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本身所包含的丰 富的民族文化信息 。实践证明, 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语言中蕴藏的文化
背景知识 , 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问题 , 而且是 项 重要 的教 学原 则 。

第二 , 文化教学可作为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手段。传统 的外语教学常常把语言作为与 母语不 同的一种符号体系来进行讲授 , 学生除了获
和 困惑 , 其 中文 化 差 异是 十 分 重 , 而对语言的综合
运用能力尤其是跨 文化交 际能力掌握很 差。近 年 来, 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 , 我 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交
往 日益 增强 , 国家 所 需要 的是 面 向世 界 、 对异 国文 化 背景知 识有 深刻 理 解 的复 合 型人 才 , 我 国外 语 教 学 界也开 始重 视语 言 教 学 中 的文 化 导人 , 认 识 到 外语 教学既 要培 养学 生 的语 言 能 力 , 又 要 培养 学 生 的跨
安永军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的文化导入
7 1
功能的新认识和语 言与文化关系研究 的新成果 , 实 践上是积极引进和借鉴 了国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 方法 的结果。文化教学 的 内涵 , 不 同时期有不 同的 解释。2 0 世纪 9 O年代 以前所谓 的文 化教学, 是指 外语教学中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专门开设的所学语 言国的国情知识和文化知识课程 , 9 0年代起又有 了 新的内涵, 同时还指结合语言教学而进 行的移人相 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邓炎昌、 刘润清认为:
的、 孤立 的知 识或单 纯 的 词语 指称 意义 , 这 与外语 教 学 的培养 目标 是不 相适 应 的。文 化教 学强 调学 习语
的基础理论告诉我们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1. 引入背景知识: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文化内容。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或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所学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2.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文化导入,例如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模拟实验等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3. 文化对比: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个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文化。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

4. 文化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文化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

可以使用具体而详细的例子,展示文化特点和习俗,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来呈现文化内容,以提供更多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化背景。

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或观看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背景,并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6. 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一个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导入中,通过互动交流来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通过使用以上的文化导入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的原则和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的原则和方法
王姗 姗
( 许 昌职业技术学 院 河南 许昌 4 6 1 0 0 0) 摘要: 为 了使学生通过 大学英语 的学习更好 地 了解英语语言 文化 , 更有效地进 行语 言交际 , 教师应该在加强语言基础 , 重视 能力培 养的同时 , 加 强文化
知识 的输人 。本文对在 英语教 学中导入 文化知识 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了详细的论述 。
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 了解。 原因是不了解
这句话 的文化背景 。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 , 在 拳 击比赛 中拳击手若被 对方击倒 ,裁判数到 1 O还
画面. 了解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化
等, 这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能开阔眼界、 增 长知识、 提高文化素质。
相关的文化会更吸引学生、 文化教 学结合语言交
范引路作 只限于课 内, 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 ,
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定 的词 汇量和语 法规则就 能在跨 文化交流 中
如鱼得水 .中西 文化的差异 成 了可有 可无 的内
文化 , 所 以在初级阶段可能较多地涉及 由词 汇所
不能起 来则被 判输 。 但在很 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
到1 O , 倒 地的拳击手便能 爬起 来再战。 因此 , 这 句话 的表层意思 是: 当你 被人击 倒 . 并不意味 着 输了这场比赛 。 其 寓意 为: 当你遇到挫折 。 并不一 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 3 . 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大学英语中所选 文章体裁广泛, 在讲解的过程 中. 一定要联系课文 所反映的政治、 经济、 历史、 文化等背景知识, 领会作 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并对作品作出评价。 4 . 创设对话 的文化环 境。在 日常对话 中 , 学 生最容易 出现语用错误 。 这不仅 因为对话涉及交

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传统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教授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步:知识介绍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剪纸等。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启发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哪些?"或"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何影响?"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

第四步:文化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书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写毛笔字,感受中国书法的美妙;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或二胡,让学生亲自演奏一曲,感受传统音乐的韵味。

第五步:跨文化交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份任务,要求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英语角里与外国友人进行对话,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了解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

第六步:总结回顾教师可以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方法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适
合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双向导入方法:
1. 主题导入法:通过介绍一个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以选择一个典型的节日作为主题,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文化
在节日庆祝方式、习俗和风俗方面的差异。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方面,如价值观、礼仪、传统习俗等,
来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两种文化的异同。

