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专书研习——大学语文建设的另一出路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出路-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出路《大学语文》是面向我国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理论文化课。
高职开设《大学语文》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未来深造和终身学习的任务。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这说明高职教育在使学生掌握牢固技能基础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终身教育及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也要求对高职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发展负责。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寻找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在编撰教材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未来深造和终身学习。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相关语文知识理论的培养大部分高职语文教材都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编排思路上,现行高职语文教材打破了过去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惯性思维,侧重于在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过度强调实际应用能力训练,打乱了高职语文相关的理论知识系统。
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多是实用性的技巧,理论知识相对不足,给学生在未来深造和自学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之路。
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现行的高职语文教材对应用文写作强调得过多,涉及的内容篇幅相当大,大部分语文教师也侧重于这一方面的教学,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视不够,口头表达的理论知识涉及的就更少。
在用人单位录用一线岗位从业者时,对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进行选择时,有83.42%的单位首选口语表达能力,倾向性十分明确。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足必然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注重对历代经典作品的阅读赏析,缺少对文学脉络的整体勾勒《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是通过阅读及欣赏经典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
编排的作品多为历代名家的名作,没有对整个文学史及文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只知道某个时期有什么著名的作品,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文学流派和文化知之甚少。
浅议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和出路

效 果难 有保 障 。高职 学生 学 习热 情本 来就 不 够高 . 化基 文
础普 遍 薄弱 , 读文 学 著作 都不 知从 何 读起 。针 对这 样 的 连
教 育 对 象 ,教 师 应 该 把 主 要 精 力 花 在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上, 助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重 学 习 方 法 的 帮 着 传 导 。 比 如 , 教 学 中 , 以 引 入 不 同 的 教 学 方 式 和 思 维 在 可
第 2 卷 第 4期 5
Vo .5 No4 1 . 2
延 安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un lo n’n Vo ain l& T c nc lI si t o r a fYa a c t a o e h ia n t ue t
21 0 1年 8月
Au .01 g2 1
浅议高职大学语 文教学 的瓶颈 和 出路
3 教 学手段 陈旧单 一 , 、 削弱 了教 学效 果 。如今 大学 语 文 教 学 有 不 少教 师依 旧采 用 传 统 的灌 输 式 教 学 方 法 . 教
学 手段 基 本上 还 是一 根 粉 笔一 块 黑 板 ,多媒 体教 学 手段
编撰 质 量难 有保 证 。 目前 的大 学 语文 教 材 使 人感 觉 因 校
、
高 职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 题
1 教 材 编 写 体 例 陈 旧 , 乏 高 职 特 色 , 能 引 起 学 生 、 缺 不
的 学 习兴 趣 。从 编写 体例 来 看 , 多 课 文往 往 体 例 固定 、 很 老套 , 有 体现 出大学 语文 的学科 特 色 , 没 多数 教 学 例 文来
而异 , 纷繁 杂乱 , 良莠不 齐 。教材 的杂 乱 , 侧 面反 映 出大 从 学语 文 目前 这种 定 位不 明的现 实 。从 高 职 高 专各 专 业来 看, 使用 的大学 语 文教 材 针对 性 不强 , 在严 重 不 足 和不 存 配 套情 况 , 与学 生所 学 专业 能 力要 求 结 合不 够 、 出 高职 高
大学语文改革中寻找出路

大学语文改革中寻找出路梁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大学语文是高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旨在提升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当前各高校均已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亟须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帮助大学语文在改革中寻找出路,走出当前的教学困境。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革出路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丰富知识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基础作用。
因此,深入调查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困境,找寻大学语文改革的新路径,对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语文教学困境1.1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语文授课方式,将大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一味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设置学生思考与互动的时间。
在具体内容的讲授时,沿袭初高中语文课文的讲解方式,对字、词、句讲解得过多、过细,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教师不注重对课文所牵涉的时代背景、精神意蕴等的讲解,往往使学生在课文理解时因年代或其他因素而产生距离感,使课文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语文是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综合运用的学科,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综合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致使大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自然也难以提高。
