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6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高三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基督教的东正教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东正教是指在东罗马 帝国发展起来的基督教支 派,又称正教。随着东西 方的差异而导致的宗教的 冲突与矛盾日益尖锐, 1054年东、西罗马的教会 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 为中心的东派教会认为自 己是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 教 细会节,与因天而主自教称不为同“外正,教大”体。上东和正天教主教礼教在仪类弗古除似拉罗少。基斯部米的尔“份—根—据东地正”。
第二页,共11页。
欧洲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
帝国)
基督教 (诞生(dànshēng)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
第一次分裂 (fēnliè)1054 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正教 (东派)
公教(ɡōnɡ jiào) (天主教)
第二次分裂
(西派) 16世纪
东正教
新教
第三页,共11页。
天主教
基督教的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主张把《圣经》 的解释权归于教会,认为教会有权通过教阶制度的 神职人员赦免世人的 罪。天主教有一整套 等级分明的教阶体 制,其最高负责人 是教皇。

裁决各国纠纷

3、思特权想: 文播艺。复法兴律运的动废的止兴、起帝王,的人废文立主义思精神支潮的传
4、思宗想教文教:皇天化出行主的教控会制腐垄败断,基督徒要兜求售振赎罪兴券基督柱教。
第七页,共11页。
欧洲(ōu zhōu)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如何评价他们的阅宗读教、改革讨带论来、的回影响答呢:? 1、评宗价:教改革前教皇宣扬的是什么样的宗教信仰?
第13课 挑战教皇(jiàohuáng)的
权威
■宗教改革的背景(bèijǐng): ■宗教改革的内容: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意义: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6张ppt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6张ppt
皇帝之上的皇帝
全体信徒的国王
神职人员的首领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罗马教会统治
资本主义发展
背景
人文主义思潮
宗教 改革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路德为什么挑战? 引发挑战的导火线? 怎样挑战?
上帝
永生与永罚
选民
弃民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 标志。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
明。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我发家致富,不是我自己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
让我去奋斗的,因为上帝早就定好了。
马丁·路德 (1483——1546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赎罪券价目表 摘录
买赎罪券 得救
售卖赎罪券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 币落入钱柜叮当一响, 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 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 天堂。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 弟、姐妹、妻子或其他 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 纳5—7枚金币,便可 洗清罪恶了。
③人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
④人的灵魂得救要靠教士作为中介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③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④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路德 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 人文主义的含义。
2007山东 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 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 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 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1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1
欧洲形成三教鼎立局面。
1.他们各 代表谁的 观点?
2.二者主 张有何不 同?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 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 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 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 皆可废除。
你 知 道 这 些 邮 票 是 纪 念 谁 吗 ?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 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 含义。
马丁路德(1483—1546),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 者。出生于富裕市民家庭,少年

