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大名剧爱情主题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的爱情观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的爱情观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的爱情观摘要:一、引言二、四大爱情故事概述1.梁山伯与祝英台2.白蛇传3.孟姜女哭长城4.牛郎织女三、爱情观的体现1.忠诚与坚守2.无私与奉献3.勇于追求与执着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和牛郎织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爱情传说。

这些故事传承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描绘了各种不同的爱情观。

本文将对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的爱情观进行探讨。

二、四大爱情故事概述1.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因家庭原因无法相守,双双殉情的感人故事。

2.白蛇传白蛇传讲述了白娘子为救夫婿许仙,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修炼千年,最后却因人妖殊途,被法海和尚镇压在雷峰塔下的故事。

3.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夫婿范喜良,千里跋涉来到长城,得知范喜良因修筑长城劳累而死,悲痛欲绝,哭倒长城的故事。

4.牛郎织女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天河星座中的牵牛星)与织女(织女星座中的织女星)之间的爱情故事。

他们私自成婚,触怒了天帝,被责令每年只能在农历七月七日的鹊桥相会。

三、爱情观的体现1.忠诚与坚守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感情,还是白娘子对许仙的执着守护,都体现了忠诚与坚守的爱情观。

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

2.无私与奉献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孟姜女为了寻找夫婿,千里跋涉,哭倒长城,展示了无私与奉献的爱情观。

她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3.勇于追求与执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牛郎与织女不顾天帝的禁令,私自成婚,表现了勇于追求与执着的爱情观。

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四、结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爱情观,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其中尤以四大爱情故事最为著名。

这四个故事分别是《梁祝》、《牡丹亭》、《红楼梦》和《西厢记》。

它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爱情主题,包括忠贞、执着、纯洁、浪漫等,深受人们喜爱。

首先,我们来说说《梁祝》。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朝梁时期,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

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互相依偎互相依恋,但最终却因家族的反对而被迫分离。

梁山伯被迫去远方读书,祝英台则被迫嫁给别人。

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家人的祝福,但他们的爱情却是那么的真挚、坚定,最终在黄粱梦中得到了美满的结局。

其次,是《牡丹亭》。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

杜丽娘因为父亲的过错而被贬到牡丹亭,柳梦梅则是一个富家女,两人在牡丹亭相遇后相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最终也是悲剧收场。

这个故事以其悲剧性的爱情而著称,表现了爱情的无奈和悲凉。

第三个故事是《红楼梦》。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代,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

贾宝玉是一个富家公子,他与林黛玉之间有着一段深厚的感情,但最终却因为家族的原因而与薛宝钗结合。

这个故事以其复杂的情感和家族纷争而著称,展现了爱情与现实的矛盾。

最后一个故事是《西厢记》。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代,讲述了张生与莺莺之间的爱情。

张生是一个穷书生,莺莺则是一个富家女,两人在一次相遇后相爱。

然而,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的爱情也是充满坎坷和波折。

这个故事以其浪漫的爱情和乐观的态度而著称,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坚韧。

这四大爱情故事,各自展现了不同的爱情主题,包括忠贞、执着、纯洁、浪漫等,深受人们喜爱。

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

戏曲描述爱情的经典作品

戏曲描述爱情的经典作品

戏曲描述爱情的经典作品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中许多作品都描述了爱情。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戏曲作品,以及它们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和特点:
1.《牡丹亭》:这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爱
情戏曲。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最终不惜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相聚的故事。

该剧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戏曲的经典之作。

2.《西厢记》:这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爱
情戏曲。

故事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他们在西厢下相遇,互相倾慕,最终私定终身。

该剧表现了人类对真爱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戏曲的巅峰之作。

3.《长生殿》:这是清代剧作家洪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爱情
戏曲。

故事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他们在长生殿上盟誓,最终实现了生死相依的爱情。

该剧表现了人类对真爱的执着和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戏曲的经典之作。

4.《桃花扇》:这是明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爱
情戏曲。

故事讲述了明代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他们在桃花扇上盟誓,最终实现了悲欢离合的命运。

