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
交通安全第三章交通版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简介
2.交通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系统(CAGSI系统)
由北京工业大学开发研制, 将地理信息用于交通事故信 息管理。具有采集、管理、 分析、更新等能力。在事故 统计、汇总及报表的基础上 增加了危险度判别、事故多 发地点鉴定、事故预测预报 等功能。
3.重庆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系统
根据Ka值分四个等级。
Ka
i 1
2(5 M
N)
i 1
M
N
危险度 不危险 稍有危险 危险 很危险
Ka
<3
3.1~8 8.1~12 >12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4.过滤法【5】 是一种对事故多发路段的判别方法,对路段事故按里程统计, 通过滤出路段事故密度来判定多发段。此法在日本、我国已经 有许多应用。2004年PIARS的道路安全手册中提到过滤法。 4.1平均路段法(原始方法) 选取路段,区间均分, 统计事故,画出分布, 确定标准,筛选多发。 优点—简单直接,区间无交叉;缺点—不能随机提取,且存在 多发段漏判。 4.2定步长过滤法 在平均法基础上,将区间 分为几个小的步长,逐步 推进统计事故,得出密度 分布。特点:改善了平均法,精度依赖步长,仍存在漏判。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简介
一.国外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 起自20世纪60年代,陆续开发公路数据管理系统,目前进入完善阶
段。如:
➢美国联邦公路局与北卡莱罗纳大学共同研制的公路安全信息系统; ➢美国联邦交通部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与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欧洲一些国家的公路信息网络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报告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道路交通事故如同一个个无法忽视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
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的我,每天都在提醒家长们要照顾好孩子,同时我也要关注孩子们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
今天,我就近几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引起大家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
一、事故概况根据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
201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8.2万起,同比增长3.9%。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27.5万起。
2021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再次呈上升趋势,达到29.1万起。
二、事故原因分析1.酒驾、醉驾:酒驾、醉驾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酒驾、醉驾事故4.5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15.7%。
这些事故中,大部分都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疲劳驾驶:疲劳驾驶也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长时间驾驶容易导致驾驶员精神疲惫,反应迟钝,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疲劳驾驶事故3.2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11.2%。
3.闯红灯:闯红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提高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闯红灯事故2.8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9.5%。
4.违章行驶:违章行驶包括逆行、超速、违章停车等行为。
这些违章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违章行驶事故2.3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7.8%。
三、事故人群分析1.驾驶员:年轻驾驶员由于缺乏经验,遇到突发状况时容易惊慌失措,发生事故。
2019年至2021年,18-25岁的年轻驾驶员共发生事故1.8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6.1%。
2.外卖、快递骑手:随着外卖、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外卖、快递骑手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
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

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交通事故频发不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进行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对策,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交通事故的统计要了解交通事故的情况,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工作。
交通事故的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数量统计:通过统计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我们可以了解交通事故的总体趋势。
这有助于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制定交通安全政策,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2. 事故类型统计: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不同的伤亡和损失。
统计各类交通事故的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高风险的交通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3. 事故地点统计:交通事故常常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点,例如交叉口、高速公路等。
通过事故地点的统计,我们可以确定交通事故的高风险区域,并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管理和监控。
4. 事故责任统计:交通事故往往有一方或多方的责任。
通过统计事故责任的归属,我们可以判断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驾驶技术、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的建议。
二、交通事故的分析交通事故的分析是在统计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旨在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事故频发原因分析: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频繁程度,我们可以找出导致事故频发的原因。
例如,驾驶员的违规行为、道路建设不合理等。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交通安全性。
2. 事故伤亡人数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员伤亡。
通过对伤亡人数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事故发生后的伤亡情况。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提前做好准备,以便迅速救治伤者,减少死亡率。
3. 事故时段统计分析:不同的时间段,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可能不同。
通过事故时段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事故高发时段,例如早晚高峰期。
这对交通管理部门而言,是优化交通流量、避免拥堵的重要参考。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交通事故的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有效措施,本文将对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一、交通事故的数量分析通过对近五年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事故数量的总体趋势以及具体的数据变化。
从统计数据上看,交通事故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导致了交通流量的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驾驶员的驾驶素质不高、违规违法行为频发等因素引起的。
二、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统计数据表明,在白天上下班高峰期和夜晚的12点至凌晨2点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
这与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密切相关。
三、交通事故的地点分布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在不同地点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的地点分布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车辆交叉路口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与驾驶员对交通信号灯的不规范使用、违法变道等违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
四、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中不同责任方的占比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事故责任的主要归属。
统计数据显示,超速驾驶、违法酒驾等驾驶员的违规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
此外,一些道路设施缺陷和交通管理不到位也会导致一定比例的事故责任。
五、交通事故的伤亡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中伤亡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中轻伤和重伤的人数较多,其中死亡人数较少。
