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星星C.水母D.月亮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小孔成像B.光的漫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3.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来引导掘进机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C.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D.海市蜃楼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A.一定为60°B.一定为65°C.可能为25°D.可能为50°5.雨过刚晴的月夜,行走时为了防止踩到小水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迎着月光走,应走亮处②迎着月光走,应走暗处③背着月光走,应走亮处④背着月光走,应走暗处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6.人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 )A.与物体等大的实像B.缩小的虚像C.与物体等大的虚像D.物体的影子7.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以下做法中仍然不能看到新鞋的是( )A. 将“试鞋镜”竖直的向上移动B. 抬高穿着新鞋的脚C. 保持镜面下边静止,顺时针转动镜面D. 弯腰或下蹲8.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A.变长B.变短C.先短后长D.先长后短9.在纸上剪一很小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B.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10.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11.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森林火灾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获知信息.这个系统获知火灾信息的依据是()A.对起火点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B.监测起火点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火灾的发生C.监测着火点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着火点D.监测着火点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着火点12.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测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D.二、填空题13.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太阳的像,她看到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鱼,其中“倒影”是光的________现象.14.商场或宾馆厅堂的墙壁上常装上一块很大的平面镜,这样可以给人以增大________的感觉,这是利用了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关于医院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影灯是由许多个灯泡组成的较大发光面,照到医护人员手臂上,留下的本影区很小,不影响做手术B.无影灯发出的光不是按直线传播的,它可以照到任何地方C.无影灯发出的光具有透射能力,它不会留下影子D.它利用了高科技处理,不会留下影子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反射B.太阳光是白光C.光的色散D.光沿直线传播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B.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益的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6.关于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能用光屏接收到,但不能用眼直接看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C.虚像能用人眼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到D.以上说法均不对7.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如图所示,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原因是()A.光把像照亮了B.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更亮了C.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D.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觉得更亮了8.目前,我国的潜水艇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潜水艇下潜行驶时,为了能看到水面上的情况,必须装有潜望镜,潜望镜工作的原理如图所示,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 的像是()A.倒立、等大的虚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9.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10.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向右移动笔时,你看到镜中的像,感觉他正在()A.用左手写字,往左移动B.用左手写字,往右移动C.用右手写字,往右移动D.用右手写字,往左移动11.下列光现象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1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13.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发生漫反射14.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是下图中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5.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16.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___.17.许多学校在一进校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同学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18.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线实现遥控的;医院里用_______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19.我们都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一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2s,通过的路程约为_______m;当这束激光以3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是_______°.20.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__m.21.古代诗人对光充满了虔诚的赞叹,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赞美神奇的光现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体现了光的_______现象,你能否再写出一句或找出一句体现光的现象的诗句_______.22.如图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FB”,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到的字母的像是_______(①“FB”或②“”)(填写序号);若A墙与B墙相距4m,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_______m.23.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4.仔细阅读下面关于赞美光的诗句:“大干世界,五光十色;湖面映照着,人来车往;镜头记忆着,世事沧桑;宇宙鸿朦,远在天边;回想起古人,凿壁的佳话;怎能不珍惜,今天的时光,”从中可以获得许多与光有关的知识.请根据示例,另举一例.示例:诗句:大干世界,五光十色.光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光.举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图题(共16分)25.(2分)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6.(2分)如图,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7.(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反射光线通过点B.28.(2分)如图,有一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29.(6分)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40°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1)反射光线.(2)平面镜的位置.(3)计算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30.(2分)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下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题(共24分)31.(6分)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2.(6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说明了什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2.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透过树叶的阳光 B.屏幕上的手影C.水中荷花的倒影 D.树荫底下的圆形光斑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用激光笔照射水中的鱼,那么只要对准鱼在水中的像的下方才能照到鱼B.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孔隙的形状有关C.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发暗的地方是积水,发亮的是土地D.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都相当于放大镜4.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所以为实像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0.1m,则她在镜中的像将变大D.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上,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上5.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该()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D.弯腰或下蹲6.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旋转100,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A.0o B.10o C.20o D.40o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8.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树叶的影子D.树叶的实像二、填空题9.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各种姿态,在墙上会形成手影,这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拢时,墙上的手影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春天到了,湖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
苏科版初二物理光现象单元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在①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②正在放映电视的电视机屏幕③光彩夺目的夜明珠④点燃的油灯⑤闪亮的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2.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
