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教案一、主题引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而设计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将紧扣生活实践,以“探索自我与周围环境”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这个主题,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确保每个教学活动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识和科技知识,包括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基本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科技等领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1. 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春雷、夏雨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力,提高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将涵盖春雷、夏雨等自然现象的了解与观察。

对于这样的教学,课程大体安排如下:引入话题:自然现象的奥秘。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春雷响起,夏季的雷雨天气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导入课程内容。

课堂可运用PPT或者实物模型等方式来展示自然现象,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知识点讲解:介绍春雷和夏雨的特点和成因。

春雷是春季特有的自然现象,可向学生讲解春雷产生的气候条件和过程等科学知识;夏雨则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可以介绍其成因和变化过程等。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模板
(二年级)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备课人: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二)年级(综合实践)学科备课人: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备课人: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备课人: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二)年级下册备课人: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二)年级(综合实践)学科备课人:
肥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备课人:。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修订]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修订]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修订]第一章:认识春天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2. 学会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春天季节特征的介绍。

2. 春天的诗歌欣赏与创作。

3. 春天的绘画活动。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春天的自然景象。

2. 欣赏春天的诗歌,学习诗歌的韵律与意境。

3. 引导学生进行春天的绘画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第二章: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介绍。

2. 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观察校园活动。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的不同区域和设施。

2. 讨论校园环境保护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3. 引导学生进行校园观察活动,记录下自己喜欢的角落或设施。

第三章:家庭与亲情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亲情的重要性。

2. 学会表达家人的爱和关心。

3.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组成和亲情的重要性。

2. 家人的爱的表达方式。

3. 家庭亲情的手工作品制作。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的基本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分享家人的爱的故事,感受亲情的温暖。

3. 引导学生制作家庭亲情的手工作品,如家庭成员肖像画等。

第四章: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约资源的行为。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2. 节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

3. 节约资源的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1. 讲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的价值。

2. 学习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的方法与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节约资源的社会实践,如参与学校的环保活动等。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第一章:认识我自己1.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认识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品质。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重、眼睛、鼻子、嘴巴等。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如开朗、内向、勇敢、胆小等。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唱歌、跳舞、运动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一张自己的照片,观察并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第二章:我的家人2.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家人的外貌、性格、职业等特点。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懂得感恩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家人的外貌特征,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外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性格特点,如爸爸的严厉、妈妈的温柔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职业特点,如医生的工作、农民的劳作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一张家人的照片,观察并描述家人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家人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特点。

第三章:我的学校3.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自己学校的环境、设施、师资等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如校园、教室、操场等。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房等。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师资,如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教学特点。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校的美丽。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设施的喜爱,以及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第四章:我的家乡4.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名人等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如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

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春天来了活动目标:1.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春天的变化。

2. 主题活动一:春天的植物活动内容: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活动步骤:1.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观察植物。

2.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子、花朵、茎等部位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3. 主题活动二:春天的动物活动内容:观察校园里的动物,了解它们在春天的活动。

活动步骤:1.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观察动物。

2.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等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4.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美景活动内容:欣赏春天的美景,用画笔记录下来。

活动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如花朵、绿树、蓝天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用画笔记录下美景。

3.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二、活动主题:我会整理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整理物品。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生活品质。

活动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 主题活动一:整理书包活动内容:学习整理书包,养成放学后及时整理书包的习惯。

活动步骤:1. 教师示范整理书包的方法和顺序。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确保书包整理得当。

3. 主题活动二:整理房间活动内容:学习整理房间,保持居住环境整洁。

活动步骤:1. 教师示范整理房间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确保房间整理干净。

4. 主题活动三:整理物品分类活动内容:学习将物品分类整理,提高空间利用率。

活动步骤:1. 教师介绍物品分类整理的方法和原则。

2. 学生分组练习,将物品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整理。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我们的校园(1)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区。

(2)学会观察和描述校园中的景物和设施。

2. 第二课时:我们的班级(1)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如人数、职务、兴趣爱好等。

(2)学会与同学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3. 第三课时:我们的家庭(1)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如职业、兴趣爱好等。

(2)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4. 第四课时:我们的节日(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学会通过实践活动庆祝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5. 第五课时:我们的社区(1)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如设施、居民等。

(2)学会关注社区生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活动:(1)按照课时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时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如观察校园、了解家庭成员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2、培养学生有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人为什么要经常洗头、洗澡、理发、换衣?教学辅助:多媒体、挂图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理发间隔多长时间;多长时间洗一次澡;多长时间换一次衣服?二、探究新知。

1、人为什么要洗头?2、学生回答。

因为人的头发暴露在外面,容易被灰尘弄脏,再加上头皮油脂分泌、汗水浸渍,易形成污垢。

所以要勤洗,以促进头发健康的生长。

否则在细菌的作用下头发会发臭、头皮发痒,用手搔破了还会发炎,有时还会引起头癣。

3、人为什么要勤洗澡、勤换衣呢?⑴洗澡是个人卫生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洗澡能将衰老的细胞及时清除,并且洗去皮肤上的汗渍及油垢,使毛孔畅通,人会感到舒服、轻松,充满活力。

