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终审稿)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终审稿)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终审稿)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课程
MG129]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 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
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
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第二课 不同的连接策略

1、 了解网络类型、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 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 问题:假如你希望与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文件与打印机,并可以 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 需求分析: 计算机数量? 实现服务? 组网距离速度
介质设备协议
一、网络类型
类型 对等网 (workgroup) 服务器 (Server) --客户机 (Client)
优点 每台计算机能同时提供和使 用资源;无须服务器 对资源集中控制,使用户更 容易找到资源
缺点 负载大;备份困难 密码多 需要有专门服务器 及网络操作系统 (造价高)
二、网络传输介质
图示 传输速
率 价格
安装 难易度
适用场
超 5 类双绞线
同轴电缆
100Mbps/155Mbps 以上
10Mbps/100Mbps
相对便宜
容易安装和管理,需使 用 RJ-45 连接器。
100M 内
相对便宜 容易安装和管理,需使用 BNC 连接器件,线两端需 要使用终结器件并有良好
接地 500M 内
光纤
1000Mbps 以上 昂贵
比较复杂和精细, 需使用光纤连接器 件和光电转换器件 可达 20 公里以上

合 三、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通常分为两大类: (1)网内连接设备; (2)网间连接设备。 网内连接
设备主要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及中继器等。网间连接设备主要有网桥、路由器及网关
等。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 802.11 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连接
设备也开始出现。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
第三课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种通信信号、信道与带宽及掌握两种信息交换方式
2、 了解网络协议及如何安装网络协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区别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
教学过程:
1.3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1、 通信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波 形
特 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保 保密性差、易失真、易受干
点 密性好、可靠性高
扰、通信质量差
2、信道与带宽
信道
带宽

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
概念
介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 通路,由传输介质及其 两端的信道设备共同构 成。从抽象的角度看, 信道实质上是指定的一
是指通信信道的传输容 量。从抽象的角度看,带 宽是指信道可用的最高频 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段频带。
传输模拟信号的传输介质
则使用频率单位赫兹
单位
(Hz)来表示带宽.传输 数字信号的传输介质则使
用比特率(bps)作为带
宽的量度。
比特率反映了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内所传送的信息量的大
小。
2、 信息交换方式
传统电话
IP 电话
采用技 术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原理
预先分配传输带宽。用户在 开始通话之前,先要申请建 立一条从发端到收端的物理 通路。只有物理通路建立之 后,双方才能互相通话。在 通话的全部时间里,用户始 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 宽。
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 为若干个分组 (packet),以“存储— —转发”的形式,每个分 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 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 制信息。
优缺点
线路利用率低,专线专用, 费用较高。
延时短,线路利用率高, 费用低,但话音质量低。
第四课 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 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任务驱动 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 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 思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分层思想的好处。 OSI 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

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 OSI/RM 与 TCP/IP 协议的比较,可以让 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 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 TCP/IP 协议的配 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 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网络由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 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网络由计算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网络软件(主要是指网络协议),下面我们一起来 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 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 个通话规则,否则双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 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 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一般采取 NETBEUI,IPX/SPX 和 TCP/IP 三种协 议。这三种协议的特点详见课本 P21 表 1-6 二、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现在网络教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 络协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三、网络协议 OSI 模型 1、分层体系结构 对一复杂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在计算机网络协议的 设计中,就采用了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前面所述的三种协议都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 不同协议的分层结构是不同的,每种协议都会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是由各自的 生产厂商自行定义的。 2、OSI 层次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与数量都得到了迅猛增长,但是许多 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这使得它们之间不兼容,而且很难在不同标准的