在光反射时光路是.3.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发生了的缘故,其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定律。
4.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度.5.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能使非常灵敏的温度计的温度升高,说明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
6.比较物体颜色的基本方法是。
7.体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队伍很快就排直了。
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就可使队伍站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
8.色光的三原色是,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9.自然界的物体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
10.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是()A、平面镜成像B、日食C、影子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12.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13.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14.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30°B、45°C、60°D、90°15.如图A3-1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16.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图A3-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17.如图A3-2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图A3-2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19.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A、0°B、35°C、45°D、55°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2分)21.请完成图A3-3中的各光路图(画出反射光、法线或平面镜的位置).图A3-32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A3-4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图A3-4 图A3-523.如图A3-5,有一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24.如图A3-6太阳光与地面成40°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1)反射光线;(2)平面镜的位置,(3)计算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图A3-6四、实验与简答题(每空2分、共18分)25.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A3-7所示,第一步(图甲),需要改变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第二步(图乙),需要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则不能看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2)记录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
【答案】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自己站的位置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详解】(1)[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
(2)[2]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
(3)[3][4][5]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小军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应选择_____(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2)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_____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小军选用了两只大小完全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不能”“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6)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求平均值减小误差”).(7)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选填“亮”或“暗”);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答案】黑暗 D 等效替代法不能虚不会寻找普遍规律暗 0.4【解析】(1)应选择在黑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像看起来更清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题纸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一些电器设备的遥控B.利用红外线可以杀菌、消毒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利用紫外线识别一些标记,这是有效的防伪措施D.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骨骼的生长2.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3.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4. 关于高速公路上有关设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夜间行车时,总感觉到路旁的护栏处有“路灯”,这路灯就是光源B.夜间行车时,总感觉到路旁的护栏处有“路灯”,这是光的反射的结果C.中间的绿化带既能美化公路环境,又能减轻视觉疲劳,还能减弱噪声D.中间的绿化带能有效阻挡夜间会车时的强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5.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6.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沿ON 向后转动板AB .沿ON 向后转动板BC .改变入射光线与ON 的夹角D .改变反射光线与ON 的夹角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为玻璃板,b 和c 是两支完全 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 .实验时玻璃板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 .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 前应先将其点燃D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9.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 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 .绿叶黄花B .黑叶红花C .黑叶黑花D .红叶红花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B. 笔在水面处“折断”C. 水面上山的“倒影”D. 手影游戏图11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2.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 的像重合14.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15.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A.OA B.OBC.OC D.OD二、填空题(共18分)16.如图是一种常见的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宁宁对有关光学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所示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法线ON,用激光笔沿着白纸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①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①宁宁将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__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③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干扰后,他继续进行实验,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④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⑤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40cm处,现以5cm/s的水平速度向玻璃板匀速靠近,则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________ cm,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将会观察到蜡烛A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________.【答案】显示出光的路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内像的位置大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等效替代法不能 60 不变垂直【解析】【分析】(1)①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②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眼前的;(2)①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像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②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③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④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⑤利用svt=计算出2s蜡烛A移动的距离,求出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利用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计算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作图解答.【详解】(1)①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观察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2)①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 代替蜡烛A的像,来比较物、像的大小;②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③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④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⑤根据svt=可得2s蜡烛A移动的距离5cm/s2s10cms vt==⨯=,蜡烛A此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40cm−10cm=30c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所以,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30cm+30cm=60c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蜡烛A沿桌面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分别作出蜡烛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将会观察到蜡烛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垂直,如图所示: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3)如图1,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______;(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mm.