1.2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系统能够及时调节和反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都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以水平测试和选拔性测试为主,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将教学效果有效地反馈出来。
评价体系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试论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与出路

( oa oa a dT cnclCl g , un} uN r l nvr t, unhu3 2 0 ,C ia V ct nl n ehia oee Q a zn o i sy Q a zo 6 3 0 hn ) i l I ma U e i
Ab ta t T eu p p lr yo ec u s fC l g ie ec nb t iue oh t mp c f r e c n — sr c : h n o uai ft o reo ol eChn s a eat b tdb t i a t k te o o t h e r o o ma
、
大学语文 的落寞
大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 , 营造 大学校园文化 氛围并可以起 到文理渗透 、 文化 与
科技交融作用的基础课程。建 国前后的一个时期
里, 它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 , 在各 高校普遍开设 。后来高校学科调整 , 将文科 与理 科、 工科分开 , 在片面的专业教育观念影 响下 , 不 仅理、 工等单科 院校不再开设大学语文 , 就连文理
m di w wbe .T eslt nl s nrfr s tefs o hc alfrd nict no us be- ya s np l n to ms h ui e e m ,h rt f i c s o e t ai f o re jc o o i i o i w hl i f o c i o
的” 现象 , 在近十年来 大量 涌现的高职学 院和 民 办大学更是司空见惯 。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仍 然处 于被遗忘的角落! 大学语文落寞的原 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 ,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 一门课程冷和热的背 后是国家 、 区之间经济实 力和政治影响力 的竞 地 争。教育部语 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最近指 出, 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 , 随着英语文化的
母语危机下大学语文的出路

母语危机下大学语文的出路摘要:大学语文处于困境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上都存在许多误区。
必须重新确定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深度精选,精编高质量教材。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母语;大学语文;教材;教学语文的重要与现实对语文的忽视是一种矛盾,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
较之于阳春白雪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语境不同,语文教育更应该立足于养成基础的汉语素养,,这也就决定了语文教育应该是普及化与大众化的。
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不写小说,但不能丧失对文字的应用能力、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如何走出尴尬?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似乎还没有人说得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任何高校课程改革的规划中,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普及都应该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在这一点上,很多高校距离目标很远。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对大学语文的看法,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1重新确立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捍卫母语的尊严而奋斗乔姆斯基从语言心理学上把人的语言活动分为两种:语言使用和语言能力。
母语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基本的语言能力,如果失去或者不具备这个能力,就不可能学习其他语言。
学好母语才能为其他语言的学习打好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很多人也意识到必须保存自身的本土文化、发扬自己的传统。
由于种种原因,整个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是母语望尘莫及的,但母语危机带来的显性、隐性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学生学英语的同时,并没有汉语的认知能力,基本的字词句的表达能力很差,甚至于他们连写请假条、便条之类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最简单的语言活动都不会,或出现错别字、病句等等。
特别是现在出现的新的媒介形式:键盘、手机等,对我们汉语的美的形态也是一个考验。
所以说,母语危机是目前汉语面临的重要问题、重要课题。
实际上,整个亚洲很多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
日本、韩国都在逐渐感受到,随着英语的泛滥,自己母语的阵地在不断缩小。
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出路与发展研究

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出路与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也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语文教育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的语文教师,他们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出路与发展,为有意从事这一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教育系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语文教师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大学毕业生能够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从事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培养,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出版和编辑工作。
在信息时代,书籍和网络媒体对于语文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毕业生可以在教育出版社、媒体机构等单位从事文学作品的编辑和策划工作,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语文教材和学术期刊。
他们能够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和研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培养读者的语文素养作出贡献。
