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合集下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一一、导课: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

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o) 擎(qng) 裘(qu)骑(j)酣(hān) 鬓(bn) 遣(qiǎn)2、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背诵《望江南》温庭筠是晚唐诗人兼词人,他是花间词的鼻祖,此后的五代词风多是伤离惜别。

怀春感秋、男欢女爱、闺怨相思等,直至苏轼高唱出一首首恢弘飘逸、豪迈奔放的壮歌时,词坛震动了,词人震惊了。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由此后与婉约相对的豪放词风确立起来了。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温庭筠、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四、文本解析(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1)老夫:作者自称。

当时苏轼三十九岁。

(2)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

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太守。

(3)聊:姑且,暂且。

(4)黄:黄犬。

(5)擎:向上托。

(6)苍:苍鹰。

(7)胸:胸怀。

(8)胆:胆气。

(9)开张:宽阔豪壮。

(10)持:拿着,握住。

(11)会:定将。

(12)挽:拉,牵引。

(一三)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14)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内容和苏轼的生平。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2)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2. 新课导入:(1)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诗。

3. 教学内容:(1)讲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4. 学生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知识。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诗词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苏轼、密州出猎的习俗等。

诗词主题和意境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场景和情感。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诗词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等。

强调苏轼在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诗词背景解释诗词的写作背景:密州出猎的习俗。

介绍密州出猎的起源、过程和意义。

2.3 诗词创作背景分析苏轼创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动机和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第三章:诗词原文解析3.1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诗词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起承转合。

3.2 词汇和意象解析解释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引导学生通过词汇和意象感受诗词的美感。

3.3 诗词意境分析分析诗词的意境,包括景物描绘、情感表达等。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意境的品味,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诗词主题探讨4.1 主题提炼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主题。

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2 主题关联将诗词主题与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等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主题与时代背景的相互关联。

4.3 主题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示。

鼓励学生运用诗词主题进行创作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

评价学生对诗词背景、原文解析、主题探讨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5.2 学生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词解析、主题关联等。

给予学生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密州出猎”、“雄兔脚扑朔”等。

(2)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如“射虎南山”、“遣冯唐”等。

(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运用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诗歌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的熟读背诵和课后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情况。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

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师:你怎么知道?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

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

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

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6.范读。

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11、朗读这首词2、文学常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思考(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2010年,韩国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军事实弹演习,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士的综合素质,你知道还有什么目的?(对不友好的国家示威,以起到震慑作用),苏轼也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演习,不过他的目的却是提高民众保卫祖国的意识和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这次演习的盛况和作者的感想。

二、读题。

“三分诗七分吟”,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3、出城打猎,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三、读作者
“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

1、作者是谁?
2、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
苏轼(1037-1101)文学家。

字,号。

谥号文忠。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的创始人。

与父、弟共享文名,合称“三苏”。

创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

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
力。

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四、读课文。

A、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发()、骑( )、为()
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朗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放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婉约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同学们预习得不错。

3.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B、读懂词意
1.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讨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理解了词意,请你说一说,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3.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出猎的场面是怎样的?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场面很壮观,语言有气势,下面,我们再次一起读这首词,读出气势来。

五、领悟情感
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

我们学古诗词,不仅要感受它的语言,更要感受诗词的内涵。

学法指导: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

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1、“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
2、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报效祖国。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分析典故
①、“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②、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
提示:“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
③、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④、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那么“遣冯唐”呢?
4、下面,我们带着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5、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有没有信心?(学生背诵)
六、读材料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兼顾的矛盾体;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
七、总结课堂
这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