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
2021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最佳选择题1、执业药师的基本技能是指在提供药学服务的各个环节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方法与工作能力。
不属于执业药师基本技能的是()A.处方审核B.处方调剂C.处方点评D.用药咨询E.药品配送【试题答案】E2、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中药学资料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雷公炮炙论》C.《本草经集注》D.《重修政和本草》E.《本草纲目》【试题答案】C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法的适应证是()A.阳虚B.阴虚C.阳盛D.阴盛E.阴阳两虚【试题答案】B4、中医学称为“刚脏”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试题答案】A5、某女,41岁。
近日因家事而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胃胀痞满,嗳气频作,月经延后;舌淡红苔白,脉弦。
根据藏象理论,其病机是()A.心主血脉功能失常B.肝主疏泄功能失常C.脾主运化功能失常D.肺主气功能失常E.肾藏精功能失常【试题答案】B6、易于生风动血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火邪【试题答案】E7、头晕耳鸣,视物旋转,闭目可缓解,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濡,其临床意义是()A.阴虚阳亢B.痰浊中阻C.心脾两虚D.风火上扰E.肾精不足【试题答案】B8、并开药名是指将2~3种疗效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而构成的处方名称。
"炒三仙"调配时应给付的饮片是()A.炒神曲、炒谷芽、炒山楂B.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C.炒神曲、炒麦芽、炒稻芽D.炒麦芽、炒谷芽、炒稻芽E.炒稻芽、炒麦芽、炒山楂【试题答案】B9、青光眼患者禁用的中药是()A.闹羊花B.白附子C.马钱子D.洋金花E.千金子【试题答案】D10、某女,45岁。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
应采用的治法是()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B.温补心阳,安神定悸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D.活血化瘀,理气通络E.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试题答案】C11、血清肌钙蛋白I(cTnl)增高的临床意义是()A.急性心肌梗死B.急性胰腺炎C.急性肾衰竭D.急性脑梗死E.急性胃肠炎【试题答案】A12、中药传统养护技术对抗贮存法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作用的养护方法。
350中药综合大纲

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
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 粉碎、筛析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
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
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
第五章 散剂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
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 胶剂
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
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章 胶囊剂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
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影响稳定性因素;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
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 注射剂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 、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
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
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3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我校招收中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三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常用 1.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 2.机制,并对不同的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 3.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分钟。
分,考试时间为180 本试卷满分为300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分中医基础理论 100100分方剂学分中医内科学 100 (四)试卷题型结构110% 占1.名词解释30% 占2.填空题35% 占3.单选题25% 占4.问答题四、考查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第一部分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中南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349药学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349药学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药学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药学和临床药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注重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考试范围为药事管理学、药理学及药剂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药事管理学、药理学及药剂学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20%、40%和40%。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主要涉及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包括单选和多选)、问答(包括简答、计算、论述等)。
具体题型及分数比例待出题当年由出题小组讨论确定。
Ⅳ.考查内容一、药事管理学第1章药事和药事管理的概念,药事管理的重要性;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性质和定义;药事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药事管理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学习研究药事管理学科的目的和意义;药事管理研究特征与方法类型,药事管理研究过程与步骤。
第2章药品及其管理分类:药品的定义、药品管理的分类、药品的质量特性和商品特征;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的性质、作用、行政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职权和行政行为;药品标准与药品质量监督检验:药品标准的含义、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监督、药品质量公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管理、非处方药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的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制度的建立、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用语的含义和分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的实施。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生参加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单位代码:10487 学术型报考学科门类(专业)总分基本要求单科基本要求政治外国语业务一业务二哲学[01] 300 50 50 90 90经济学[02] 350 55 55 90 90 法学[03] 330 50 50 90 90 教育学[04] (含体育学)320 50 50 180文学[05] 355 55 55 90 90 历史学[06] 300 50 50 170理学[07](不含0702)320 50 50 80 80工学[08](不含0801、0807、0815、0824、0812)340 50 50 90 90 力学[0801]、动力工程[0807]、水利工程[0815]、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320 45 45 90 90 农学[09] 300 45 45 80 80 医学[10](不含1001)330 50 50 180管理学[12] 360 60 60 90 90 设计艺术学[050404] 330 45 45 80 80 基础医学[1001] 295 50 50 180物理学[0702] 300 45 45 80 8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320 50 50 80 80 强军计划245 40 40 40 40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按国家线执行单位代码:10487 专业学位报考学科门类(专业)总分基本要求单科基本要求政治外国语业务一业务二金融硕士[025100] 350 55 55 90 90应用统计硕士[025200] 320 50 50 80 80 国际商务硕士[025400] 350 55 55 90 90 资产评估硕士[025600] 350 55 55 90 90 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 300 47 47 80 80 法律硕士(法学)[035102] 300 47 47 80 80 社会工作硕士[035200] 330 50 50 90 90教育硕士(含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英语[045108])320 50 50 90 9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 320 50 50 90 90 翻译硕士[055200] 355 55 55 90 90 新闻与传播硕士[055300] 355 55 55 90 90 出版硕士[055400] 355 55 55 90 90 建筑学硕士[085100] 320 45 45 90 90 工程硕士[0852](不含085206、085214、085223、085211、085212)330 50 50 90 90动力工程[085206]、水利工程[085214]、船舶与海洋工程[085223]320 45 45 90 90 计算机技术[085211] 320 50 50 80 80软件工程[085212] 国家线A线【适用于工学、理学、经济学(考数学)、管理学(考数学)各专业】风景园林硕士[095300] 320 45 45 90 90 临床医学硕士[1051] 330 50 50 180口腔医学硕士[105200] 330 50 50 180公共卫生硕士[105300] 330 50 50 180护理硕士[105400] 330 50 50 180中药学硕士[105600] 330 50 50 180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公共管理硕士[125200]、国家线A线工程管理硕士[125600]会计硕士[125300]、审计硕185 110 50士[025700]艺术设计[135108] 330 45 45 80 80 注:1、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按国家规定执行。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61科目名称:中药学综合I.考察目标中药学综合主要考察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药学综合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三者都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药学》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并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药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熟悉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考生科研实践能力。
