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经典爱情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潸然泪下三生石的爱情

以下是整理的《佛教经典故事:潸然泪下三⽣⽯的爱情》,希望⼤家喜欢!“三⽣⽯”是爱情信物的象征,每⼀对情侣都希望可以缘定三⽣,让前⽣,今⽣,来⽣都能够幸福美满。
今天,⼩编分享⼀则“三⽣⽯”的爱情故事,领悟⼈间真情真爱,更多的故事请继续关注佛教故事。
听乳娘说,我出⽣的时候嘴⾥就衔着这块杨梅般⼤⼩,通体鲜红的⽯头。
家⾥⼈议论纷纷,不知是吉是凶。
娘到⼭上的⼥娲庙求签,回来后⼀句话也不说,和爹关在房⾥商量了⼀天。
⼏个⽉后,家中的后⼭上建好⼀座佛堂。
那天,娘亲⾃下厨烧饭。
吃饭时爹和娘都⼀⾔不发,只爹⼀个劲往娘碗⾥添菜。
深夜,我睡得正熟,朦胧中连⼈带被被卷了起来。
年幼的我吓得⼤哭⼤叫,等我终于从棉被中挣脱出来,却发现已置⾝在⼀个陌⽣的地⽅……阴暗幽凉的殿堂⾥⾯,风⽆声的在空荡荡的屋檐穿⾏,⼏缕烟⽓充斥在空⽓中,迎⾯青灯下,⼀尊神像露出笑脸瞪视着我,狰狞的样⼦。
我“啊”的⼤叫⼀声,转⾝向外跑,门⼝竖着很⼤⼀块⽯碑挡住了去路,上⾯写着“早登彼岸”。
娘的声⾳幽幽的从⾝后传来:“奈⼉,以后娘会陪你住在这⾥,潜⼼向佛,以求早⽇赎脱你的罪孽。
” 娘说那话的时候神情很奇怪。
我⼀直记得她的眼神,黯淡⽽⽆奈。
此后她再也没有提起把我带到后⼭上来的原因,只是将那块我下⽣时衔在嘴⾥的⽯头⽤青⾊的丝线络好,佩在我胸前。
于是,从我懂事开始,再也没离开过这座⼭。
我不清楚⾃⼰要在这座佛堂⾥住多久,娘说是⼀直,但她不清楚⼀直是多久,我想,⼀直或许就是⼀辈⼦吧。
后⼭的桃花开了⼜败,败了再开,⼗⼋年…… ⼀天,我⼜坐在后⼭的崖边发呆。
突然,⼀阵似紧似慢的马蹄声传了过来。
崖下出现了⼀个骑枣红马,穿雪⽩长衫,腰间别萧的男⼦。
他向上张望着,披散的长发被风吹起,⾯如⼑削,眼似电光。
我就这样呆呆的震慑在他的威严下,贪婪的留恋着他的⾯容……那夜,他的脸再次出现。
在梦⾥他带她骑着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
她的脸醺然的仿佛那年的桃花。
突然漫天乌云翻滚,⼀声霹雳,从天⽽降⼀块鲜红⼤⽯把马斩成两段。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在佛家经典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感人至深,又富有智慧。
它们告诉我们关于爱情的真谛,教导我们如何在爱情中修行,如何在爱情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个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故事一,舍利弗尊者与妻子的爱情。
舍利弗尊者是佛陀的亲信弟子之一,他的妻子非常美丽,但她因为疾病而变得面容憔悴。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回家看到妻子的容貌发生了变化,他感到非常震惊和失望。
然而,当他看到妻子的眼睛时,他被她内心的美丽所打动,他明白了爱情不应只停留在外貌上,而是应该看重内心的美丽。
从此,舍利弗尊者更加珍惜妻子,对她更加体贴和关爱。
故事二,阿难尊者与妻子的爱情。
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亲信弟子之一,他的妻子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
有一天,妻子因为疾病去世了,阿难尊者非常伤心,但他并没有陷入绝望之中。
相反,他通过禅修和念佛,慢慢地接受了妻子的离去,并开始了新的修行之旅。
他明白了爱情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过程,他学会了放下执念,珍惜当下,更加珍惜与妻子在一起的时光。
故事三,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爱情。
文殊菩萨是智慧菩萨,普贤菩萨是慈悲菩萨,他们两个菩萨常常一起出现在佛教经典中。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爱情,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大爱。
他们彼此互相依存,互相扶持,共同慈悲利益众生。
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宽容的,慈悲的,而不是自私的,狭隘的,纠缠的。
这些佛家经典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修行和感悟。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人,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看重内心的美丽。
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接受生命的变化,珍惜当下。
我们应该学会无私的大爱,慈悲地对待他人,共同利益众生。
在爱情中修行,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更加宽广,更加慈悲。
愿我们都能像佛家经典中的菩萨一样,把爱情当作修行的一部分,用慈悲和智慧去体验和感悟。
愿我们都能在爱情中修得大爱和大慈悲,成就自己,利益他人。
善用爱情 成大悲心——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的爱情

