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圈水浑的原因

合集下载

影响秋季海参出洞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原因

影响秋季海参出洞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原因

影响秋季海参出洞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原因
1、严重的饵料不足。

由于海参养殖密度较大或池塘中虾蛤螺及生活在底泥中的很多生物,适应能力强,繁殖快,数量达到饱和,纳进海水中的饵料和自然生长的饵料,大部分被先吸收掉了,海参吸取的饵料一般是它们的排泄物,属于次等饵料,营养价值少,海参生长遇到营养屏障;
2、池塘中的大型藻类死亡在海参夏眠过程中腐败变质,造成池塘底部发黑,有异味甚至发臭,使底部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严重破坏海参底栖生存环境,使海参进入慢性中毒和缺氧状态,严重制约海参出洞后的生长,甚至造成海参死亡;
3、海参秋季出洞前后池塘水体浑浊,大量有机杂质在水体中悬浮,影响光照在池塘水体的透射度,不利于藻类的繁殖,此类水往往饵料不足,海参生长缓慢;
4、海参出洞前池水中出现红水,由甲藻或裸甲藻等有害赤潮藻类大量繁殖造成,这种藻类含有神经毒素等,同时它的大量繁殖能竞争性抑制底栖硅藻等海参天然饵料的生长,其碎屑在海参出洞后被摄食,能麻痹海参的神经,使海参活力和摄食力下降,同时海参还不容易摄食到底栖硅藻等优良天然饵料,从而影响海参生长;
5、饵料得不到充分吸收利用。

由于消毒药、杀虫药、杀草有机农药的滥用,造成海参池塘微生物繁殖失衡,海参体内肠道消化系统微生物大量减少,致使海参对饵料的吸收利用出现自体性消化屏障。

目前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生理生化特性,反映出刺参选择性摄取藻类营养的特点。

即海参对饵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肠道消化系统微生物。

6、海参经夏眠后,自身能量消耗很大,体质较弱,由夏眠状态向出洞摄食状态的转变适应过程较慢较长,影响海参生长时间。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原露 ( 5升/ 瓶) 每瓶用 8 ~1 2 亩 ,汉 宝 速 长 1 ‰~ 3 ‰拌 料
投喂 。
2 . 水 浑
( 6 ) 水体 缺少 钙镁 离子 :水体 缺乏钙 镁 离子 ,致使 水
体凝聚 力下 降 ,水体 浑浊 。 解 决 办法 :快 佳 钙 ( 1 0 千 克/ 袋) 每袋 用 1 0 ~1 5 亩 或 优力 钙 ( 1 升/ 瓶) 每 瓶用 4 ~5 亩 ,净水 百分 百每袋 用 2 ~3

( 5 ) 水体 缺肥 :水 体缺肥 导致 水 中氮 、磷大 量被 吸收 后 水体 中阳离 子超 标 ,这些 阳 离子 凝聚 在 土壤 颗 粒或 有
机质颗 粒上 发生 了同性相斥 作用 而导致水 浑 。

海参下 礁晚 的原 因及解 决办 法
解决 办法 :氨 基酸酵 素肥 ( 2 O 千克/ 袋) 每袋 用 2 4  ̄3 2 亩 或 多肽 氨 基 酸 肥 水 膏 ( 1 0千 克/ 桶) 每桶用 1 0  ̄1 2亩 , 配合 E M 原 露每瓶用 8 ~1 2 亩。
难 以繁 殖 ,不但减 少 了海 参 的天然饵 料 也增加 了耗氧 量 。
每瓶 4 ~5 亩 ,多 黄泰 诺散 ( 5 0 0 克/ 袋) 4 ‰~8 ‰ 拌料 ,每 隔 3日使用 一次 ,使用 3 ~4次即可 。
2 . 化 皮 病
解 决办 法 :多效底 改颗 粒 ( 1 O 千克/ 袋) 每袋 用 1 0  ̄2 0 亩 ,生物 净水 宝 ( 5 0 0 克/ 袋) 每袋用4 ~5 亩 ,汉宝 氧 吧 ( 1
亩。
3 . 底 质 差
水浑 严 重 影 响底 栖 硅 藻繁 殖 ,同 时也 导 致池 底 溶 氧 不足 。海 参 因底 质 无 饵可 食 ,底 质 不 良而通 常 附着 在 礁 上摄 食 或 者 根本 不 摄食 。造 成 水浑 的 原 因较 多 , 处理 方

低温期海参圈肥水技巧介绍

低温期海参圈肥水技巧介绍

低温期海参圈肥水技巧介绍1、肥水小贴士(1)易连续晴天三天以上施肥。

(2)易引入丰富的藻种后施肥。

(3)易少量多次施肥。

(4)勿浑水施肥。

(5)勿施肥后大量换水。

(6)勿盲目施肥。

2、肥料的类型(1)无机肥肥水:氮磷钾等无机盐肥水,肥水速度快,用量少,但是持续时间短,且容易把草肥起来,危险系数高。

(2)有机肥肥水:鸡粪等肥水,肥效持续时间长,但是见效慢,且易造成水体缺氧。

(3)生物肥肥水:即采用有益菌配合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进行肥水,肥水效果快,继续时间长,安全有效。