该剧表现了人类对真爱的坚守和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戏曲的经典之作。

这些戏曲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爱情的主题。

它们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祖显。

它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社会“末世”思想、文化专制。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

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西厢记》(上)。

1、唐代元稹《会真记》(《莺莺传》)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会真记》又起源于元稹与崔小迎的爱情故事。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现在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古代四大爱情故事

古代四大爱情故事

古代四大爱情故事古代四大爱情故事,分别是《梁祝》、《红楼梦》、《牡丹亭》和《西厢记》。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们是古代文学的珍品,更因为它们描绘了一段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首先说说《梁祝》,这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它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最终却因为家族的原因无法在一起。

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经典之一。

接着是《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它的宏大和复杂。

其中的爱情故事主要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对有情人,但最终却因为命运的安排无法在一起。

而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则更多地受到家族和政治的影响。

《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深情缠绵,令人动容。

第三部是《牡丹亭》,这是一部元曲戏剧,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它讲述了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故事。

柳梦梅为了寻找自己的爱人杜丽娘,不惜放弃一切,最终两人在牡丹亭中相会,但却因为宿世因果无法在一起。

这段爱情故事以宿命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最后说说《西厢记》,这是一部元曲剧,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

张生与崔莺莺本是一对有情人,但由于家族的原因,两人无法在一起。

他们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结合在一起。

《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令人感慨万分。

这四大古代爱情故事,虽然情节不尽相同,但都是关于爱情的传奇。

它们描绘了爱情的坎坷和悲欢离合,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故事至今仍然感动着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女性追求婚姻自由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女性追求婚姻自由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摘要】:通过元代四大爱情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里的女主人公——崔莺莺,王瑞兰,李千金和张倩女渴望爱情和勇敢面对追求幸福过程的各种挑战,提出了与传统道德观念截然不同的爱情婚姻观念,塑造了富有个性且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歌颂了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反抗斗争精神,深化了反封建婚姻的主题。

【关键词】:爱情元代西厢记王实甫正文:爱情剧在中国古代戏剧中占很大的比重,居重要地位,而元杂剧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爱情为题材。

在元代的四大爱情剧中,女性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一个人情爱为中心的爱情和幸福,充分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爱情观的进步性和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先进性。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畸形社会下,剧中的女主人公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

其中《西厢记》中,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温顺的外表下有着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有胆有识,忠于爱情,在患难及重重阻挠下,突破礼教追求心中的爱情并坚持守候爱人;白朴在《墙头马上》中塑造的李千金是一个张扬个性,敢想、敢说、敢做、率真泼辣,对自己言行充满自信感的叛逆人物形象,她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主动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郑光祖在《倩女离魂》里用超现实的幻想手法描写了张倩女冲破礼教禁锢,大胆追求自主爱情和婚姻。

在渴望和爱人在一起的强烈愿望下,甚至让灵魂摆脱受禁锢的躯壳而自由移动。

这也就意味着,在元代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观念已经开始萌芽,表达了女性对美满婚姻的愿望,对合理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曲词警人,余香满口”[1]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称赞的《西厢记》,“它所歌颂的是完全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爱情婚姻, 而且是在否定包办婚姻基础上的选择, 其胆识、魄力非他剧可比。

