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智能传感器.ppt

合集下载

[课件]智能传感器PPT

[课件]智能传感器PPT

•数据存储和记忆功能;
•双向通信功能。(能通过RS-232,RS-485,USB,I2C等
标准总线接口,直接与微机通信。)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被 测 信 号
传 感 器
信 号 调 理 电 路
微 处 理 器
输 出 接 口
数 字 量 输 出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高精度;(例如:测压±0.05%, 测温±0.1℃)
测温范围:-55℃ ~ +125℃ 分辨力:0.0625℃ 测温误差:-40℃ ~ +80℃ ≤ ±3℃ -55℃ ~ +125℃ ≤ ±4℃ 温度/数据转换时间:~ 133ms I2C总线串行时钟频率范围:0~400kHz。利用I2C总线地址 选择端,可选择4片MAX6626。 当被测温度超过上限时,报警输出端被激活。 电源电压范围:+3.0V~+5.5V,静态工作电流:~1mA
3、智能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 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信号处理器、存储器 (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 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它是在硬件的 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的。 4、通用智能温度控制器 在3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适配各种微控制器构成智能 化温控系统;可脱离微控制器单独工作,自行构成一个 温控仪,可连续转换也可单次转换。 5、微机散热保护专用的智能温度控制器 专为微机散热保护而设计,可通过散热风扇来控制PC 机中CPU的温度。
监控。
SMBus串行接口能与I2C总线兼容。总线上最 多可接9片MAX6654。
MAX6654的典型应用电路
带实时日历时钟(RTC)的多功能智能温度传感器
DS1629是将智能温度传感器,实时日历时钟
(RTC)和32字节的SRAM集成在一片CMOS大 规模集成电路中,构成功能独特的智能温度传感 器。 能输出9位测温数据,测温范围:-55℃ ~ +125℃

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

机器人系统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 卡佩克发表了科幻 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 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 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 剧<<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 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克语“ 克语“Robota(农奴)”写成了“Robot”,该剧预告 (农奴) 写成了“ , 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 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被当成了 机器人的起源。 机器人的起源。 到了近代 ,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 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 农业、 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 农业、 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 林、牧、渔。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影响之 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 深,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 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指纹识别 指纹是表皮中的绒线和绒线之间的谷来组成的。 指纹是表皮中的绒线和绒线之间的谷来组成的。 每个人指纹的绒线和谷形成的图案都不一样, 每个人指纹的绒线和谷形成的图案都不一样,指纹识 别就是利用了此种图案的唯一性和差异性。 别就是利用了此种图案的唯一性和差异性。 指纹是每个人所特有的生物信息, 指纹是每个人所特有的生物信息,拥有一生都不 会变化的特性。 会变化的特性。指纹识别就是利用这些指纹信息进行 个人的认证及个人间的区分。而且避免了密码, 个人的认证及个人间的区分。而且避免了密码,卡中 发生的遗失,盗用等风险, 发生的遗失,盗用等风险,而且优秀的保安性和方便 性等原因,次世代保安技术领域中广泛被应用。 性等原因,次世代保安技术领域中广泛被应用。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智能传感器根据敏感元件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名称 和用途。 和用途。虽然各种智能传感器的硬件组合方式以及软 件分析过程不同,但是总体结构大致相同。 件分析过程不同,但是总体结构大致相同。 以智能压力传感器为例: 以智能压力传感器为例:

(2024年)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2024年)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2024/3/26
8
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调理电路定义
指将敏感元件输出的微弱信号进 行放大、滤波、转换等处理,以 便于后续电路或系统处理的电路

