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评论

合集下载

《平凡的世界》名家评论

《平凡的世界》名家评论

《平凡的世界》名家评论引导语:《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经典之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名家是如何评价这部跨时代的文学作品的。

《平凡的世界》名家评论《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给中国文学创造的,不仅是一个呈现在眼前的小说世界,以及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在我们中间,而且还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容、坚硬、柔软、写实,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

(纪录片《路遥》制片人吴建荣评价)《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评价)《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

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

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路遥当属其中之一。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

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知识拓展]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让人时而悲伤,时而欢笑,激动、喜悦、难过、神伤,一心都沉浸在那片遥远又熟悉的黄土地。

《平凡的世界》,一本那样平凡而真实的书,只是讲那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双水村的小寨,没有惊天动地的撕杀,只是在默默的诉说里倾诉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娓娓诉说着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的海誓山盟,只是把爱的种种用那峡北风情徐徐道来,可是却能让我们热血沸腾。

如何评价路遥巨著《平凡的世界》

如何评价路遥巨著《平凡的世界》

如何评价路遥巨著《平凡的世界》我告诉你们,你们真的觉得《平凡的世界》的各方面的问题,喜欢它的人看不出来吗?流水账的平铺直述,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语言表达,以及所谓主角孙少平被女神眷顾的yy爽文感,别说各位大神,疫情期间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高二的弟弟,一个不爱读书的理科男,他都能一眼看出来这些问题。

而我初三第一次接触这本书,那时候,大家都喜欢读余秋雨,我也是,一对比,更觉得《平凡的世界》实在平凡如斯,缺乏美感。

但是,你们能知道那种灵魂被击中的感觉吗?对于一个出生在90年代中后期的孩子,我们的生活已经开始富足了,家长们聊的最多的话话题,也是谁家赚了多少钱,谁家又盖了新房,买了小轿车,而连带着我这样的孩子,也开始关心起物质享受起来。

我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然后考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人上人的生活。

我在努力,但我从来不懂什么是“奋斗”,我盲目的过日子,但是并不懂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无形的事物,它抓不住,但确是可以给你带来力量的,精神的追求。

我不懂,生活在这个世界有那么多苦难,又有那么多喜悦,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一杯人生的苦酒何其难以下咽,又何其甜美!这些,全都是《平凡的世界》告诉我的!正因为我初三那年读了这本书,所以直接指导了我高中三年的方向,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不再是盲目的,痛苦的,而是带着目的的,享受生活式的追寻!就像孙少平一样。

也正因为读了这本书,我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缺乏引导以致略显刻薄的孩子,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弱者对待亲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

更因为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人内心可以有何等宽广的世界,看待一个人,要看他灵魂的重量。

说是因为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塑造了我都不为过。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技法平凡,语言平凡,流水一样就过去了,可仔细想想,生活不就是这样么?谁能张口就是之乎者也,谁能在思索的时候动不动就来一句“当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在向前旅途中,像牛马一样,走着走着,黄土地一样厚重,说出的话,也是再平凡不过的。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评论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评论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评论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民内心的苦闷、挣扎和追求。

这部小说被誉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观念和人生观念。

首先,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非常具有意义。

小说描绘的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情景,这是一个动荡、变革和困苦的时期。

小说的创作时代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呈现出了社会的冷酷与残酷。

因此,这部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其次,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生动、鲜明和真实。

小说以孙少安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村人民的封闭、苦闷和追求。

孙少安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通过不断的奋斗和努力,最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身上的性格、情感和思想都非常真实和鲜活,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内心的世界。

最后,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手法也非常出色。

小说的语言优美、简练、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叙事手法上,小说采用了线性叙事和透视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让读
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综上所述,《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民的心灵世界,更蕴含了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学力作。

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

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

平凡的世界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从简单的文字到深刻的内涵,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中充满了对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高度肯定和深刻解读。

这部作品以其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叙事,引领读者深入探索普通人的生活,发现其中的非凡之处。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人性、社会和生活的多维度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进行全面评估,从简到繁地探讨其主题,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1. 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在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中,对《平凡的世界》的肯定主要集中在其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上。

