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能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生物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
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教育原理、心理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涵盖生物学各分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专业方向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如生物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实践环节则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研究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然后,教学方法。
我们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再来说说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需在教育实习中,了解生物学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期间,学生要深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育调查和研究,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生物学教育动态,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出国访学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好了,咖啡喝完了,方案也完成了。
希望这份“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能够为生物学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注意事项:一想到注意事项,脑海里就浮现出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是课程学习的压力,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太多,难以消化。
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

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指南》嘿,小伙伴们!今天咱就来聊聊生物学硕士培养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生物学,那可是个神奇又充满奥秘的领域呀!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学硕士,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首先呢,课程学习那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一堆堆的知识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你面前跳来跳去,你得把它们都抓住,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可别小瞧了这些课程,它们就像是盖房子的基石,没有它们,后面的路可不好走。
然后就是实验啦!生物学的实验那可太有意思了。
你可能会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和各种仪器、试剂打交道。
有时候可能会失败,哎呀,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小怪兽打败了一样。
但是别灰心呀,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多尝试几次,说不定就成功了呢!说不定你能在显微镜下发现一个新的小世界,那感觉,啧啧,倍儿棒!还有呀,参加学术交流也很重要呢!去听听那些大佬们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就像给自己的大脑来了一场豪华的盛宴。
说不定还能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探讨生物学的奥秘,那多有意思呀!说到研究课题,那可得好好选。
就像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一样,得合自己的心意。
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在研究的过程中才会有动力,有激情。
不然,每天面对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课题,那得多痛苦呀!当然啦,导师也很关键哦!一个好的导师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你前进的道路。
他们会给你指导,给你建议,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
所以呀,选导师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导师。
在这一路的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累,很想放弃。
但是想想自己的梦想,想想自己对生物学的热爱,咬咬牙,坚持下去。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咱生物学硕士可不能只是书呆子哦,还得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技术,说不定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呢!总之呢,生物学硕士培养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有对生物学的热爱,就一定能走得稳稳当当,收获满满的成果!加油吧,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在生物学的海洋里畅游!。
华东师大生科院-课程与教学论(生物)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生命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具有较系统扎实的生物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基础及开阔的学术视野,能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国内外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具备组织和承担实施相关科研课题的能力。
毕业后能承担有关生物学教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教学、培训以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实践、文献阅读与专题讨论以及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因材施教,注重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硕学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学教育理论和实践2、生物学实验研究3、生物学教育技术4、生物学教师教育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的2-3门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 8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 5 学分。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看法。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她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
植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为人类服务。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的利用等。
培养方案

共71人
14
文华、田丽红(10名老师)(5名研究生)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何培新、管蓉、艾照全、邹其超、张玉红(5名老师)( 9名研究生 ) 分析化学:王升富、叶勇、宋功武、陈怀侠、张修华、何瑜(6名老师)( 5名研究生) 应用化学:宋功武、鲁德平、张金枝、周立新、王应席及全院所有方向的导师 (4名研 究生) 物理化学:张干兵、吴慧敏(2名老师)( 2名研究生) 化学工程:杨世芳、周吉及全院所有方向的导师(17名研究生) 学科教学论(化学):吴琼(1名老师)(3名研究生)
化学学科前沿讲 座2) 2
54
1
讲授
考试
考查
8学 分
1,2,3 讲授 ,4 讨论
1)综合考试,仅提供1次补考机会。 2) 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实行签到制。
5
课程体系 无机化 学
课程名称
学 分 2 2 2 2 2 3 2 2
学 时 36 36 36 36 36 54 36 36
开课 学期 1 1 2 1 1 1 1 1
3
2 2 2
54
36 36 36
1
1 1 1
讲授
讲授 讨论 讲授 讨论 讲授 讲授 讨论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7学 分
研究方 向课
5学 分
现代测试方法
3
54
1
考试
8
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文献检索与利用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环境化学 生物分析化学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高等化工动力学(化学工程专
一、研究生培养
1)学术型
1、学制
学习年限一般为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物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及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等和高等生物教师及研究、管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旳学科,属教育学旳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立于2023年。
本专业遵照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旳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旳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旳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气氛,融合有关学科旳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旳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重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旳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旳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旳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详细规定是:1.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科学旳思想措施和诚朴旳工作作风,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旳专门知识,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旳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关领域旳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旳知识基础和较宽旳知识面。
3.具有措施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学会运用科学旳研究措施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实践问题旳能力。
54. 具有较强旳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可以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旳能力。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高层次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 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具有较为宽厚的生物学专业基础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3. 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一、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生物学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60学时 3 学分现代生物学进展专题60学时 3 学分生物技术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人类遗传学40学时 2 学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40学时 2 学分生命与科学史40学时 2 学分人体构造与健康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物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及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等和高等生物教师及研究、管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计划
六、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
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至少10次,按《长春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考核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有长春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一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的学位伦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一年,硕士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保证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
导师和指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生选题的指导。
2.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应在第3学期进行,开题报告论证会由学科教研组组织根据“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审核标准”进行评审。
开题通过,记1学分。
3.论文撰写
论文开题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以取得指导和帮助,为学位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
研究生与导师应对论文的最终质量共同负责。
要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观念和精品意识,保证用于论文指导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4.论文评阅与答辩
评阅和答辩实行单项打分。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实行预答辩制度和“双盲”评定。
只有通过预答辩和“双盲”评定,才能进行正式答辩。
八、须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1]崔鸿.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芳宇.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周续莲.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阳光出版社,2010.
[4]朱立祥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郭永峰.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
[6]胡玉华.生物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胡继飞等.创新生物教学方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郑晓蕙.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鲁亚平.生物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10]王永胜.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选读书目
[1]达兹因克里维奇.细胞术方法精要.科学出版社,2012.
[2]张文华.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余自强.生物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付必谦.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
[5]李世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
[6]胡继飞等.生物教育科研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刘佳佳等.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杨群.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
[9]赵锡鑫.生物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微生物生態研究会.微生物の生態/ 1 / 方法論をめぐって.東京大学出版会,1975.
3.期刊
[1]人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现代教育论丛,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
[4]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
[5]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6]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7]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
[8]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9]中国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0]学科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二)学位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