网络之间进行通信。为了解决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研究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 OSI 层次模型) 四、TCP/IP 协议简介 TCP/IP 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 OSI 参考模型出现前 10 年就存在了,实际上是许多协议的总称,包括 TCP 和 IP 协议及其他 100 多个协议。 TCP/IP 协议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 接口层。 练习: 练习(1)中,假设学生作为网络生产厂商是否愿意采用 OSI 参考模型作为产品开发的模 型。 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要我们在关注 OSI 分层模型体系的优点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其不足, 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国际标准,要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其开发周期势必很 长,并且完成的结果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有许多地方式是复杂且不必要的,最终 OSI 标准 未能普及。但网络生产厂商会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与 OSI 分层模型联系起来,以它作为思 考的出发点。 练习(3)“从分层结构图看,TCP/IP 体系结构模型比 OSI 分层参考模型简单”,这种描 述是不对的。从分层的数量上看,TCP/IP 体系结构模型的确比 OSI 分层参考模型少,但作 为一个协议体系,不能从分层的数量多少说明其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 OSI 模型的分层较多,对于各层功能的定义相对比 TCP/IP 分层要精确,在设计与实现过程 中会容易。TCP/IP 的网络接口层,要适应用不同的子网体系结构,消除不同子网体系差 异,它的设计与实现是相对复杂的。最后,TCP/IP 协议体系比 OSI 分层参考模型早十年推 出并应用,OSI 分层参考模型是在参考了 TCP/IP 协议的分层思想后,对其各层功能再进行 细化的定义。因此,原命题的结论是不对的。
第五课 组建局域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对等线与交叉线),并尝试交叉线的制作。 (2)熟悉网卡,知道网卡的用途,并尝试进行安装。 (3)理解网络组建的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 (4)学会简单对等网的组建。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网络进行测试。 (2)经历对等网组建的过程,理解组网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对等网,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2)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能够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上网络的情况。 (3)在组网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4)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提高学生在网络组建方面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重点】 1、 双绞线的制作 2、 网络的配置 3、 网络组建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 1、 对等线与交叉线之间的区别与制作方式 2、 网络的配置和测试 【教学策略】 1.任务探究法 2.小组学习:每 4 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台计算机,学生们要合作安装网卡,进行网络 的设置,然后小组中制作一条交叉线,最后能做到组间互相访问。 3.反思学习: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教学课时】 2 学时 【教学资源】

1、 能够连通互联网的多媒体电脑室。 2、 实验室,内有已经安装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带网卡的计算机 16 台、RJ45 接头(水晶 头)若干、网线若干(包括部分已经钳制好的交叉线),网线钳 28 个、网线测量仪 14 个、交换机 4 台 3、 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学生组网活动手册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 分钟) 问题:“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脑,他的旧电脑还运行着 windows me,现在希望把原来电 脑里的大约 20G 的数据复制到新电脑里,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有些什么好办法?”听取 学生列举方案,并提出:“如果使用对等网的连接 学生列举方案: 1、硬盘对拷 2、双机互连,通过局域网共享数据 …… 提出问题,引出对等网络的组建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2.上网搜索了解双机互连的各种方法。(7 分钟) 提出问题:1、什么是对等网;2、对等网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3、分别需要哪些设备? 学生分组(4 个人一组),带着问题上网寻找小型网络的组建方案,并将其填写在学生活 动手册上,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探究双机直连的对等网网络组建的多种方案。 3.确定网络连接的方案(3 分钟) 教师总结,并确定实验方案 1.双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2.通过交换机/集线器实现网络 的连接

学生发言,选择一种组网方案,并说明该组网方案需要哪些设备
确定组网的方案
4.了解网线制作的方法(5 分钟)
问题:“双绞线的标准线序有哪些双绞线的连接线序有哪些”
学生上网查找并把网线制作的线序标准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知道双绞线的两种连接
线序,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并了解双绞线的两种连接线序(T568A 和 T568B),为网
线的制作做好准备
5.网线钳的使用,及交叉线的制作(10 分钟)
1.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线序的不同用途。
2.教师示范网线钳的使用,并提示交叉线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不同线序的网线的不同用途,知道两机直接使用的是交叉线。
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交叉线的制作。
6.网络的配置(5 分钟)
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配置
探究网络的配置
对网络的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7.网络的测试(7 分钟)
1.问题:
l
网卡是否正常工作,如何判断?
l
如何判断网线是否正常
l
网络连通的多种判断方法
l
网络不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请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1.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
2.同学间分享
3.听取教师的总结,

