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验货标准与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压力锅检验细则

压力锅检验细则

4.3 压力锅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实地核查办法(见附件)。

4.4 压力锅产品生产许可检验规则4.4.1压力锅产品生产许可抽样方法从生产企业成品库房中抽取样品,抽样基数和抽样数量见表4,密封圈应从同批次的压力锅中抽取。

抽样利用随机数骰子的随机抽样的方法。

审查组抽样人员与被抽查企业陪同人员对被抽查的样品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并当场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和抽样日期。

将所抽样品中的3口压力锅,3只密封圈送检验机构检验,另3口压力锅留样备查(企业提供的破坏压力检验专用密封圈中3只送检,另3只留样备查)。

内表面带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压力锅另行抽取3口送检。

表4 压力锅产品抽样基数和抽样数量序号产品单元抽样基数抽样数量随机抽取6口,密封圈3只1不锈钢压力锅申请取证的最大规格的产品300口如需要,企业可提供破坏压力检验专用密封圈6只随机抽取6口,密封圈3只2铝压力锅申请取证的最大规格的产品300口带涂层的产品另行抽取3口4.4.2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4.4.2.1压力锅检验项目压力锅产品的发证检验和关键控制检验项目分别见表5和表6。

表5 不锈钢压力锅产品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发证检验关键控制检验标准值备注1合盖安全性√锅身与锅盖扣合85%时锅内压力≤5kPa 2工作压力√0.9~1.1倍公称工作压力3密封性√20kPa~工作压力区间内不应有滴水漏气现象4安全压力√ 1.4~2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5耐热压√恒压1min后符合密封性要求6开盖安全性√>5kPa时锅盖不能开启7防堵安全性√10min内≤1.2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8耐内压力√≥3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时应不漏水,并符合密封性要求9泄压压力旋合式√大于2~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内(且≤350kPa)时应能泄压,60s内使锅内压力<20kPa压盖式√大于安全压力~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内应能泄压10破坏压力√≥500kPa11与食品接触安全要求与食品接触部位不锈钢铅√√≤1.0mg/L铬√√≤0.5mg/L镍√√≤3.0mg/L镉√√≤0.02mg/L砷√√≤0.04mg/L 密感官√浸泡液不应有着色,无异嗅、无异味蒸发残水浸泡液√√≤50mg/L封圈渣正己烷浸泡液√√≤50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40mg/L 锌√√≤100mg/L 重金属√√≤1.0mg/L12复合底√底部不外凸,且内凹量≤0.6%13使用说明书√应有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用途、产品使用环境、使用温度、使用的原辅材料类型、装配注意事项、清洗方法及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伤害等文字、图示及警示内容14压力锅与手接触部位√应光滑无毛刺15组件√完整无缺,限压阀、安全阀和泄压结构不能互换,限压阀应注明商标和公称工作压力16手柄√手柄耐温:177℃±1℃放置1h,不裂、无气泡;手柄数量:锅身2个、锅盖至少1个;手柄温升:塑料<45K、金属<35K;手柄连接应牢固;操作时手不能碰到紧固螺钉;无松动变形17塑料件耐煮性√无裂纹、气泡、气孔、变色和明显刺激性气味18密封圈耐酸性√√体积膨胀≤25%,或皱缩≤1%耐油性√√质量增加≤20%19标志√产品上应有永久性的标志:商标、产品标记、制造年月、企业名称;密封圈上应有制造商的商标(或厂名)和规格20抛光√光亮一致,Ra≤0.8μm 21钢制件处理√耐腐蚀等级≥4级22容积√容积≥95%23不锈钢材质碳√≤0.15%硅√≤1.00%锰√≤2.00%磷√≤0.045%硫√≤0.030%镍√8.00%~10.50%铬√17.00%~20.00%表6 铝压力锅产品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发证检验关键控制检验标准值备注1合盖安全性√锅身与锅盖扣合85%时锅内压力≤5kPa2工作压力√0.9~1.1倍公称工作压力3密封性√20kPa~工作压力区间内不应有滴水漏气现象4安全压力√ 1.4~2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5耐热压√恒压1min后符合密封性要求6开盖安全性√>5kPa时锅盖不能开启7防堵安全性√10min内≤1.2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8耐内压力√≥3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时应不漏水,并符合密封性要求9泄压压力旋合式√大于2~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内时应能泄压,60s内使锅内压力<20kPa压盖式√1.4~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内应能泄压,使锅内压力保持≤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10与食品接触安全要求与食品接触部位铝及铝合金感官√浸泡液应无色、无异味锌√√≤1mg/L铅√√≤0.2mg/L镉√√≤0.02mg/L砷√√≤0.04mg/L聚四氟乙烯涂层感官√浸泡液应无色、无异嗅,涂膜无脱落现象蒸发残渣蒸馏水√√≤30mg/L正己烷√√≤30mg/L4%乙酸√√≤60mg/L高锰酸钾消耗量√√≤10mg/L铬√√≤0.01mg/L氟√√≤0.2mg/L 密封圈感官√浸泡液不应有着色,无异嗅、无异味蒸发残渣水浸泡液√√≤50mg/L正己烷浸泡液√√≤500mg/L高锰酸钾消耗量√√≤40mg/L锌√√≤100mg/L重金属√√≤1.0mg/L11破坏压力√≥6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且不得<500kPa12使用说明书√应有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用途、产品使用环境、使用温度、使用的原辅材料类型、装配注意事项、清洗方法及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伤害等文字、图示及警示内容13手柄结构√操作时手不应碰到紧固螺钉14氧化膜抛光氧化膜常规氧化膜√耐腐蚀性≥30s,锅内壁膜厚≥5μm,锅外壁膜厚≥7μm 硬质氧化膜√耐腐蚀性≥60s,膜厚≥30μm,膜硬度≥350HV 抛光√光亮一致,Ra≤0.4μm15手柄耐温√177℃±1℃放置1h,不裂、无气泡16手柄连接牢固性√应无松动、变形17手柄温升塑料√<45K金属√<35K18塑料件耐煮性√无裂纹、气泡、气孔、变色和明显刺激性气味19密封圈耐酸性√√体积膨胀≤25%,或皱缩≤1%耐油性√√质量增加≤20%20标志√产品上应有永久性的标志:产品标记、制造年月、企业名称;密封圈上应有制造商的名称。