这是一段世间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亿世的轮回转世,他们一再结为夫妇,在悠长的岁月中始终不背弃当初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互相做出的承诺,以及对自己许下的誓言,贯彻到底的真爱,直到圆满成佛超越所有世间苦难。
这个横跨万亿世时空,历经转世的超凡爱情故事,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根本导师——释迦牟尼佛!民间传说中的“七世夫妻”令多少人回肠荡气?然而七世以后,一切灰飞烟灭,彼此的爱恋逐渐淡化消失,直到后来纵使相逢也不相识。
只剩下淡淡的擦肩而过…而今天许多昨日宣布彼此相爱的人却在短短时日过后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对簿公堂;连一生一世相守的承诺都无法完成…放眼周边,我们看到:情侣相恋或夫妻结合时,常彼此许诺要为对方带来幸福,然而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幸福是甚么的迷茫众生又如何牵引自己的伴侣找到幸福呢?往往反倒变成了互相埋怨对方为自己带来苦难的结局。
佛陀的爱如何贯彻始终,是如何真正“将爱情进行到底”,直至实现了生命的终极幸福?实在是令人感到好奇而又无限向往!翻开佛经,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与瞿夷夫人同发菩提心,同行菩萨道。
不论是那一生、那一世,不管在何时何地,从来不以相互间条件的有无,而变易他们纯洁的真爱。
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亿次的生命历炼后,释迦牟尼圆满成佛了,先一步彻底明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他回到家中,以种种的婉转接引,用耐心、坚持和亲身示范,毕竟度脱了瞿夷夫人(即:耶输陀罗),帮助她解脱牵绊,离苦得乐;而耶输陀罗在历劫中,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种种体谅支持,助成了释迦牟尼的道业…要说世间最有情、有义的丈夫,舍佛陀而有谁?爱得最深、最长久的妻子,舍瞿夷还有谁?所以说:寻找真爱,不能不学佛!这个磅礴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从七茎莲花开始的…话说定光佛住世时有一位修行人名叫:“儒童”。
修行菩萨道,一心自利利他的儒童听说佛陀即将到来,他将有机会当面向这位智慧导师求教,接受这位“过来人”的亲自指导和确认,于是他欢喜地进入城中,准备面见佛陀。
关于佛教的爱情文章

关于佛教的爱情文章----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关于佛教的爱情文章篇【1】:商人的四个妻子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喜爱,不论坐着站着,丈夫都跟她形影不离。
第三个妻子是经过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边甜言蜜语,但不如对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
第二个妻子与丈夫常常见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
只要在一块就彼此满足,一旦分离,就会互相思念。
而第一个妻子,简直像个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劳作都由她担任,她身陷各种苦恼,却毫无怨言,在丈夫的心里几乎没有位置。
一天,这个人要出国做长途旅行,他对他四个妻子说:“你肯跟我一块儿去吗?”第四个妻子回答:“我可不愿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无情,就把第三个妻子叫来问:“你能陪我一块去吗?”第三个妻子回答道:“连你最心爱的第四个妻子都不愿意陪你去,我为什么要陪你去?”丈夫把第二个妻子叫来说:“你能陪我出国一趟吗?”,“我受过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国,恕我不能答应。
”丈夫也憎恨第二个妻子无情无义,对第一个妻子说:“我要出国旅行,你能陪我去吗?”他平日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携带决非意中人的第一个妻子,离开都城而去。
原来,他要去的国外乃是死亡世界。
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乃是人的意识。
第四个妻子,是人的身体。
人类疼爱肉体,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
但若大限来临,生命终结,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罪福,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肉体轰然倒地,没有办法陪着。
第三个妻子,无异于人间的财富。
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宝,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
第二个妻子是父母、妻儿、兄弟、亲戚、朋友和仆佣。
人活在世上,互相疼爱,彼此思念,难舍难分。