可以选择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
了解中西方对食物的不同态度和吃饭习惯。

3. 文化体验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西方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特点。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中国的传统市场或者西方的超市,让学生体验中西方购物文化的差异。

4.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典
型代表。

可以播放关于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视频,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因素。

5.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角色,体验
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差异。

可以让学生扮演中国的学生和西方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
讨论两种文化的教育制度和学习习惯。

通过以上的双向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加深对
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注 : 文 为 衡水 学 院 2 0 本 0 9年 度 校 级 课 题 《 院 大学 生 英语 口语 表 达 过 程 中交 际 策 略 的 运 用 现 状 调 套 与 分 析 》 课 题 编号 :0 9 1 ) 我 ( 2 0 0 1 研 究 成 果之 一 。 作 者 简 介 : 国英 (9 8一) 女 , 北 武 邑 人 , 师 , 要从 事 英 美 文 学 研 究 。 董 17 , 河 讲 主
语 篇 中蕴 涵着极为 丰富 的英语 文化 背景知识 ,
它们 涉及英语 国家 的地 理 、 治 、 政 经济 等 内容 , 生动 有趣 , 丰富多 彩 , 学生对 此颇感兴 趣 , 教师 进行 文 是
化交 际能力 。笔者认 为在 大学英语教 学 中 , 文化导 人 的内容具 体可概括 为 四个 方面 : 与词 语有 关 的文
比较 , 学生 不但 知 道它 们 的 表层 词 义 , 能 了解 使 更
其 文化 内涵 。
例 如 ,狗 ” “ 这个 词在汉英 两种语 言里 的表义 都 是一样 的 , 中 国人 常用 “ 眼看 人 ” “ 心 狗肺 ” 但 狗 、狼
之类 贬义 词语 , 而英 语 中“ cydg ( 运 儿 ) al k o ” 幸 u 习 语却 表明 狗在英 语 国家 的身价 百 倍 。透过 同一个
董 国 英
( 水学 院 , 北 衡水 衡 河 030 ) 5 0 0
摘 要 : 言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化 是 语 言 的 内涵 , 者 相 辅 相 成 , 语 文 二 密不 可 分 。 因 此 , 言 教 学 必 然 离 不 开 文 语
化 教 学 , 已 成 为 我 国 外 语 教 学 界 的 一 个 共 识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除 了教 授 语 言 知 识 外 , 应 从 词 汇 、 子 、 章 这 还 句 篇 等 方 面着 手 , 时 、 度 地 利 用 多种 教 学 方 法导 入 相 关 的 文 化 知 识 。 适 适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语言是文化发展的承载者,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文化因素也对语言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语言方面的教学来说就更不能游离于文化教育之外了。

近年来,英语已经呈现出其优势,对世界文化、科学以及经济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英语学科的学习。

英语教师在教学生们语言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学生文化本身的传授,尤其是针对藏族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本身的母语文化,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传授知识,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顺畅、得体。

关键词:中学英语;语言文化;文化导入【中图分类号】g633.41在英语的教学方面,长期以来,我们都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虽然花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但是所得到的成效却不是很显著。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应用和交流中出现了很多弊端。

由于对于文化背景了解的不深入,不透彻,不能正确的对待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使语言的学习变得很吃力。

藏族学生学习英语,要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他们的自身特点,很据这些特点来变化教学模式,注重对他们英语学习上的能力培养。

一、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之一,它与人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人们大脑意识的具体体现。

语言从整个发展上主要被划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其中知识文化主要包含了艺术、音乐以及文学与哲学等等。

交际文化则是更多的侧重于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民族特点等方面,交际文化在整个语言当中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日常的问候用语、道歉、称赞、致谢、禁忌语、委婉语、体态语言等等。

但是在探讨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时,绝对不能忽视在对待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时要有针对性。