通过对主人公面临的种种生活困境和抉择的描写,作者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非凡的人生价值。

这种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每一次选择和经历都凝聚着生活的意义。

2. 多维度的人性、社会和生活理解《平凡的世界》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平凡生活的作品,更是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多维度理解。

在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中,评论家们纷纷指出作品中对人性的刻画细腻而真实,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犀利而深刻,对生活意义的追问思考非常深邃。

这种多维度的理解让我们意识到,平凡的世界里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和意义,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生活的真相。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平凡的世界》中,我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虽然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每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都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观察,每一个情节的铺陈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

作为读者,我们也可以从中感悟到作者对于平凡生活的独特理解,对于人性、社会和生活的多维度思考,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持续追寻。

总结与回顾通过全面评估《平凡的世界》,我们深刻理解了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它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平凡世界的深度探寻之旅,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平凡的世界》书评

《平凡的世界》书评

《平凡的世界》中的两个缺点文/ 薄君阳先生昨天是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忌日,路遥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9年了。

众所周知,路遥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便是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书十年来一直是我的最爱。

去年冬天,我还再次重读了一遍。

01年第一次读的时候,这本书赚取了我无数的眼泪。

现在十年过去了,我想,我可以用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部作品了。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优点,大家已经说的很多了。

今天,我想谈谈此书的两个“缺点”。

也许有人说,你专门在路遥先生忌日这天谈论他的作品的“缺点”,究竟有何居心?其实我没有什么居心,正是由于我对此书是如此的热爱,因此不得不指出它的缺点,只是为了让它更完美。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缺点一:此书有几次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嫌疑。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全景式的描写了文革后期陕西农村的面貌。

作者对文革的罪恶的认识是清醒而且正确的,但是对于文革的根本起源似乎认识不清。

书中有几次提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用的都是颂扬的语气。

我第一次看此书的时候,才17岁,看到书中写到了毛的去世,也曾经凄然泪下。

但是去年,我重看此书的时候,便感到不妥了。

因为,很显然,毛一手导演了惨绝人寰的十年文革,他早就该打入十八层地狱了。

路遥先生也是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对毛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教科书和媒体上,令人遗憾。

或许,路遥先生对毛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只是不方便直接在书中表述出来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你可以批判毛,也可以沉默,但是,至少,你不能颂扬毛。

缺点二,外星人。

此书的第三部,写到了孙少平因为思念女朋友田晓霞过于强烈,以至于看见了外星人,并且与他们进行了匪夷所思的谈话。

通读全书,《平凡的世界》毫无疑问是一部完全的,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巨著,居然突然来了个如此“魔幻”的段落,令人大跌眼镜。

不知道当时路遥先生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竟然会构思如此“玄幻”的情节。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平凡的世界》仍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部激动人心的励志小说。

《平凡的世界》学术评论

《平凡的世界》学术评论

《平凡的世界》学术评论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所著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叙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历程,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

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村问题的本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下是对《平凡的世界》的学术评论。

首先,这部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用真实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存状态,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等。

小说通过描写这个家庭的历史变迁,揭示了中国农村问题的本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其次,路遥在这部小说中的写作手法也备受赞誉。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深入体验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和生活细节。

同时,他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例如,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大树”、“桥”等,这些意象不仅是小说的情节所需要,更是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爱情等问题的思考。

最后,这部小说也被认为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

小说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因此看到了当时中国
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等都具有时代性,代表了一个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状态,对于了解中国当代社会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平凡的世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还展现了人类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平凡的世界》语言点评

