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导学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2、体会各篇课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结合课文,领悟中国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4、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
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选讲《天狗》,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天狗》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
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
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课前预习:了解“天狗食日”、“天狗食月”的的传说。
天狗食日是中国古人对日食现象的叫法。
由于古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常被误认为不祥之兆。
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每当日食现象发生,古人就会敲门击鼓以祈求太阳尽快复圆。
生命的舞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生命的舞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舞蹈”。
(2)把握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生命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课文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脉络。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美好、生命的顽强等。
5.小组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6.课堂小结(2)强调生命的美好,教育学生关爱生命。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
3.预习下一课,做好课前准备。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引导要更加细致,避免学生产生困惑。
2.在分析课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
3.作业布置要合理,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负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诗歌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时天狗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解析: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 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他均读“bào”。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宇宙/寅时沫水/摸仿燃烧/荏苒B.狂飙/彪悍脊髓/隋唐脑筋/帮助C.废品/荒费裨益/婢女良辰/星晨D.品相/像貌撕拼/厮守熔铸/融汇解析:A项,“摸”应为“模”;C项,“费”应为“废”,“晨”应为“辰”;D项,“像”应为“相”,“撕”应为“厮”。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热巴”是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
热巴队的组成一般以家族为核心,或几家人合作组队,多则二十人,少则四五人,队员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怀绝技之人,其表演有弦子(二胡)、鼓、铃铛等乐器伴奏。
“热巴”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寓意长远,是颇具健身作用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舞蹈。
它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
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表演者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
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绕圈走动,________。
铃鼓声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热巴舞的队形变化多而且十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
时而如同走“八卦阵”,时而像数条青龙在飞舞、交缠、并肩盘圆圈。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课件(82张)

意象 井
你们 黑暗的地层
垃圾
象征意义 ①_多__灾__多__难__的__中__华__民__族__
②_日__本__侵__略__者__ ③_社__会__最__底__层__的__民__众__ ④_侵__略__者__给__我__们__祖__国__大__地__留__下__的__创__伤__
5.《春》一诗中“绿色的火焰”这一意象的内涵是什 么? 【明确】实写春草的蓬勃生命力,暗示青春旺盛的活 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
【思维锤炼】 天狗
1.《天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那奔放激越的感情 的?
【点拨】诗歌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 “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 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 厚的主观色彩。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2.如何理解《井》中“我”这一形象?
3.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 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 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 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较广泛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 一方面自觉继承郭沫若、蒋光慈、殷夫和中国诗歌会
的革命诗歌传统,同时又有意反拨新月派、现代派的 诗风。七月诗派是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坚持自由诗 写作而独树一帜、产生影响的。
三、作品简介 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 要诗作,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1.代表篇目 《女神》连同序诗共57篇,其中代表诗篇有《凤 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地球, 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等。
2.诗体特征 《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 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 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3.艺术手法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 映现实,其艺术是多样化的统一。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井无题川江号子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静默的井“默默地承受一切”,呈现的是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在春天里满园是美丽的欲望,绿茵因此也能吐出火焰,20岁的肉体要突破禁闭,只有反抗土地的花朵才能开在地上。
“我们”死后,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惊涛骇浪的川江上,回荡着船夫不屈的号子,迸发出生命的孤寂与悲慨。
朗读文本,体会诗中蕴涵的激情,感知诗歌创作角度的选取对表达诗意的重要意义。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著名诗人。
有《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等诗集。
杜运燮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
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
穆旦邹荻帆(1917—1995),湖北天门人。
当代诗人、翻译家,“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著有诗集《尘土集》《木厂》《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邹荻帆蔡其矫(1918—2007),福建晋江人。
当代著名诗人。
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
蔡其矫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杜运燮.蛊.惑淘汲.袒.露摇曳.沥.血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和xiéróng化kǎi模gé膜kāi油gé膜xuán涡jiǎo健xuán即jiāo气xuán玑jiāo傲3.解词义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摇曳:摇摆不停。
蛊惑:毒害,迷惑。
迷惘:迷惑失措。
答案:1.xièjíyègǔtǎn lì2.谐楷揩漩旋璇融隔膈矫娇骄1.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点评:这个问句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也许要问:诗人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大风雪”指什么?请留意“这大风雪”里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人以现场感。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课件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天狗》
1.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
(1)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 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歌颂的对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 旧的时代、旧的传统和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
(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的 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解放了 个性的“我”的形象。
【思路精析】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在当时充斥 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上,它是一个危险的 “异类”,连同诗人一起受到了无情的批判。诗中“宁做 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既是船夫们悲慨 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歌唱的渴望的袒露;“但是几 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在渲染千年舟子的亘古 孤寂的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痛苦。
2.从整体上看,这首写于1942年的诗与以往的诗有 何不同?