了解了社会文化的背景,才能更好地使用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的对待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重视中学英语教学当中的文化导入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传授语言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门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在中学英语的教学当中所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l/i or/ad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 oH/ r Pro S y 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 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 , 而是如何得体运用 。对于这一类词语 , 教师应 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必要 时进行汉语文化比
3 词 汇 的 语 义和 文 化 内涵 的不 等 值
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 , 就会引起交 际冲突。如: 汉语中“ 爱 人” 一词是指 自己的配偶 ( 丈夫 或妻 子) 而英语中“oe” 词则指 , l r一 v 情人( 情夫或情妇 ) 。汉语 中的“ 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 比父亲年 , 轻的长辈 , 而英语 中“nl” u ce一词的意义范围要大得多, 既可以指 它 父亲的兄 、 , 可以指母亲 的兄 、 。类似 的称谓用词还很 多 , 弟 也 弟 像 gadahrgad te , te-n lw,os rnfte,rn mo r f hri—a cui 等 o “ 民” 个 词 h a n等 农 这
畴, 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 , 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 、 谚语和惯 用语的运用。 通过学习, 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 的政治、 经济 、 史 地、 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 的差异。词 汇教学 的难 点是某 些词语 的文化 内涵 。即使如 He l —
应上。 由于各 民族的 自然环境 、 社会文化背景 和风俗 习惯不 同 , 比 喻 和 联 想 也 各 不 相 同 。 在这 类 词 语 中 , 以表 达 动 物 的词 、 尤 数字 词
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中国人对“ 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 , 龙” 认为它 是 中华 民族 的象 征 , 而西方人对 “rgn 却 没有好感 , dao ” 认为它是一
是智慧的象征 , 成语 a ws n w 即是一例。 wi , wihy s i a a l es o o l ho l l 则用 s s 来形容聪明、 机敏、 严肃 。然而 , 在汉语 中猫头鹰 的形 象就不 同了。 很多人认为猫 头鹰 与前 兆迷信有关 , 怕看 到它或 听到它的叫声 , 以 为碰上它要倒霉。“ 夜猫子 ( 猫头鹰 ) 进宅 ” 意味着厄运将至 。 英语 中的颜色词也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 , 你乍读起来可能 有些费解 , 一旦你懂得这些颜 色词 的用法 和文化 内涵 , 能明白其 就 真 正 含 义 了 。 rw vr w i a . e a oig a e en Mr o nil ey htm n H sokn t rre B si e t w l rh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
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

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

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

即使如hllo/hi/sorry/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

对于这一类
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rmr和psn来表示。

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luckydo”(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

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此外,以《圣经》中的grdnofedn(伊甸园)来指代汉语的“世外桃园”,以shylock(夏洛克)来比喻“狡诈者,守财奴”,以sronshors 来表示“气壮如牛”,fr的意思是“喝过午时茶”…诸如此类的成语、典故和短语,都是英语民族生产、生活、宗教、文艺的反映,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
解和掌握。

2.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

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角色表演:
例如,sefc,book2alon1,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
之后,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话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

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对话情景:
,xiown,hrcousin,iscominin.
2)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
例如,在学过sefc,book2blon73-75,afrdomfihr之后,我们设置了如下练习:
suosjn,womnrporrofnwpr,
3)单项或多项选择填空:
这类练习是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社交语用错误而设置的。

例如:
nr:________
tidrivr;oky,l“so.
,wouldyoumindkinmohirpor
,pls.
[提示]c项意在打听车上是否有人,与答语不相呼应。

a、b、d三项中,根据对话双方的身份和动机,乘客叫出租车没有委
婉客气的必要,因此,选用b项既得体,又不失礼貌。

3.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

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sefc,book3,uni1,mdmcuri,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dmcuri,mricuri,mri,mrirrcuri和thcuri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如下所示:
姓名1.名+姓→如johnwilson
2.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 姓→如edwrdadmdvis
3.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vid为dv
4.妇女婚后常随夫姓→如mricuri
称谓/ms/mrs/mi 姓(或加姓名)→如mrwilson(或)
2.除dr/rof/cp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chrwn
3.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vid/或dv(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tom)
又如,sefc,book2b,sulmnrymril5,inis,该短剧中写到身为富豪之子的gry,在父亲mrbrin不给予任何经济资助的情况下,只身到巴黎打工,以体验“rnlivinbypinr”的滋味,尽管是寄人篱下,借贷度日,gry却乐此不疲。

针对这一情节,教师提问:“whywsgrywillinooorisornlivinbypinr”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指出,这里表现了gry“独立自主、体现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当代美国的社会时尚,也是其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

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

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smyfrind”,而应该说“h“sfrindofmin”,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
们”之间的部分关系。

又如“ifwinrcoms,cnrinbfrb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

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

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有”版权所
上述课堂教学策略仅仅是粗浅的尝试,是很不成熟的。

目前,对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大纲和《教参》中在这方面还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我们相信,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有效地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