《中药化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考察考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共50分选择题45小题,共90分简答题10小题,共100分论述题4小题,共60分III.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考察内容】中药学综合之中药学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熟悉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及采集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按药用部位划分不同植物的采收时节和方法。
熟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药性理论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熟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掌握归经的含义及依据,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分级,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五章中药的配伍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掌握配伍七情。
重庆医科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612+中药学综合

中药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中药综合考试范围为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中药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其中:中药学约10%;中药化学约40%;中药鉴定学约15%;中药药剂学约20%;中药药理学约15%。
四、参考书目1、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匡海学.《中药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
3、康廷国.《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
4、杨明.《中药药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5、彭成.《中药药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
一、中药学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华科350中药学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用植物学三门课程组成。
旨在考察学生对中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单选题50%简答题30%论述题20%4、参考书目:1 中药学综合倪佩洲主编,《有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药学综合陆涛主编,《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3 中药学综合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4 中药学综合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5 中药学综合郑汉臣主编,《药用植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6 中药学综合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 03年版。
三、考查要点有机化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IR、NMR、MS等;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5)有机酸碱的概念。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1)烷烃的构造异构;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结构与构象:乙烷、丁烷的几种典型构象的名称与稳定性分析;4)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5)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6)环烷烃的同分异构:构造异构与顺反异构;7)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与环大小的关系;8)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3)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对称因素、手性因素;4)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5)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D、L命名法和R、S命名法;6)含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个数和相互关系;7)外消旋体的拆分;8)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9)烷烃卤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
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按照中药学学科专业领域特点,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学三门课程。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方式和试卷题型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中药化学:分
()中药鉴定学:分
()中药学:分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试卷题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鉴别题、问答题、论述题和实验设计题,每份试卷涉及其中约种题型。
四、考查要点
1、中药化学
第一章绪论
.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重点内容: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
重点内容: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分离方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 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 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熟悉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
.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萜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熟悉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
.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熟悉强心苷、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强心苷、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第十章生物碱
.掌握生物碱的含义、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生物碱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中药。
重点内容: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重点内容: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引起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中药新资源开发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况。
重点内容:代表性本草著作的特点。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重点内容:采收、加工与贮藏与质量的关系。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重点内容:《中国药典》附录有关中药材鉴定的方法与规定;鉴定的一般程序;四大鉴别法的主要内容;常用经验鉴别术语;显微鉴定实验室常用的制片方法;微量升华、荧光分析、显微化学反应等特殊鉴定方法;常见的纯度检查、有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的主要内
容和方法。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防己、板蓝根、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防风、柴胡、龙胆、丹参、黄芩、党参、木香、苍术、半夏、川贝母、莪术、天麻)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
、掌握茎木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茎木类中药材(川木通、关木通、苏木、鸡血藤、沉香)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常用中药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七章皮类中药
、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皮类中药材(牡丹皮、厚朴、黄柏、肉桂、五加皮、香加皮)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的商品类型、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和代表性成分。
第八章叶类中药
、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叶类中药材(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显微常数测定;多来源品种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九章花类中药
、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银花、红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地、
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植物形态、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花粉粒的形态及鉴别意义;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掌握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五味子、木瓜、苦杏仁、桃仁、枳壳、小茴香、马钱子、栀子、砂仁、豆蔻)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种皮的显微特征及鉴别意义;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
、掌握全草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全草类中药材[麻黄、细辛、金钱草(广金钱)、广藿香、穿心莲、石斛]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掌握藻、菌、地衣类中药材的定义、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种藻、菌、地衣类中药材(海藻、冬虫夏草、茯苓、猪苓)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冬虫夏草及混伪品的系统鉴别;茯苓与猪苓的比较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掌握树脂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掌握种树脂类中药材(乳香、没药、血竭)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