死神当头,也会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坟墓。
用不了多久,就会渐渐淡忘了这件事,重新投身于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个妻子则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开悟人生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藏族僧人写的爱情书

藏族僧人写的爱情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藏族僧人一向被视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他们以修行、默念经文为生活中心,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涉及世俗之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被传为佳话,讲的是一位藏族僧人写的一封爱情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顿珠的年轻僧人,他来自西藏高原的一个僧院,自幼就在佛学院中学习经文,虔诚地信奉佛教。
顿珠从小聪慧过人,对佛法颇有天赋,很快便成为僧院里的一颗明珠。
就在一个春日的早晨,顿珠在一次修行时邂逅了一个来自附近村庄的女孩,她名叫亚玛。
亚玛一头碧绿的长发,眼睛清澈明亮,皮肤如莲花一般洁白,让顿珠心动不已。
虽然僧人是要守戒的,但面对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顿珠的内心无法平静。
顿珠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亚玛的视线中,虽然只是远远地观望,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时刻关注着她。
亚玛也渐渐察觉到了顿珠的存在,她发现那个虔诚的僧人竟有着与众不同的眼神,里面透露着一种深切的情感。
一天,顿珠在僧院里冥思若思,忽然灵感来临,他决定要写一封爱情书给亚玛。
尽管这个决定与僧人的身份格格不入,但他已经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
于是,顿珠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写作。
在这七天里,顿珠每天早早起床,晨钟声响之际开始默写经文,然后独自坐在小屋里,用庄严凝重的字体书写这封爱情书。
他的每一个字每一笔都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对亚玛的爱慕之情。
书信完成后,顿珠亲自将信送到了亚玛的手中。
当亚玛展开那封精美的书信时,她看到了里面细腻的字迹,那是一种她从未感受过的温柔和关怀。
信中诉说着顿珠对亚玛的爱意,以及对两人未来的美好憧憬。
亚玛读完这封信后,内心波澜不惊,她沉默片刻,终于决定给予顿珠一次相见的机会。
在翠绿的草地上,两个年轻人相遇了,他们坐在盛开的鲜花中,聆听着彼此的心跳声。
从那天起,顿珠和亚玛的感情逐渐升温,他们开始相互倾诉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但他们的心却紧密相连,温柔的爱与虔诚的信仰在他们之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在佛教经典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更深刻地诠释了佛家对于爱情的理解。
其中,有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传颂。
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舍利弗和耶酥卫女的爱情故事。
舍利弗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出家前是一位富有的贵族,而耶酥卫女则是一位聪慧美丽的女子。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相爱了,然而由于舍利弗已经出家成为僧人,他无法与耶酥卫女结为夫妻。
尽管如此,耶酥卫女仍然默默地守候在舍利弗身边,她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感化了舍利弗,使他更加坚定地修行佛法。
最终,耶酥卫女因其高尚的品德而被佛陀赞誉为“舍利弗之妻”,两人的爱情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
另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是关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
文殊菩萨是智慧菩萨,普贤菩萨则是行愿菩萨,两人常常一起出现在佛教经典中。
据传说,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一对不世俗的爱人,他们用无私的爱和智慧来感化众生,帮助他们脱离苦海。
