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杂滑轮组的计算
滑轮组计算

滑轮组的计算一. 绕线与省力(忽略绳重及摩擦)同一根绳子上受到的力大小处处相等。
(1)绳子系在动滑轮挂钩上,则(2)绳子系在定滑轮挂钩上,则为绕过绳子的动滑轮个数二. 物体升高高度,移动速度与绳子升高高度s、移动速度若系在动滑轮挂钩,,则,若系在定滑轮挂钩,则则,绳自由端最后通过动滑轮,向上,最后通过定滑轮,向下三.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忽略绳重及摩擦,所以(1)用同一滑轮不同绕线,提升同一物体相同(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不同,越大,越大(3)用不同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不同,越小,越大(4)滑轮组的效率达不到100%,定滑轮效率100%四. 动滑轮的总重量因为所以五. 举例例:利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2000N的重物,滑轮组效率是80%,若人对绳子的拉力未超过700N(1)设计一个向下拉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2)由此滑轮组提升3000N的重物,效率和拉力各为多少?解:(1)由因为向下拉动的最简单的滑轮组所以,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绳始端系在定滑轮上因为所以(2)当提升3000N的重物时六. 练习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G的物体A,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拉力F所做的功,滑轮组的效率为。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将提升的重物重力改为重G”的物体B,请利用所给条件尽可能多地写出相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过程,不增设已知条件(可求物理量:①物A的质量;②物B的质量;③提升A的有用功;④提升A的额外功;⑤A上升的高度;⑥提A拉力F通过的距离s;⑦承担A的绳子股数n;⑧动滑轮总重;⑨提升B的拉力F”;⑩提升B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总5页)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物理公式复习速度公式: v =s密度公式:ρ=mV G = mg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压强公式:p =F SF 1L 1=F 2L 2 或 写成:F 1F 2 =L 2滑轮组: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F = 1n G总s =nh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F s功率公式:P =Wt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Q = c m△t(保证△t >0)Q放= mq欧姆定律:电功公式: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tP =U I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U 1+U 2分压原理:U 1U 2 =R 1R 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P 1P 2 =R 1R 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I 1I 2 =R 2R 1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P 1P 2 =R 2R 1利用电能表求解电功: n 表示电能表表盘实际转的圈数或闪烁的次数W = nn 0kw·h , n 0表示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对应的圈数或闪烁次数。
初中物理滑轮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滑轮公式总结归纳在初中物理中,学习滑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滑轮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滑轮相关的物理问题。
本文将总结归纳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滑轮公式,以及其应用。
一、滑轮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滑轮是由一个或多个轮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减小物体所受的力或改变力的大小。
根据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可以将滑轮分为以下几类:1. 单滑轮:由一个轮组成,可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2. 组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可用于减小物体所受的力。
3. 力求平衡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用于平衡物体所受的力。
4. 力矩滑轮:通过改变杠杆长度和滑轮数量来改变力矩。
二、滑轮公式的推导与应用1. 均质物体自由下落时,通过滑轮传递的力可以计算如下:F2 = F1 / n其中,F2表示滑轮的输出力,F1表示滑轮的输入力,n表示滑轮的数量。
2. 组合滑轮的力计算公式:F2 = F1 / (n × μ)其中,F2表示滑轮的输出力,F1表示滑轮的输入力,n表示滑轮的总数量,μ表示组合滑轮的滑轮组数。
3. 力求平衡滑轮的力计算公式:F2 / sinθ2 = F1 / sinθ1其中,F2表示滑轮的输出力,F1表示滑轮的输入力,θ2表示滑轮2的倾角,θ1表示滑轮1的倾角。
4. 力矩滑轮的力矩计算公式:M2 = M1 × (r2 / r1)其中,M2表示滑轮的输出力矩,M1表示滑轮的输入力矩,r2表示滑轮2的半径,r1表示滑轮1的半径。
三、滑轮公式的实际应用举例1. 物体质量测量:通过利用组合滑轮,可以减小物体质量所受的力,实现精确的质量测量。
2. 重力势能与机械能的转换:通过滑轮改变物体的高度位置,实现重力势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3. 增加力的方向变化:通过单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现力的方向变化。
四、滑轮公式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滑轮公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1. 利用组合滑轮测量物体质量:通过使用组合滑轮,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再根据组合滑轮的公式计算质量。
初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

初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在初中学习物理课程时,学生们会学习滑轮组,即若干滑轮,每个滑轮都有一个半径,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
滑轮组的应用是把一个机械的运动转换成另一种运动,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的变速器。
现在,我们来学习滑轮组的计算公式。
首先,滑轮组的计算公式的基础就是对机械运动的物理规律。
比如,如果连接的滑轮有固定的半径,那么最终的输出速度就会是滑轮半径的几倍。
因此,滑轮组的计算公式是计算滑轮半径和输出速度之间关系的公式。
其次,滑轮组的计算公式分为三种:一种是滑轮组的直接计算公式,一种是滑轮组的变换计算公式,一种是滑轮组的复合计算公式。
1.滑轮组的直接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机械运动中滑轮半径与输出速度之间关系的,可以表示为:V=nπR,其中n为滑轮组中所有滑轮的倍数,R为每个滑轮的半径,V为最终的输出速度。
2.滑轮组的变换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机械运动中滑轮比例变换率与输出速度之间关系的,可以表示为:V1/V2=n1/n2,其中n1、n2为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倍数,V1、V2为两个滑轮的输出速度。