2024/3/26
信号调理电路功能
包括放大、滤波、隔离、转换等, 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 ,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信号调理电路类型
根据具体需求,可采用运算放大器 、仪表放大器、隔离放大器、滤波 器、模数转换器等不同类型的电路 。
接口技术标准
常见的接口标准包括I2C、SPI、UART等,这些标 准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时序等参数, 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设备的互操作性。
10
03
典型智能传感器介绍
2024/3/26
11
温度智能传感器
01
02
03
工作原理
利用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变 化的特性,将温度转换为 可测量的电信号。
2024/3/26
远程医疗
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并远程传输给医生,实现远程 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19
环境保护领域应用
2024/3/26
空气质量监测
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 量,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
水质监测
利用智能传感器监测水体中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等参数, 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智能传感器应用实验
2024/3/26
30
实验内容和步骤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系 统
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 实验报告
2024/3/26
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 试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第11章 智能传感器
11.1概述 11.2智能传感器实现的途径 11.3智能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预处理 11.4数据采集 11.5智能传感器的数据处理技术 11.6智能传感器的硬件设计 本章要点
精选课件ppt
1
11.1 概述
传感器在经历了模拟量信息处理和数字量交换这两个阶 段后,正朝着智能化、集成一体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利用微处理机技术使传感器智能化是80年代新型传感 器的一大进展,通常称之为智能传感器 (IntellingentSensor)。在美国还有一个通俗的 名称SmartSensor,含有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的 意思。
精选课件ppt
18
11.3 智能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预处理
11.3.1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分类
11.3.2 开关信号的预处理
当传感器输入的物理量小于某阈值时,传感器处于"关"状态, 大于阈值时,处于"开"状态。实际使用中,输入信号经常伴 有噪声叠加成分,使传感器不能在阈值点准确地发生跃变,因 此为了消除噪声和改善特性,常接入具有迟滞特性的电路,称 为鉴别器,或称脉冲整形电路,如施密特触发器。
精选课件ppt
7
11.1.3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的特点是:
精度高 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 高信噪比与高的分辨力 强的自适应性 低的价格性能比
由此可见,智能化设计是传感器传统设计中的一次革命,是
世界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精选课件ppt
8
11.2 智能传感器实现的途径
11.2.1 非集成化实现 11.2.2 集成化实现 11.2.3 混合实现 11.2.4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的几种模式
推动下一步迅速发展起来的。

《智能手机传感器》课件

《智能手机传感器》课件

VS
位置信息泄露风险
智能手机中的GPS、Wi-Fi和蓝牙等传感 器可以追踪用户位置信息,若未得到妥善 处理,可能引发隐私泄露问题。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突破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提高传感器性能,解决精度 、稳定性、响应速度和功耗等技术瓶颈问题。
强化隐私保护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 等手段,确保用户数据安全。
应用中的性能。
交叉敏感效应
一些传感器可能对非目标信号产 生敏感,导致测量误差和干扰,
影响其准确性。
响应速度与功耗
传感器响应速度和功耗之间存在 矛盾,提高响应速度往往需要增 加功耗,而降低功耗可能导致响
应速度变慢。
隐私保护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
随着传感器应用的普及,用户数据安全 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例如,通过 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收集用户行 为数据,可能被用于非法目的。
陀螺仪传感器
总结词
用于检测手机姿态和运动方向
详细描述
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检测手机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角度和运动轨迹,常用于游戏 控制、拍照防抖、导航等功能。
加速度传感器
总结词
用于检测手机加速度和振动
详细描述
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感知手机在三个轴向上的加速度变化,常用于计步器、运动监 测、游戏控制等功能。
磁力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
总结词
用于检测手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详细描述
距离传感器通过发出红外线并检测其反射回来的强度,来感 知手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常用于自动接听电话、防止误触 屏幕等功能。
03
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用
运动检测与健康管理