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视为佛教中最完美的爱情之一,是对于爱与智慧的最好诠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佛家爱情故事,比如弥勒菩萨与妙音菩萨的爱情故事,观世音菩萨与普贤菩萨的爱情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佛家对于爱情的理解,无论是在世俗的情感中,还是在超脱的智慧中,爱情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总的来说,佛家经典中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对于爱情、智慧、慈悲的深刻思考和诠释。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世俗的束缚,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和慈悲,是对于众生的无私奉献和感化。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让爱与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深刻的意义。
佛教经典故事19个

佛教经典故事19个01.母鹿断肠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
(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
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
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
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
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
太康初年飞升成仙。
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02.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
”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
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
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
”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
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03.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
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里的经典爱情故事每段爱情在走向终结时,到带回去,一路上或花草鲜美,或落英缤纷,而最初总是倾心,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教里的经典爱情故事。
佛教里的经典爱情故事1:遁入空门的爱情史载,北魏文成帝四女儿诚信公主出家于五台山北麓的一座小寺庙。
后来,这座小寺庙加以扩建,改名为公主寺。
公主寺挨近的那个村庄,遂更名为公主村。
出家是一种非凡的选择。
出家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虔心信佛,一种是人生遭遇了挫折。
诚信公主出家属于后者。
她是因为逃婚而遁入空门的。
那一年,诚信公主年方18岁。
这位在草原上长大的姑娘,既会骑马。
又会射箭,有着先被人健康的体魄,豪放的性格,又有着天生的丽质,眉清目秀,皓齿如玉。
自北魏定都平城后,她又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再跟汉人的逐渐融和中,聪颖好学、心性好强的诚信公主从汉文化当中学得不少进步的东西。
在与汉族青年的接触当中,她不知不觉爱上了原吏部尚书崔玄伯的孙子崔恂。
崔恂与诚信公主情趣爱好相同,脾味相投,二人遂定终生。
当媒人提亲时,不想却遭到了文成帝的坚决反对。
文成帝为什么要反对这桩婚事呢?是他不喜欢崔恂吗?不,崔恂一表人才,知书达礼,甚得文成帝欢心。
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要力阻这桩婚姻呢?说起来,原因还颇为复杂。
北魏国的开国元勋叫拓跋珪。
拓跋珪东征西杀,逐渐征服了北方不少部落,并占领了中原广大地区。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必须依靠汉族人才,接受封建制度。
这时候他接纳了汉族士大夫,其中就包括后来被他用为吏部尚书的崔玄伯。
拓跋珪在推行封建制的同时,还保留了残忍落后的奴隶制。
复杂的阶级结构造成了(五台山)北魏政权的不稳定性。
拓跋珪死后,太武帝大动干戈,统一了北方,又帅师南征,遏止了刘宋的进攻,使南北力量趋于平衡。
这一系列的战争,虽巩固了北方政权,但也使国力大为减弱(五台山)。
所以,在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时,就出现了一个“民怨沸腾,朝野楚楚”的局面。
民族矛盾趋于缓和,阶级矛盾逐渐尖锐起来,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文成帝血腥镇压了河间莫县的农民起义,被杀者不计其数。
就在此时,崔家派人来提亲,文成帝气不打一处来,断然回绝了这门亲事。
文成帝不像拓跋珪那么开朗。
面对汉族农民的不断起义与反抗,他不思改革,消除政治弊端,缓和阶级矛盾,而是一味地强权镇压,并且对汉族官吏心怀疑窦,不仅不敢重用,而是动辄就加以杀戮。
