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小店三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测评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解析.pdf

太原市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测评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读·书(12分)

1.《唐风》大多是先秦时期山西地区的民歌。下面书法作品的内容就是出自《唐风·椒聊》,请用楷体将第二句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陶渊明)

(2) ,悠悠我思。 (《子衿》)

(3)微君之躬, ? (《式微》)

(4)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蒹葭萋萋,。 (《蒹葭》)

(6)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7)《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手法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安闲快乐的两句是:

,。

(8)《小石潭记》中“,”两句,既从正面描

写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

二、读·思(33分)

(一)

玉阳中学八年级(2)班正在进行“共话民俗”语文实践活动,小林组同学展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小店区民间文艺表演喜迎元宵嘉节

2月17日下午,小店区北格镇的东蒲舞龙有着“三晋第一龙”美誉欢天喜地闹元宵。

舞龙队员随着锣鼓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姿势的变化..

,完成着龙的舞、游、穿、腾、翻、滚等动作,展现龙的精、气、神、韵。同台共舞的还有威风锣鼓、形意拳、背棍、铁棍等民俗表演,展现着“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风采..

和北格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展新面貌。

当日下午,西温庄乡一系列精彩的文艺节目也登场亮相,太极笔、青花瓷,饱含传统文化魅力..

,举起笔一点一画便是江山,小演员一辈一笑都是烂漫;舞蹈、旱船、花轿,极具民间艺术美感,夸张的造型、浓烈的色彩、滑稽的表演,博得观者阵阵欢笑。

【文字纠错】

3.小青组同学读了上面选段,发现其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小店区民间文艺表演喜迎元宵嘉节”中“ ” 改成“ ”

(2)“北格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展新面貌”中“ ”改成“ ”。

【读文赏句】

4.小美组同学根据选段文字展开了讨论,请选出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3分)

A.选段中“小店区北格镇的东蒲舞龙有着‘三晋第一龙’美誉欢天喜地闹元宵”的语序 不当,应改为“小店区北格镇有着‘三晋第一龙’ 美誉的东蒲舞龙欢天喜地闹元宵”。

B.选段中加点词“变化”“风采”“魅力”的词性相同,都是名词。

C.选段画线句中的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

D.选段中“运动姿势”“威风锣鼓”“民俗表演”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都相同。 【感悟经典】

参考答案:嘉改为佳;展改为崭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字词的准确书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逗号及语法成分。逗号前面“2月17日下午”作时间状语。

5.学期过半,同学们对《傅雷家书》这部名著已经十分熟悉,小红组同学从书中摘录出了傅雷所言与中国古典文化有关的内容,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帮忙完成下图。(3分)

(1)

(2)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题。

材料一晋剧就是山西梆子,也叫中路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为人知的剧目有《打金枝》《辕门斩子》《算粮》《樊梨花》《徐策跑城》《芦花》《程婴救孤》(又名《赵氏孤儿》)等。

材料二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6.老师在对全班同学做调查时发现,只有两位同学喜欢晋剧。请你以“我们要热爱晋剧”为开头结合材料,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弘扬晋剧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100字左右)

(8分)

(三)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宫室、器皿、人物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道阻且跻.

C.佁.然不动 尝贻.

余核舟一 D.此中人语.云 如有所语.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 (3分)

A.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之:这里代指左膝。 (《核舟记》魏学洢) B.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桃花源记》陶渊明) C.悄怆..

幽邃 悄怆:宁静悲壮。 (《小石潭记》柳宗元) D.便要.

还家 要:同“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渊明)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陶渊明)

(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魏学海)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答案示例:

我们热爱晋剧,晋剧是我们家乡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更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热爱晋剧就是在延续我们的命脉根本,它是每一个弘扬华夏文明的子孙应尽的责任。作为山西人,我们要发扬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答案解析:

本题为小作文,考查议论文写作,要紧紧围绕观点“我们热爱晋剧”来表达观点。 要求结构清晰。注意字数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 项第一个“为”是we í。第二个“为”是we ì

C 项“佁”读y ǐ,静止;“贻”读y í,赠送

D 项第一个“语”读y ù,告诉;第二个“语”读“y ǔ”说

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项“悄怆”的意思是忧伤、凄凉。此题考查字词的识记。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

逆流而上去追寻伊人,道路艰险且漫长。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小土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项翻译不准确,选项中“西”的解释不正确。应翻译为“向西”。