电压力锅成品检验规范

电压力锅成品检验规范
排水孔为直径至少5mm的圆孔或一边宽至少为3mm,面积不小于20mm²的方孔。
电气安全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总体
要求
标准要求及试验方法
检验结果
单项判定
备注
14
内部布线和电热丝应牢靠固定或绝缘良好,符合GB4706.1第23章要求
布线槽光滑,无锐边。带电金属线上绝缘物被固定。内部布线应避免与运动部件或高温部件(高于耐热温度)接触
8
符合GB4706.1第17章要求
电压力锅带有由变压器供电的电路时,其结构应使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短路万一出现,其变压器或与变压器相关的电路内,不出现过高的温度。
9
能连续运行250个周期
1.1倍的额定电压条件下,重复测试250个周期;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电气或机械故障。
试验后,结构上不能有松动、变形,不应出现危及安全的损坏,电气安全性能符合要求,各项功能检测合格。
配线无误,包皮无伤痕,头部无发散,各端子铆接无芯线露出,各导线与线路板焊接处加1kgf力时,导线无脱落
能彼此相互移动的不同零件,不应对电气连接和内部导线造成过分的应力;可相对移动的导线,不应受到过度拉力
裸露的内部布线应是刚性的而且应被固定
导线绝缘层无破损;不同部件的电气连接,应保护或封闭
用作内部布线的附加绝缘的套管,应采用可靠的方式保持保持定位,并且要求套管绝缘性能必须在2000V以上
如果产品在正常使用中绝缘被蒸汽产生的冷凝所污染,则微环境的导电污染等级为3级
21
总体应符合GB4706.1第30章要求
对有关部件进行球压试验也检测合格性:外部零件(试验温度为75℃±2℃)压痕直径≤2 mm;支撑带电部件的零件(试验温度为125℃±2℃)压痕直径≤2 mm。

压力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

压力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

压力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2022年版)
1 抽样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2个,其中1个作为检验样品,1个作为备用样品。

2 检验依据
表1 压力锅检验项目
执行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检验项目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3 判定规则
3.1依据标准
GB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
GB 13623-2003 铝压力锅安全及性能要求
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3.2判定原则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或包含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应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