这说明虽然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但是有效的救援措施和医疗救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
六、交通事故的类型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按照事故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事故类型的占比。
统计数据表明,碰撞事故和追尾事故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其次是侧翻事故和撞固定物事故。
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与趋势

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与趋势交通事故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受伤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通事故的情况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一、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分析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交通事故的各种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事故类型、车辆类型、驾驶员年龄、天气状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首先,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哪些地区的交通事故频率更高。
这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措施,如增加监控设施、改进道路设计等。
其次,事故类型的分析可以揭示不同类型事故的高发季节、时间段、天气条件等,这对于规划交通管理和应对突发情况都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根据车辆类型和驾驶员年龄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更容易导致事故的车辆和驾驶员群体,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教育和执法措施。
二、交通事故的趋势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交通事故的演变和预测未来的趋势。
首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交通事故数量的趋势来衡量交通事故的整体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事故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交通管理手段的改进和居民安全意识的提高。
反之,如果事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扭转这一趋势。
其次,可以通过分析特定年份或特定地区的事故趋势,来寻找事故的热点区域和季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最后,还可以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来评估交通安全政策的效果,并给予政府和相关机构提出改进建议。
三、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统计分析交通事故数据的目的并非仅仅停留在了解事故的情况和趋势,更重要的是为预防交通事故提供依据和启示。
首先,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地点和类型的统计数据,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如修复损坏路面、增设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
其次,针对高风险的车辆类型和驾驶员群体,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安全教育水平,强化驾驶培训,并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管。
第三章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讲解

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宏观上定量认识事故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制定交通法规、政策和交通安全措施依据检验交通安全政策和措施实际效果交通管理提供统计资料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研究提供资料交通事故是复杂的,需要一系列指标反映出事故总体各方面的数量特征,揭示出事故总体的内在规律。
反映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计算简单明了,使用材料便于收集根据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绝对指标可分为时点指标:反映某一时刻点上规模和水平的事故总数、汽车拥有量反映某一时间间隔的累积数量某一时间间隔的累积数量如某月份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绝对指标是认识事故总体的指标,使计算相对指标的北京市1993人,受伤人数为462人,受伤人数为1993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62人,受伤人数为73861人,受伤人数为1997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861人。
190128人。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得到的。
利用相对指标可认识交通事故发展变化程度、内部构成、相对指标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表明各类事故(原因)占总量的比值,说明构例如:机动车驾驶员92.23%意外3.12%0.13%2005年数据员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占事故总数的92.23%⏹行人乘车人占总数的2.51%⏹道路原因占总数的0.26%。
1.21.32.32.62.78驾车占道行驶超车行驶会车违法转弯油门控制不当疲劳驾车妨碍安全行车行为违法装载违法变更车道年与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相关的交通事故比例同一事故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或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应为10.56万人,美国的2.5倍,日本的15.3倍。
两个性质不同但有密切联系的绝对指标间的相互对比值,用以表现事故总体中某一方面的严重程度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计算方法:亿车公里事故率(次/亿车公里)百万辆车事故率(次/百万辆车)百公里事故数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段内交通事故的总体水平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n nx x x x 212=描述事故现象随时间变化规律,需要动态指标不同时间点上的交通事故数值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数的关系(1949-2004) 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环比增减量同一事故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比定基发展率:与基期比环比发展率:与前期统计数据比计算公式:199920002001200241286061697476000773137667501410173451314881575012943956641584212315461926666820411414302613137-105630105.83%110.36%127.35%151.87%226.96%279.57%284.41%245.55%105.83%104.28%115.40%119.26%149.44%123.18%101.73%86.34%19992000200120022003412866169747600007731376675071410173451314881575012943956641584212315461926666820411414302613137-1056305.83%10.36%27.35%51.87%126.96%179.57%184.41%145.55%5.83% 4.28%15.40%19.26%49.44%23.18% 1.73%-13.66%平均增长率记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与管理

(2)、统计图表分析法
(一)比重图
• 比重图是一种表示事物构成情况的平面图形。可 以在平面图上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各事物的 各种构成所占的比例。
(二)趋势图
• 趋势图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统计数据,利用曲线 的连续变化来反映事物动态变化的图形。趋势图 借助于连续曲线的升降变化,来反映事物的动态 变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交通事故发生规律 ,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降低事故损失。
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
(1)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
1)绝对指标——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 损失
2)相对指标——交通事故率
(1)车辆事故率——表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用该区域的机 动车拥有量来平均的交通事故次、伤、亡数字。一般 指每一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伤人)率;
(2)人口事故率——表示在所研究区域内,每十万人口因 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
• 直方图的高低表示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 曲线表示各因素影响大小的累计百分数。
• 按主次因素的排列,可分为三类:累积频率 在0%~80%的因素,称A类因素,显然是 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80%~90%的因素称 B类次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90%~100% 的因素称C类次要因素。
•50 •100 •%
在1周内事故高发于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周末 较少,这可能与工作日车流高峰有关。值得注意的 是,星期三事故多发,提示连续多日的工作,易产 生疲劳惰性,对交通事故防范的警惕性降低,使事 故率上升。
三、交通事故的管理
1、交通事故统计报告 (1)交通事故统计报告的要求 真实准确、及时迅速且注意保密
(2)统计的基本知识 1)绝对数 2)相对数 3)平均数 2、交通事故档案管理
交通事故分析PPT课件

第一节 事故因果链图
事故原因
事故开始 (主动安全)
事故过程 (被动安全)
事故结果
事故发生
事故方面(工程、心理、医学
.