这句话的正确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记》中的“后遂无问津者”从侧面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心中向往的理

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B.“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句运用比兴手法,以睢鸠鸟关关

和鸣引出君子与淑女成双成对。

C.“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儿的怡然自得触动了作者的情绪,“乐"字表明作者离开纷扰的官场心灵在这里得到一丝宁静与片刻欢乐。

D.《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雕刻者王叔远高超的雕

刻技艺,赞扬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项中此句引出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中。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

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天门:泰山有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②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11.文中写夕阻映照下的泰安城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和“” 。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参考答案: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案解析:

本题较简单,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识别。比喻的特点:1、本题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2、喻词“如”“若”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最恰当的项是()(3分)

A.依照赶上覆盖蜡烛

B.顺着等到遭受照亮

C.依照赶上遭受蜡烛

D.顺着等到覆盖照亮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A循东谷入,其中“循”的意思是顺着;B及既上,其中“及”等到;C苍山负雪,其中“负”覆盖;D明烛天南,其中“烛”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照亮的意思。

本题看似是课外知识,实则考查课内知识迁移。

三、读·写(75分)

13.张爷爷在平遥古城旅游。他此刻正在关帝庙街,去县衙看看,请你告诉他该怎么

走?下图是平遥古城平面图,请你仔细读图,帮他规划路线。 (10分)

写作提示:①规划最近路线,说明行走方向;②8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张爷爷,您好,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关帝庙街,您要去县衙,先沿着南大街往南走,路过东大街继续往南走,在穿过两个路口,在第三个路口向西拐进衙门街。走过两个路口右手边就是县衙了。请您注意安全!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地地表述完整。在表述的过程中,注意对象,礼貌用语。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4-15题

守岁

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啊,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夜。可是守夜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是“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是它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然而,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在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的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的“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只盼我们守着这点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吧。

15.阅读了作者的守岁过程,你的脑海中是否也浮现出一些关于过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的记忆呢?请撷取片段写下来。 (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

参考答案:

1、点烟花、用凉水洗脸

2、时间比作牛皮筋

3、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辞旧迎新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的提取与理解、修辞手法的辨别、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信息提取题较简单,但要注意审题关键词是“我”“守岁”做的事情。修辞手法的辨别也比较简单。找到本体和喻体即可。文章主旨理解实际文中已经提到,注意看文章结尾部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 低碳生活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

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

材料二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千瓦时)x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x0.785

材料三

材料四 2015年1月,《“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公益宣传海报由环境保护部面向社会发布。该套海报一共四张,依据环境保护部2014年8月发布的《“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设计制作,旨在倡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养成节电习惯,选择绿色消费,共建美丽中国。下图是其中的一张。

16.班级召开“倡导低碳生活”主题班会。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小英同学设计了一份《中学生低碳生活问卷调查表》,请根据图(一)(二)调查汇总表,将问卷调查表中第三、四个调查问题及选项补充完整。(4分)

(2)班会就要结束了,班主任请你向全班同学发出关于“低碳生活”的倡议 (10分

) 答案示例:

(三)你在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耗行为?

A. 使用塑料袋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纸张浪费

D.水电浪费

(四)你日常出行的方式是?

A .公交 B.私家车 C.步行 D.骑车

答案解析:能结合两张汇总表内容补充问题及选项即可。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内容写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②倡议内容具体可行;③注意倡议书的格式;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

关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的倡议书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近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人人有责。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共同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为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视、饮水机等电器设备。

2、少用一次性制品(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3、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多爬楼梯,为节能减排出力。

4、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强再生能源。

从现在开始,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共同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Xxx

2019年4月25日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书写格式。倡议内容可结合材料中给出的信息。

17.鲁迅在《社戏》的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里储存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才变得那么美味,有一种美味叫回忆的味道。在你的回忆里,是不是也有一种好吃的食物、好看的电影(景物)、好听的声音、好闻的味道......

请以“难忘那”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半命题作文,审题先从读懂提示语开始,此题引用鲁迅《社戏》结尾的话,某物、某声音、某味道……因一个故事而变得难忘。考生可着眼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选材,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类文:31-35分,主题深刻,内容精当,选材典型,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二类文:26-30分,主题鲜明,内容具体,选材恰当,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三类文:20-25分,主题散漫,内容杂乱,选材平庸,结构一般,语言平淡。

扣分说明:1.不写题目扣2分;2.三个错别字扣1分;3.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超出字数不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