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柄连杆机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曲柄连杆机构毕业设计

汽车曲柄连杆机构毕业设计
本篇毕业设计旨在研究汽车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汽车曲柄连杆机构是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曲柄连杆机构的构成、工作原理、动力学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可靠性。
首先,本文将介绍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曲柄连杆机构由曲轴、连杆、活塞等几个部件组成,通过曲轴的旋转运动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汽车轮胎转动。
同时,本文将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振动、载荷传递、磨损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性能的影响。
其次,本文将探讨曲柄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优化的方向,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不同的优化目标,如降低曲柄连杆机构的重量、提高曲轴的刚度、减少磨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本文将对曲柄连杆机构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通过对不同车型的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比较,得出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曲柄连杆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如高速、重载等情况下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文将对汽车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和优化进行全面研究,为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等方面提供参考。
连杆设计 开题报告

连杆设计开题报告连杆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连杆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中,连杆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机械性能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连杆设计的相关问题,并尝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连杆设计的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连杆的强度和刚度,降低能量损耗,提高传动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连杆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2. 研究连杆结构的优化,以提高其刚度和稳定性;3. 研究连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小能量损耗。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1.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当前连杆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数值模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不同连杆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3. 实验验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连杆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4. 优化设计: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对连杆的材料、结构和传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连杆材料的选择和优化: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连杆的材料,并优化其组成和热处理工艺,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连杆结构的优化:通过改变连杆的几何形状、截面形状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优化连杆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失稳和振动现象,提高连杆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3. 连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建立连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其振动、冲击和能量损耗等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传动效率和降低能量损耗。
4. 实验验证和优化设计: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连杆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发动机曲轴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设计题目:发动机曲轴设计指导教师:2008年04月08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解放前,我国没有汽车制造工业,所使用的汽车全靠进口。
解放后,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解放牌汽车。
随后又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东风EQl40型汽车。
目前我国生产和组装汽车的工厂已达120多家,年产各种汽车45万多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1】。
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
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之中,现今已成为国际汽车市场最热的地区【2】。
然而在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要面对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要承受国外先进汽车企业在技术、理念、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强烈冲击。
这种冲击表面上是质量和设计理念的冲击,但实质上,技术创新才是这种冲击的核心力量,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3】。
当前,随着能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加剧,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作为有效的节能手段,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汽车轻量化源于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方面的需求。
所谓汽车轻量化,就是减轻汽车自身重量的意思。
轻量化和小型化不同,它是指同一台车在同样尺寸或同一种车型在同样的汽缸容量的前提下重量的减轻【4】。
欧洲铝协材料表明:汽车重量每降低100千克,每百公里可节约0.6升燃油。
大量使用铝合金的汽车,平均每辆汽车可降低重量300千克(从1400千克到1100千克),寿命期内排放可降低20%【5】。
从驾驶方面来讲:汽车轻量化后加速性提高,稳定性和噪音、振动方面也均有改善。
从安全性考虑:碰撞时惯性小,制动距离减小,另外发生碰撞时,塑性材料对人的冲击小得多,所以更加安全。