此外,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研究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进入教育研究机构或高校担任研究岗位,参与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同时,他们也可以在高校担任教师岗位,传承和发展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培养更多的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
此外,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教辅行业的工作。
教辅行业是指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帮助的行业,例如辅导班、教育培训机构等。
毕业生可以加入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语文辅导和教学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成绩和学习能力。
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这些机构中担任教研岗位,参与教学模式和教材的研发,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
他们可以开办语文培训机构、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文教育服务。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整合优质资源,他们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提高语文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出路

21. 00 4
关于高职《 大学语文》 教材建设 的出路
韩 向 阳
( 阳职 业技 术 学 院 陕 西 成 阳 7 2 0 ) 成 10 0 摘 耍 : 分 析 高职 《 学 语 文 》 材 目前 存 在 问题 的 基 础 上 , 文 从 学 生 终 身 学 习的 需 要 出 发 , 出了 以 语 文 在 大 教 本 提 理 论 为纲 、 论 性 与 实用 性 相 结 合 的高 职 《 学语 文 》 材 建 设 的理 念 。 以 文学 史 、 读 、 理 大 教 阅 写作 以及 演 讲 与 口才基 础理 论 为核 心 , 实 例 剖 析 、 力 训 练 、 质拓 展 三 个 部 分联 系起 来 , 将 能 素 使技 能训 练 与 人 文 素质 相 结 合 , 建 新 的< 构 大 学 语文 》 材编 写模 式 。 教 关键词 : 职 : 高 大学 语 文 : 材 建 设 教
同 时. 应 培 养 学 生具 备 一 定 的 社会 能力 还
和 终身 教 育 及 持 续 发 展 的 能力 高 职 教
育 的 目标 也 要 求 对 高 职 学 生 的终 身 教 育
高职 《 学 语 文》 材存 在 的 问题 大 教 注重 语 言 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 . 忽略 相 关 语 文 知 识 理 论 的 培 养 大 部 分 高 职 语 文 教 材 都 突 出 了语 文 的工 具 性 .注 重 强 化 学 生 语 言 运 用 能 力 的培 养 。在 编 排 思 路 上 .现 行 高 职 语 文 教 材 打 破 了过 去 以文 学 作 品 为 主 要 内容 的 惯 性 思 维 . 侧
课 。高 职 开设 《 学 语 文 》 目的 是 为 了 大 课
大学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大学文学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陈旧、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缺乏跨学科课程开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引进,拓宽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提升师资水平,更新教学方法,拓展课程设置,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以促进大学文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大学文学教学应该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人才。
【关键词】大学文学教学、困境、出路、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陈旧、师资结构、学生学习动力、跨学科课程、教师培训、教师引进、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1. 引言1.1 大学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大学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如何找到出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存在着内容单一化的情况,学生只是被灌输文学知识,缺乏启发和创新。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些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热情和动力,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开设跨学科课程成为刻不容缓的需求,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拓宽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文学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内容单一化是大学文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领域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很多大学文学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文学作品的解读上,缺乏对当代文学的介绍和探讨。
这导致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产生反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 结 晶 ,大 学语 文作 为一 个子 系统 也 不例 外 。 有 人 认 为语 文 是 文 字 、文 章 、文 学 、文 化 四 个 方 面 的结 合 。语 文 是 否 是 这 四者 的 结 合值 得 商榷 ,然 而
包含 着 这 四个方 面应 该 是没 问 题 的 。就 因 为这 一 特 点 , 让 语 文 不堪 重 负 ,备 受 批 评 ,也 让 专 司 一 职 的 语 文 瘦
推 而 至 于 作 家 、时 代 、品类 等 。 而学 生 在 与 书 交 流 中
构 成 了整 个 生命 而 非 阶段 的系 统 。但 事 实 上 ,我 们 时 不 时 的 在 破 坏 着作 品 系统 、学 习者 发 展 的系 统 , 当然
也 破 坏 了大 学语 文 的系 统 。 二 、 文 选 教 材 的 反 思
之 中 。一 篇 文 章 是 一 个 系统 ,整 本 书 更 是 一 个 系 统 ,
、
大 学 语 文 的 反 思
( ) 语 文 的 反 思 一
大 学 语 文 首 先 是 “ 文 ” 中 学 课 标 开 宗 明义 , 语 。 “ 文 是最 重 要 的交 际工 具 ,是人 类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部 语 分 。 工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是 语 文 课 程 的 基 本 特 点” 。工 具性 与人 文 性 的统 一 是 当代 语 文 理论 研 究 的重
区 — — 非 中 小 学 语 文 学 习 。 在 当 下 ,大 学 语 文 是 不 是
语 文在 教 学 系 统 中 的发 展 变 化 ,我 们 可 以 用 这 些 箭 头 来 表 示 :工 具 性 一 人 文 性 ,用 什 么 教 一 教 什 么 选 篇 一 专 书 ,该 学 一 要 学 ,依 赖 一 独 立 , 中小 学 一 大
一
2 作 品 系统 .