”[2] 在莺莺的眼里男女之间的感情重于门第财产, 在郑恒和张生之间, 她偏偏选择了志趣相投的穷光蛋张生; 在她眼里男女间的感情重于功名利禄, 重于虚誉浮名。

论元四大爱情剧男主角塑造的模式化

论元四大爱情剧男主角塑造的模式化

文 艺 心理 学家 马斯洛 认为 ,文 学创 作 的创作 动机 有非 常重 的叠 加 ,是借 新 的婚姻 来扩 大 自 己家 族势 力 的机会 。这些
要 的 原因便 是 自我实 现 的需要 ,而 基于 人在 生存 中 的某 种 受到 良好 教 育的儒 生才 子们 ,深 谙这封 建 门第 婚姻 制度 的
缺 失 或痛 苦而产 生 的动机 ,被 称为 缺失 性创 作动 机 。 内在 卫道 者 的手段 ,在 门第 面前 默 然承 受, 自然显 得懦 弱和 屈 的敏 慧高傲 与 人生机 遇 的缺 失使元 杂剧 作家 对理 想 的渴望 从 ,而他 们 的结合 依然 是在 卫 道和 反叛之 间折 中调 和 ,落 日臻盛 炽 ,他们 便在 剧作 中完 成一 己自我价 值 的确认 ,从 入 “ 奉 旨成婚 ”的窠 臼,回到 “ 门当户对 ”的 旧辙 。 而 获 得心 理 的平 衡与 精神 的满足 。在 现 实生 活 中 , 儒生 们 正是 由于 历史 条件 的 限制 ,作家 在元 代现 实生 活中看
才 霉
论元 四大爱情剧男 主角塑造 的模 式化
彭 敏 西 昌学 院
“ 爱 情 ”是 元代 杂 剧重 点 关注 的主题 ,在 《 元 曲选 》 、
与上 人私 下结合 。裴 少俊 ,既有年 轻儒 生对 爱情 的执着
《 元 曲选 外编 》所 选入 的 1 6 7种剧 作 ( 含元 明之 际 的杂剧 ) 渴望 ,又 有情 痴 的深 情 ,他 玩笑 式 的递 简 “ 嘲拨 ”干 金 , 中,反 映 爱情 的剧 作 就有 近 3 O部 。这 些戏 剧 搬演 丰 富复 又跳墙 约会 成其好 事 ,在携千 金私 奔之 时说道 “ 小生 是个
然 而 ,四位 作家对 其 男主角 的塑造 却表 现 出一种特 殊 的模 打 动女 主人公 与其 并结连 理 ,“ 至 诚 ”是他们 的共 同特 点 , 式化 特点 ,使得 四位 男主 角有着 相 同的命运 遭 际、相似 的 性格 和雷 同的行 为表现 。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元代,流传至今。

元杂剧以其精妙的表演技巧和深刻的戏剧情节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爱情剧更是元杂剧中备受瞩目的经典之作。

这四部剧作分别是《牡丹亭》、《窦娥冤》、《西华山》和《蝴蝶梦》。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这四大爱情剧的精彩故事。

首先介绍的是《牡丹亭》,这是元杂剧中最为著名的爱情剧之一。

故事讲述了唐代文学家元稹与美丽的女子李香君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剧中,元稹梦游牡丹亭,与李香君相遇并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压力,最终无法在一起。

《牡丹亭》以其婉转动人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唱腔演绎,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

接下来是《窦娥冤》,这是一部揭示社会不公正和女性命运的悲剧。

剧中的窦娥是一个忠贞不渝的妻子,她丈夫的死是由于他的妹妹嫉妒所致。

窦娥坚守道义,追求公正,最终在无法忍受冤屈的情况下选择自杀。

《窦娥冤》在历史背景下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女性的无助,呼吁人们对不公正行为进行反思。

第三部是《西华山》,这是一部关于宫廷爱情的传奇故事。

剧中的女主角王昭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被迫嫁给匈奴的骠骑将军薄昭阳。

在薄昭阳的真诚和细心关爱下,王昭君逐渐爱上了丈夫。

但命运的捉弄使得他们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西华山》以其浪漫唯美的情节和精湛的表演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享受。

最后一部是《蝴蝶梦》,这是一部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剧。

剧中的女主角蝶梦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虚幻与现实交织的境界中的女孩。

她深爱着梁山伯,两人相约永不分离。

然而,社会的阶级和家庭的压力使这对恋人最终无法在一起。

《蝴蝶梦》以其唯美主义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描写,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四大爱情剧是元杂剧中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更揭示了爱情与命运的互动。

这些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情感刻画,以及对时代背景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爱情画卷。

通过《牡丹亭》、《窦娥冤》、《西华山》和《蝴蝶梦》这四部元杂剧爱情剧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元杂剧对于爱情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厢记》爱情主题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十分明显突出,其中一切小故事,全是为写崔张爱情作铺垫,就是孙飞虎围普救寺,也不例外,因为没有这个故事,就没有老夫人许婚张生之事,崔张就没有机会接触,作者的目的是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