连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飞跃,机械化取代手工生产已成为全球公认的趋势,社会的各行各业,包括交通、农牧、石油、化工、煤炭、电力、轻纺、电子、通信、医疗、军事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而所有的这些设备都是由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在机械制造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中,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即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以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为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即是机床夹具设计。
在这个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企业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改进,用最廉价的生产成本创造出最高的利润,这必然跟我们的工艺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合理地安排工艺路线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当然夹具的利用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手工装夹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本课题主要是对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和连杆大小头孔精镗夹具的设计。
连杆是发动机内部的重要零件,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
所以,连杆除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动。
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
同时,由于连杆既是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须综合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热处理及表面强化等因素来确保连杆的可靠性。
连杆在机器中应用之广以及它在机器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
因此,本课题所研究的连杆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夹具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
1.机床夹具的现状国际生产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
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安全与经济性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是将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的关键。
因此,深入研究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对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当前,对于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包括研究方法、仿真软件和实验设备的不断发展。
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1.现有的研究方法普遍忽略了发动机曲轴连杆件之间的质量分布和相互作用,并且曲轴的弯曲和扭转也没有得到充分考虑,缺乏针对复杂工况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
2.现有仿真软件的建模和计算精度有限,不能充分反映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如曲轴的弯挠、摩擦、磨损等。
基于此,开展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建立准确合理的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模型,可以为发动机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进而推动发动机领域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准确的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在复杂工况下的特性,以此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曲轴的弯曲、扭转、转轴偏移和曲轴连杆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2.开发仿真软件,实现对于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性能。
3.针对不同工况下,优化设计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结构,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1.理论方法: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2.仿真方法:通过开发相应的仿真软件,对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同时进行实验数据验证和比对。
曲柄连杆机构开题报告

3.对于曲轴连杆活塞组的设计要求:
曲轴连杆活塞组是发动机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构,通过它把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因此,曲轴连杆活塞组是发动机中主要的受力部件,其工作可靠性就决定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随着发动机强化指标的不断提高,机构的工作条件更加复杂。在多种周期性变化载荷的作用下,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保证机构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刚度及良好的动静态力学特性成为
而国内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主要是经验对比设计,然后通过装机实验来进行修正,也有的利用在活塞裙部涂复合材料层后进行额定工况的磨合试验,然后对磨合的裙部外形尺寸进行精密测量和拟合,来确定裙部型面,这种方法耗时,而且大量的实验使得成本提高。开发周期长,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八十年代国外有关研究有:利用有限元法对柴油机活塞进行了数值分析,详细论述了有限元方法在柴油机设计中的应用,给出了温度场、热变形、机械变形以及应力场,反映了一般柴油机活塞在这方面的变化趋势
柴油机。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国内外曲轴连杆活塞组三大组成部分还是没有变。现在还是应用于内燃机领域,像五大机构两大系统或者六大机构两大系统这样的差别没什么实际意义。曲轴连杆活塞组从数量发面发展,如双曲轴连杆活塞组以至于以后的多连杆机构。
目前,车用发动机曲轴材质有球墨铸铁和钢两类。至于新的发展趋势,曲轴应该是材料方面的改进,比如碳材质的,高速、高效加工在曲轴制造业已有相当程度的应用,并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相信曲轴制造技术在将来会有更新、更快的发展。
4.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汽车曲柄连杆机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摘要本文以捷达EA113汽油机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对四缸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首先,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及在运动中的受力等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得到了精确的分析结果。
其次分别对活塞组、连杆组以及曲轴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
