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明清小说 概述

合集下载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

二 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与类型、流派 (一)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1)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大量文人的加盟。 (4)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 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2、文学发展原因 (1)小说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2)明清文学思潮和文化思想的推动。明嘉 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 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 人欲”的说教。李贽又倡“童心说” 。 (3)说书艺术的影响。 (4)文士参与创作,并继承前代小说艺术的 成果,使得小说艺术技巧日益精进。 3、小说自身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 明清小说概述 一 明清小说的成书与传播 1、世代累积型 2、文人独创型 第一,小说的创作,必然渗透着作者的人生感 悟、创作动机、基本感情。甚至小说原型就是作者 自己。 第二,文人创作白话小说多不署名,给作者考 证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成书时间复杂。 第四,成书过程有很多未解之谜。
3、续书成书型 4、改编成书型 (1)戏曲改编。 (2)扩写。 (3)情节组合和移用、抄袭。 (4)改写、盗版或者避免查抄。 5、出版商组文言、白话 2、话本、平话小说 3、章回小说。 4、中篇小说。 (三)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 1、历史演义小说 2、英雄侠义与公案小说 3、神魔小说 4、人情小说
人情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艳情小说 狭邪小说
三 明清小说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一)明清小说的创作主旨 (二)明清小说思想文化传统 四 明清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明清小说的文学艺术传统 (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 (三)明清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四)明清小说的语言艺术

第一章《明清文学概论》演示稿

第一章《明清文学概论》演示稿

第一章明清文学概论明清文学(1368-1911)文化消退期四个阶段:①明洪武到成化年间;②弘治到明末;③清初到十八世纪末;④十九世纪初到清末。

一、明前期社会与文学1、经济政治背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大大强化(1)经济上:与民休养生息“夫步急则踬,弦急则绝,民急则乱,居上之道,正当用宽,但云宽则得众,不云宽之失也。

”又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殖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洪武实录》卷一)①移民垦荒,兴修水利;②军队实行屯田;③改革元朝而来的匠户制度;④重农抑商。

(2)政治上:强化皇权独裁①废除丞相制和三省制;②设立特务组织;③分封藩王;“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④清洗建国功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2、思想文化上笼络与恫吓并行笼络手段:(1)大力宣扬程朱理学,立为官方哲学。

(2)实行八股考试。

内容特点:“代圣贤立言”。

形式特点:格式固定,字数限定。

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

不良影响: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①知识阶层整体文化素养低下;②奴性意识被大大强化。

◆正面意义例一,铁弦“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例二,方孝孺“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3)设馆阁、编图书以养士。

◆馆阁养士◆《永乐大典》解缙等奉谕编纂,前后历时5年,“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

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等。
明太祖朱元璋
(二)社会经济背景
明初统治者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恢 复社会经济,从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中叶,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于是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经济成为主导。
明中叶后商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在这些市民中,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于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 ☆文人与商人交往密切,两者之间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相互影响。 ☆ 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从
5、心学思潮对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情”的文学观念席卷文坛。 ◇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作品虚 构性增强,《西游记》的出现。 ◇肯定人性、放纵个性、追求世俗的享受 和欢乐,《金瓶梅》、“三言”、“二拍” 的一些作品。 ◇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与平等成为鲜明的 审美理想,孙悟空、杜十娘。
二、明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分类
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创作符合 市民受众知识状况与审美情趣的通俗 文艺成为风气。
☆负面影响。
二、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与心学思潮
王阳明像
1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 思想实质与意义 心学把外在权威的“天 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 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 知”,鼓励人们用自己的 本心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 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 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3、长篇白话小说 分类:历史演义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三国演义》、英雄传 《醒世通言》,凌濛初的 奇小说《水浒传》、神 “二拍”《拍案惊奇》、 怪小说《西游记》、世 《二刻拍案惊奇》是最重 情《金瓶梅》,被称为 要的作品。 明代四大奇书。 其他还有《鼓掌绝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 尘》、《石点头》、《西 青楼小说、讽刺小说、 湖二集》、《欢喜冤家》、 谴责小说等类型,都是 《 十 二 笑 》 、 《 幻 影 》 从世情小说分支出来的。 ( 又 名 《 三 刻 拍 案 》) 、 武侠小说与英雄传奇小 《一片情》、《九云梦》 说联系密切。 2、白话短篇小说

明清小说评介

明清小说评介

明清小说评介小说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吸引着读者。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进行评介。

