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合集下载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体现孔子思想的小故事

体现孔子思想的小故事

体现孔子思想的小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那么你想知道一些关于孔子的思想故事吗?如果你感兴趣,就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思想故事1、孔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下。

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糕陶,肩膀像子产,从肩往下比禹矮三寸,狼狈不堪的样子像条丧家狗。

”子贡说与孔子,孔子笑着说:“说我长得像古代圣贤,不像吧。

丧家之狗,倒是很像的。

”敢于正视自己的落魄,敢于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是一种大境界。

每个人都应当由闻过则喜的胸怀,敢于承认自己,才能认识自己并剖析自己。

凡人当如此,成功者更当如此。

2、鲁国大夫臧文仲曾在家养贵重的动物——玳瑁,孔子批评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孔子还曾把臧文仲说成“窃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

孔子批评他:“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圣之和者”,怀中搂着女子而没有产生非分的想法和举动,被誉为道德楷模。

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对其提拔重用。

一个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对于身边有才干的人,不应心存嫉妒,要大胆提拔任用,不应当压抑有才干之人。

当身边下属都非常强大的时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3、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

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

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

”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

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

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4、仲弓向孔子问仁。

孔子回答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不要让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时候也不要让人怨恨。

”仲弓听后对孔子说:“我虽然迟钝,但也一定会按照您的话去做的。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个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就品德来说,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很多的章节。

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

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能够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

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

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

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

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

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

平时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是第一念为公。

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

那么没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

为什么小人会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

顶多想到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愿意去想。

君子心量大,起心动念为天下。

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

那么圣人,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个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

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不够大。

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八课 周而不比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八课 周而不比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孔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鲜亮特点,是格外留意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凸显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的人生行为规范、生命存在形态加以确认。

尽管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一种为己之学,它所强调的首先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躬行践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是处在君与臣(或曰上级与下级)、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以及友与友的相互对待关系中而存在的。

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为事实上又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中依据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渐渐成就抱负人格,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

而抱负人格的成就又为社会从“礼崩乐坏”之中向“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进展演进奠定了基本的条件。

只有当全部的社会成员都能达到仁人志士之境,乐利安和、其乐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实现。

1.字音字形(1)矜.而不争(jīn)(2)人焉廋.哉(sōu)(3)便辟.(bì) (4)便佞.(nìnɡ)(5)事君数.(shuò)2.重要词语(1)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团结,同四周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喜好;恶,厌恶(4)人焉廋.哉:隐蔽(5)友直,友谅.,友多闻:信(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责,重责(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用;废,废弃(9)事君数.,斯辱矣:频繁3.通假字忠告而善道.之:通“导”,引导4.词类活用(1)群而不党.: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2)友直.,友谅.: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诚信的人(3)毋自辱.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污辱5.古今异义(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古义:结成团伙今义:政党(2)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①古义:宠爱人今义:品德高尚的人②古义:厌恶人今义:品德低劣的人(3)视其所以..古义:做的事情今义:表示因果关系(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古义:一帮人聚在一起今义:成群聚居6.特殊句式(1)人焉廋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词短语后置(3)何以报德:介词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周而不比:关系亲热团结但不相互勾结。

论语第二章原文

论语第二章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

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怎么行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

”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

”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

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

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

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论语十二章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

第一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在追求富贵的道路上,我们常常担心别人是否了解自己,而忽略了自己对他人的了解。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先了解他人,理解别人的需求和想法,才能更好地获得财富和地位。

第二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在社会上,有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择手段,使用巧言令色来欺骗他人。

而在《论语》中,孔子告诫人们,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真正的财富应该建立在仁爱和诚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富贵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夸夸其谈,更重要的是行动。

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际行动,踏实做事,而不是空谈虚言。

第四章: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要牢记孝道。

尊敬父母,遵循父母的教诲,不忘家庭责任,才能真正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同时也能拥有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感。

第五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告诫人们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和正义。

只有做一个有德之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第六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道路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要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而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富贵。

第七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不要忘记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要注重终身学习,砥砺品德,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第八章:子曰:“君子居其室,达其言。

”在追求富贵的道路上,要注重言行一致。

承诺的话要兑现,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信誉,获得他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第九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要做一个真正有诚信和忠心的人,不要嫉妒他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和财富。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成语故事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成语故事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成语故事“周而不比,比而不周”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它源于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的一番教诲。

本文将详细讲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深入理解其寓意。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篇。

原文是:“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区别进行的阐述。

故事背景:在春秋时期,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常常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互相攀比,导致社会矛盾不断。

孔子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周而不比,比而不周”的观点,教育他的弟子们要遵循君子的行为准则,以公正、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成语解析:“周”在这里的意思是“普遍”,引申为包容、宽容。

君子在为人处世时,能够广泛地关心和帮助他人,不拘泥于小团体,不以一己之私为中心,而是以道义为准则,追求公平和公正。

“比”在这里的意思是“偏私”,指小人喜欢结党营私,只关心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对他人则冷漠无情。

他们总是拿自己与他人比较,以寻求心理上的优越感,却忽视了道义和公平。

成语寓意:“周而不比,比而不周”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宽容、公正的品质,对待他人要以诚相待,不偏袒、不歧视。

而小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心胸狭窄,只顾自己的利益,无法做到公正待人。

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周而不比,比而不周”的原则,以宽容、公正的心态对待他人,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这也是一个人修养和品质的体现。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这个成语故事教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小人的行径,努力成为具备君子品质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的解读有很多版本,姑且按照最大众的解读方式。

周:包容、调和。

比:勾结。

“周而不比”即关系密切,但不勾结。

“比而不周”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

我离“君子”的距离还非常非常远,只能算个“真小人”,亦即会向外界表达我真实的想法:喜欢谁而不喜欢谁,喜欢谁的哪里而不喜欢这个人的哪里。

但我希望60岁时,我希望可以离君子近一点,更像一个值得他人尊重的老头一点。

所以,尽量做离君子近一点,离小人远一点是我的行为标准。

所谓近君子,远小人。

雪球待半年有余,未留一人电话,未加一人微信(徐彪除外)。

交流中,投机者不少,但99.9%的信息是以公开文字进行交流,意在苛刻地践行“周而不比”。

在此声明:如果将来有和朋友们线下接触的机会,尽量让我买单我会心安一些。

如果您也是一个主张“周而不比”的人,那么我们可以达成协议轮流做东。

至于一些私下要各位寄点特产给我的朋友,我恳请你去看一看我扒股神的帖子,我不会成为自己鄙视的人。

至于我会码一些文给才入市的朋友,那也不用给我贴什么“义气”的标签。

我深知自己赚的钱就是来自这些才入市的朋友,我尝试做一些小投资者保护也是为了自己能心安理得。

要骂我是伪君子那随便,我对自己这种行为界定为“仓廪足而知荣辱”。

我不是一个君子,也不是一个伪君子。

我只是一个吃饱了饭想心安理得的真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