时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8岁时
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法律。
这两则材 料反映了 加尔文什 么宗教思 想?这有 何意义?
材料一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 望赐给所有的人,却是将救恩赐予某些人,而 对另一些人则加拒绝。……上帝藉着他的预定 拣选了一些人,叫他们有生命的盼望,对另一 些人,则判定归于永远的死亡,这预事实上包 括着整个宇宙,和一切被造之物。……所谓预 定,乃是上帝的永恒旨意,他早已按照自己的 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 贬入灭亡。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 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对于那些神定了罪必须灭亡的人,他们不能进 入生命的门,也是出自公正,无可非议。
专攻神学,逐渐接受路德派思想。1534年成为 新教徒,提倡宗教改革,在法国遭到迫害,辗 转来到日内瓦。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该书提出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 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此后,除短暂被迫离开 外,一直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在他的领导 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 改革的中心,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因此, 有人称加尔文是新教的教皇,日内瓦是新教的 罗马。1564年5月27日死于日内瓦。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 课件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 课件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 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导言
文艺复兴唤起了沉睡的人们,罗马教皇至高 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 改革运动,像酝酿已久的火山一样喷发而出,席 卷了西欧各国。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的倡导 下,教会内部出现敢于挑战教皇权威的声音,宗 教改革运动蔚然大观。新教由此诞生,为西欧历 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同。
一、马丁 ·路德与《论纲》 1、宗教改革背景 2、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转变
在德国宗教改革中,首先
发难的是马丁 ·路德。1505年,
路德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
上了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
以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1510
年他受修道院的差遣到罗马朝
马丁 ·路德
拜时,那里的世风恶浊及教廷 的腐败,使他大失所望。他开
加尔文教派的仪轨
课堂设问
阅读教材的“解析与探究”。请思考:“因行 义”、“因信称义”和“信仰 救”三种学说有什么异同?
教皇出行
出售“免罪券”
参考答案
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 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异 :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 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 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赎罪券 的掠夺,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 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者的 继承和发展。
课堂总结
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 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 到极大的压制。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以一种巨 大的精神力量将世界历史从中古扭向了现代。从 此以后,不只是多元化的新教产生并且欣欣向 荣,而且还将产生一个商业和文化的黄金时代。 不迷信传统、陈规,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 权威的欧洲宗教改革家们,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 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1、马丁· 路德及其改革思想 马丁· 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 革的倡导者、路德教的创立人 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 路德的改革思想是什么? 因信称义说 因信称义说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 职人员 。 其“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 中的东西。
教皇出巡
华丽的祭坛
出售赎罪券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 出售赎罪券。教会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 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 飞天堂”。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 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 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1077年1月,德皇 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 寒,前往意大利北部 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 “忏悔罪过”,这就 是“卡诺莎之辱”。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王权 屈从于教权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 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
——教皇英诺森三世
拿破仑加冕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 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 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宗教改革的主要起因
1、经济方面: 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 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 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 想的传播。 4、宗教方面: 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 基督教。 5、直接原因: 教皇出售免罪券 6、德国因素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43张 PPT课件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43张 PPT课件

爱好:音乐,写作
生活经历:
先后在曼斯菲尔德、 等地接受预备教育。
1517年8月
1505年获文学硕士
3经楼济资:产大阶量级教:会改财革产真转好到,资让产我阶从 学位。
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






教会中取得了大量财产。 1
2
3
4
5
6
7
1507年被立为神父 1512年获神学博士
8
9
1
1
1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二)加尔文的挑战
“如果没有路德个人的 宗教思想的发展,宗 教改革是想都不可想 的,而且改革从思想 上长期受到路德人格 的影响,但是,没有 加尔文主义,路德的 工作也不可能会有持 久和实际的成功。”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二)加尔文的挑战
教皇
加尔文
教士、三重冠、十字架
《圣经》的份量
天主教会的主张 “因行称义” 请思考:
中世纪时,以 教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教皇为首的天主教
上帝
会通过攫取对圣 经的解释权,把自 己变成了上帝的代 言人。他们鼓吹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因行称义”的修 道信条。即依靠以 教皇为首的教阶制
主教
神父
度、复杂的圣礼和
信徒
善功才能得救。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社会调查
依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 析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发生了哪些变化?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 这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 生的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上,随着 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 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治上,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 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 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推动人们的思 想解放,构成对天主教神学的巨大冲击。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3张ppt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3张ppt

薄伽丘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蒙娜丽莎》
鼎盛
米开朗基罗
《大卫》
拉斐尔
善画圣母
材以美 性展 宗 术 美现 教 三 人题杰 :

三 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 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 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6 岳麓版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6 岳麓版