再次,应用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曲柄连杆机构各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利用Pro/E软件的装配功能,将曲柄连杆机构的各组成零件装配成活塞组件、连杆组件和曲轴组件,然后利用Pro/E软件的机构分析模块(Pro/Mechanism),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模拟,研究了在不考虑外力作用并使曲轴保持匀速转动的情况下,活塞和连杆的运动规律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包络。
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基本一致,文章介绍的仿真方法为曲柄连杆机构的选型、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仿真建模;运动分析;Pro/EI毕业设计II毕业设计ABSTRACTThis article refers to by the Jeeta EA113 gasoline engine’s related parameter achievement, it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compution for main parts of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in the gasoline engine with four cylinders, and has carri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in computer in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for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First, motion laws and stress in movement about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precise analysis results are obtained. Next separately to the piston group, the linkage as well as the crank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the rigidity examination. Once more, applys three-dimensional CAD software Pro/Engineer establishing the geometry models of all kinds of parts in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then useing the Pro/E software assembling function assembles the components of crank link into the piston module, the connecting rod module and the crank module, then using Pro/E software mechanism analysis module (Pro/Mechanism), establishes the multi-rigid dynamics model of the crank link, and carries on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s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it studies the piston and the connecting rod movement rule as well as crank link motion gear movement envelopment.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os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meet to true working state of engine.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method introduced here can offer a new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way for the mechanism choosing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n engine.Key words: Engine;Crankshaft-Connecting Rod Mechanism;Analysis of Force;Modeling of Simulation;Movement Analysis;Pro/EIII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I 第1章绪论 (1)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3 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3)第2章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4)2.1 曲柄连杆机构的类型及方案选择 (4)2.2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 (4)2.1.1 活塞位移 (5)2.1.2 活塞的速度 (6)2.1.3 活塞的加速度 (6)2.2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 (7)2.2.1 气缸内工质的作用力 (7)2.2.2 机构的惯性力 (7)2.3 本章小结 (14)第3章活塞组的设计 (15)3.1 活塞的设计 (15)3.1.1 活塞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 (15)3.1.2 活塞的材料 (16)3.1.3 活塞头部的设计 (16)3.1.4 活塞裙部的设计 (21)3.2 活塞销的设计 (23)3.2.1 活塞销的结构、材料 (23)3.2.2 活塞销强度和刚度计算 (23)3.3 活塞销座 (24)3.3.1 活塞销座结构设计 (24)毕业设计3.3.2 验算比压力 (24)3.4 活塞环设计及计算 (25)3.4.1 活塞环形状及主要尺寸设计 (25)3.4.2 活塞环强度校核 (25)3.5 本章小结 (26)第4章连杆组的设计 (27)4.1 连杆的设计 (27)4.1.1 连杆的工作情况、设计要求和材料选用 (27)4.1.2 连杆长度的确定 (27)4.1.3 连杆小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计算 (27)4.1.4 连杆杆身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30)4.1.5 连杆大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计算 (33)4.2 连杆螺栓的设计 (35)4.2.1 连杆螺栓的工作负荷与预紧力 (35)4.2.2 连杆螺栓的屈服强度校核和疲劳计算 (35)4.3 本章小结 (36)第5章曲轴的设计 (37)5.1 曲轴的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 (37)5.1.1 曲轴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 (37)5.1.2 曲轴的结构型式 (37)5.1.3 曲轴的材料 (37)5.2 曲轴的主要尺寸的确定和结构细节设计 (38)5.2.1 曲柄销的直径和长度 (38)5.2.2 主轴颈的直径和长度 (38)5.2.3 曲柄 (39)5.2.4 平衡重 (39)5.2.5 油孔的位置和尺寸 (40)5.2.6 曲轴两端的结构 (40)5.2.7 曲轴的止推 (40)5.3 曲轴的疲劳强度校核 (41)5.3.1 作用于单元曲拐上的力和力矩 (41)毕业设计5.3.2 名义应力的计算 (45)5.4 本章小结 (47)第6章曲柄连杆机构的创建 (48)6.1 对Pro/E软件基本功能的介绍 (48)6.2 活塞的创建 (48)6.2.1 活塞的特点分析 (48)6.2.2 活塞的建模思路 (48)6.2.3 活塞的建模步骤 (49)6.3 连杆的创建 (50)6.3.1 连杆的特点分析 (50)6.3.2 连杆的建模思路 (50)6.3.3 连杆体的建模步骤 (51)6.3.4 连杆盖的建模 (52)6.4 曲轴的创建 (52)6.4.1 曲轴的特点分析 (52)6.4.2 曲轴的建模思路 (52)6.4.3 曲轴的建模步骤 (53)6.5 曲柄连杆机构其它零件的创建 (55)6.5.1 活塞销的创建 (55)6.5.2 活塞销卡环的创建 (55)6.5.3 连杆小头衬套的创建 (55)6.5.4 大头轴瓦的创建 (55)6.5.5 连杆螺栓的创建 (56)6.6 本章小结 (56)第7章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57)7.1 活塞及连杆的装配 (57)7.1.1 组件装配的分析与思路 (57)7.1.2 活塞组件装配步骤 (57)7.1.3 连杆组件的装配步骤 (58)7.2 定义曲轴连杆的连接 (59)7.3 定义伺服电动机 (60)毕业设计7.4 建立运动分析 (60)7.5 进行干涉检验与视频制作 (61)7.6 获取分析结果 (62)7.7 对结果的分析 (64)7.8 本章小结 (64)结论 (65)参考文献 (66)致谢 (67)附录 (68)毕业设计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构,通过它把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