事故参与者(人、车、环境)
1
第三章交通事故分析
第二节 分析交通事故的主要方法
• 一、统计内容 • 调查统计事故的次数、死亡、受伤、财产、原因、地点、时间、
道路、车辆、驾驶员、骑自行车的人、行人等,统计分析的全过程有 三个步骤,即调查、整理和分析。 • 二、分类法 • 分类法又叫分层法,把数据按不同的目的、要求、需要、性质所区分 的方法分类,搞清性质不同的数据资料及错综复杂的交通事故原因, 给出一种明确、直观、规律性的概念。 • 主要接时间、当事人、车辆、道路、原因、现象、人体受伤部位、死 亡时间、车辆隶属关系等分类,有类数据在原始资料中查找。 • 三、统计表格法 • 有关部门有《交通事故月报表》,按其要求及有关计算,填写报 表。
.
14
事故多发地段案例分析
2.事故回放
事故回放四:2005年4月2日,建水县临安 镇的周建刚驾驶桑塔纳载周建安、杨淑君、周玲 三人沿通建高速公路由曲江镇驶往建水县城,当 日23时45分行至通建高速公路K26+40 0M处时,由于超速行驶,致使该车车头与前方 同向行驶的石屏县夏祖江驾驶的重型厢式货车货 厢左后角相撞,乘车人周建安、杨淑君、周玲当 场死亡,驾车人周建刚受轻伤。
.
13
事故多发地段案例分析
2.事故回放
事故回放三:2005年3月22日 江西 籍驾驶员郑斌旺驾驶中型厢式货车由通海 县驶往建水县,当日12时40分,行至 通建高速公路K20+100M处时,因 超载连续下长坡导致制动不良,与道路中 心隔离带相撞,驶入对向车道后左侧翻于 道路上,驾车人郑斌旺当场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 二 月
120000 中国 100000 日本 美国
80000
中、美、日国民 经济发展速度与 交通事故死亡人 数的关系 (1949-2004)
60000
40000
20000
0 1949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增减量
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基准期:
定基增减量 环比增减量
(2)动态相对数
同一事故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比 事故发展率
本期数值与基期数值比 定基发展率:与基期比 环比发展率:与前期统计数据比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
1995-2003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动态统计表
24.0 23.4 20.9 15.3 38.7
38.7
7.6
15.1 14.8 14.7 13.613.5 13.4 13.0 11.8 11.2 10.8 10.710.710.7 10.510.5 10.2 9.4 9.0 8.6 8.3 7.6 7.1 6.8
5.8 5.6 5.3 5.3
世界主要国家每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2004 年)
美国:58次/亿车公里 英国:55 法国:27 德国:64 中国:41
例子: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发生交通事故总数80次、伤50人、 死亡20人,其长度为60公里,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 辆/日 计算事故率:
事故率: 受伤率 死亡率
(2)百万辆车事故率
一般用于计算和评价交叉口的事故率
事故次数
定基增量
环比增量
-
15842
12315
46192
66668
13137
定基发展率 (% ) 环比发展率 (%)
-
105.83 110.36 127.35 151.87 226.96 279.57 284.41 245.55 % % % % % % % % 105.83 104.28 115.40 % % % 119.26 149.44 123.18 101.73 % % % % 86.34 %
从上述分析可知: 运行事故率很难操作 人口事故率又不科学 车辆事故率比较科学,又比较好操作,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常采用车辆事故率。
我国机动车万车 我国 机动车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动态图 交通事故死亡率动态图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伊 俄 南 泰 希 韩 波 美 捷 毛 越 匈 西 瑞 葡 新 奥 卢 埃 意 法 肯 阿 加 印 中 德 丹 日 挪 英 瑞 朗 罗 非 国 腊 国 兰 国 克 里 南 牙 班 士 萄 西 地 森 及 大 国 尼 尔 拿 度 国 国 麦 本 威 国 典 斯 求 利 牙 牙 兰 利 堡 利 亚 巴 大 斯 尼 亚
年份 1995 27184 3 1996 28768 5 15842 1997 30000 0 28157 1998 34619 2 74349 1999 41286 0 14101 7 2000 61697 4 34513 1 20411 4 2001 76000 0 48815 7 14302 6 2002 77313 7 50129 4 2003 66750 7 39566 4 10 56 30
x 2 n x1 x 2 x n
如平均年龄
4 、动态指标
描述事故现象随时间变化规律,需要动态指标
(1)动态绝对数
动态绝对数序列
不同时间点上的交通事故数值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一 月
事故次数 受伤人数
死亡人数
二 月
三 月
第三章 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引言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目的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目的: :
1)查明事故总体状况 2)了解发展动向 3)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宏观上定量认识事故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意义: 意义 :
46192 27.35 % 15.40 %
-
5.83%
51.87 126.96 179.57 184.41 145.55 % % % % % 19.26 49.44% 23.18% % 1.73% 13.66%
-
5.83%
(3)动态平均数
平均增减量 平均发展率 平均增长率
5、事故率