⑵洗澡时由于水温、水压以及水中所含的一些元素,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排泄作用。

改善肌肤营养,使肌肉松弛,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3)换衣:衣服分内衣和外衣,外衣要经常换洗,保持干净卫生。

内衣要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

夏天,气候炎热或劳动后,人要大量出汗,衣服被弄湿,通透性就会下降,不利于散热。

因此,夏天宜选用麻、真丝、毛、棉等通透性、吸湿性能良好的织物。

冬天宜选棉、毛织物做成的`内衣。

不要穿纤维类的织物内衣。

夏天,每天或每隔1~2天就要换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换洗一次。

⑶换衣:衣服分内衣和外衣,外衣要经常换洗,保持干净卫生。

内衣要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

夏天,气候炎热或劳动后,人要大量出汗,衣服被弄湿,通透性就会下降,不利于散热。

因此,夏天,每天或每隔1~2天就要换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换洗一次。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3篇)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社会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技能:学会穿衣、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技能。

2. 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学会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

3. 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公园、敬老院等,了解社会,关爱他人。

4. 艺术素养:学习绘画、手工、音乐等,提高审美能力。

5. 科学探究:开展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学生提前了解实践活动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2. 实施阶段(1)生活技能训练1)教师讲解穿衣、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技能。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总结经验。

(2)环保意识教育1)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建议。

3)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环保心得。

(3)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公园、敬老院等。

2)学生分组进行参观,记录所见所闻。

3)学生分享参观心得,教师总结。

(4)艺术素养培养1)教师讲解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知识。

2)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手工、音乐等创作。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5)科学探究1)教师讲解科学小实验的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总结。

3. 总结阶段(1)教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

(2)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作品质量、实验效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案什玲中心学校——卓文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综合学习与实践》教科书第四册第一课。

设计构想:本课通过观察、表演、讨论、操作、辨析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养成能力,采用教学游戏以及角度多样化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与学习内容相配合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自我服务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教育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坚持做。

教学目标:道德认识目标:知道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道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责任感,不要依赖别人。

道德行为目标:自己的事,会做的要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准备好视频教室;2、课文插图:“劳动小能手”制成投影片;3、课文插图:“看看辩辩”制成投影片;4、歌曲《幸福不会从天降》录音带,课文录音带;5、CAI课件(制作内容:一个小学生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刷牙、洗脸、梳头、洗碗、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办妥自己要办的事后,天真活泼地去上学)。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引入新课1、播放《幸福不会从天降》,让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唱些什么?2、分组有表情朗读课文,这首儿歌是什么意思?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劳动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呢?哪些事情是你自己该完成的?为什么说“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呢?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书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运用媒体,学文明理1、播放插图“劳动小能手”引导学生现察:①从图1、2、3、4上看(小朋友在叠自己的被子、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打扮、自己吃早餐),这是什么时间?我们的小伙伴在做什么?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讨论:整理床铺、穿衣穿鞋、刷牙洗脸、梳妆打扮、吃早餐等这些是谁的事?这些事平时是不是你们自己做,以后我们要怎样做?②从图5、6、7上看(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擦拭课桌椅、整理书包),小朋友在做什么?这些事该由谁来做?讨论:在家里,这些事情是不是你们自己做的,以后我们该怎么做?那么在学校时,这些事情我们又该怎样呢?○3一边和学生讨论一边板书:不等帮忙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不留给别人做主动做不指望帮忙学着做、坚持做成为习惯不等帮忙自己的事不留给别人做不依赖帮忙2、挑选四名学生说一说这些事情自己会不会做、自己想不想做、是不是经常做。

三、讨论总结播放CAI课件(小女孩早早起床,自己穿好衣服叠好被,刷牙洗脸忙梳妆;吃好早餐后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办妥自己要办的事后,天真活泼地去上学),学生观看后讨论总结(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如果从小不这样做,就会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

第二课时一、播放歌曲,引入课题1、播放《幸福不会从天降》,让同学们再说一说这首歌唱些什么?2、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劳动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能的事?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该学着做的?二、辨析导行,深化认识1、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x”)①太阳出来很高了,小玲揉着眼睛,喊妈妈给她穿衣服。

( )②马丽不会梳头发,请妈妈教自己学梳头。

( )③李青吃早餐时嫌这嫌那,都说不好吃。

( )④强强的衣服、书本放得乱七八糟,埋怨妈妈不抽空整理好。

( )2、全班大声朗读《小学生守则》第六条热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播放课文插图:“看看辩辩”让学生观察判断:1、在这些场景中,你认为对的打“勾”,错的打“×”。

2、让四位同学说一说这些场景中那些同学做错了、那些同学做对了,为什么?○1图1的同学他错在哪啦?以后我们该怎么做?○2图3的同学他错在哪啦?以后我们该怎么做?○3图6的同学他错在哪啦?以后我们该怎么做?○4图8的同学他错在哪啦?以后我们该怎么做?3、评比班内劳动小能手。