电压力煲零部件检验标准

电压力煲零部件检验标准
B
每批抽3只Ac/Re=0/1
5%Nacl溶液
2.耐用性:在额定负载下,正常工作3万次,无变形压伤等不良现象
B
每年抽6只
Ac/Re=0/1
寿命测试
四,弹片弹力的测试
1.详细力的要求见图纸。
2.寿命测试。
A
每批抽10只Ac/Re=0/1
压力计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试装、游标卡尺
高度尺
二、外观
1、发热盘底部周边无明显毛刺,不划手;
2、圆弧表面光亮,纹理清晰,深浅一致;
3、表面无明显划伤﹑气泡﹑锈迹﹑碰伤及车削不良等;
4、发热盘引脚封口处硅胶填充适量,无填充不足.
C
一次抽样方案,IL=S-4 AQL=4.0
其中质量特性为A的AQL =0.4
视检
三、标志
标志容(其中电压、功率为硬性规定):
重要
5
限温器组件
250V10A/133℃
6
29
扎带
PA
31
一般
6
双金属片温控器
250V10A0~90min
7
关键
30
辅料
32
一般
7
突跳式温控器
KSD301175℃
8
关键
31
IMD控制面板
ABS/PET
33
重要
8
电源线
9
关键
32
彩钢片材▲
不锈钢430
34
重要
9
指示灯组件
10
关键
10
部导线组件
11
关键

高压电器设备出厂检验规范

高压电器设备出厂检验规范
c)辅助回路的电器元件、端子排、小母线连接导线的接线头均应有完整、正确、清楚、牢固的标志。
d)辅助回路的绝缘导线穿越金属隔板时,应有保护绝缘不致被损坏的措施。
e)配线应整齐美观,符合“0PK.980.204辅助电路配线工艺守则”的要求。
8.机械特性、机械操作试验
安装在高压开关柜内的开关电器(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其机械特性和机械操作应符合各自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对于负荷开关、接触器等高压开关设备的机械特性试验,应按照各自产品的出厂试验技术要求进行,机械操作试验可参照6.2.2的有关各项要求进行。
8.4机械操作试验的判据
1)手力操作试验不应有卡滞现象。
2)在试验中不得出现拒分、拒合、误分、误合以及影响产品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和故障,辅助开关应接触可靠,切换正常。
9.2.3防误操作试验的判据
a)不论采用何种防误操作装置,必须能满足开关设备的程序操作试验和非程序操作试验的各项要求。程序操作应顺利,操作机构和闭锁元件不得卡滞和失灵。非程序操作时,施加正常操作力,装置应可靠闭锁,试验后,装置不变形、无损坏。
b)采用机械闭锁时,各闭锁件的安装不应有妨碍开关设备的正常操作和导致开关设备的机械特性超出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各机械闭锁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c)门上锁后,测量门的四角与骨架之间的间隙,最大不超过3mm。
d)正面观察各门、面板、铰链等外露部分的焊缝应光洁均匀、无焊穿咬边、溅渣、焊药皮及气孔等现象。
e)门的开启应灵活,开启角度不应小于900,开启过程中不应碰撞电器元件的损坏柜体漆膜。
3.装配质量检验
3.1产品名牌标示内容完整,并应符合产品相关标准的规定,名牌安装平正、牢固。所有安装的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参数均应与产品合格证一致,并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电压力锅检测标准

电压力锅检测标准

电压力锅检测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压力锅的术语和定义、包装要求、外观要求、结构与配合、安全及性能要求的检验要求。

2:引用标准Q/SPE J0205-2007 《电压力锅》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19 家用电器包装通则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试验)GB4343.1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1部分:发射GB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9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GB 4806.1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GB/T5009.72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6543 瓦楞纸箱GB/T6544 包装材料瓦楞纸板GB 9684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 11333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11678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GB/T11679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11681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QB/T2421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QB/T 382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QB/T 3832-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3:包装要求4:外观及标志要求5.2 标志1结构与配合说明:1、各项检测的具体要求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

2、本标准中的不合格分类:2.1 致命(A类)缺陷-----指对产品使用者和持有者造成危害和不安全的缺陷;2.2 重要(B类)缺陷-----指可能会导致产品不能使用,引起使用功能不正常或减少产品实际使用性能(产品的使用目标),这个缺陷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不接受这种产品或在产品使用初期阶段就要维修;2.3 轻微(C类)缺陷-----指可能减少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或虽与技术参数不符,对产品操作效率不产生影响,即对使用功能无影响,但明显超出规定范围。

