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春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备考: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点梳理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点梳理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点梳理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教育制度,包括学龄划分、学段划分、教育阶段划分等内容。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考点进行梳理:
一、古代学制
1.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先秦时期,学制主要由个人手法传授,
随着儒家学说的兴起,出现了以私塾为主的学制。

二、封建社会学制
1.科举制度的建立: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中央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学士、进士考试成为封建社会的学制模式。

三、近现代学制
1.中西学制的互动:19世纪后半期,西方的现代教育制度开始传入
中国,特别是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借鉴西方的学制模式。

2.我国第一个学制: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第一个协理学校法,规
定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龄划分和学制。

4.1990年学制:国务院发布《全国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义务教育应实行“6+3+3制”,并逐步推行实施。

四、当前学制方向
1.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学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破解“升学至上”和“功利主义”等问题。

2.学科课程: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进课程和学科融合。

3.高考:减轻学生的过度应试负担,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实现素质和能力综合评价。

以上是对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进行考点梳理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字数限制,不同考试要求的考点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中重点的考点之一,主要考查方式是单选题。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考查对知识点的识记。

我国学制的发展以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为主要考查内容,需要大家进行备考的是它们对应的时间、地位以及主要内容/特点。

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利来依次了解这四个学制。

壬寅学制颁布时间: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颁布政府:清政府(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要内容/特点:1、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2、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全学程共二十年;3、这个学制的特点:第一,注重国民教育;第二,注重实业教育;第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第四,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备考指导】该学制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以学制颁布的时间以及地位为主要考查内容。

癸卯学制颁布时间: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

颁布政府:清政府(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主要内容/特点:1、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尊孔、忠君封建思想浓厚(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3、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修业长达26年,这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一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三段七级;4、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具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大系统;5、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我国学制发展历程记忆方法

我国学制发展历程记忆方法

我国学制发展历程记忆方法
我国学制发展历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教育制度的演变和进步,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记忆我国学制发展历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时间轴记忆法
将我国学制发展历程按时间线展开,制作一张时间轴图表,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按时间顺序排列,这样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学制发展的整体脉络和历史演变。

二、分类记忆法
将我国学制发展历程按不同分类进行分组,比如按朝代划分、按教育阶段划分、按政治体制划分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不同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政策。

三、连线记忆法
将我国学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和事件进行连线,形成一个时间和事件的关系网,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学制发展历程中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四、故事记忆法
将我国学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串联成一个故事,形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我国学制发展历程。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我国学制发展历程的脉络和重要内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但在不同的时期和政治制度下,学制有过多次修改和变革。

以下是我国学制的主要历程:
1. 古代学制:古代中国的学制以儒家教育为主,有师徒制、郡学制、国子监等不同形式的学制,并且学制主要面向官僚和士人阶层。

2. 封建社会学制:封建社会学制是在唐朝之后出现的,主要表现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学府教育的发展。

3. 近代学制: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变革。

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学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学制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学制。

清朝时期,全国性的高等学府仍然以国子监为主,但中西合璧的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4. 现代学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教育体制逐渐建立,包括已取消的“三长制”、“四统一制”等,全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并逐步实行了“双一流”建设等改革措施。

以上是我国学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每一次学制的变革都体现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

以下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古代的学制发展古代的学制主要以师徒制和家庭教育为主。

在周朝时期,司寇官设有教育职能,并成立了官学,用于培养官吏。

而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教、学、思、辨”的教育理念,强调以礼义道德来教育人。

这也为后来的儒家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封建国家的学制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封建国家开始建立起完整的学制。

宋代时期,设立了国子监,是最高学府。

同时还有县学、私塾等供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明代时期,朱棣建立了明朝,设立了太学,为全国之最,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这一时期的学制,基本上沿袭了封建官僚制度,注重经书的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代学制的变革清朝时期,学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嘉庆年间,设立了著名的四书五经课程,也称为格致课程。

同时,清廷还与外国传教士合作,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知识。

这为近代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学制的变革更加深入。

梁启超、章太炎等教育家提出了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还成立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等一系列著名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新中国的学制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改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中国的学制建设主要包括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的发展。