一、明清小说的概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发展迎来了显著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小说在描写人物性格、生动的场景描写、紧凑的情节结构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宝玉、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更是深入人心。

小说通过对四大家族的生活、人情、社会关系等进行深刻的揭示,反映了明清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典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将”的起义故事。

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别具匠心,其中的宋江、李逵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处理机巧,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四、《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孙悟空和他的三个徒弟师徒四人闯荡西天取经的故事。

故事情节延续了中国传统神话和佛教故事的元素,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非常具有中国魅力,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在描写平民群众生活的方面也是追求极致的。

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之一,以三国时期的政变、战争、英雄与士人群像为背景,呈现了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其中著名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经久不衰,被后人铭记。

小说中的情节迅猛而跌宕,有着浓郁的武侠气息,激起人们强烈的战斗意志。

六、《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以黄丽华为中心、描写南京市井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奇葩。

全书描写了金蓮、潘金莲等人论财色、欺凌弱者的场景,极富淫秽色彩。

虽然它在文学价值上存在争议,但作为明清小说的一次高峰,小说在揭示明清社会的罪恶和价值追求等方面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2)掌握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成就;(3)分析明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欣赏明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明清小说原著,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明清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合作交流和表达阐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明清时期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2)领悟小说中的人物品质和道德观念;(3)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明清小说概述(1)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特点;(2)阐述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3)概述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2. 第二课时: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1)分析明清小说的结构布局;(2)探讨明清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3)欣赏明清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审美趣味。

3. 第三课时:《红楼梦》鉴赏(1)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评价《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4. 第四课时:《西游记》鉴赏(1)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评价《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5. 第五课时:《水浒传》鉴赏(1)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评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明清小说》相关章节;2. 参考书目:《明清小说史》、《红楼梦鉴赏辞典》、《西游记鉴赏辞典》、《水浒传鉴赏辞典》;3. 网络资源:相关明清小说的网站、论坛和学术论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作文题目,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明清小说的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明清小说概论第一篇课件

明清小说概论第一篇课件
《殷芸小说 》 ◇《世说新语》。 ◆ “世说”系列。宋王谠《唐 语林》、孔平仲《续世说》, 明何良俊《何氏语林》,冯梦龙 《古今谭概》,清王晫《今世说》 等
作品举例
1、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 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任诞第二十三)
●本篇选自《幽冥录》。
六朝小说的特点:1、篇幅短小,丛残小语2、 叙事粗陈梗概,3、实录原则。如裴启之《语 林》的遭遇。
3、唐代传奇小说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传 奇”,即传述奇事、奇遇之义。得名于晚唐 裴铏《传奇》一书,宋以后遂概称唐人文言 短篇小说为传奇。
☆兴盛原因:小说自身发展 城市经济发 展 古文运动的开展 ④ “行卷” “温 卷”。
4、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兹过常。游市,见一 女子美丽,卖胡粉(铅粉、古代化妆品),爱之, 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 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 “君买此 粉,将欲何施?”答日:“意相爱乐,不敢自达,但 恒欲相见,故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 以私,克以明夕。
小牍》。
艺术成就:
1、结构严谨完整,波澜起伏,曲折有致,颇 具长篇小说的规模。
夏曾佑•《小说原理》 :“始就一人一事, 纡徐委备,详其始末” 。
2、塑造人物形象,善于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 言和行动,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①标志小说文体的独立、成熟。鲁迅先生说唐传奇乃 中国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 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 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 显著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 略》)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第五章第一讲明清小说概述

