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佛教与明清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佛教与中国明清经典小说

《红楼》佛影·《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注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莲池大师《七笔勾》

莲池大师,明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

《七笔勾》·一

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观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瘤,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七笔勾》·二

独占鳌头,慢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长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鹤首,梦觉黄粱,一笔终无有,因此把功名富贵一笔勾。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秋。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花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眼前,半字不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诗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悷忄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红楼》佛味(一)

《红楼梦》的真正旨意,不是感慨家世,不是隐射政局,不是哀悼爱情,而是表达人生空幻的悲叹,一种不可救药的末世衰颓的感伤,一种犹如梦幻般飘渺难寻的愁思,一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痛苦,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探索。

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它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将流向何处?悲欢喜怒的人生真正意义是什么?它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中能有什么价值?春花秋谢般的生命为什么存在?她在大千世界里怎样确立自身的位置?

《西游记》——佛教题材小说

故事的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话本,作者不详。三卷。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猴行者为主要人物,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可能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版本·1

今存宋元刻本两种。

一为小字本,题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节,上卷缺第一节,中卷缺第七节结尾和第八节前半部分。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大仓喜七郎,1916年罗振玉亦据以影印。

一为大字本,题《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分三卷,每一卷缺第一、二、三节,第三卷全缺,所存残卷不及全书一半。此本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德富苏峰成篑堂文库,罗振玉曾据以影印,收入《吉石庵丛书》。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李时人,蔡镜浩校注,中华书局 1997年版。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目次·上

囗囗囗囗囗囗囗第一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入大梵王天宫第三

入香林寺第四

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

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目次·中

入九龙池处第七

囗囗囗囗囗第八

入鬼子母国处第九

经过女人国处第十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

入沉香国处第十二

入波罗国处第十三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目次·下

入优体罗国处第十四

入竺国度海处第十五

转至香林寺受心经处第十六

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节选(一)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僧行六人,当日起行。法师语曰:“今往西天,程途百万,各人谨慎。”小师应诺。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

节选(二)

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云:“你如

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

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节选(三)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乃留诗曰:百万程途向那边,今来佐

助大师前。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鸡足山。三藏法师诗答曰:此日前生有宿缘,今朝果遇大明贤。前途若到妖魔处,望显神通镇佛前。

孙悟空的原型

——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1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常以四等育护众生,声动遐迩,靡不叹懿。舅亦为王,处在异国。性贪无耻,以凶为健。开士林叹:“菩萨怀二仪之仁惠。”虚诬谤讪,为造訧端。兴兵欲夺菩萨国。菩萨群僚佥曰:“宁为天仁贱,不为豺狼贵也。”民曰:“宁为有道之畜,不为无道民矣。”——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2

料选武士,陈军振旅。国王登台,观军情猥,流泪涕泣交颈曰:“以吾一躬,毁兆民之命。国亡难复,人身难获。吾之遁迈,国境咸康。将谁有患乎?”王与元后俱委。国亡,舅入处国,以贪残为政,戮忠贞,进佞蛊,政苛。民困,怨泣相属:“思咏旧君,犹孝子之存慈亲也。”——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3

王与元妃处于山林。海有邪龙,好妃光颜,化为梵志,讹叉手箕坐、垂首靖思,有似道士惟禅定时。王睹欣然,日采果供养。龙伺王行,盗挟妃去。将还海居,路由两山夹道之径。山有巨鸟,张翼塞径,与龙一战焉。龙为震电击鸟,堕其右翼,遂获还海。王采果还,不见其妃,怅然而曰:“吾宿行违,殃咎邻臻乎?”

——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4

乃执弓持矢,经历诸山,寻求元妃。睹有荥流,寻极其原,见巨猕猴而致哀恸。王怆然曰:“尔复何哀乎?”猕猴曰:“吾与舅氏并肩为王,舅以势强,夺吾众矣。嗟乎无诉!子今何缘翔兹山岨乎?”菩萨答曰:“吾与尔,其忧齐矣。吾又亡妃,未知所之。”猴曰:“子助吾战,复吾士众。为子寻之,终必获矣。”王然之曰:“可。”

——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5

明日猴与舅战,王乃弯弓擩矢,股肱势张。舅遥悚惧,播徊迸驰。猴王众反,遂命众曰:“人王元妃,迷在斯山,尔等布索。”猴众各行,见鸟病翼。鸟曰:“尔等奚求乎?”曰:“人王亡其正妃,吾等寻之。”鸟曰:“龙盗之矣。吾势无如。今在海中大洲之上。”言毕,鸟绝。——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6

猴王率众,由径临海,忧无以渡,天帝释即化为猕猴,身病疥癣,来进曰:“今士众之多,其逾海沙。何忧不达于彼洲乎?今各复负石杜海,可以为高山,何但通洲而已!”猴王即封之为监,众从其谋。负石功成,众得济度。围洲累沓,龙作毒雾,猴众都病,无不仆地。二王怅愁。

——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一)·7

小猴重曰:“令众病瘳,无劳圣念。”即以天药传众鼻中,众则奋鼻而兴,力势逾前。龙即兴风云以拥天日,电耀光海,勃怒霹雳震干动地。小猴曰:“人王妙射。夫电耀者,即龙矣。发矢除凶,为民招福。众圣无怨矣。”霆耀电光,王乃放箭,正破龙胸。龙被射死,猴众称善。小猴拔龙门钥,开门出妃。天鬼咸喜。

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

——佛经有关猕猴王的描写(八)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九(二)

时猕猴群中,有一小猕猴子,在于聚落。先被拘系,拓颊忧愁。时有猕猴,既见忧愁,遂便慰问同类曰:“何故忧愁,拓颊而住?”彼便答曰:“善友当知,何得不愁?此聚落人,欲杀我等诸眷属故,何得不愁?”又复问曰:“汝今何不努力?”小猕猴答曰:“今被拘系,如何努力?”众复报言:“我今解放。”时彼被系猕猴既得放已,于聚落内,遂放其火,周遍而烧。聚落人众,发大闹声。其斫树人,既闻叫声,悉皆惊怖。共相语曰:“此猕猴等,离我遥远,未能为害。既有火灾,应可且去为救火故。”皆走奔村。彼众猕猴,悉皆下树,免难而去。

《西游记》与佛经相关的故事情节(一)

贤愚经》卷十三《顶生王缘品》第六十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