《平凡的世界》语言点评
(16)、艰难的转折阶段:既要除旧,又要布新;这需要魄力,需要耐力,需要能力,需要精力,当然也需要体力。——我们往往很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但我们很多情况下并不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除旧难,布新更难。(第55章)
(17)、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没有什么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关系。——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痛心疾首吗?你还会悲叹人走茶凉吗?你还会感怀世风日下吗?不会了。你就找到了心理平衡。(第58章)
(41)、不息的热血在涓涓地流淌。这是矿工的血。血渗进煤中;血成为黑色——这染血的煤将变为熊熊炉火。难道我们还不明白,为什么炉火总是那样鲜红------我也曾听一位曾当过矿工的朋友说起过类似的话,他说:“在我眼里,煤都是红色的。因为那都是矿工的鲜血染成的。(第126章)
(42)、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真正万古常青的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是的,生活之树常青。——作者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可谓“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第127章)
(35)、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路遥,我说你是真正的歌咏劳动的伟大诗人!
(36)、多好的夜晚;即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比喻用的多好啊。(第119章)
(37)、他在黄原没有停留。
(12)、农民家的孩子啊,他们的第一堂功课就是劳动!——是啊。我至今仍想起我父亲在我小时候经常对我说的话:“走,跟我下地干活去。完了再写作业。”所以劳动之后学习那简直是无上的享受啊。现在的家长的口头禅就是:“这活用不着你干,赶紧学你的习去。”所以,如今的孩子读书之与他们像无期徒刑一样难受。(第38章)
(5)、啊啊!人活一生,风雨雷电和寒霜黑雪,有时候会在同一个时辰向你的头上倾倒下来!——好在一个“黑”字,将雪彻底主观化了。(第19章)

《平凡的世界》书评

《平凡的世界》书评

《平凡的世界》书评《平凡的世界》书评《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本获奖小说,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凡的世界》书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凡的世界》书评1去年底,在读庄雅婷的《那些有伤的年轻人》时,从书中获悉了路遥这个人,以及他用生命书写的《平凡的世界》,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这本在中学时代就应该一读的书,我却到最近才知晓。

庄雅婷在书中并没有提及《平凡的世界》相关内容,只是说路遥为了写这本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矛盾文学奖。

我觉得能以生命为代价书写作品的人,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志,同时,用鲜血浇注的作品也必定更深入人心。

我第二天就从卓越网购买了一套,书很快就送过来了,倒没有迫不及待的打开,因为当时《那些有伤的年轻人》还没看完,可能是有了新欢的缘故,接下来的几天,在地铁中翻看《有伤的年轻人》时,就走马观花了,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希望尽快读完,以便可以沉下心来读《平凡的世界》。

过了几天,终于开始读这一本巨著,共有三部。

打开第一部,翻看第一页,看到的第一行字,我就在心里就给这本书定下了悲情的注脚。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雨丝、雪花,向大地飘着,很凄沉的描写,在习惯了“阳光普照”、“春回大地”式的正面描写后,这种开头显然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在此处这样描写必定是烘托了全文的基调。

于是,我就带着沉重的心情阅读这本书。

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全册书后,有感伤,也有兴奋,但大部分是伤感。

两个核心人物,孙少安和孙少平,一个妻子因病而死,一个爱人因舍己救人而死。

但兴奋的是里面终究还有几段算是完美的爱情结局,当然这种完美,更多的是断臂的维纳斯式的那种残缺的美。

比如田润生和寡妇郝红梅终,在父亲田福堂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田润生算不上主角,但这个人物还是比较让人敬佩,一方面,田润生反抗封建礼教以及敢于淡漠世俗舆论的勇气让人钦佩,即使在今天,估计也没多少人能够做到这点;另一方面,真正的爱情是百分之百的纯洁和透明的,不会有一点拖泥带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评:平凡的世界
拖沓了许久的阅读,出于心理上的不连贯,对于感悟肯定是不利的。

并且从阅读的方向来说,这样一部作品俨然不是我的选择。

但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为我做出了界定。

路遥的故事是围绕孙玉厚一家展开的,老一辈辛勤耕种却无力改变窘迫的生活,代表了中国旧时代成长起来的庄稼汉的境况;田福堂、孙玉亭这些乡一级的干部眷恋于农村学大寨的权力掌控里,长时间调适不了自己的心态;乔伯年、田福军的革新展现了中国求富变强的心理和希望。

路遥的讲述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加上对那个年代的知识的缺乏,我没有能够整合评述的能力,只能截取最能引起我共鸣的部分发表感想。