网络的测试是一个较难的工作,而且互联网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列举,因而教师通 过这个环节,把网络配置及网络测试的相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8.试验一:双机直连(具体见流程图)(33 分钟)
任务一:网卡的安装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认识网卡,并安装硬件和软件 把组网过程分为四个任务,学生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后组内进行交流学 习。引导学生间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学生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同时学生 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不断通过反思学习来解决问题。 任务二:网线的制作 制作用于双机直连的交叉线 任务三:网络的连接配置,以及网络的测试 网络的配置,需要组间的协调 任务四:实现数据共享 共享数据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实验二:多台计算机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连接 学生把网线接到交换机上,并进行网络配置。 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实验二的操作。 9 交流和总结(7 分钟) 1.请学生交流组网的体会。 2.对本课进行总结。 1.部分学生与全班分享一下自己在组建网络过程中的体会。 2 听教师总评。 通过学生的自评,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反思学习的方法。 课外拓展 小明打算通过宽带连接到互联网,请你帮他想一想,如何使小明的这两台计算机同时连 到互联网,有哪些解决方案?

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外研究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六课 接入因特网 学习目标: 1、 了解因特网的各种接入方式 2、 掌握 ADSL 虚拟拨号上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 3、 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 ADSL 上网的安装配置 教学过程: 一、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拨号接入: 普通 Modem 拨号接入、ISDN 拨号接入、ADSL 虚拟拨号接入 2、专线接入 Cable Modem 接入、DDN 专线接入、光纤接入 3、局域网接入 4、无线接入 二、ADSL 虚拟拨号配置 1、ADSL 硬件安装 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 网络协议的安装 3、ADSL 虚拟拨号软件(PPPoE 拨号程序)的安装
WinXP 已自带 PPPoE 软件 二、 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如新浪、搜狐等网站。 ASP:网络应用服务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主要为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信 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如主机租用、托管、应用系统 (邮件,电子商务平台)服务。 教学反思:
第七课 IP 地址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 IP 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 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 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会区别 IP 地址类别,会判断 IP 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学过程: 一、IP 地址及其管理 1、 IP 地址:
采用 TCP/IP 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 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 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 IP 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 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1、 IP 格式: 2、 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实际上,一个 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每 8 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 忆。 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 IP 地址为 4,则对应的二进制表示:

4、IP 地址分类 第八课、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2.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会分析域名的组成,每部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一)、域名和域名系统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法: 2、输入英文名称,如: 3、输入中文名称,如:清华大学 其实计算机只能识别 IP 地址,但这种数对人来说太难记,于是引入了后面两种方式(域 名),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台远程主机时,计算机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 的 IP 地址,然后才能通过 IP 地址与该主机联系。这个翻译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反 过来,由 IP 地址得出域名地址的过程称为“域名反向解析”。因特网采用一种分布式分 层机制的域名系统 DNS 来使域名与 IP 地址之间的解析和反向解析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二)、域名的组成 域名的基本格式:
主机名 . 机构名 . 网络名 . 地区域或行业域名

一台主机 计算机科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研教 “中

校园网络 育网的网络
其域名表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台主机


国”地 区域名
(三)、客户机域名服务器的设置
以 windows XP 为例,桌面“网上邻居”右键--属性,在新打开的窗口中的“本地连接”
上右键--属性。
(四)、域名的管理
因特网的域名管理方法是:规定顶级域的划分,顶级域名由 Internet 网络信息中心
负责管理;顶级域以下的划分则由各个域自行管理。
因特网的顶级域分为两大类:
顶级域名行业域名属性对照表
顶级域名地区域名范例对照表
第九课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学习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 掌握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形式
3、 掌握 WWW 信息资源、FTP 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种网络信息资源:WWW 信息资源、FTP 资源
教学过程:
1、 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
定义: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情报、消息等。
主要内容:
(1)为国家和政府服务的政府信息资源。

