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之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美术鉴赏及其意

美术鉴赏及其意

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丰富旅游体验
在旅游过程中,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通过美术鉴赏 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丰富旅游体验。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欣赏当地美术作品,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 风格,促进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优秀的美术作品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促 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在艺术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疏导与情绪调节
美术鉴赏作为一种艺术治疗手段,可以帮助人们疏导情绪、缓解 压力,对于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促进自我表达与沟通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活动,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加强自我认知和沟通表达能力。
康复治疗与身体康复
美术鉴赏和创作可以帮助身体疾病康复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康复治 疗,提高生活质量。
美术鉴赏的历史发展
美术鉴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对雕塑、绘画等 艺术形式进行鉴赏和评价。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美术鉴赏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 泛的发展和推广。
现代美术鉴赏则更加注重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发展,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 历史学等相互融合,形成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鉴赏体系。
色彩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色彩在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 征意义,如在中国红色常代表喜庆, 白色代表哀悼。
构图的平衡美
画面的稳定性
构图的层次感
通过合理的构图安排,可以使画面呈 现出稳定感,使观众感到舒适。
通过前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安排, 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构图的对称与非对称
对称构图可以营造出庄重、平衡的效 果,而非对称构图则更加灵活多变。

高中美术鉴赏课之我见

高中美术鉴赏课之我见

高中美术鉴赏课之我见摘要:美术鉴赏课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大,针对高中生个性成长、知识增长、责任心提高等特点,鉴赏课的开设成为他们看大世界的小窗口,对拓展高中生的审美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设计鉴赏教育学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的开设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美术鉴赏课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大,针对高中生个性成长、知识增长、责任心提高等的特点,鉴赏课的开设对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高中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学习相对比较紧张。

时间抓得紧、纪律抓得严。

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

况且,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全失去力量的前提下,高中生更是每天除了学习就是考试,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更不用说去旅游或考察,而阅读课外书籍和外出旅游是高中生生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完成素质教育目的的关键。

美术鉴赏课在高中学校的开设已成为高中生看外面大世界的小窗口,鉴赏课更是发挥了网络资源这种强大的力量,使高中生“足不出户”便可看到外面世界的多彩,拓展课他们的审美视野。

我们有理由相信,设计鉴赏课的学习除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外,同时也会成为放松他们紧张学习情绪的好途径。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说:“愉悦可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接受。

”也就是说,愉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针对美术鉴赏课来说,其在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下区别于传统教学,没有1+1=2的标准答案,它欲意打破各种形式的千篇一律,发觉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倡导他们进行天马行空想象的同时也会不失时机的展示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的掌握了学习的知识。

美术鉴赏之油画之美

美术鉴赏之油画之美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 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 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 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 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 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 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 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 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 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 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 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 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 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 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 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 芬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
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 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 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动 的小船在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辩,远 出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若隐若现,画家把这一印象 收入在画布上,如此大胆的用凌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 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震撼了画坛。被作为印象派 代表作载入史册。
印象派的创始人——莫奈
莫奈1840年11月4日生于 巴黎, 他是自然的观察者, 也是人生的观察者。将人与 物象在浩瀚的自然中视为连 带同一的生命,是他终生的 信念。 “印象派”在大众的 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整个欧洲 十九世纪末期的艺术潮流。 印象主义包罗了美术、文学、 音乐等多种门类的艺术。
印 象 · 日 出
《 西 斯 廷 圣 母 》
《西斯廷圣母》
这是一幅祭坛画,作者以精湛的技艺塑造 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她为了人类 美好的未来,献出了自己惟一的儿子。拉斐尔 一反传统手法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表现手法,让 人们从运动的观点和运动的感觉来观赏圣母下 凡,从构图来看显著的特点是稳定的安祥感和 旋律般的运动感。艺术史家高度评价这一杰作 可与《蒙娜丽莎》媲美,都是人类文化艺术宝 库中的稀世瑰宝。

美术鉴赏课件之油画

美术鉴赏课件之油画

三、笔触
(二)笔触与情感
image36.TIF
三、笔触
图322 《星空》凡·高
三、笔触
image37.TIF 图322 《星空》凡·高
三、笔触
image38.TIF 图324 《波西米亚》基弗
一、西方油画名作鉴赏
1. 达·芬奇《蒙娜丽莎》鉴赏
image39.TIF
一、西方油画名作鉴赏
图325 《蒙娜丽莎》达·芬奇
image21.TIF 图37 《地道战》罗工柳
一、透视与构图
image22.TIF 图38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一、透视与构图
图39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一、透视与构图
(一)构图法则 1. 统一与变化 2. 对称与均衡 3. 疏与密 (二)构图形式 1.“一”字形构图
image24.TIF 图310 《静物》莫兰迪
一、西方油画概述
(一)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 1. 意大利文艺复兴
图31 《雅典学院》拉斐尔
一、西方油画概述
2. 威尼斯文艺复兴
image16.TIF
一、西方油画概述
图32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
3. 西北欧文艺复兴 (二)17世纪美术
一、西方油画概述
图33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伦勃朗
3.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鉴赏
image55.TIF 图337 《塔吉克新娘》靳尚谊
二、中国油画名作鉴赏
image56.TIF 图338 《父亲》罗中立
二、中国油画名作鉴赏
大头4.eps
图315 《红黄蓝的构图》蒙德里安
二、 明暗与色彩
2. 明暗对比
image31.TIF 图317 《小孩头像》鲁本斯