至于双方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基础上,作者没有涉及。

男女双方的团圆,他们的婚姻取得社会的公认,也还是要依靠男方状元及第,来满足女方家长“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

二《牡丹亭》爱情主题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厢记》都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都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两部作品的主题却并不尽相同。

《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的重点是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歌颂的是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而汤显祖所歌颂的这种“情”被赋予了异乎寻常的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超脱生死,《牡丹亭》所热情肯定和歌颂的就是这种为之生、为之死,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天下之“至情”。

这种“情”,绝不是单一的“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而是具有更为深广的思想内涵,它包括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性爱和他们对美的迫求,对青春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

比起《西厢记》把爱情建立在反对封建礼教,反家长包办的基础上显然又前进了一步。

另外,《牡丹亭》的情节比(西厢记》要复杂得多,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扩大了。

作者除了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外,还把杜丽娘还魂后的爱情故事的发展放在一场以说降李金夫妇为抗金策略的民族斗争中。

作者所描写的那种因劝降李金夫妇而获得抗金胜利所形成的暂时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表明了美满姻缘也还应该依靠国家太平,社会安定,这是爱情主题的一个重大发展,这说明作者已开始注意到爱情与政治的结合,但这在《牡丹亭》中只是初步的。

三《长生殿》爱情主题
洪升的《长生殿》为我们讲述了帝土李降基和他的宠妃杨玉环之间曲折迭起的生死不渝之爱,以及安史之乱期间的政治昏绩,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长生殿》主要为了表现的“情”,即帝土与妃子的爱情。

而这段情的发生发展必定是处于一定的条件与环境之中,又不得不表现与之联系紧密的政治。

这就不难理《长生殿》在表达爱情主题的同时又要表达它的政治主题。

而表达的政治主题也是为了告诉我们“情”是需要一个“度”的,泛滥无忌之情是会引发祸害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掌握大权的君主来说:“天子一践步,皆关民命。

”情只有在法与理的规范下存在,才能永久。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正是在政治背景的烘托卜更显得耀眼和突出。

正因为如此,在结局时,作者让男女主人公在月宫得以重逢,为的是来表达对人间真情的期待、祝福与赞赏。

四《桃花扇》爱情主题
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桃花扇》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孔尚任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可见他写“离合之情”是手段,写“兴亡之感”是目的。

在《小引》中他还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膜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可见作者写《桃花扇》是有意地让爱情服从于比之更重大的主题。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等下层人民对政治的关心,让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当时政治上的忠奸斗争和民族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政治和爱情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因而,作品中不仅写出他们爱的深沉和执着,而且很好地展示他们的爱情的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魏党余孽,维护人格尊严。

他们的最初结合,如果单从表面上看,似乎还未摆脱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慕,但从男女主人公本身来说,李香君之所以倾心爱慕侯方域,除了侯方域有风流潇洒的一面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为人和气节,她说:“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正是基于这种感情,李香君才能从结识他的那天起就一往情深、终身相托,并不惜为他血溅诗扇,以生命抗邪恶势力的欺侮和压迫。

虽然以后他们被迫各处天涯,但共同的斗争理想和思想基础却使得他们互相鼓舞,互相以对方作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的来源,从而在民族斗争和反抗黑暗政治的斗争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在结尾处,孔尚任把侯李爱情的结局写成双双出家的悲剧,这种悲剧是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粉碎了他们夫妻团圆的幻想,他们不忍心再目睹沦陷的故国山河,挥泪割断了“花月情根”,走上一了躲避现实的消极反抗的道路。

这就使《桃花扇》中的爱情,比起《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的爱情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从爱情本身所含的主题思想来说,这是个质的飞跃。

在中国十大名剧中,我最爱的就是《桃花扇》,《西厢记》《牡丹亭》虽美,但太过小儿女情怀,《长生殿》虽美,确造成安史之乱期间的政治昏绩,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唯有《桃花扇》,气象迥异,李香君侯方域二人傲骨铮铮,那一番家国天下盛衰兴亡叫人惆怅。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