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质课件(含视频)

合集下载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3张PPT)- (2024)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3张PPT)- (2024)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事实、社会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和认罪悔罪态度,判 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 追缴其违法所得。当庭宣判后,被告人王某表示服判不
上诉。
思考: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这里涉及到了哪些刑罚?
知识总结
3.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p54
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
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 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偷窃财物
偷东西、打骂同学
②加强自我防范,旷预课防犯罪,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交损友Leabharlann 加强自我防范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 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 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 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 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 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他品并学没有兼吸优取教训,反交而损经常友偷窃财物等旷,课因此被公安自机关责拘留。但放他仍纵不自思悔我
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
被判刑 多次作案,最终拦因犯路抢抢劫劫罪被判刑。偷窃财物等 偷东西、打骂同学等
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被判刑 拦路抢劫
以上哪个是主刑,哪个是附加刑?
详细了解刑罚种类!
独立使用、不能并用
主刑
刑罚
与主刑同时使用、独立使用
附加刑
管 制
拘 有期 无期 死 役 徒刑 徒刑 刑
罚 金
剥夺 政治 权利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 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 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 对比行为一和二,分析犯罪 行为有何特点?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关于“酒后驾车”的判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20mg/100ml、但<80mg/100mL的驾驶行 为,称为酒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 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 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 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一、违法无小事
4.什么是刑罚?(含义)
人民法院
笔记区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种类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刑罚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法的含义及其类型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 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 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让未成年人远离“帮信罪” 电信网络诈骗“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需 要“工具人”为诈骗分子提供金融支付工具、供 卡转移案款、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等不同类型的需 求。 近期,诈骗分子瞄准中老年、未成年等群体, 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其成为电诈“工具人”。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 未成年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16岁的小张、小李在他人安排下,于昆明市 五华区某地取得一张银行卡,后持卡前往一商场 的黄金店铺,用卡内39.7万元涉诈资金购得黄金 金条近800克,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交由他人进 行转移。目前,小张、小李因涉嫌掩饰、隐瞒犯 罪所得罪被提起公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哪 些启示?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ppt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ppt课件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陈某从“品学兼优”逐渐到陷入犯罪的 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监狱
严重不良行为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多次拦路抢劫
经常偷窃财物
不良行为 偷东西、打骂同学
旷课
不良行为与交犯损友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 患于未然。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感谢观看
【知识拓展】 不良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 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 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 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 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本课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加强自我防范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行止有耻 止于至善

5.2+预防犯罪+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徐某某的行为违反什么法律?该法的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刑法
1.什么是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抢劫罪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三大特征间的关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严重社会 危害性
犯罪 特征
必然法 律后果
应受刑罚 处罚性
C 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吴谢宇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都是附加刑 ③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宣判的法律依据是刑法 ④犯罪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练习
2、近日,由河南省灵宝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卫建功冒充扶贫领导诈骗案公开 宣判。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处被告人卫建功有期徒刑十三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思考:如何区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 觉守法的人。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 法律,防患于未然。
课堂练习
1、 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 、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 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对其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
8月16日安徽歙县公安局通报的一起案件中,一名14岁女孩在厕所中连续扇另 一名14岁女孩几十记耳光,还怂恿其他在场未成年人也一起施暴,并叫嚣“出事 我扛着”。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D

7.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
B.刑事违法性
D.重大责任性
8.下面关于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犯罪是违反民法总则的行为
C. 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A)
B. 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D.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漫画中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
不了的,你怎么看?假如让你参与,你会怎么办?

生活在法治社会,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
,依法自律,做一个
自觉守法的人,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遵纪守法,防范于未
然。
巩固训练
1.如图《温水煮“青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驱逐
财产
出境
适用于犯
附加刑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适
罪的外籍
用。

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主刑只能独立适用,即一个犯罪人只
能判决一个主刑。
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特别提示
1.区分“拘役”与“拘留”
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

D
A.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C.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 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88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88张PPT)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284条规定:高考中( 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替考者 B雇主 C 替考者和雇主
),处拘役 D都不是
校园欺凌
收听、观看色情、 打架斗 旷课,夜淫秽的音像制品、 殴、辱 不归宿 读物等
不良行为
参与赌博 或者变相 赌博
骂他人
其他严重违背 社会公德的不 良行为
强行向他 人索要财 物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0 1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新闻1
新闻2
新闻3
新闻1
新闻2
新闻3
10月4日,辽宁凌源第三监狱两名重刑犯越狱脱逃 10月6日13时, 两名脱逃罪犯落网!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 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附加刑 剥 夺 政 治 权 利
管 制
拘 役
死 刑
罚 金
没 收 财 产
驱 逐 出 境
2018年2月9日,杭州市中级人 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莫焕晶放 火、盗窃一案, 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 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 一万元。
违反的法律 应受的处罚
案 件 性 质 社会危害性 一般 误 “抢” 违法 孩子 拐卖 儿童 犯罪 对社会危害 性不大,情 节轻微 严重社会危 害性(最本 质特征)
违反的法律 应受的处罚 违反行政法 律规范 违反刑法 (法律标志)
案 件 性 质 社会危害性 一般 误 “抢” 违法 孩子 拐卖 儿童 犯罪 对社会危害 性不大,情 节轻微 严重社会危 害性(最本 质特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本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 则
单元导语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 4.1 尊重他 3.1 维护秩序 违 人 5.2 预防犯 4.2 以礼待 罪 3.2 遵守规则 人 5.3 善用法 4.3 诚实守 律 信 思考并回答:本单元认识目标、行为目标分别是什么?(参见单元导语) 答案与解析:①要了解社会规则,理解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 守、维护、改进。②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不适用死刑及死缓: 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2.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 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1.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犯罪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提示:刑罚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提示: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
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的种类
管 制 拘 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 刑 罚 金
根据我国刑法 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 类。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提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 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 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
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共4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共48张PPT)

盗窃罪
(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
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
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
活中的“雷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个人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 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 方面 能谨慎交友等
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 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5.2 课堂小结
一次犯罪,影响终生。
刑法的作用
预 防 犯 罪
法 了解罪 犯罪含义、★基本特征 网 与罚 恢 刑罚的含义 刑罚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恢
加强自 我防范
剖析我们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共同 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学校: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增强他 们的法律意识…… 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及时 家庭: 纠正其不良行为,发现未成年人实施 上述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 社会: 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 自觉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提 示: 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 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活动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行为一: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 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行为
后果
触犯法律 违法类型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 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 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 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 财产。
行为二: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
了刑(法1→)属试于对犯比罪分行析为上述行为。
提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 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 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 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 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 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 患于未然。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 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5.2
TO
PREVENT
பைடு நூலகம்
CTIME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 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应当判处什么 样的刑罚。
什么是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 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刑罚当罚性 ——受刑罚处罚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活动二:了解刑罚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 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 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 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 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 处没收个人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等下列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 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 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招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 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 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 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 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 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 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 属于《犯刑法罪》行第为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
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 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 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 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专门的法律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做了明确 规定,给我们划清是非的界限, 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 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 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 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 入的营业生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 德的不良行为。
阅读课本55页“探究与分享”
分析: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被判刑 拦路抢劫
偷窃财物
交损友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是一个逐
渐演变对过程。 • 小心交友,勿入歧途。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 杜绝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又不属于不良行为? 我们怎么知道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