第五章第一讲明清小说概述


小结
• 文言短篇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 代变文繁盛之前,它是中国小说的主体,对中国小 说发展史有筚路蓝缕之功,哺育了通俗小说。由于 封建社会士大夫以及上流阶层的喜爱,因此它始终 拥有一个较大的读者群体,即使在宋元明清通俗文 艺蓬勃发展的时代,仍然顽强地发展着。毫无疑问, 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明清小说
文言小说
通俗小说
文言小说综述
• “文言小说”,这一概念是相对于“通俗小说” 而言的。文言小说中的许多作品在起始时, 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或小故事,其原生形 态应该说也是通俗的文学形式,只不过是后 来文人用文言的形式将它们进行记录、加工, 成了文言的小说作品而已。因此,文言小说 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定义:它是由文人用文言 的形式记录和加工街谈巷语中的民间故事, 或凭空虚构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水浒》的英雄谱
• 武松的勇武豪爽
• 鲁智深的嫉恶如仇、暴烈如火
• 李逵的纯任天真、戆直鲁莽 • 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难忘 • 作为梁山第一号人物的宋江,由于作者把相互冲突 的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加在他一个人身上,有些地 方显得观念化。但这个人物仍有其鲜明的特征:社 会地位不高而胸怀远大,在正常的读书做官的轨道 上难以求得成功,终于成为草莽英雄。历史上一些 造反武装的领袖,很多是这一种类型
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原 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打死了镇关西。被官 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忍受 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派往东京 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 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 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 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 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后期,演义与传奇,再加侠义、公案,继续合流。《万花楼》、《五虎平西前传》、
《五虎平南后传》等,大体还是演义加传奇的路子。

《绿牡丹》、《粉妆楼》标志着侠义小说的成型。
• 《施公案》等作品显示了侠义公案小说的风貌。

清末,侠义小说《三侠五义》,侠义而兼才子佳人品格的儿女英雄小说《儿女英雄传》
(何玉凤(化名十三妹))。 一般"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
• 4、世情小说 《金瓶梅》 《醒世姻缘传》 《红楼梦》

人情小说 《金瓶梅》《红楼梦》

家庭小说《醒世姻缘传》

清初 才子佳人小说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定情人》等。

狭邪小说 《品花宝鉴》 《海上花列传》。


•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 谴责小说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走拟话本的路子,李渔是代表作家之一,作品
有《无声戏》(后改名《连城璧》)、《十二楼》。


课后思考题
• 1、分析《三国演义》曹操、诸葛亮、刘备形象。 • 2、分析《水浒传》宋江形象。 • 3、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招安”? • 4、《水浒传》的侠。 • 5、试析《西游记》人物形象的“三性合一”。 • 6、试论《西游记》的主旨。 • 7、分析《金瓶梅》西门庆形象。 • 8、为什么《聊斋志异》恋爱的主角中书生多是凡人,佳人多是鬼狐?恋爱大
明清小说概述
• 一、时代背景与文化特征
• (一)强化君主专制
• 1.废除丞相制 • 2.滥杀朝臣 • 3.厂卫制度与宦官专权
皇帝昏庸荒淫 官员贪污腐化
• (二)钳制思想 八股取士、程朱理学、文字狱
• (三)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 (四)人文主义思想
• 二、文艺变革的特点 • 1.反叛性 • 2.世俗化、市民化 • 3.反思性、批判性
(二人为一侠);"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这五鼠弟兄。
• 3、神魔小说 《西游记》 《封神演义》《镜花缘》

《镜花缘》,李汝珍作,全书一百回。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
外游历,见识了君子国、大人国、女儿国、无肠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奇闻异事。后半部分写 了武则天首开女试,唐敖的女儿唐小山等一百位才女考中。这部小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托 幻境以讽刺现实,前苏联学者费施曼称之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优 秀作品”,韩国汉学家郑荣豪认为其是“一部讽刺小说”,中国的陈文新说它是“中国第一 部长篇博物体小说”。
多是书生佳人型? 9、《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0、《红楼梦》宝玉形象分析 11、《红楼梦》中钗黛优劣论 12、《牡丹亭》与《西厢记》之比较。 13、《桃花扇》的艺术结构。
记》、曾朴的《孽海花》,号称“四大谴责小说”。

•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兼有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历史小说的特点。
• 文言小说

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馀话》、邵景詹的《觅灯
因话》(合称“三灯”),《聊斋志异》。

• 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方式— —主要分为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
• 1 同类小说 ——延伸 • 演变: • 扩大:续书,扩大 • 2 不同类小说——融合
四、明清小说的分类及其演变
• 可以分为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 • 又可以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明代
的长篇小说一般都是白话小说,而短篇小 说则有文白之分。 •
• 长篇小说大致分为历史演义、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奇、 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
梅》。

明清四大名著:?

1、 历史演义 《三国演义》

2、 英雄传奇 《水浒传》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在明末清初出现了合流的趋势,以汉族封建政权中唐宋元以来不断失
败的历史作为背景,一批表现民族抗战英雄的家将小说涌现出来,正好把历史演义与英雄传 奇两种小说因素融合起来,如“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等等。明 末家将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杨家将演义》,清初家将小说出现了更优秀的作品《说岳全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