○1在各学习小组中推选出1名同学,让同学们评一评他(她)的穿衣,系鞋带、梳妆、书包等是否干净整洁,给优胜者于表扬;○2在各小组中推选出1名同学,让他(她)谈一谈自己在家里是怎么做的,给优胜者掌声鼓励。

4、看图“打擂台”(1)看第一题图组,对照自己能否做到、能否学会并坚持做下去,然后给小旗涂上颜色,看看谁的红旗多;(2)看第二题图组,对照自己能否做到、能否学会并坚持做下去,然后给小花涂上颜色,看看谁的红花多。

三、大考场1、按第一题的要求,全班进行一次整理书包的比赛,然后教师检查评比。

2、按第二题的要求,为自己学会的劳动本领写一段话。

3、提出要求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应当自己做?②学生发言后,教师提出生活自理“要十会”的行为要求:会穿衣,会洗脸、会刷牙,会叠衣被、会穿鞋袜、会盛饭、会洗手绢、会洗红领巾、会整理书包、会扫地倒垃圾。

③组织全班同学到二年级学生宿舍检查,开展一次“爱劳动的好孩子”评比活动。

四、启发谈话学习这一课后,希望每个同学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其它地方,只要是自己的事情就应该坚持由自己来做,自己还不会做的要逐步学着做,要克服依赖思想,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不等帮忙会做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留给别人做主动做不依赖帮忙不会做的事劳动最光荣不指望帮忙学着做坚持做成为习惯《和好书交朋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综合学习与实践》教科书第四册第二节课。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由于课业负担的繁重,以及社会上各种书名目繁多,学生受着各种因素的困扰,使得他们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少,还不会选择好书或适合自己的书。

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情感,了解读书的好处,更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的好习惯。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二年级的学生大多都喜爱故事书,喜欢书中各种有趣的故事,而对喜欢书中所蕴含的知识、道理,?喜欢书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意义,寻找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并感受读书的乐趣。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课外书和缺乏读书能力的实际情况,从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和选择阅读书籍及在读书的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课外书籍的能力。

通过开展讲述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交流身边同学爱读书的事例等活动,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书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增强了学生“想”读书的情感。

设计思路:我在教学中采取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读书,感悟读书的益处。

使学生懂得多读好书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也能为人类做贡献,从而激发学生读好书的热情,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选择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读书,愿意和好书交朋友,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并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3、知识目标:知道阅读好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故事录音、读书名言);名人爱读书的故事、读书的名人名言;学校图书室《借阅规则》;到图书馆图书室调查图书损坏情况;收集看书、看电视的优缺点等。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P5页内容,话题为“小调查”、“乐推荐”、“黄金屋”。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5-P6页内容,话题为“诗歌朗诵”和“共分享”。

第三课时带学生到阅览室挑选阅览书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小调查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既是我的朋友,也是你们的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师拿出课外书。

你们看过哪些书呢?读完以后有什么收获?2、让学生打开课本P4页,全班齐读课本第一段话,教师板书课题:和好书交朋友。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课外书籍调查表”,对班里“阅读王”进行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要多读书。

活动二:乐推荐1、让“阅读王”给同学们讲一讲故事。

2、让同学们互相推荐自己读过的课外书。

3、提问个别学生:你为什么把《》推荐给其他同学?活动三:黄金屋1、多媒体播放陈毅爷爷小时候爱读书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2、大家平时也读过课外书,你有过读书入迷的经历吗,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听。

3、读好书可以使我们认识很多高尚、有智慧的朋友,也让我们感受到许多快乐。

4、全班齐读课本P5读书名言;多媒体播放老师收集的读书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第二课时活动一:诗歌朗诵1、分组朗诵诗歌《读书》,然后分组讨论诗歌《读书》告诉我们什么?把你的体会填写在你的课本上。

2、指名学生把读诗歌《读书》的体会给班里的同学读一读,然后份小组讨论;大家有没有共同的体会。

活动二:共分享(小故事会)1、分组汇报你们都读了哪些故事书?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汇报上来的书名。

2、问一问,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自己认为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故事给同学们听?3、指名,请个别同学上台给同学们讲故事(教师在旁边引导他们把故事讲完)。

4、每讲完一个故事都要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个故事好在哪里?我们要懂得哪些道理?第三课时活动一:多媒体播放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师生借阅和图书破损、丢失情况。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什玲中心学校阅览室阅览规则》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活动三:带领学生到学校阅览室,指导、推荐好书让他们阅览图书。

活动四:课后作业:学生总结“读书”与看“电视”的优点和缺点。

《样样菜都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综合学习与实践》教科书第四册第三节课。

二、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样样食物都有营养,挑食偏食对健康有害。

2.逐步做到不挑食、偏食,样样东西都爱吃。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知道挑食偏食的危害(了解挑食、偏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其纠正挑食、偏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爱吃各种食物,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