书所描绘的是我不熟悉的年代,中国成立后的十数年至我出生前的这些年月里,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质朴的庄稼人所经受的冲击和转变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尤为深刻,在有机会接受到新思想的年轻人的身上,迷惘与渴望沉痛经历的心情,之于我却是清晰和感同身受的。

因为不愿拘禁在家乡逼仄的环境里,只身投入陌生的世界去寻求更为深刻的经历,即使头破血流仍不放弃;经历了感情的发生与破灭、亲友的生死与关爱,逐渐在生活里改变了原本的理想,离开动荡不安,平静地接受了固定稳妥的生活;生活的历练让我们不能再这么轻易地离开一个地方,毫无负担地面对新鲜的世界,不得不担负起的责任,却使得在这纷乱的世界里感到了温暖与踏实。

所以最后少平回到了大牙湾,回到了那个他奋斗着、付出了深厚感情的地方,他曾经渴望离开,投身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然而外面的世界提醒了他,他所能掌握的未来在这黑色的风景里。

作为书内两条爱情主线的主人公,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区分了两代年轻人的选择和境遇。

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的爱情被城市与农村的沟渠分隔开来了,在中国人固有的门当户对的思想里,少安选择了秀莲,而润叶最终嫁给了她不爱的李向前。

但不得不说生命的奇妙,若不是这样的选择,少安也不会遇到爱她至深的秀莲,她的出现似乎只是为了给这个家庭重生的希望,尽管波折重重,付出还是给了我们丰收的结果;然后她的使命终结了,肺癌成了她最终的归宿。

反过来看看润叶,她痛苦的婚姻在向前的事故截肢后有了转机,她忽然认识到了生活赋予她的职责,在撑起整个家的过程里,她重生了。

少平的爱情之路是在思想的觉醒中产生的:他与田晓霞因对知识的渴求而结缘,之后长达数年的分别给了两个年轻人成长的空间,再次相遇给了他们重新审视这份关系的机会,不再是青涩少年,心智上的成熟让他们有能力去维系这段同样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身份的悬殊不能阻隔他们相融的灵魂。

但是一切的美好在田晓霞的突然死亡里终结了,这是一段有了开始却独缺结尾的爱情。

其他诸如他的初恋情人郝红梅因迫切改变生活境况投向了顾养民却没能得到她要的结果,而顾养民所爱的金秀却爱上了他的设定,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

他们的妹妹兰香在学业和爱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渐进的过程。

她有机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最新的思想,在农村人和城市人里找到了平衡点,冲破门当户对的观念,开始并有了爱情的美好结局。

这些感情历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字:重生。

时代的变革给了年轻人一个颠覆旧世界的机会,少安到少平再到兰香的前进过程中,颠覆的痕迹越来越重,看似平和却动荡的年月里,新一代的诉求赤裸裸地凸现出来。

我们要改变。

但是如何改变,并不是一味追求自我就是真谛。

杜丽丽和武惠良婚姻的终结或许是一个警示。

我们盲目地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沉浸在肉体与精神的对立关系里妄图找出个平衡点,抛弃了责任与家庭,只为满足自我。

在这点上,杜丽丽和古铃风的相遇实际上更像新时代的烟花,激烈却迅速燃烧殆尽。

但是古铃风的存在也是有他特别的价值的,他所代表的新一代的文人,特别说是诗人,的创作风格与内容的变化,不再着根于土地、更为激烈的抨击、写作技法的另辟蹊径在文革后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调节好急剧变化的社会与自身求变的心态之间的落差是至关重要的。

可能这就是作者希望透过古铃风告诫大家的。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路遥的文字,对他的领悟也很有限,但是我很感激他们这一代在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者,他们执著于土地的热情,他们青春的勇气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生长在现在这个安逸而危机重重的社会,我们需要他们的点拨。

这是我们父辈的力量,我们父辈的旗帜,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悸动与
冲劲远比我们大得多,我们这批纠结于无谓苦痛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所缺乏的究竟是什么?
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叶赛宁的一首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