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著名人物集合

教育心理学著名人物集合教育心理学,是专门研究教育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发展、心理卫生、人格、情感、社会行为、教育技术等问题,形成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此以后,许多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应运而生,他们探索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教育活动设计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著名人物: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对人类学科和艺术乃至通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发现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由内心的动机和欲望所驱动的。
他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对理解儿童的行为和教育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2. 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研究并提出了互动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互动而完成的。
他在儿童认知和儿童发展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和发展。
3. 罗杰斯(Carl Rogers)罗杰斯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他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欲望,并提出人的自我概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
他的工作对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方面也有所贡献。
4. 马斯洛(Abraham Maslow)马斯洛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种层次。
他的理论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教育实践带来了启示。
5.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具有伟大的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的双重身份。
他的相对论理论和质能转换公式等科学贡献至今被广泛应用。
他在政治、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思考和贡献也值得大力发掘。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9.环境: 华生 洛克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起源说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1.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过程。
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过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2.廖世承 1924年,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实验说明(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3.裴斯泰洛齐 18世纪末到19世纪,瑞士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4.琼·魏维斯 1531年,西方学者,曾使用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到19世纪末,才得以独立。
5.乌申斯基 1869年《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总结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6.卡普捷列夫 1877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书。
8.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
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 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4.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精选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教育学名人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展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理论根底。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进展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展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知觉开场〞,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根底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根底提出教学论。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
他思想集中反响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根底。
将儿童直接经历加以标准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孔子1.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教育思想集中反响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说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理论。
卢梭卢梭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论代表人物。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白板说〞是外栎轮论典型代表。
他?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标志。
苏格拉底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教育家。
他“产婆术〞〔表达了启发性〕教育原那么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那么相一致。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展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理论根底。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进展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展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知觉开场〞,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根底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根底提出教学论。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人力资本投资〞讲演,被称为人力根本理论创立“宪章〞。
他提出该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奉献。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的许多重要成果几乎都与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相关。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教育心理学家,并附有相关参考内容。
1.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以独特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著称。
参考内容: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2.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苏联和俄罗斯心理学家,重要的社会文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文化媒介”和“领先发展区”的知名理论。
参考内容: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3.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物理学家,名字不会让人想到教育心理学,但是他的“好奇心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界有着很大影响。
参考内容:Einstein, A. (1932). Mein Weltbild. Amsterdam: Querido Verlag.4. 斯金纳(B. F. Skinner):美国心理学家,以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而闻名,尤其是他对于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贡献。
参考内容:Skinner, B. F. (1938).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Appleton-Century-Crofts.5.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层次需求理论,后来研究了自我实现需求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归纳1.朱熹——“学不躐等”;教育神话起源说。
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产婆术。
4.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教育遵循自然”;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步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提出分班教学。
7.夸美纽斯——“泛智”;“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8.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学代表。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10.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11.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
12.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13.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
15.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始祖”;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内省)。
16.裴斯泰洛奇——“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师范教育奠基人。
17.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1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2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2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2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目标分类)P460;23.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24.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2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26.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28.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饿猫的实验;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理论;教育心理学之父。
2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程序性教学。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整理

教育起源:生物起源说: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勒图尔诺(法,<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英)心理起源说:孟禄(美,教育是模仿)劳动起源说:也称社会起源说。
代表: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专著世界最早:学记,西方最早:罗马昆体良<雄辨术原理>,培根1623<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列为独立学科。
教育目的论:神学论:宗教角度、夸美纽斯(偏个人本位)、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偏个人本位)个人本位论:卢梭(法,<爱弥儿>)、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教育万能论,绅士教育,自由主义经验主义)、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帕克、艾伦凯、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孟子(儒家,性善论)、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把一切XX教给一切人,首创班级授课制,从"遵循自然"认证了教学的直观性系统性自觉性和巩固性)社会本位论:柏拉图(<理想国>,阶段教育,人分三等)、凯兴斯泰纳、诺笃尔普(人因在社会所以为人)、孔德(个人不存在,有人类社会)、涂尔干、康德(伦理本位偏社会本位)、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公认第1部现代意义教育专著<普通教育学>)、孔子(儒家代表,第1个创私学,学记)、荀子(道家代表,性恶说)、社会功能学派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本身是目的,无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反映活动主体的自觉)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遗传的天才>、霍尔(1两遗传胜过1吨教育)、韩愈董促舒(人生分上中下)、柏拉图(<理想国>,阶段教育,人分三等)、基督教(原罪说)、孟子(儒家,性善论)、荀子(道家,性恶论)、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环境决定论(养育论):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教育万能论,绅士教育,自由主义经验主义)、华生(行为主义者,环境=模具)、墨子(染于创则苍,染于黄则黄)辐和论(二因素论):施大伦(德,<早期儿童心理学>"合并原则":发展=遗传+环境)、吴伟士(美,两种因素相制约)、皮亚杰(唯有儿童的活动是其发展的起因)、杜威(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人体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强调自身需要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名人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0.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1.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2.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
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13.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4.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5.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16.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7.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1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
20.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21.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22.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3.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4.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25.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
26.皮亚杰是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
27.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名人布鲁纳1994年报告: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性研究认知发现学习。
主张通过范县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即认知—发现学习论。
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有基本的理解”。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其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且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收心理和生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
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呢个的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洛伦兹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
—小鹅认母行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图式—认知结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认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与教学,学习应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青少年的两种认知歪曲:1、假想的观众。
认为自己站在舞台中央,相信别人在关注自己。
2、个人的虚构。
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自己是独特的。
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分为他律道德(10岁前)与自律道德(10岁后)。
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被公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强调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借助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为自己内在的表征。
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支架”。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儿期(0-1)幼儿期(1-3)儿童早期(3-6)儿童晚期(6-12)青少年期(12-18)青年期(18-24)成人期(24-65)老年期(65-死亡)青少年期面临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赫尔曼·威特金研究飞行员的垂直直觉时发现:场依存,知觉较多的受到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
场独立,较多的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卡根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反应快出错率高,沉思型反应慢出错率低。
戈登·帕斯克整体型与序列型。
整体型者提出假设较复杂,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序列型提出假设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
比奈和西蒙1905年,智力量表,即斯坦福—比奈量表。
加德纳人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分为七种智力: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化的教科书来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
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的理论。
认为个体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箱学习装置(踏杆取食)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3、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不是负强化,是抑制行为只是暂停行为,不能根除)强化论。
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
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的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
培因,荣格,阿德勒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五种: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信息加工学习论,编码过程。
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第一个拿动物做实验推测人的心理的学者。
动物学习迷箱实验“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
这种联结的形式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遗忘的痕迹衰退说,“练习律”巴甫洛夫铃声刺激,控制狗的唾液分泌实验。
提出经典条件作用。
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泛化3、辨别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
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
也叫“祖母规则”柯勒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
提出顿悟学习论。
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有迁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即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
它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
同化说。
遗忘是只是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这五种又分为两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意义在于:如果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成为其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并发现人们常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等。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
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倾向,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首先将关键词法入外语教学,关键词法包括两个阶段:声音联结,心像联结。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提出者。
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音箱。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归因方式也可使个体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出现变化,替代性强化也会影响自我效能。
柯维顿习得性无助。
指学习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产生沮丧情绪、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称为接受失败者。
勃洛菲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进步与成就出现时给予。
沃尔夫,任德沃斯沃尔夫形式训练说,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在形式训练说看来,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桑代克和任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贾德经验类化说,又叫概括原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