1951年,全国大规模实施了教育的普及和义务教育的推行,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决定进行中学教育大规模的分流,实行了统一的普通中学教育,以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

而1952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学制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85年,我国实行了新的学制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建立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翼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学历教育体系。

此后,学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也得到了调整与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学制的发展历程

学制的发展历程

学制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学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古代中国的学制与它的文化体系紧密相连,旨在培养有道德和艺术修养的人才。

然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中国现代学制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开始与科学教育分离,引入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1905年,慈禧太后颁布了教育条例,成立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京大学。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20世纪初,中国的学制发展缓慢。

但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显著进展。

此时,国立教育体系开始兴起,成为中国学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1920年,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一些国立大学相继成立。

这些大学模仿西方的大学,实行系科分设,组织严密,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学制经历了重大改革。

新政权非常重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在1950年代,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运动,大量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成立。

此外,中国还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工人和农民。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中国的学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混乱。

为了削弱知识分子的影响,学校被关闭,教育被中断。

直到1978年,中国的教育才开始恢复正常。

1978年,中国的学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加教育机会,改革课程和教育体制。

其中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此外,中国还增加了高等教育机会,成立了一系列大学和研究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积极推动创新教育。

中国的学制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2014年,中国取消了高考文理分科,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还推行了职业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

总之,中国的学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道德教育到现代的科学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中国不断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我国的学制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

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初期学制的建立(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重建。

1949年至1952年期间,我国学制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级教育体系,并且实施了义务教育制度,将初中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中。

二、教育普及与扩大(1952-1976年)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扩大。

这一学制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平等地分配,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农村人才。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1977-1999年)1977年,我国高考恢复,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我国相继实行了学制改革,推行了四年制本科教育,并逐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此外,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质量提升与多元化发展(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我国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此时期,我国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外,我国还出现了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培养了更多的专门人才。

总结起来,我国的学制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的建立、教育普及与扩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提升与多元化发展四个阶段。

从学制建立到现在,我国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未来,我国还需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化、优质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学制沿革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一)壬寅学制(1902年):这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该学制注重国民教育和实业教育,同时保留了科举制度的痕迹。

(二)癸卯学制(1904-1912年):这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该学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同时重视读经,封建性明显。

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三)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这个学制设置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并首次承认女子有受教育权。

(四)壬戌学制(1922年):这个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它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

壬戌学制是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制沿革,中国学制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方面值得注意:(五)义务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即小学6年,初中3年。

这个制度为提高中国教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七)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八)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远程教育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到校学习的人来说。

(九)教育改革: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长春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备考:我国学制
的发展历程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9年吉林教招将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一章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来说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各项学制地位和内容的区分,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解题的小技巧。

一、旧中国学制
口诀:人颁布,鬼实施,资本主义男女丑,长期戌美国。

(一)人颁布: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

(二)鬼实施: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

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

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和内容。

在地位上,注意将它与壬寅学制区分;在内容上,比较容易与后面的学制内容区分,因为它由清政府颁布,仍然带有很大程度的封建性,例如"中学为体"、轻视女子教育等。

【例题】有关癸卯学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尊孔读经为教育宗
C.第一个付诸实践
D.提到了女子受教育权问题
【答案】D。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

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

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所以它没有提及女子的受教育权。

故本题选D。

(三)资本主义男女丑: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由蔡元培主持颁布的。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和内容。

内容上需要我们将它与癸卯学制进行区分,其实也很简单,可以适当联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它的学制内容具有反封建性质,如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

【例题】下列哪一个学制将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重视女子教育,废除读经等内容可看出是壬子癸丑学制。

故本题选D。

(四)长期戌美国:壬戌学制
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规定了小学读六年,初中读三年,高中三年,所以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它规定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升学和就
业两种准备,是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内容。

【例题】"壬戌学制"以( )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A。

解析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

故本题选A。

二、新中国学制
虽然新中国学制内容较多,但主要考查《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所以在此只介绍这一个学制内容。

《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是1951年由新中国政务院颁布,规定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四段六级的内容,它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

以上是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公教育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吉林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