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地貌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和联系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的“秦岭”和“蓝关”都位于中国的陕西省。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此句诗中的“黄河”是中国的主要河流之一,“太行”指太行山,位于中国中部。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此句诗中的“沧海”泛指大海,“巫山”指重庆市巫山县的巫峡。
8.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宋岳飞《满江红》此句诗中的“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枝二首》其二此句诗中的“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岭山脉地区。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此句诗中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
1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此句诗中的“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黄山”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市。
形容山西地貌的诗句

形容山西地貌的诗句
1,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出自唐代:李白《太原早秋》
白话文释义: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
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话文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3,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出自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白话文释义:来到北都太原之地岁月久长,为您的贵信义轻黄金深受感动。
豪华之筵青玉盘上盛放琼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饱暂无归心。
时常出游来到城西弯曲之路,晋祠之旁流水长淌如同穆玉。
乘用划水鸣响箫鼓,微波荡漾如龙鳞闪闪万草碧绿。
4,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出自唐代:岑参《过燕支寄杜位》
白话文释义: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
草。
5,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出自唐代:畅当《登鹳雀楼》
白话文释义: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远离尘世间。
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古诗词里的地理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些知识是理解诗词含义和意境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说明了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反映了春雨对农业的重要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描绘了四川盆地夜晚多雨的气候特点。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描述了天山海拔高、气温低的气候特点。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描绘了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明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以上这些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特点,是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资料。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词中,描述了地理现象、揭示了地理规律,现将有关诗词摘录如下:一、诗词与天气1、唐·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3、唐·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史短的特点;4、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来形容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形象的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西夜雨时”反映了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二、诗词与月亮1、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2、唐·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3、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三、诗词与地貌1、唐·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2、北朝民歌中的“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3、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4、宋·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古今诗词中所包含的地理景观知识

古今诗词中所包含的地理景观知识浩瀚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代诗词中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地理景观知识。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4.“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5.“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影射了上弦月。
11.“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月。
12.“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月。
13.“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1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影射了娥眉月。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地理中的古诗词、谚语

地理中的古诗词、谚语南方地区区域诗句特征及成因四川盆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
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泛指我国的西南山地巴蜀地区的盆地地形。
夜间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故夜雨较多。
西南地区直到9月底10月初,西南季风仍然影响此地,同时由于云贵高原对于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季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影响,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早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川盆地西部山区的积雪冰川以及长江干支流的航运状况。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
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觉得奇怪,就要叫。
横断山区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地形影响下,气候和植被发生垂直变化江南地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由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的长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就是梅雨的特点。
就像是梅雨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等。
(七年级下册的图册)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长江流域,春季冷暖气团频频汇合形成锋面带来降水,夏季气团相对比较稳定,降水时间短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描述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同时反映贵高原出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
贵州的位置加上地势的因素,深受准静止锋控制,阴天较多,多阴雨天气。
冬季时,由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山脉和云贵高原的层层阻挡,势力微弱,它与来自青藏高原南侧的西南气流在昆明到贵阳之间相遇,形成昆明静止锋。
静止锋以东的贵阳,在锋面控制下,云雾笼罩,阴雨冷湿。
古诗词俗语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俗语中的地理现象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南丘陵地形。
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多多。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现象。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我蕴藏巨大势能。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位于秦岭以南,千里许是因为海拔高,地面获取辐射少。
7.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贺兰山以西盆地开,风力强劲的戈壁滩小石砾。
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云贵高原地势险要,冬季准静止锋影响的气候。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地不平,角度不同,呈现出多种景象。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风锋和冷锋两者的效果。
11.百里草原遍热泉,千里热湖映雪山,蓝天万里高飞厂雁,浩茫热气弥宇间——西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12.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少雨。
13.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气候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
14.仰望山接天,俯看江成线——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纵列分布。
15.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为我国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水热同期,土壤肥沃。
闲暇时光学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与地貌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流水侵蚀下切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四川崎岖险峻的地形和交通闭塞的盆地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山地地貌
4、斜阳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唐.皇甫松)-------河流冲积或沉积地貌
5、“仰望山接天,俯看江成线。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相间纵列分布
6、“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云贵高原险要复杂的地形和冬季准静止锋影响下的暖湿的气候
7、“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
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骑新民。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雪山连绵,矿藏丰富,虽然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
8、“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院院地下藏,窖洞土中生。
”------黄土高原建在地下的窖洞。
9、“上山到云间,下山到河边。
”------藏南谷地
10、“百里草原遍热泉,千里热湖映雪山。
蓝天万里高飞雁,浩茫热气弥宇间”------西藏地热资源
11、“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贺兰山以西盆地,开口风力强劲地段的戈壁滩砾石层景观)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南丘陵地形
1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生光阴路上忙”-------云贵高原地区崎岖的地形和过去交通的困难。
14、“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唐.岑参)-----诗人甘愿冒大忌,情不自禁的连续用了四个“火”字,突出“火洲”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之地,七月份月均温达33℃,极值曾为49.6℃。
15、“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为我国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水热同期,土壤肥沃
16、“天雨一包脓,天晴一块铜”------南方酸红壤遇雨散成泥浆,天旱则成硬板状。
17、“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岩为沉积岩,除了是制水泥和石灰的原料外,还能发现生物的化石。
18、“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喷发带来火山岩
1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岷山位于秦岭以南,出现“千里雪”的景观是海拨高,获地面辐射少。
20、“断层一条线,有水在里面”------地下水常沿断层线出露地表。
21、“水滴石穿”、“沧海桑田”------前句表流水侵蚀,后句表地壳物质在不断运动,上升运动可使“沧海”变成“桑田”,下降运动也可使“桑田”变成“沧海”。
22、“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
2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墙上芦苇为了适应风大环境而头重脚轻,随风摇摆,不易折断。
而山间则气候恶劣、土壤坚硬,故而竹笋嘴尖皮厚易于钻出地表。
24、“天崩地裂寻常事,水滴石穿更无言” ------地理事物的力量美
25、“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地理事物的文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