清明上河图美术鉴赏

清明上河图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之《清明上河图》摘要:《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

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同时,由于它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的社会意义、深切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得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今藏故宫博物院),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包括《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一.《清明上河图》与作者简介《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风俗画。

北宋张择端作。

该图纵24、8厘米,横幅528、7厘米,长卷,绢本,淡设色。

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风光,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所绘景物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时代气息浓厚,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重要的形象资料,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来摄取景物,大到原野、河流、城廓,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成统一整体,段落分明,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但衣着、神情、活动都各有所异,极富情趣。

画面远近结合,疏密相济,陆水辉映,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在南宋有很多摹本,市面上以一两金价发售。

宋、金、元、明、清内府和许多私人都珍藏过。

现藏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说明:本课内容较多,鉴于课程安排和知识分析,我选材于教材二十九页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知识衍生,挖掘“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人生关系”这个知识点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花鸟画是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我认为通过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诗书画印和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来来鉴赏中国传统花鸟画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结合艺术家的生平和个性特点,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虽然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画外之意”,但画面本身的造型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作品毕竟不是文学和诗歌,即使要表达某种意义,也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

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但实际上每幅作品表达隐含意义的方式都不一样,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情感,例如,“四君子”这样的题材在中国是通用的图式,但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画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我们从教材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来分析美术作品与画家的人生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国画作品的“画外之意”。

教学工具1、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学习过一些美术鉴赏知识,但大部分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鉴于此情况,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的例子,直观的语言去启发式的教学,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再适当拓展一些美术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2、在课堂上,我发现高一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知识了解很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对作品上的题跋展开研讨,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关系。

《美术鉴赏》教案优秀4篇

《美术鉴赏》教案优秀4篇

《美术鉴赏》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术鉴赏》教案优秀4篇《美术鉴赏》教案篇一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之《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宏伟以及表现技法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北宋末年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

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同时,由于它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的社会意义、深切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得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今藏故宫博物馆),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包括《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一.《清明上河图》与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风俗画。

北宋张择端作。

该图纵24.8厘米,横幅528.7厘米,长卷,绢本,淡设色。

描绘北宋京城汴梁级汴河两岸的风光,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所绘景物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时代气息浓厚,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重要的形象资料,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来摄取景物,大到原野、河流、城廊,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成统一整体,段落分明,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但衣着、神情、活动都各有所异,极富情趣。

画面远近结合,疏密相济,陆水辉映,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在南宋有很多摹本,市面上以一两金价发售。

宋、金、元、明、清内府和许多私人都珍藏过。

现藏故宫博物馆。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清明上河图》蕴含的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绝伦的工笔描绘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梁(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详实的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细节等与民生有关的事物和自然景观,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自问世以来,几乎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

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摹本有30余件。

其真迹却是颠沛流离,久经周折,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该画真实地描写了汴京城内外的春日盛况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尤其是市民的生活和风俗状况。

首先,该画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相对宽松的局面。

我们从画面上描绘的北宋首都汴梁的繁荣景象不难看出,《清明上河图》是为歌颂太平盛世而作的。

诚然,北宋的统一,打破了五代时各地割据的局面,形成北宋地主政权与契丹奴隶主政权(辽)和以后的金以及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西夏政权的对立局势。

其次,市场的繁荣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以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为时代背景,以水门以东至虹桥附近汴河两岸为实际地理位置,以郊野、虹桥、城关三段为情节,以市民“出郊”、“上河”、“赶集”、“扫墓”等活动为主题,精细的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盛况。

按习俗,清明节全面放假,人们除了上坟外,还四处游玩、逛街、购物、串门、聊天、赶集,或三五成群,或一家大小欢乐喜庆,到处人山人海,莺歌燕舞,一派生机。

《清明上河图》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北宋时代东京的都市风光,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北宋时代东京的都市生活。

由于描写真实有据,刻画细致入微,《清明上河图》成为美术史上现实主义的杰作,并由此具有了可靠的“文献价值”,成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尤其是宋史的形象资料。

三.图中艺术价值鉴赏
第一,内容丰富。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技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

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妇女、儿童、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逛街、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

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邸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1700余人以及各种牲畜,木船,房屋阁楼。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为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

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题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的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精细的手笔配以矿物颜料的渲染,使得整幅作品美轮美奂,既丰富了具有形象又富于诗情画意。

《清明上河图》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气势。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代的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第四,它的艺术构思,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方面的重要特点,它不是像西洋画一样,把视点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而是采取“移动透视”或者“散透视”、“不定透视”的手法来处理构图方式,这种书法更具有灵动性。

比如,虹桥上下,即画桥下,又画桥上,室内室外面面俱到。

画家的观察和表现物象的能力和技巧,实在是惊人的,它跳出焦点透视的局限,根据主题的要求和艺术的规律、虚实、节奏巧妙组织画面,并按照图画的需要,延长或者缩短上下左右的距离,更好地表现了画家的创意意图。

此外,它也将其广阔的生活画面和壮丽的山河景象,有头有尾地表现出来,充分地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