3、肥水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1)水体过瘦肥水前期使用菊酯类或者敌百虫等剧毒农药杀灭敌害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水体中藻种缺乏,药残严重,使肥水困难。

解决方案:全池泼洒“氨基酸解霸”6亩/桶解除残留毒素,同时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6-8亩/桶配合“乳酵素”发酵液1斤/亩进行肥水,快速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

(2)水体浑浊水体中有机悬浮颗粒较多,透明度低,导致光照无法到达底部,而且有机颗粒亦可吸附营养物质,严重影响肥水效果。

解决方案:全池泼洒“净水宝”1-2亩/袋配合“乳酵素”发酵液2斤/亩分解水中有机颗粒,净化水质,然后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6-8亩/桶进行肥水。

(3)圈底有草长草的参圈需慎重肥水,稍有不慎易使水草生长泛滥,严重影响海参下礁和摄食。

解决方案:使用除草剂杀灭青苔,等青苔死后使用“爽底安”或“臭氧水安”2亩/袋配合“底改”或“利生素”2亩/袋分解烂草,然后全池泼洒“氨基酸解霸”6亩/桶进行解毒,同时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6-8亩/桶配合“乳酵素”发酵液1斤/亩进行肥水。

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

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

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
《清澈海水鱼缸的秘诀》
海水鱼缸水浑浊是许多鱼缸爱好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水浑浊会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同时也影响鱼缸的美观度。

造成海水鱼缸水浑浊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是由过度喂食、不适当的过滤器使用以及水质不良等因素造成的。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些常见的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过度喂食:过度喂食是导致水浑浊的一个主要原因。

过度喂食会导致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在鱼缸内堆积,从而使水质变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好鱼的饮食,不要一次性投喂太多食物,避免食物残渣过多。

2. 过滤器问题:过滤器是保持鱼缸水质清澈的关键,但如果不适当使用或者清洁不及时,就会导致水质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定期清洁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根据鱼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3. 水质不良:水质不良也是导致海水鱼缸水浑浊的一个常见原因。

水中的过多有机物质和硝酸盐会使水质变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定期检测水质,及时更换一部分水并使用合适的水质调理剂来维持良好的水质。

除了上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要考虑,如鱼缸内的植物和装饰物是否清洁,并确保鱼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对鱼缸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只有获得清澈而健康的水质,海水
鱼缸里的鱼儿们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综上所述,想要保持海水鱼缸水质清澈,就需要注意喂食、过滤器使用以及水质的监测和调整等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海水鱼缸中的鱼儿们生活在一个清澈而舒适的环境中。

海水清澈浑浊的规律

海水清澈浑浊的规律

海水清澈浑浊的规律海水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之一,它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海水的清澈与浑浊现象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景观变化,更是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环境的反映。

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与地理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海洋中心的海水相对较清澈,因为这些地区远离陆地,没有大量的悬浮物质进入海水中。

而靠近河口、海湾等地方的海水则往往较为浑浊,因为河流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和悬浮物,使海水变得混浊。

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也与季节和天气有关。

在雨季或台风等天气影响下,大量的降水会带来河流水流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海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的含量,使海水变得浑浊。

而在晴朗的天气下,降水减少,海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逐渐沉淀,海水变得更加清澈。

海洋生态系统也会影响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

海洋中生物的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在水中溶解或悬浮,使海水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可以吸收悬浮物质,从而净化海水,使其变得更加清澈。

海水的清澈与浑浊程度对海洋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浑浊的海域会影响光线的透过性,阻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而清澈的海水则能够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也是衡量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海水的清澈与浑浊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海洋生态系统等都会对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海水的清澈与浑浊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海洋生态系统等都会对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产生影响。

这些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水的清澈与浑浊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海参池塘水浑的几点分析和处理方案

海参池塘水浑的几点分析和处理方案

清清爽爽,舒适每一天--秋季海参池塘水浑分析水浑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存在,如果不能仔细化验排查,很容易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饵料丰富,有机质较多。

一般来讲,经过夏季高温的洗礼和套养虾蟹投喂饵料,大部分海参池塘都会出现藻类老化和有机质过剩的情况,以致到秋季很难处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部分池塘的产品跟踪,建议在高温夏季要定期泼洒“强效EM”配合“绿水解毒安”稳定池塘藻相,同时每15-20天泼洒“利生素”维护池塘底部,净化多余有机杂质,由于夏季温度高,藻类繁殖周期大大缩短,因此这个工作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待到秋季气温较低(一般在9月初)的时候,可以适当换1-2次较好的潮水,然后根据池塘透明度使用“净水宝”+嗜冷“利生素”调节。

(2)悬浮颗粒较多并且部分池塘离池底20-30cm会有明显的水层较为浑浊(注意镜检)。

这种水质一般呈现类似于泥浆水状态,并且透明度早晚不会出现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要先取水样仔细化验,镜检如果发现大颗粒杂质较多,此时可以对症下药了。