他认为(五台山)汉族农民的的起义可能得到了朝廷当中一批汉族官吏的怂恿,但又拿不到证据。
他的一些不重实事实、单凭猜测的做法严重影响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五台山)这与后来的魏孝文帝的开明统治形成极大的反差。
诚信公主离家出走以后,文成帝曾派人到处寻找,但毫无结果。
于是,他就将崔恂拿下狱,想让其供出四公主诚信的下落。
崔恂虽知道四公主出家之事,但他在酷刑之下始终是三个字:不知道。
最后崔恂虽被释放回家,但终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
诚信得悉崔恂被折磨致死的消息后,几次寻死,都因随她出来的贴身丫鬟相救而活了下来。
丫鬟说:“公主以千金之躯自寻无常,崔公子于黄泉之下亦笑汝软弱矣!我等既已皈依佛门,当忘却红尘恩怨,赎往身今世之罪孽,超度崔公子之地狱冤魂,与我等同往西天极乐世界,方是正果,不知公主意下如何?”公主听了丫鬟的劝解,随将悲痛化为动力,潜心念佛,只求早日得道,与崔公子比翼双飞,同往无忧无虑的西天极乐世界。
孝文帝在位时,曾派人上五台山寻找诚信公主。
孝文帝不仅是北魏,而且是整个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代明君。
在他手上实施了多方面的成功改革,使经济一度呈繁荣景象。
自国都从平城前都洛阳之后,为了能更好的治国,孝文帝更加尊崇佛教,将北魏太武帝灭佛时所毁寺庙又大量重建修葺,使五台山佛教又重新进入一个繁荣兴旺的时期。
他曾亲自派内大臣赴五台山寻找诚信公主。
当诚信公主读到孝文帝亲笔御书之后,感慨万分。
内大臣问她有何书信带回时,她说没有。
问她有何须办之事时,她亦回答没有。
内大臣回洛阳之后,将寺庙简陋的情况回禀皇上,孝文帝马上拨巨款重新修缮公主寺。
后来,气势恢弘的公主寺毁于战火,现存山门、过殿、韦驮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马王殿等建筑均系明清时所建,北魏时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了。
自诚信公主出家到现在,历史已前进了1500年,虽然她生活的那个环境早已面目全非,但“公主寺”三个字却依然记述着那一段历史。
每一位游客只要踏进五台山公主寺内,无不被诚信公主忠于爱情、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所感动。
佛教里的经典爱情故事2:佛与石头石头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该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佛笑了笑: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
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得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的人呢?石头也笑了:可是朋友们都劝我找个爱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佛说:真要是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将从此注定碌碌无为!你是习惯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
你不再去追逐一个自己爱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脚步也就停滞下来了。
石头抢过了佛的话:那我要是追到了我爱的人呢?会不会就……佛说:因为她是你最爱的人,让她活得幸福和快乐被你视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还会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而不断努力。
幸福和快乐是没有极限,所以你的努力也将没有极限,绝不会停止。
石头说:那我活的岂不是很辛苦?佛说:这么多年了,你觉得自己辛苦吗?石头摇了摇头,又笑了。
石头问:既然这样,那么是不是要善待一下爱我的人呢?佛摇了摇头,说:你需要你爱的人善待你吗?石头苦笑了一下:我想我不需要。
佛说:说说你的原因。
石头说:我对爱情的要求较为苛刻,那就是我不需要这里面夹杂着同情夹杂着怜悯,我要求她是发自内心的爱我的,同情怜悯宽容和忍让虽然也是一种爱,尽管也会给人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幸福,但它却是我深恶痛绝,如果她对我的爱夹杂着这些,那么我宁愿她不要理睬我,又或者直接拒绝我的爱意,在我还来得及退出来的时候,因为感情是只能越陷越深的,绝望远比希望来的实在一些,因为绝望的痛是一?那的,而希望的痛则是无限期的。
佛笑了:很好,你已经说出了答案!石头问:为什么我以前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而现在我爱着一个女孩,我却常常会发现长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石头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佛说:恭喜。
你对她的爱是成熟、理智、真诚而深切的。
石头友堠惊讶:哦?佛又继续说:她不是这世间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爱她的时候,你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