连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连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连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连杆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引擎、发电机、工业机械等领域。
它承载着转动运动和传递力矩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连杆在发动机中的应用,并设计一种新型连杆,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二、背景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
而连杆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优化对发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连杆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重量大、制造成本高、摩擦损失大等。
因此,有必要对连杆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目标本设计旨在设计一种新型连杆,以解决传统连杆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具体目标如下:1. 减轻连杆的重量,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2. 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减小连杆的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
四、设计思路基于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设计思路:1. 优化连杆的材料选择,选择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如钛合金,以减轻连杆的重量。
2. 采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对连杆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并减小材料的使用量。
3. 应用表面处理技术,如喷涂或涂覆,以减小连杆表面的摩擦系数,降低摩擦损失。
4. 结合先进的制造工艺,如数控加工和3D打印,以提高连杆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设计思路,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成果:1. 设计出一种新型连杆,重量较传统连杆减轻10%以上,功率输出提升5%以上。
2. 降低制造成本,使连杆的制造成本降低15%以上。
3.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减小连杆的摩擦系数,使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提高3%以上。
4. 运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连杆的制造精度,使其在生产中更易实现。
六、研究方法本设计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对连杆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 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连杆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强度分析,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北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设计题目: 6 V150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及斜切口连杆组结构设计指导教师:教授年月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1 发动机的发展简史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步显得更受关注。
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或许更能使你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发动机的不同形式,各有各自的优缺点。
18世纪中期,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
1770年,法国人居纽成功地把蒸汽机运用到了车子上,制作了世界第一辆三轮蒸汽机车。
虽然速度很慢,但开创了汽车的新时代。
这种蒸汽发动机的缺陷是:热量浪费太大,效率不高,只有简单的往复式的线性运动。
1858年定居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单缸、二冲程、无压缩和电点火的煤气机,输出功率为0.74—1.47KW,转速为100r/min,热效率为4%)。
里诺的煤气发动机以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燃烧取代了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发动机的基本雏形,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出现打下了结构设计方面的基础。
法国工程师德罗沙认识到,要想尽可能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就必须使单位气缸容积的冷却面积尽量减小,膨胀时活塞的速率尽量快,膨胀的范围(冲程)尽量长。
在此基础上,他在1862年提出了著名的等容燃烧四冲程循环: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单缸、卧式、以煤气为燃料、功率大约为2.21KW、180r/min)。
在这部发动机上,奥托增加了飞轮,使运转平稳,把进气道加长,又改进了气缸盖,使混合气充分形成。
奥托把三个关键的技术思想:内燃、压缩燃气、四冲程融为一体,使这种内燃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功率大等一系列优点。
在1878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被誉为“瓦特以来动力机方面最大的成就”。
等容燃烧四冲程循环由奥托实现,也被称为奥托循环。
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在里诺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以及四冲程理论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使汽车正式进入汽油动力时代,1886年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该车装有卧置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785CC容积,0.89匹马力,每小时行走15公里。
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
它是由德国发明家鲁道夫•狄塞尔于1892年发明的,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其实跟汽油发动机一样的,每个工作循环也经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
但由于柴油机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点火方式都与汽油机不同。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
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
与往复式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取消了无用的直线运动,因而同样功率的转子发动机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且振动和噪声较低,具有较大优势[1][2]。
曲柄连杆机构是往复式内燃机中的动力传递系统。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部分。