3.滑轮组的复合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机械运动中多个滑轮之间的整体变换率与输出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可以表示为:V=n1n2n3...,其中n1、n2、n3为滑轮组中每个滑轮的倍数,V为最终的输出速度。
最后,滑轮组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求出滑轮组中每个滑轮之间的变换率,即滑轮组中每个滑轮的半径和输出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机械运动中每个滑轮之间的变换率,就可以求出滑轮组中各个滑轮的倍数,从而得出滑轮组的计算公式。
以上就是初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以上介绍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滑轮组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滑轮组的计算公式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滑轮机械运动,同时掌握它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机械设备,以服务于人类社会。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图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图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化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滑轮组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滑轮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图示来更加清晰地展示。
一、滑轮组的定义滑轮组是由若干个滑轮相互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和形式的简化机械装置。
通常由滑轮、拉力、驱动力等组成。
二、滑轮组的分类1. 单级滑轮组:由一组相互连接的滑轮组成,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2. 复合滑轮组:由多级单级滑轮组相互连接而成,常用于改变力的大小。
3. 动静滑轮组:其中一个滑轮固定不动,称为静滑轮,其余的滑轮可以运动,称为动滑轮。
三、滑轮组的原理与特点1. 力的方向改变特点: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并使力的方向与滑轮组轴线的方向保持一致。
2. 力的大小改变特点:通过改变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3. 力的形式改变特点:滑轮组能够将小力转换为大力,并保持能量守恒。
4. 滑轮组是理想化模型:滑轮组通常被视为没有质量、摩擦和弹性的理想滑轮,以简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四、滑轮组的运动分析1. 张紧力与各部分的关系:对于自由悬吊的滑轮组,张紧力等于提起物体的重力。
2. 张紧力与拉力的关系:当滑轮组连接多个物体时,各部分的拉力相等,且等于滑轮组提起物体的总重力。
3. 沿斜面滑动的滑轮组:在滑轮组沿斜面滑动的情况下,拉力会被分解为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两个分力。
五、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提升机制: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提升机制,如电梯、升降机等,用于改变物体的高度。
2. 自行车:自行车的链条与齿轮组合利用滑轮原理来改变速度和力的大小。
3. 吊车:吊车通过滑轮组来提升、运输重物。
六、滑轮组的简单计算1. 力的方向计算:滑轮组中,力的方向与滑轮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2. 力的大小计算:可以利用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根据滑轮个数进行倍数关系的计算。
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中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图示来展示相关内容。
备战2020年中考—“滑轮组”综合计算题专题总结和训练

备战2020年中考—“滑轮组”综合计算题专题总结与训练在初中物理中,“滑轮组”的综合计算题是全国各省市中考中的重点考点,在中考中“滑轮组”的综合计算题通常考查以下知识:“滑轮组”的各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滑轮与浮力的相关知识的计算、滑轮与压、压强的相关知识的计算。
此专题知识在各类型的考试中,占分比例大,难度较大。
此专题必须掌握常见的滑轮组的相关题型及常见的计算公式,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对于较复杂的题型还应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去求解某些物理量。
此知识点,通常有以下五种题型:题型一:物体在滑轮组的拉力作用下上下移动的题型:1:如图所示对于此种装置图中,求绳子末端拉力F的几种方法是:⑴F=G物+G动/n{不计各种摩擦}其中n指绳子的股数。
⑵由η=G物/nF可推知:F=G物/nη⑶由P=FV拉得 F=P/V拉其中的V指绳子移动的速度,不可代入物体移动的速度。
2:对于此种题型求几种不同的功对应的计算公式是:W有=G物h=W总×η=FS -G动h-W f(W f指克服各种摩擦做的额外功,若不考虑摩擦则W有=G物h=FS -G动h;W额=G动h,;(若考虑摩擦)W额=G动h+W f,或者W额=FS-G物h,若求除动滑轮之外的额外功即W f=FS-G物h-G动h。
W总 =FS=Pt=W有/η=G物h+G动h+W f(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上式W总= G物h+G动h)。
3: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⑴η=Gh/FS⑵由η=G物h/G物h+G动h可得η=G物 /G物 +G动⑶η= G物/nF4:拉力做功的功率:⑴P=W/t ⑵P=F V拉=F×n V物5:当滑轮组没有给出绳子的绕法或股数时应先根据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确定绳子的股数;如要求画出绳子最省力的绕法,则通常画绳子的绕法时符合:“奇定偶动”的法则,即如果滑轮的个数是“奇数”如三个滑轮,通常从定滑轮开始绕起,绳子的股数最多;而如果是“偶数”滑轮,如2个或4个滑轮通常从动滑轮开始绕起,绳子的股数最多,但一定要注意,对于不同的滑轮位置,通常可采用“试绕”的方法,来确定最省力的绕法而不能死板的按上述方法来确定绳子的绕法。
初中物理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一、竖直滑轮组忽略绳重和摩擦n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v绳=nv物S绳=nhF=(G物+G动)/nG动=nF-G物W有=G物hW总=FS=(G物+G动)hη==G物/(G物+G动)=G物/nF1.(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质量为12kg的物体时,物体在10s内匀速竖直上升2m。
所用拉力F为50N。
则在提升物体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B.滑轮组提升物体做的有用功为300J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0W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2.(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在5秒内匀速提升2m,其中动滑轮重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绳端移动的距离为8mB.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60WD.若工人对绳子最大拉力为500N,则他最多可提起重为1400N的物体3.(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将重为200N的货物10s内匀速提升6m,拉力为150N。