但你还是那么地爱着她,因为你爱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靓丽,要知道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你对她的爱恋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东西,也就超越了岁月。
你爱的是她整个的人,主要是她的独一无二的内心。
石头忍不住说:是的,我的确很爱她的清纯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气。
佛笑了笑:时间的任何考验对你的爱恋来说算不得什么。
石头问:为什么后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赖?佛说: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已经潜移默化中将爱情转变为了亲情……石头摸了摸脑袋:亲情?佛继续说:当爱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亲情的,你会逐渐将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些宽容和谅解,也只有亲情才是你从诞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别无选择的,所以你后来做的,只能是去适应你的亲情,无论你出生多么高贵,你都要不讲任何条件的接受他们,并且对他们负责对他们好。
石头想了想,点头说道:亲情的确是这样的。
佛笑了笑: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
石头沉默了: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宿命。
石头问: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辛苦地去爱一个人。
是否值得呢?佛说:你自己认为呢?石头想了想,无言以对。
佛也沉默了一阵,终于他又开了口: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无怨无悔。
石头长吁了一口气,石头知道他懂了,他用坚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没有再说话。
(信仰由自性中流露,做一个正信而快乐人)佛教里的经典爱情故事3:我是佛前一朵云我本是一片云朵,轻轻飘浮在忘忧河的上空,无所谓悲喜,无所谓牵挂。
在一场大雾之后,我仿佛睡了去,等我睁开眼时,我已躺在了一片莲瓣上、晶莹剔透,那场大雾使我改变了我的模样。
我从云中来,落在了青莲的瓣上,成为青莲上的一颗露珠。
青莲温婉如水,带着些淡淡的幽香,让我有了欢喜的感觉,自此,我与青莲相依相伴,同看明月繁星,日出日落。
静静的河水犹如玉一般地温存,佛常在河边打坐,微风徐来,便可听见阵阵清悠的梵唱。
我与青莲每日都沐浴在这清风梵音之中,青莲常常会对我浅笑,她说我像一颗珍珠,而我说我宁愿为你项上的链。
每每这时,青莲的笑意就更浓了,她说,你总是要走的;她说,她的莲瓣上不能永远戴着项链。
我知道这是真的,因为我只是青莲上的一颗露珠。
我的前身是一片云朵,机缘让我成为一颗露珠,落在青莲的瓣上,我还能再奢求什么呢?我只有每日里静听佛的宣号,我只有默默的随着佛宣号,我只希望我能陪青莲多些时间。
这样不知过了几世几年。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离开青莲到了佛的掌中,我居然成了佛掌中的一粒佛珠。
再看青莲,她还在忘忧河中微绽着,没有了我,青莲还是静静的,散发出脉脉的幽香,她早就知道我会离去,只是,她不知我会去何方。
我突然发现,我的心里全是青莲的影像,我想我是爱上了青莲!我不知她会不会想起我,想起莲瓣上那颗愿为她项上链的露珠?我想她已经不记得我了,她早已知道我注定要离开。
忘忧河中清晰地映射出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我知道,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相。
芸芸众生,每年每月每日都轮回着前身后世的事。
佛在众生之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我常不解,为什么佛不肯将这些人都点化了去,为何要他们受尽磨难,几世轮回?青莲便在这映射人间百态的忘忧河中,渐渐吐露着芬芳。
我问过佛,为什么我佛宣称能普渡众生,但众生却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大喜大悲?我佛如何不去解脱他们?佛微微合眼,说:“佛,要讲究一个缘字,每个世人都要接受考验和磨难才能修得正果。
若不经一事,便不能悟,若不悟,自然也就不能解脱。
佛本来自人间,初为世人,之所以修炼成佛,皆因历尽苦难后的大彻大悟。
”其实这一点我是知道的。
我是佛掌中的一粒佛珠,每日从佛的指间滑过。
我知道佛的慈悲,但我还是不忍看忘忧河中的世间百态,尤其不忍看到那些男男女女流下的、形形色色的眼泪。
我不知道青莲是不是也看到了这一切,不知道她的心里会做怎样的想法。
佛前的青莲,总是静静地聆听着梵音,从不肯有半点儿的声息,我不知她在想什么,她总是低着头,犹如入定般的沉默。
我常能看到佛爱怜地看着青莲,有时会轻轻地叹息。
每每这时,我便在佛的手中转动起来。
我想我与青莲应该是有缘的,我原本是一片云朵,如果无缘如何会变成青莲上的一颗露珠,陪着青莲几世几年?我问过佛,佛并不答我,只是轻轻的让我在他的指间滑过,我也听过佛与青莲的对话,佛只是让青莲美丽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