在作功冲程中,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活塞往复运动、由曲轴旋转运动转变为机械能,对外输出动力;在其它冲程中,则依靠曲柄和飞轮的转动惯性、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为下一次作功创造条件。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提供燃烧场所,把燃料燃烧后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膨胀压力转变为曲轴旋转的转矩,不断输出动力。
一是将气体的压力变为曲轴的转矩,二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3]。
连杆在运动的过程中主要承受着气体压力和活塞组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此外,由于连秆在运动过程中的变速摆动而产生惯性力矩,还使连杆承受数值较小的弯矩。
如果连杆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则将导致恶性破坏事故,甚至整台内燃机报废;如果连杆刚度不足则会对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可见,连杆工作的可靠性直接的影响着内燃机工作的可靠性[4]。
1.2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概述内燃机中采用曲柄连杆机构的型式很多,按运动学观点可分为三类,即:中心曲柄连杆机构、偏心曲柄连杆机构和主副连杆式曲柄连杆机构。
其中,中心曲柄连杆机构的特点是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的旋转中心,并垂直于曲柄的回转轴线。
这种型式的曲柄连杆机构在内燃机中应用最为广泛.一般的单列式内燃机,采用并列连杆与叉形连杆的v 形内燃机,以及对置式活塞内燃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都属于这一类[5]。
机构运动学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即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关系。
如右图所示,为中心轴式曲柄连杆机构简图。
其中,已知的是:l一连杆长度,指连杆大、小头孔中心的距离:r一曲柄半径,指曲柄销中心与曲轴旋转中心的距离;a一曲轴转角,指曲轴偏离气缸中心线的角度;B一连杆摆角,指连杆中心线在其摆动平面内偏离气缸中心线的角度;W一曲轴旋转角速度;通过这些,我们要研究和分析活塞的位移x,活塞的速度v,活塞的加速度a,连杆的速度和角加速度等[6][7]。
1.3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概述动力学则是研究产生运动的力。
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是内燃机结构设计的基础,它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中力的作用情况,并从中找出影响内燃机曲轴的输出扭矩、曲轴旋转的均匀程度和动力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改善内燃机动力性能的措旌。
动力学分析还为内燃机主要零件的强度、刚度、磨损、振动和轴承负荷等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
运转着的内燃机,其曲柄连杆机构中作用着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往复或旋转运动质量的自重和惯性力、外部负荷对内燃机的反作用力、运动副间的摩擦阻力等。
在动力学分析中,~般将各运动部件的自重和运动副之间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主要分析气体压力和惯性力在曲柄连秆机构中的作用情况。
1.4 连杆的结构分析1.4.1 功用:将活塞的力传给曲轴,变活塞的往复运动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1.4.2 组成:连杆组由连杆体、连杆盖、连杆螺栓和连杆轴瓦等组成。
图连杆组1-小头;2-杆身;3-大头;4、9-装配记号(朝前);5-螺母;6-连杆盖;7-连杆螺栓;8-轴瓦;10-连杆体;11-衬套;12-集油孔1.4.3 构造:小头——用来安装活塞销,以连接活塞;杆身——常做成“工”字形断面;大头——与曲轴的连杆轴颈相连。
大头一般做成分开式,即连杆体大头和连杆盖。
大头按切口形式分为平切口和斜切口两种。
大头的定位方式:①连杆螺栓定位:靠连杆螺栓的光圆柱部分与螺栓孔的配合来定位。
其定位精度较差,用于切口连杆。
②锯齿形定位:依靠接合面的齿形定位。
③套或销定位:依靠套或销与连杆体(或盖)的孔紧配合定位。
④止口定位图斜切口连杆大头及其定位方式喷油孔:有的连杆的大头面对气缸主承压面的一侧,钻一喷油孔(1mm~1.5mm),以润滑气缸主承压面。
1.4.4 连杆的安装:一是不能破坏连杆杆身与盖的配对及装合方向,在二在者的同一侧打有配对标记;二是不能装反,也不能乱缸,在杆身上有方向标记,大头侧面有缸号标记[2][8]。
1.5 国内外曲柄机构及连杆设计的趋势国内外曲柄连杆机构三大组成部分还是没有变。
现在还是应用于内燃机领域,像五大机构两大系统或者六大机构两大系统这样的差别没什么实际意义。
至于新的发展趋势,是材料发面的改进,比如碳材质的,还有从数量发面发展,如双曲柄连杆机构以至于以后的多连杆机构。
而且,运动精度可靠性是曲柄连杆机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9]。
从汽车发动机连杆的发展趋向可看出:(1)就连杆的使用性能与生产成本来看,C -7 0 钢锤锻连杆和铁基粉末锻造连杆已日趋接近,市场竞争将白热化。
(2)温压连杆的生产成本最低,至于使用性能汽车制造厂家能否接受尚待观察。
毫无疑问,温压连杆一旦得到汽车制造厂家认可,将很快进入市场。
(3)铝基粉末锻造连杆若开发成功,一定会对汽车发动机的设计产生重大冲击,值得关注。
(4)从连杆的生产开展历程可看出,粉末冶金零件的开发与应用,和汽车制造业所追求的轻量化、改进零件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目标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制造业对粉末冶金零件的生产与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2.1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1.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2.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零件的质量换算;3. 对6V150柴油机斜切口连杆体、连杆大头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4.计算机绘制出零件图;5. 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以及必要的编程。
2.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 传统的内燃机工作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
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是动态发展的,从狭义来说是为设计而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及求解这些模型的技术。
它在内燃机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热力学分析等。
2.曲柄连杆机构的所有运动零件按运动性质可分为三组:(1)活塞组包括活塞、活塞环(压缩环和气环)、活塞销及挡圈,其沿气缸轴线作往复直线运动,每点的运动状态一样,认为其质量集中在活塞销中心,即活塞组的质量为它们的质量之和。
(2)连杆组由连杆及附件(连杆组由连杆及附件(连杆轴瓦、连杆衬套、连杆螺栓等)组成,它作复合平面运动。
连杆组质量换算的原则是保持系统的动力学等效性,实际计算中为了简化起见,通常用静力等效原则将连杆组件的质量换算为连杆大头和连杆小头质量。
(3)曲轴包括曲柄销、曲柄臂、主轴颈等。
一般将曲轴质量换算到曲柄销中心上,换算原则是离心惯性力相等,即换算质量的离心惯性力与实际不平衡质量的离心惯性力应该相等。
3. 对连杆大头的计算作如下的假设:1)连杆大头与大头盖作为一个整体;2)作用力所引起的单位长度载荷是按余弦规律沿大头盖分布的3)轴瓦和大头盖变形是相同的大头盖的断面假设是不变的,且其大小与中间端面的一致;大头的曲率半径假定等于螺栓中心距的一半。
连杆大头盖的最大载荷是在进气冲程开始时,全部往复运动质量的惯性力与除去大头盖后的连杆旋转质量产生的离心力之和,对于斜切口的连杆,等式右端需乘以sinΨ,Ψ为斜切口与杆身轴线间的夹角。
计算大头盖时应取最大转速工况。
类似于连杆小头计算,有两个未知数需要事先求出,即作用在危险断面I上的弯距和法向力,分别是:据此可以求出作用于大头盖中间断面的弯距和法向力分别为在中间断面的应力为一般内燃机连杆大头盖的应力许可值为150-200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