电压力锅通用检验标准QSI-QA-0001 A0版

电压力锅通用检验标准QSI-QA-0001 A0版
3、观察角度和时间:以大概45或90度的角度观察,从正面到其他侧面。每个面或者区域观察5-10秒(根据 产品数量,大小,材料而定)。
六、抽样标准 按ISO 2859-1:1999 II类正常一次抽样。特殊测试抽检按S-3或指定数量.
七、检验内容
检验类别 1、包装检验
1.1 外箱
1.2 彩盒
参照样板 1.3 说明书类
水口修剪不良
包装问题 外箱不干胶损坏或导致产品受损伤 彩盒或外箱内漏放产品 漏放任何包装材料 包装方式不正确,导致产品无法受到保护
附属品问题 漏放 多放 错放 放置方式不正确 有明显的脏污
文件编号 Doc No.
QSI-QA-0001
版本Rev
A0
页码Page
4 of 12
检验方法 样板百
问题种类
检验仪具 分比《低压电气与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4、GB5296.2-1999《消费品使用说明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使用说明》; 5、产品的规格书和相关的认证文件; 6、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三、质量接受水平 除非另有规定,评估和可接受检验的质量水平是:
致命缺陷 Critical
严重缺陷 Major
轻微缺陷 Minor
0
1.5
2.5
四、质量缺陷的定义
致命缺陷 1、产品机能有重大影响,使客户无法使用; 2、危及使用者或他人的生命; 3、预测有可能导致不安全状况。
严重缺陷 1、不能达到产品的使用目的,或者主要规格、参数严重偏离; 2、导致客户使用时较为不愉快的缺陷,或者使用时需改造和更换零部件等多余麻烦; 3、电器在首年使用中就使电器失效的问题或在使用初期尽管没有大的障碍,但导致缩短产品寿命 的缺陷; 4、电器或附件不符合零件清单。

电压力煲零部件检验标准

电压力煲零部件检验标准

电压力煲零部件检验标准电压力煲是一种常见的厨房电器,用于慢炖、煮粥、煮汤等烹饪方式。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食物煮熟,节省烹饪时间,并且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

为了确保电压力煲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使用,对其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电压力煲的外壳材料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

外壳通常由不锈钢或者塑料制成,不锈钢外壳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氧化、耐腐蚀的能力,同时塑料外壳需要符合相关的耐高温、不易变形的要求。

其次,电压力煲内胆的密封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内胆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其与外壳之间需要配备高强度、耐高温的密封圈,以确保在高温和高压下的安全运行。

此外,内胆还需具备优良的导热性能,以均匀地将热量传递到食物中。

电压力煲的加热元件是关键的部件之一。

电压力煲通常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元件需要具备高效的加热速度和稳定的温度控制。

为了确保加热元件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电气性能和热工性能的测试。

电气性能测试主要针对加热元件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检测;热工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温度升降时间、温度误差等指标的测量。

另外,电压力煲的安全阀也是重要的零部件之一。

安全阀的作用是在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及时释放压力,保证设备的安全。

安全阀需要具备灵敏的触发机制和可靠的放压能力。

因此,对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开启时间、放压量等性能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最后,电压力煲的控制系统也需要进行检验。

控制系统通常由微电脑芯片、按键、显示屏等组成,需要测试其稳定性、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性。

检验可以包括按键的触发测试、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测试及控制系统的自动功能测试等。

综上所述,电压力煲的质量检验标准涵盖了外壳材料、密封性能、加热元件、安全阀、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才能确保电压力煲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使用。

因此,对电压力煲零部件的检验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才能保证电压力煲的品质和性能。

在电压力锅零部件的检验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电压力锅的密封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steam escaping from the cookerany placeexcept the control valve
-Steam pressure inside cooker shall be indicated at the weight valve
-No water droplet at the rim of cooker
Close regulator and safe valve
-Steam pressure shall be built up to
1.4 – 2.3 bar
Bottom deformationcheck
Close all valves, build5 minuteson the gas fire.
-Weight valve shall be secured onto the lid and do not fall out with the lid is placed upside down
Lifting gripcheck
Attached firmly
Bar code check
With barcode reader
Steam pressure shall be built up to0.8bar
Pressure checkforSafe valve
Close regulator valve-Steam pressure shall be built up to
1.1bar
Pressure checkforWarning valve
Carton drop test
cm,1Corner,3edges,6faces
Unit drop test
cm,Corners,edges,faces
-Cooker shall remain closed
Gasketcheck
No deformation, stain or smudge
Lidcheck
-The cover cap underneath the lid shall not be pulled out
-Valves shall be secured firmly
-Bottom shall not become convex
Clamping forcecheck
Without water and without Gas Fire, close all valves, pressurize the cooker with water and build up a water pressure to 5 bar
-Valve with gasket and able to move smoothly
Pressure checkforRegulator valve
Add one cup of water into pressure cooker and heat the water inside check that
Test item
Criteria
Vents in valvescheck
-All vents free from obstacles&clear
Releasing valvescheck
-Valve shall be pushed in by a stick and return back to position smoothly
-Manual pressure release mechanism shall be pulled up by hand and return back to original position smoothly
Assembly and fitting check
-Can be set easily and opened smooth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