(2)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 (3)为生产和消费提供的商用信息资源。 媒体类型: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 2、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1)呈全球性分布式结构。 (2)以多媒体、多语种的形式表现。 (3)属于数字化信息。 (4)获取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 (5)分散存储,数量庞大。 (6)具有时效性。 3、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形式 (1)WWW 信息资源 (2)Telnet 信息资源 (3)FTP 资源 (4)Usenet 新闻组信息 (5)Gopher 信息资源 (6) 其他信息资源(如 TCR,流媒体资源) 本节课重点掌握万维网和 FTP: 一、WWW 信息资源,即万维网 1、什么是万维网 (1)定义:World Wide Web,缩写 WWW)是因特网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服务。 (2)基本用途: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的浏览与查询服务。 (3)方式:通过 WEB(网站)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 2、万维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1)以超文本/超媒体形式组织 (2)分散存储 (3)具有动态性 3、万维网服务器与浏览器 (1)万维网服务器 提供万维网信息需要有专用的万维网服务器。 (2)浏览器 浏览器是到达数百万 Web 网站的工具。通过在浏览器中输入网站地址可以访问到万维网中 的信息。 4、统一资源定位器 (1)因特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用一种统一且方便的方法来标记,识别这些资源。 因特网上采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缩写为 URL)来识别网络 上的资源。 (2)URL 的基本格式:
协议://域名(或 IP 地址)[:端口号]/文件名 (3)用户点击 HTML 网页中的超链接,实质上也是一个 URL。 二、FTP 资源 1、FTP 资源
(1)定义:(File Transport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FTP 服务器就是存放文件 型资源并执行文件传输协议实现文件传输功能的计算机。 (2)与万维网的区别:FTP 服务器存放的资源往往直接就是用户需要获取的目标。而 万维网网页中除了文本信息外,用户往往还要通过超链接才能找到需要的资源。 2、FTP 客户端软件

(1)优势:大多数浏览器可以下载文件,但一般不能上传文件,而 FTP 客户端软件却 可以实现这一要求。 (2)FTP 客户端工具有两种模式:Windows 命令行模式和图形截面窗口模式 例:FlashFXP 窗口
第十课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学习目标: 1、 了解因特网上的两大类信息交流方式 2、 了解因特网上的多媒体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电子邮件的格式、使用模式及免费 Email 的申请使用 教学过程: 一、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一)、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电子邮件△ 2、留言板 3、BBS 论坛 (二)、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如 ICQ,QQ,MSN Messenger,netmeeting 等。 △ 2、IP 电话 3、视频会议 电子邮件: 1、使用 email 的 c/s 和 b/s 模式
? 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 ?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

高中信息技术 Flash动画制作教案 粤教版选修2

FLASH中遮罩动画的制作—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内容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多媒体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45分钟 注:目前尚未拿到该课程的教材和教参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及教学调整: FLASH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动画制作软件,能够很方便的做出各种动画效果,遮罩动画就是FLASH中的一种重要的动画类型,但是由于涉及到图层的操作,以及对遮罩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会简单的遮罩效果后,自己总结,进一步深入理解复杂的遮罩效果。 由于一直没有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的教材和教学参考,只能根据新课程的整体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遮罩层强大功能,并能设计出一些效果特别的作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遮罩图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遮罩图层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深化对FLASH运用软件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制作探照灯动画、水中倒影动画等过程的学习,从而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遮罩图层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上机分组实践操作及作品评价,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遮罩图层含义及遮罩的制作过程,掌握遮罩的制作方法。 难点: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灵活利用遮罩图层创作特殊的显示效果。 4、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渴望中积极探究,自主的学习,并通过分析源文件,从中真正理解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 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悉层的概念,掌握层的运用,同时也掌握了Flash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过程,对FLASH动画制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信息技术选修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4教案 数据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组

1.1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数据、数据管理的概念,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②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了解其相互关系并加以区分。 ③建立简单数据库及查询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和数据管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最后通过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管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利用简单数据库技术有效管理信息。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研究需求,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并确定表字段,建立相关查询,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

第2课认识关系数据库 教学目的: 1、掌握数据库的记录、字段、数据类型 2、数据库的类型 3、关系数据库的定义 实践活动: 1.填写网上评分表 2.了解评分表背后实现技术数据库1 数据库2 asp源文件 分析: 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图书的模式 了解: 什么是记录?什么是字段?什么是字段的数据类型? 关系数据库的定义是什么?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必须满足5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南方出版社