作 品一 旦 完 成 ,就 是 一 个 生命 体 ,一个 自足 的 生 命 。 它 自身 是一 个 系统 ,并 据 此 与 作 者 、时 代 、读 者 构 成 一 个更 大 的 系统 。而 系 统 本 身 在 不 断 的 与 外 界 信 息 的 交 流 中 建 构 自己 ,即作 品处 于不 断 的生 成 与 丰 富
现 今 大 学 语 文 建 设 最 突 出 的成 果 恐 怕 要 算 不 同版
本 教 材 的 出版 。所 出 版 的 教 材 的编 写 体 例 概 而言 之 , 走文 选 的路 ;稍 加 细 分 则 一 是 较 成 熟 、较 为 大 众所 接 受 的文 学 史—— 文 体 模 式 ;一 是 19 9 6年 出现 的 处 于探 索 阶段 的人 文精 神模式 。
例” ,则 当有 其科 学 价值 在 。其价 值 主要 是 根 据学 生 发 展 特 点 ,选 取 合 适 的 文 章 用 于教 学 ,以求 得 教 学 的最
优 化 。但 也 值 得 斟 酌 的 地 方 或有 被 忽 略 的 问题 。周 庆 元 教 授 很 有 见 地 地 指 出 : “ 代 语文 教 材 表 现 出鲜 明 古 的 阶段 性 ,大 致 构 成 为 韵 语 启 蒙一 选本 拓 宽 一 专 书 提 升 这 样 一 条 发 展轨 迹 ” 。斯 言 正 中 “ 选 型 ” 视 角 盲 文
身 观 不 能赢 得 认 同 。 同时 挑 四副 担 子 不 堪 重 负 ,挑 一
副 担 子 又 太轻 漂 ,这 两 者 之 间有 没 有 结 合 点 呢 ? 分 阶
古 今 中外 的语 文 教 材 “ 文选 型 ” 似 乎 是 通 例 。 王
荣 生 博 士认 为 “ 国传 统 语 文 教 材 编 纂 策 略 可 归 结 为 中 范 文 制 度 ,凝 聚 为 文选 型 的教 科 书 。本 着 取 法 乎 上 的 精 神 ,选 取 文 质 兼 美 的典 范 篇 章 ,以 供 学 习 者讽 咏 、 研 习 、模 仿 ”, “ 文选 在 国外 也 是 通 例 ” 。既 然 是 “ 通
维普资讯
・ 盎 , ・ 缸毫
● 20 0 8年 第 2 ● 期
语文 设的 一出 经 专 研习 大学 建 另 路 典 书
张 安威 ① 李爱 华②
( 湖南 师范大学文学 院 ② 湖 南省新 宁县 回龙镇 中心 学校) ①
怎样 才 能 把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建 设 深入 下 去 呢 ? 大 学 语 文 过级 考 试 的雷 声 和 满 楼 风 雨 是 否 会 带 来 甘 霖 ? 本 文 试 着 提 供 另 一种 思路 ,即 以 “ 典 专 书 研 习 ” 为突 经 破 口, 以拓 展语 文个 性 为 目标 ,来 建设 大 学语 文 课程 。
段 各 有 侧 重 ,各 司其 职 , 中小 学 以文 字 文 章 为 主 ,大
学 以文 学 文 化 为 主 ,分 中有 合 ,合 中有 分 ,语 言 训 练 贯 穿 始 终 ,应 该 是解 决办 法 之 一 。依 此 则 ,那 么 只把
大学 定 位 于 文 学 、文 化 有失 偏 颇 ;因 为 突 出文 学 、文
动 ;教 材 由 “ 无非 是 个例 子 ” 转 向对 篇 目本 身 的关 注 ,
化 而否 定 它 的 语 文 性 ,说不 像 语 文 也 不 公 允 。实 际 上 工具 是人 文 的工 具 ,人 文 是 工具 的人 文 。这 看 似 砌墙 , 实则 正 中要 害 。语 文没 有 非此 即彼 的二 元 。
( ) 系 统 视 野 下 的 大 学 语 文 二 1 教 学 系 统 .
学 一 终 生 学 习 。 语 文 学 习 的 重 心 从 工 具 性 向 人 文 性 滑
还 要 按文 选 轨道 走 呢 ? 阶段 ,还 读 选 本 ,其 理论 上 的 最 大 缺 陷
是 ,把 学生 当成 是 被 动 的学 习者 ,他们 不会 主 动学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