《使徒们领圣餐》,为约斯·凡·根特所作。这幅画中有明显的 中世纪造型特征:构图庄重对称,人物无个性,气氛冷峻,廊柱 林立,背景阴暗,隐含着幽静神秘。
婴儿洗礼:仪式由
一位牧师主持,在
洗礼盆周围举行,
由生父母和教父母
把孩子抱到洗礼盆
前接受洗礼。牧师
以父亲、儿子和神
信徒洗礼:包含着三种象征意义:1、
接受洗礼者浸入水中,这显示他们正在和 基督一起为罪恶而死;2、接受洗礼者在 水下的浸一小会儿表示他们和基督埋葬在
其次,新教认为既然只凭信心即可得救,那 么信徒人人均可成为祭司,无须神职人员作为 神人之间的中介。
第三,新教主张惟有《圣经》才是最高权威 ,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 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2、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内瓦的新教教皇加尔文
加尔文 (公元1509-1564年) (著名改教家和神学家)被誉为欧洲 改教时期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地位仅 次于德国的马丁路德。
在对待旧教上,他比路德激进, 他企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 更接近古代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 信得救”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等级 观念,用“因信得救”来取消教皇、 主教、神父统治人民的权力。
3)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 的局面。
【思考】新教中废除教阶、简化仪式的改革反
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回答】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
积累;惜时如金。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注释: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 徒7亿,新教徒5亿,东正教徒1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 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 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 被赦罪或免罪。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如何“称义”?
教皇
路德
这福音(《圣经·新约》)本是神的大能。要 救一切相信的。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明。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我发家致富,不是我自己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
让我去奋斗的,因为上帝早就定好了。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思的挑考战: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加尔文改革 1.《基督教原理》 2. “先定论”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维腾堡教堂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券价目表 摘录
《九十五条论纲》 节选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彼得掌管的 “天国钥匙”
犯下原最罪后牺,的牲逐审救出判赎伊甸园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15、16C 世俗君主、穷人、农民 市民、新兴的资产阶级
马丁·路德 (1483——1546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赎罪券价目表 摘录
买赎罪券 得救
售卖赎罪券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 币落入钱柜叮当一响, 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 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 天堂。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 弟、姐妹、妻子或其他 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 纳5—7枚金币,便可 洗清罪恶了。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加尔文改革 1.《基督教原理》 2. “先定论”
上帝
永生与永罚
选民
弃民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 标志。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3. 翻译《圣经》 4. 组建新教会
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加尔文改革 1.《基督教原理》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
入的炼钱那狱柜个直买叮 罪 飞当 人 天赎得一 的 堂罪救响 灵 。, 魂券买 会主立挂刻记从
第28条 很显然,
当钱赎币投罪入钱券柜对叮当作 响利的益得时心候和救, 贪增 欲无加 心用的 。只是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 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 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 币,便可洗清罪恶了。
日内瓦加尔文礼拜堂
加尔文 (1509—1564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教的挑皇战
三、加尔文改革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1.《基督教原理》 加尔文
《圣经》的份量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Hale Waihona Puke 义2、运动的核心是

3、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教皇的权威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路德、加尔文对教皇权威的挑战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西欧的变化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善因功行和教善教称会士义。 功 教徒
马路丁德·路主德张主 张:得救上要帝靠信
仰因和《《信圣圣信称经经》》义。 仰 教徒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教皇的敕令 被投入火堆
这是我的立场!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 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济南洪楼天主教教堂
济南经四路礼拜堂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1054年分裂
东正教
天主教
16世纪宗教改革
东正教 新教 天主教
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 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与天主教徒相比较,新教教
徒在宗教生活、世俗生活等方面
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加尔文改革 1.《基督教原理》 2. “先定论” 三、西欧的变化
新教徒可以自由地阅读理解《圣经》、
自主地与上帝沟通、
在教会内部与神职人员平等、
追求世俗生活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西欧的变化
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皇帝之上的皇帝
信徒之间相互平等
全体信徒的国王
教会不受教皇控制
神职人员的首领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
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 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1.《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称义”
如何“称义”?
天天主主教教会会主宣张 称:得上救帝要靠
皇帝之上的皇帝
全体信徒的国王
神职人员的首领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罗马教会统治
资本主义发展
背景
人文主义思潮
宗教 改革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皇的权威 二、路德的挑战
路德为什么挑战? 引发挑战的导火线? 怎样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