 1.积极意义
• (1)对中国
• 传统①政治政治上: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 国封建社会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 2.通过以上言行,说说你对孔子的“仁 ”“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教材第22页)
• 提示 孔子认为“礼”与“仁”是密不可 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 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 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呵护。孔子的“仁”尽 管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主张“亲亲为大”,为 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34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34页)
——《论语· 为政》 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能看出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 志向远大,勤奋好学,执著探索,不畏权贵。
问题五
论语简介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死后,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整理编成, 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计有《学而》、 《为政》、《八佾yi》、《里仁》、《公冶长》、 《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子路》、 《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 《微子》、《子张》、《尧曰》。 •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 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 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 典。
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伦理概念
哲学概念
中 庸

政治概念
情景探究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标
成人君子
贤明:颜回 善辩:端木赐 贵族子弟:孟懿子、司马牛 愚笨:高柴 贫穷卑微:颜回、闵子骞、子路 迟钝:曾参 家境富裕:子贡、冉有 偏激:颛 (zhuan)孙师 天资聪颖:颜回、子游、子夏 鲁莽:仲由 相对愚钝:曾参、子路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探究 自学礼乐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 子罕》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 孔子世家》
情景探究
君子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教学课件: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教学课件: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8张PPT)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阅读教材P20并概括归纳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 自学礼乐 周游列国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献身文教 《六经》 从政失 败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 积极意义。
“礼”的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空(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
崛起)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中都宰 司寇 曾任官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个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仁、中庸 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士 教师 公务员 作家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的思想 (1)含义: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 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 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 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 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 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 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 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 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 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 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 性的追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 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 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 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 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特别提示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课标解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仁”“礼”“中庸”“有教无类”是他的救世方案,要重点掌握。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如何看待孔子及其思想,也是教材侧重强调的。

对孔子的考查,一个考查重点是其思想主张,如“仁”“礼”“中庸”等;另一个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情境激趣诱思】康熙尊孔右图是康熙帝南为北京孔庙题写的“万世师表”扁额。

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戊寅,上(康熙帝)次曲阜。

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

至诗礼堂,讲易经。

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

至圣迹殿,览图书。

至杏坛,观植桧。

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

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

诣孔林墓前酹酒。

【诱思探究】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康熙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希望借助儒家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延揽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矛盾。

康熙帝为孔子亲书“万世师表”匾额,仅仅是从教育上对孔子进行的肯定和颂扬吗?【教材内容详解】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幼年学礼: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后来成为儒士,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收徒办学:孔子30岁时,把后人尊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融会贯通,开始收徒办学,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孔子50岁时出任中都宰,后来他官至司寇。

但从政生涯昙花一现,此后,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4.献身文教:孔子68岁,回到鲁国,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
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
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主张“ 有教无类 ”,开创私学。 2.教育目标 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 还要 兼济天下 。 3.教育内容
(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 ,主要教授《诗》 《书 》 《礼》 《乐》 。
(2)为使学生成为“君子” ,还教学生“ 政事 ”和治国的本领。
大成门缓缓开启……清明到来之际,甲午年曲阜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的诞生 地尼山孔庙举行。这是自春季祭孔活动恢复以来,当地第七次在清明之际祭祀孔 子。海内外孔子后裔、各地游客和专家学者500多人依次祭拜,表达对孔子的追思。 现场还为孩子们举行了开笔礼。
(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要建立“和谐社会”, 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 (2)仁的思想: 则。主张以 德 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 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 中 庸 思 想 : 为 了 协 调 仁 和 礼 , 提 出 中 庸 思 想 。 他 认 为 “ 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礼、 仁、 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知识点拨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历经发展、创新,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第1课
课标要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
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 1、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苦研《诗》 《书》 《礼》 《乐》 ,以传承 礼乐文化 为 己任。 2.讲学收徒: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 私学 的成 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 春秋 》。
探问题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论语· 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论语· 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朝鲜 、日本等国,
重点难点探究 主题一 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理解·深化·探究
类别
思想主张
“克己复礼”
评价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匡正社会秩
序,但社会变革是不可阻挡的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 思想
“仁者爱人” 中庸思想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
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四、对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 ①政治上:孔子编订的 “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传统政治 的 理论基础。 ②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1)“仁”侧重于伦理道德范畴,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以个人内在的“仁” (2)“礼”侧重于政治范畴,强调社会各等级各有不同于其他等级的行为规
范,将“礼”内化到个人的道德和情感就表现为“仁”。 (3)“中庸”侧重于哲学范畴,也是一种至高的道德修养和方法技巧, 强调 既坚持原则又适当变通, 以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4.教育方法
(1)注重 因材施教 ,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
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 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5.整编古籍
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 “ 六经 ” ,即《诗》《书》 《礼》《易》《乐》《 春秋 》。
提示 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 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谐完美,有利
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有教无类”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
断文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教育 “成人”、
思想 成“君子”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探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2日上午,庄严肃穆的颂歌在尼山响起,古老的尼山孔庙
提示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 “发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2)对世界 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 取士。 ②西方:明清以后, 孔子学说传到西方, 《 论语 》被译成拉丁 文、 英文。 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 借鉴和鼓舞。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包含了民本思想。 做法:统治者要清正廉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 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
答案 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
材料二 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 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 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 这首先表现为以 央视 “百家讲坛” 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 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2) 材料二中于丹和易中天等人通过新式手段传播儒学和史学,将会带来 哪些影响? 答案 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读史和人们对儒学的热情;②有利
于人文知识在普通百姓中的普及;③有利于学术争鸣。
消极:①这种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 讲史追求通俗易懂的做法,有许多不严谨之处,容易使人们曲解原著;③这 种方式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
主题二 礼、仁、中庸三者的相互关系
礼、仁、中庸是孔子思想中的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三者都是伦理道德、 政治理想和方法技巧的综合,但又各有侧重。 为出发点向外延伸到外在的行为规范就体现为“礼”。
总结 从孔子的经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可以看出:孔子志向专一、执着 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要立志成才,矢志不渝,才能实
现人生的价值。
二、开会向 封建制 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 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
答案
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
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 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孔子主 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