新型传感器PPT学习课件

新型传感器PPT学习课件
• 智能传感器是技术演进的结果,满足万物互联对感知层提出的要求,预计将随着智能消 费电子设备、工业物联网、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新产业的发展迎 来快速增长。
2020/2/26
6
微处理器
• 智能传感器的核心;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 • 不仅能对传感数据进行计算、存储、数据处理 • 还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进行调节
优势 • 可完成硬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 大大降低传感器制造的难度 • 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
2020/2/26
7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 非集成化实现:
• “微处理器”与传感器的结合方式:
• 一种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所谓的“单片智能传感器” • 另一种是指传感器能够配微处理器(分离方式)
2020/2/26
4
智能传感器的起源
• 智能传感器概念最早由美国宇航局在研发宇宙飞船过程 中提出来,并于1979年形成产品。
• 宇宙飞船上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不断向地面或飞船上的处 理器发送温度、位置、速度和姿态等数据信息
第13章 新型传感器
2
1
2020/2/26
2
新型传感器
• 新型传感器:相对于传统传感器而言,近年新出 现的一类传感器
• 特点:
• 智能化、多功能化、综合性、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等 • 检测信号的种类丰富、检测功能强大、检测精度高
• 本章主要涉及
• 智能传感器 • 模糊传感器 • 微传感器 • 网络传感器
• 即便使用一台大型计算机也很难同时处理如此庞大的数 据。何况飞船又限制计算机体积和重量
• 因此希望传感器本身具有信息处理功能,于是将传感器 与微处理器结合,就出现了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利用单片机或系统机的软件来进行补偿,能节省硬件 资源,但在软件编程和调试过程上要花费较多时间。 常用方法:查表法、计算法
由AD592(电流输出)构成的热电偶 冷端温度补偿电路
由LM335(电压输出)构成的K热电偶 冷端温度补偿电路
基于SPI总线的数字式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及转换器
MAX6674/6675具有冷端温度补偿及对温度进行 数字化测量两项功能。
由AD7417构成5通道温度测控系统电路图
模拟通道输入端
三、集成温度补偿器的原理及应用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1、硬件补偿法 利用模拟式集成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专用
芯片来进行补偿。 优点:速度快、外围电路简单、不需调整、成本低。 模拟式集成温度传感器典型产品:
AD592、 LM334、 TMP35、LM135等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专用芯片典型产品: MAX6674/6675、AC1226、AD594/595、AD596/597等 2、软件补偿法
SMBus串行接口能与I2C总线兼容。总线上最 多可接9片MAX6654。
MAX6654的典型应用电路
带实时日历时钟(RTC)的多功能智能温度传感器
DS1629是将智能温度传感器,实时日历时钟 (RTC)和32字节的SRAM集成在一片CMOS大 规模集成电路中,构成功能独特的智能温度传感 器。
能输出9位测温数据,测温范围:-55℃ ~ +125℃ 分辨力:0. 5℃,温度/数据转换时间:0.4s 带二线串行接口(漏极开路的I/O线),便于与微处 理器通信。
单片智能传感器(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带微处理器
传感器能够配微处理器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 •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预处理、线性化、补偿) •自诊断功能;(通过自检软件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组态功能,使用灵活;(可设置多种模块化的硬件和软件,

智能传感器(带目录)

智能传感器(带目录)

智能传感器(带目录)智能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微处理器、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设备,它能够感知、处理和传递环境信息,为各种应用提供智能化服务。

本文将介绍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类型、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它不仅能够感知环境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智能监测和决策。

智能传感器通常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部分组成,它们通过协同工作,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处理。

二、工作原理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三个环节。

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信息;智能传感器将处理结果通过通信接口输出,供其他设备或系统使用。

三、主要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智能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智能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

四、应用领域智能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生产线上的质量检测、设备故障诊断等;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室内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等;在环境监测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生理参数的监测、疾病诊断等;在交通物流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监测、货物跟踪等。

五、发展趋势总结智能传感器作为一种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将不断进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