“高效解毒净水灵”提前10-20分钟全部溶解池塘水,然后全池泼洒,建议晴天使用效果更好,一般在泼洒之后第二天就可以明显感觉透明度增加很多,然后在泼洒后第三天,“利生素”量稍微比平时加大一些,全池泼洒,如果水清了,就可以保持住了。

(3)老化水质,呈现暗黄色。

这种水质一般跟池塘的使用年数有着直接关系,池塘养殖时间比较久,底部环境比较差,间接影响水质,并且非常不好调理。

简单介绍一下,首先要检查池塘底部是否出现发黑,如有“臭氧水安”加大量,全池洒,然后第三天“漂白粉”每亩3-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这之后要闷3-4天,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投水一半以上,投完水第二天,“利生素”(最好提前活化3-4小时)加量泼洒。

(4)其他情况。

如果鱼和蟹子过多的话,池塘也是会出现水浑不清的情况。

这种池塘的话,处理方案就是杀敌害,下地笼人工捕捉和“参保利”“海参敌害清”等,还有养殖户使用“灭草利”,但是就自己个人而言不是太推荐使用,含量太高。

海参起蜇拔笼子后黑泥泛滥水浑的处理方法

海参起蜇拔笼子后黑泥泛滥水浑的处理方法

海参起蜇拔笼子后黑泥泛滥水浑的处理方法
养殖品种:海参池塘。

养殖问题:
2015年10月8-15日,日照两城万宝石老板,随着海参起蜇开始活动、吃食,为了促进剩余海参活动,加上之后海参出售方便,大部分养殖户都开始拔笼子。

由于笼子都是放苗前固定在池底的,拔笼子必然会使池底的黑泥露出,导致池水浑浊,黑泥中有害菌过多,可导致海参吐肠化皮。

使用产品:
臭氧水安,利生素,低聚糖863,强效EM。

使用方法:
拔完笼子后,首先进行大换水,2潮水后,开始向黑底部位着重使用“臭氧水安”处理黑底,隔天使用“利生素”1包1亩,进行全池调水。

期间配合“强效EM”1瓶3亩+“低聚糖863”1包2亩,添加有益菌,提高海参体质和抗应激能力,促进摄食。

处理结果:
5天后池底恢复正常,水色无异常,透明度1米左右。

海参活动摄食正常,未出现吐肠化皮现象。

作者:宝来利来水产胶南店吴亚楠
拔笼子出现的黑底水混现象
处理后海参正常活动摄食
臭氧水安改善黑底效果。

秋季海参池塘常见问题之海参圈水质浑浊如何处理

秋季海参池塘常见问题之海参圈水质浑浊如何处理

秋季海参池塘常见问题之海参圈水质浑浊如何处理
引起水质浑浊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藻类和细菌过多引起浑浊(黄绿色);
②有机质过多引起浑浊(发黑褐色或白浊);
③底层敌害生物或者长期使用化学底改引起的浑浊(土黄色)。

解决方案:
第一种情况:降低水位至1.2米左右,使用漂白粉3斤每亩或“特力灭”每瓶3亩全池泼洒,隔天使用“绿水解毒安”每瓶2亩,严重的话再重复使用一次。

第二种情况:“高效解毒净水灵”泡水后每包2亩,同时使用“底巧”+“利生素”每包2亩。

第三种情况:敌害生物过多和氧化底改使用过多引起的底质松散,前者使用杀敌害药物然后使用“绿水解毒安”或“速调107”每瓶2-3亩,解毒调水,后者使用“利生素”+“速调107”每瓶2-3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圈水浑的原因
1.浮游藻类过多
一些处于近圈水质受污染严重的参圈,因受淡水影响或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水质较肥,浮游藻类尤其丰富。

海参因属底栖舔食生物,对于浮游藻类无法摄食,过于丰富的浮游藻类因其有明显的去趋光性,在阳光充足时通常居于水体上层,遮光作用较强,这样势必阻碍光线照射池底影响底栖硅藻的繁殖,这样一方面从外观上看起来水浑使海参采捕困难,另一方面也减少海参天然饵料的生长耽误海参增重。

2.悬浮有机质或胶质颗粒多
一些池底较差的参圈积累了很多大分子状态的有机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分子的有机质慢慢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质而悬浮于水中,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导致底栖硅藻难以繁殖,同时水体的化学耗氧量也较大,水质及底质均处于不良状态。

解决方法:特效底爽
芽孢杆菌纯粉
3.水体缺氧
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时,水中的原生动物、好氧菌以及水中的鱼虾蟹等均会活动加剧,使得水体显得浑浊不清。

4.使用杀虫药等未及时换水、解毒、改底。

解决方法:碧水解毒安
5.敌害多引起:杂鱼杂虾搅合。

6.水体缺肥
水体长期缺肥,导致水中N、P大量被吸收以后水体中阳离子电荷严重超标,这些阳离子电荷凝聚在土壤颗粒或有机质颗粒上发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因而导致水体浑浊。

7.水体缺Ca、Mg离子导致水体絮凝能力下降
8.护坝不利冲进杂质
9.高磷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