(5)如图2,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茶色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B 不能虚玻璃板太厚 6 C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为竖直放置)【解析】(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时,因为用平面镜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不能用,为了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干扰,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应选茶色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实验时像和物体可以完全重合,所以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可知像的位置在B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不能承接到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面都能成像,即会成两个像,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后面的像物距和像距都大了3mm,所以两个像会相距6mm.(5)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如图中的字母:ATV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不能达到目的,C字母左右不对称,所以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C图;(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能重合.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此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到的效果会更好些.(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较暗虚【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2)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点睛: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2.小强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境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甲所示)。
(1)除了图甲中画出的器材,本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这样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3)小强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人眼在M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看起来那支蜡烛也被点燃了一样。
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刻度尺玻璃板位置前面相等【解析】【分析】【详解】略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相同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分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烛若干5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白纸、火柴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应选择_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图甲所示,小明把蜡烛A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玻璃板后面适当位置,当蜡烛B 故在后面时,从玻璃板前面看蜡烛B 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
此时,后面的蜡烛B 与蜡烛A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 ,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 的像将_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
(5)如图丙所示,两个平面镜L 1和L 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 ,物体A 在两镜之间,A 在L 1中的一个像是A 1,A 2在L 2中的一个像是A 2,已知A 1、A 2相距1s ,当物体A 在两镜之同移动时,A 在两镜里成的像A 1、A 2的距离1s 的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大小相等 虚 向上 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 的像和蜡烛B 重合,能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 厚的。
(2)[3]蜡烛B 和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 像的位置就是蜡烛B 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 ,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4)[5]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 的像将向上移动。
(5)[6]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下图,所以111AO AO =,222A O AO =所以112A A AO =,222A A AO =所以1121212222()2A A AO AO AO AO s s ==+=+=所以12s s =无论A 点在两个平面镜的哪个位置,两个像点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平面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将一支铅笔和平面镜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平面镜PN 高30厘米,铅笔长20厘米,它们之间相距20厘米。
(1)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小科可将铅笔转过_____度。
(2)如果铅笔不动,小科把平面镜绕N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他发现B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B 〞与之前的像B '相距_____厘米。
【答案】45 40【解析】【分析】【详解】(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对称的,所以当铅笔的物和像垂直时,铅笔与镜成45度夹角。
(2)[2]原来铅笔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 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都是20cm ;若铅笔不动,平面镜绕N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相当于平面镜中的像转过180度,此时铅笔尖底部B 与镜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B 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即都在镜面上,即B 〞与B 点重合,所以B 〞与之前的像B ′的距离是20cm+20cm=40cm 。
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相同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分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
[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
(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
(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5.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小明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空白纸板做成的可折转光屏、光源和直尺外,还要用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2)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ON两侧同一平面的光屏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为使结论可靠,同学小敏建议:将光屏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同时观察_________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光屏上;(3)小明测量图中入射角∠__________(选填“1”、“2”、“3”或“4”)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另一组的小军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调节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A上,但始终没能在纸板B上找到反射光线,经检查纸板A、B在同一平面上。
这是因为法线_____,而反射光线应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
【答案】平面镜量角器反射光线 2 不在纸板上【解析】【分析】【详解】(1)[1][2]因为实验是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必须有平面镜;另外还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还需要量角器。
(2)[3]将光屏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让入射光线贴着光屏沿AO方向射入,同时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另一侧的光屏上;(3)[4]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图中入射角是角2。
(4)[5]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后,当入射光线贴着纸板射向O点后,法线将不会在纸板上,所以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 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 刻度尺、③ 光屏、④ 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⑤ 火柴。
(1)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或调整角度,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B.蜡烛A与白纸面不垂直C.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2)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A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不能虚【解析】【详解】(1)[1]由题意可知,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另一侧的上方或下方,故选A;(2)[2]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而蜡烛A与蜡烛B是相同的,则蜡烛A与蜡烛A 的像是重合的,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3)[3][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而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