【思路精析】 20世纪40年代,经过二十余年探索和 积累的中国现代诗歌,已逐 渐显出成熟的趋势。
栏目链接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诗歌诗艺的进展,它在表现技 巧上更加多样化,在语言上更加纯熟,对西方诗学影响的 转化也更加自如。以首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为例, 极具形态的动感和内在的神韵,其语言内涵的饱满和丰富, 是早期新诗的单纯与稚嫩所无法比拟的。
栏目链接
平静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两种手法的运用最重要的是 全诗意境的整体象征和“大风雪”的比喻意义:全诗所构 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 绿”“鸟飞”“鱼游”等意象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 “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残酷的战争和 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栏目链接
(3)感情奔放激越。全诗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 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 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川江号子课件(共16张PPT)

读诗第一步
蔡其矫
(1918.12.12——2007.1.3) 著名诗人,福建作家协会副主
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
学会副会长。1918年12月出生
于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园坂村,
幼年随家迁居印尼泗水,少时回
国读书、生活,1938年赴延安参
加革命,在“鲁迅艺术学院”学
习,1941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
读出了 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后四行(第三部分) 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这首诗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着眼于作者内心的感受, 用力描写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 从听觉视觉角度 直接描写船夫 侧面烘托号子
如何理解这首诗当时的处境? 在那个充斥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上
这首诗是一个危险的“异类”
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
去向
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接着的三行 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
再用一个比喻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将号子与生命勾连起来
第二部分 作者的笔触朝向了船夫
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写出了 木船的急速行驶 “雨点”意象转化为“千年血泪” 由“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作沉默无声的鱼”
蔡其矫的诗不去描写、回应时代生活,更 多关注内心世界;比较纯粹。其精神质素、 价值取向是内敛的,并不有意张扬,但非 常结实。讲究句式的结构、锤炼,俏丽, 是白话的,却有种与日常语言保持距离的 疏离感,给人说不出来的雅。无以名之, 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白话里的文言”、 “白话诗里的律诗”。
川江号子
他遵循的是真实和心灵的律令,而不是宣传 和政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艺术原则和审 美选择,其中又饱含着多么深厚的人道主义 关怀!而在那个颠三倒四的时代氛围里,他 却因为这首诗(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 了劈头盖脸的批判,批判者只说他破坏了和 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却不追问他那样 的不和谐音是否来自真正的社会现实;为了 达到表面的和谐,他们不惜牺牲真实和良知。 最后,蔡老被定为“漏网右派”,撤消党内 外一切职务,直到1978年才平反。
生命的律动ppt2(课件+学案,6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一 字音识记
淘汲( jí ) 摇曳( yè )
漩涡(xuán wō)
戏弄(nònɡ) 弄堂( lònɡ)
预习作业
洗涤( dí) 蛊惑( ɡǔ )
虔诚( qián ) 袒露( lù )
沥血( lìxuè)
爪子( zhuǎ) 爪牙( zhǎo)
家畜( chù) 畜牧( xù )
颤抖( chàn) 颤栗( zhàn)
4.《川江号子》 1957年11月,蔡其矫去武汉规划办公室挂职任政治部宣传部长, 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
三 审美视窗
穆旦:忠魂耿热满玉壶
1952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穆旦,本可留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任教,
也可以靠着写诗就能有很好的生活。但他却坚持要回国,要将一些优秀的国
1.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赏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
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
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 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发表长诗《做棺材 的人》《没有翅膀的人们》。抗战开始后,参加中华全国文 艺界抗敌协会。主要诗集有《在天门》《噩梦备忘录》等。解放后,有 《总攻击令》《走向北方》等诗集问世。
4.蔡其矫(1918—2007),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福建晋江人。 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 1942年创作成名诗作《肉搏》,以后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他 的诗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和西欧现代诗的营养,写得相当典雅,内涵很深, 又大气。特别是那些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海洋方面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人 中独树一帜,如《福集》《波浪》。另外,收在《七人集》中的诗最具有 代表性。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美,诗集《倾诉》是他晚年生命绽开的激情 之花,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通过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来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三、学法指导、
(一)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二)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
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四、课前预习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外部特征:1、分行。
2、音乐性。
内在特征:1、精美的语言2、隽永的滋味3、纯粹的情感
4、深刻的哲理
5、异常的美感
(二)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
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三部阅读法:以《女神》中的《天狗》为例
第一步,是“直观感受”,先不要受到理论干扰,直接用自己的感觉体验去触摸作品,获得最初的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可能是狂躁、焦灼。
第二步,是“设身处地”,在获得“第一印象”之后,还不要急于作理论的归纳,要尽可能与你的想象和理解的“历史现场”融合起来。
可以想象自己是处
于“五四”时期的一个刚跳出封建牢笼的有着复杂心态的青年。
第三步,才是“名理分析”,比较理性的思考原先阅读中直接获得的“第一印象”到底跟《天狗》的形象、情绪、节奏等等因素有何关系,进而分析《天狗》所表达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如何代表和满足了“五四”青年的普遍心态的。
(三)问题研讨
《天狗》1、“天狗”有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内涵是什么?
2、怎样理解诗中的“我”这个形象?
《井》1、这首诗里的“井”有哪些形象特点和性格?
2、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
3、试剖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4、“井”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春》1、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这首诗里的青春主题?
《无题》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川江号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训练题
一、文学常识
1、郭沫若(1892-1978),原名,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 ,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2、杜运燮(1918—2002),“”代表人物。
该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核心主张是“”和“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
3、穆旦(1918—1977),本名,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诗派”代表人物。
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
4、邹荻帆(1917—1995),代诗人很翻译家,是抗战开始后出现的“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5、《川江号子》的作者是。
他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杰出代表。
二、注音、填空
啮噬脊髓淘汲屏弃
澄澈虔诚蛊惑漩涡
廓清摇曳迷惘眩晕
狂飙突进呕心沥血同仇敌忾璀璨夺目
矫揉造作削足适履狂放不羁气势磅礴
坚不拔枯拉朽众志成歌舞平
杜运燮
三、鉴赏品味下面的诗句
1、“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2、“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3、“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4、“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