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1.8m/s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C.拉力做功的功率是90WD.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为100N四、计算题4.(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基建强国,如图1所示的塔吊是基建的常用设备,其结构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模型。
已知物体质量为120kg,动滑轮的重为300N,在绳子自由端施加拉力F 后物体在10s 内匀速上升5m。
不计绳重和一切阻力,g 取10N/kg。
求:(1)物体上升的速度;(2)10s 内拉力F 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水平滑轮组忽略绳重、摩擦、动滑轮重n 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v 绳=nv 物s 绳=ns 物F=f/nW 有=fs 物W 总=Fs 绳η=fs 物/Fns 物=f/nF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如图所示,重100N 的物体A 在F =10N 的拉力作用下,3s 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了1.5m,不计绳和滑轮自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

速度公式: v =st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t =v 密度公式:ρ=mVG = mg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F 浮=G压强公式:p =F S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或写成: F 1F 2 =L 2L 1滑轮组:F = 1nG 总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R U I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1G s =2 h机械功公式:W =F s功率公式:P = W t机械效率:η= W 有用W 总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欧姆定律:电功公式: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P = WtP= U I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U1+U 2 分压原理:U 1U 2 =R 1R 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P 1P 2 =R 1R 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I 1I 2 =R 2R 1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P 1P 2 =R 2R 1利用电能表求解电功: n 表示电能表表盘实际转的圈数或闪烁的次数W = n n 0kw ·h , n 0表示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对应的圈数或闪烁次数定滑轮s F=s物1、F=G物(不计机械摩擦)2、F>G(考虑机械摩擦)W有用=G物hW总= Fs=W有+W额=G物h+G动h=fs物+W额η=W有W总×100%η=G物nF×100%η=G物G物+G×100%η=f摩nF×100% s F=s物1、F=f(不计机械摩擦)2、F> f(考虑机械摩擦)W有用=f s物动滑轮及滑轮组s F=n s物(n=2)1、F=1n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1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n=2W有用=Ghs F=n s物(n=2)1、F=1nf (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1nf(不考虑机械自重)n=2W有用=f s物s F=n s物(n=3)1、F=1n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自重)2、F=1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n=3W有用=Ghs F=ns (n=3)1、F=1nf (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1nf (不考虑机械自重)n=3W有用=f s物特殊装置s F=1nh (n=2)1、F=n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n=2W有用=Ghs F=1ns (n=2)1、F=n f(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 n f (考虑机械摩擦)n=2W有用=f s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图所示,正方体A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A的边长为1dm,密度为2×103
kg/m3,动滑轮总重为2N。
若使A对水平地面产生600P a的压强,忽略摩擦和绳重,问:
(1)此时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是多大?
(2)使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二、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阻力,把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的过程中,拉力F1
做的功为1440J.若用此滑轮组以3m/s的速度匀速提高重为1200N的物体,拉力F2功率为多少?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重物和1200N重物两种情况时机械效率之比为多
少?三、如图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
已知物体质量为120kg
密度为 1.6×103kg/m3.物体在被拉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
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
(1)物体的体积多大?
(2)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 5.4km/h,牵引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100N,车的牵引力在5min内做了多少功?
四、某打捞队的工人用滑轮把底面积为0.02m2、高为2m的实心圆柱体从水下提起,已知圆柱体
的密度为 2.0×103kg/m3,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0.(g=10N/kg滑
轮组和绳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若圆柱体从H=16m深处被缓慢地匀速提起,到刚露出水面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做的功。
3)如果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N,则物体被提到露出水面多高时,
绳子恰好被拉断?
五、为完成某水下工程,施工队要把一质量为 4.74×103kg的钢制工件从水中提起,所用起重机
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10N/kg,ρ钢=7.9×103kg/m3,ρ水=1.0×103kg/m3)求:
(1)工件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在工件没露出水面前且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为多大?
(3)当工件被拉出水面后在空中匀速上升2m的过程中,拉力F做了多少功?六、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 1.2×103N,密度为 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取g=10N/kg,问:
(1)物体在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1m/s,牵引车拉力的功率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