道路交通事故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某一地区 或某一具体道路地点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登 记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事故率是重要的交通事故强度相对指标,可表示综合治理 交通的水平,用于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 指标:
2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 对比得到的。 得到的。 利用相对指标可认识交通事故发展变化程度、内部构成、 对比情况、事故强度等 相对指标可分为:
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
部分与总数的比
北京市1993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北京市1993 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62 462人,受伤人数为 人,受伤人数为 2878人 2878 人 1997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861 1997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73861人,受伤人数为 人,受伤人数为 190128人。 190128 人。
-
事故增长率 定基增长率: 环比增长率 计算公式
1995-2003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动态统计表
年份 事故次数 定基增量 环比增量 定基增长 率(%) 环比增长 率(%)
1995 1996 1997 30000 0 28157 1998 34619 2 74349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三种事故率中最科学的应该是运行事故率 三种事故率中 最科学的应该是运行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说明不了问题:对于人口少、机动化高国家与人 人口事故率说明不了问题:对于人口少、机动化高国家与人 口多、机动化水平低国家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的每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在世界上来说并不算高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6)事故当量死亡率
交通事故死亡率是交通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但仅仅根据 死亡人数确定的事故死亡率还不能全面表明事故的伤害程 度,需要综合考虑死亡、受伤(重伤、轻伤)—事故当量 死亡率
补充内容:
比较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亿车公里事故率
1、 人口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即每 ,即每10万人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2、 车辆事故率,即每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车辆事故率 ,即每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 亿 车公里事故率( 车公里事故率 (运行事故率) 运行事故率),即每亿车辆公里的交 ,即每亿车辆公里的交 通事故死亡人数。 考虑了处于静态的车辆拥有量 考虑了车辆的运行里程 应用于不同地区具有可比性 缺点:运行数据很难取得,目前除了美国等为数很少的 几个国家用运行事故率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是不用的。
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 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段内交通事故的总体水平 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段内交通事故的 总体水平 计算形式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 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
1 n x xi n i 1
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
亿车公里事故率 百万辆车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 车辆事故率 综合事故率
(1)亿车公里事故率(有人称为运行事故率)
车公里数可按以下介绍的几种方法:以每辆车的年平均运行公 里数乘以运行车辆数;用道路长度乘以道路上的年交通量
亿车公里事故率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事故率 指标,其值越小,说明交通安全状况越好。 1995年统计结果(事故率)
超 速 行 驶
不 按 规 定 让 行
未 保 持 安 全 距 离
酒 后 驾 车
违 法 占 道 行 驶
违 法 超 车
逆 向 行 驶
违 法 会 车
违 法 转 弯
油 门 控 制 不 当
疲 劳 驾 车
妨 碍 安 全 行 车 行 为
2005年与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相关的交通事故比例
(2)比较相对数
同一事故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 区之间的比值或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 的相对比。 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应为10.56万人, 是美国的2.5倍,日本的15.3倍。
事故分类 事故成因分析
表明各类事故(原因)占总量的比值,说明构 成。
例如:
行人乘车人 2.51% 非机动车 驾驶人 2.00%
道路原因 0.26%
其他 0.13% 意外 3.12%
机动车驾驶 员是事故的 主要原因, 占事故总数 的92.23% 行人乘车人 占总数的 2.51% 道路原因占 总数的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