一、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智能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生产线上的质量检测环节,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产品的尺寸、重量、颜色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传感器的智能化 是指采用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系统来扩展和提 高传统传感器的功能,传感器与微处理器可为两个分 立的功能单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放大调理和转换 后由接口送入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2. 集成智能传感器
是指借助于半导体技术将传感器部分与信号放大调理电路、 接口电路和微处理器等制作在同一块芯片上,因此也可称为集 成智能传感器。
同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式传感器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精度高
由于智能式传感器具有信息处理的功能,因此通过软件不 仅可以修正各种确定性系统误差(如传感器输人输出的非线性 误差、温度误差、零点误差、正反行程误差等),而且还可以 适当地补偿随机误差,降低噪声,从而使传感器的精度大大提 高。
(2)检测与处理方便 具有一定的可编程自动化能力,可根据检测对象或条件的 改变,方便地改变量程及输出数据的形式。而且输出数据可通 过串行或并行通讯线直接送入远地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可以 方便地实现远程控制。
当单色光通过含有悬浮粒子的液体时,悬浮粒子引起 的光散射会使单色光的强度被衰减,其衰减量即可用 来代表液体的混浊度。
(4)自适应能力强 例如在带有温度补偿和压力补偿的智能传感器中,当 环境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时,补偿软件能够通过相应的算 法进行温度和压力补偿,保证了不同测试环境下测试结果 的准确性。 (5)性能价格比高 在相同精度条件下,多功能智能式传感器与单一功能 的普通传感器相比,其性能价格比高,尤其是在采用比较 便宜的单片机后更为明显。
第15章 智能传感器
15.1 概述 15.2 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途径 15.3 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思路 15.4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A college diploma does not mean you are educated. Quite the contrary. It means that you have been opened up to a perpetual state of ignorance and thus a lifelong hunger for more -more ideas, more knowledge, more good thoughts, more challenges, more of everything.
计算机软件在智能传感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 “电脑”的加入,智能传感器可通过各种软件对信息检测过程 进行管理和调节,使之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增强了传感器的 功能, 提升了传感器的性能。
此外,利用计算机软件能够实现硬件难以实现的功能,因 为以软件代替部分硬件, 可降低传感器的制作难度。
四、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我国也着手智能传感器的开发与研究,主要是在现 有使用的传感器中,采用先进的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 机系统, 使之完成第一种型式的智能化。
智能传感器因其在功能、精度、可靠性上较普通 传感器有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传感器研究开发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 传感器技术也发展很快。 发展高性能的以硅材料为主 的各种智能传感器已成为必然。
(3)功能广 不仅可以实现多传感器多参数综合测量,扩大测量与 使用范围。而且可以有多种形式输出,包括RS232串行输 出,PIO并行输出,IEEE—488总线输出以及经D/A转换 后的模拟量输出等。 霍尼韦尔公司的APMS-10G智能传感器能定时测量液 体的浑浊度、电导及温度,输出可为数字或模拟信号,是 进行水质净化和设备清洗的优选传感器;
③ 具有自适应、自调整功能。可根据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大 小及变化情况自动选择检测量程和测量方式,提高了检测适用 性。
④ 具有组态功能。可实现多传感器、多参数的复合测量, 扩大了检测与使用范围。
⑤ 具有记忆、存储功能。可进行检测数据的随时存取,加 快了信息的处理速度。
⑥ 具有数据通讯功能。智能化传感器具有数据通讯接口, 能与计算机直接联机,相互交换信息,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近几年来,人们还提出了智能结构的概念,也就 是将传感元件、致动元件以及微处理器集成于基底材 料中,使材料或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的 智能能力。智能结构涉及到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人 工智能、信息处理和材料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是当 今国内外竞相研究开发的跨世纪前沿科技。
三、 智能传感器的构成及功能
所谓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最早由美国宇 航局(NASA)在80年代提出,定义为带有微处理器 的,兼有信息检测和信息处理、逻辑思维与判断功能 的传感器。其最大特点就是将信息检测和信息处理功 能结合在一起。
二、 智能传感器的两种型式
智能传感器包括传感器的智能化和智能传感器两 种主要形式。
集成智能传感器具有多功能、一体化、集成度高。体积小、 适宜大批量生产、使用方便等优点,它是传感器发展的必然趋 势,它的发展将取决于半导体集成化工艺水平的进步与提高。
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式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的智能化 来实现的。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集成智能传感器产品出现,其 中以美国的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 )为典型代表。
15.1 概述
一、 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测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 发展,要求传感器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而且具备 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够自检、自校、自补偿。传统的传 感器已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另外,为制造高性能的传感器, 光靠改进材料工艺也很困难,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 术相结合来弥补其性能的不足。计算机技术使传感器技术发生 了巨大的变革,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和传感器相结合,产生 了功能强大的智能式传感器。
从构成上看,智能传感器是一个典型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的计算机检测系统。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 智能化传感器具有以下功能: ① 具有逻辑判断、统计处理功能。可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和修正,还可进行线性、非线性、温度、噪声、响应时间、 交叉感应以及缓慢漂移等的误差补偿,提高了测量准确度。 ② 具有自诊断、自校准功能。可在接通电源时进行开机自 检,可在工作中进行运行自检,并可实时自行诊断测试,以确 定哪一组件有故障,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