山门镇市镇完全小学 五 年 级 下 册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 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认识和计算机鼠标的操作。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4.认识键盘与指法训练。 5.认识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 6.掌握利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加工图形。 7. Internet的学习。运用分类查找和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申请、回复、转发电子电子邮箱,建立自己的博客等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内容:

(1):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训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操作。 (2):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及能用适当的工具绘图。 2.教学(训练)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键盘与指法训练”“画图软件绘图”等 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设想: 以“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件”和“画图工具的用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措施: A、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B、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C、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D、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1-1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 章节简介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课 程目标 1.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 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 遍性。 3. 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 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 的品质。第一章第1节教学内容 1.知识点目标分层 2.学习内容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重点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 4.难点 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5.课时安排:建议 2 课时第一章第1节教学过程一、教学情景 导入情景一:让学生欣赏以网页、动画、幻灯片等形式的作品,让 他们找出这几个作品的共同点。 【突出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 导入情景二:展示视频:“杨利伟与曹刚川太空连线”。提问:(1 )这是什么作品? 导入情景三:展示一虚拟现实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羽 毛球拍 /java3d/wf/battledore.htm

高中信息技术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教科版选修2

5.1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 5学时数: 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中采集和处理声音的常用设备; (2)、掌握用“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及用“录音机”对声音的简单处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探讨的能力。 2、内容分析: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软件较多,采取由易到难原则,先掌握简单的录音机软件,了解录采集、加工的过程,抓住基本点,便可深入复杂的处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3、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课,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大部份学生都还是从高中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内容不统一,加上硬件也不齐备,所以对于多媒体这一块的知识较溥弱,所以内容难度上要控制好。 4、设计思路: 根据普通高中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通过自主的认知探究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及在教师设计的任务帮助下,达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书本上是先讲声音的存储格式,然后是声音的采集,再后是声音格式转换,最后是声音的加工,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利用声卡及“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接着便对声音进行处理,然后再讲声音的格式,这样处理后学生容易接受,便于更好理解。 5、教学重点难点 录录机的录音过程;混音和调整音效 6、教学准备 A、每人有一副耳麦(注意检查麦克风) B、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坏境 (能广播教学及控制学生机器) C、投影仪 D、老师准备好windows附件中“录音机”软件的学习资料 三、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

信息必修(一)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 循环结构教案 沪教版选修1

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循环结构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 1.了解循环结构的构建。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 3.灵活运用for…next语句。 技能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会运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流程控制。 情感价 值观 1.通过问题和算法分析过程,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的实践,体验循环结构的构建和实现过程。 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关于循环问题的程序。 教学 重点 循环结构的构建,运用循环语句实现对循环流程的控制。 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阅卷及一个简单程序引出循环结构,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同学们分组讨论:现在我们很多考试都使用答题卡,都是采用计算机阅卷,那么计算机是怎样阅卷,怎样进行这项重复工作的呢?学生议论纷纷,气氛 活跃 通过身边的事 例引起学生好 奇心,导出新 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题说起: 例1:编写一个程序:打印5行竖排的“*”。 如果是打印10行、100行、1000行甚至更多的竖排“*”,那我们用循环就很容易实现。 学生稍做思考 并编写出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复习一下前面 所学内容,从 简单到复杂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 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
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
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
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备课

信息技术备课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姓名: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要求,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 认识电脑

2. 学习使用键盘 3. 电脑小画家 4. 画出多彩的图画 5. 有趣的集合图形 6. 画图技巧大比拼 共计六课。 二、教材分析: 1. 简明实用、内容生动。注重介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简明准确、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顺畅的看懂学会,感受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而且是学好其他功课乃至将来做好工作的工具。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共有四个教学班。多数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计算机学习很有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所以对这门课程并不陌生,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又有很多功能,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计算机知识的难度,提出要求,加强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操作计算机 2?掌握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 3?学会输入英文 4. 使用“画图”软件中的画图工具,绘制简单的图画 5?学会保存和打开文件 6?学习给图画上色 7.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成作品 8. 学习取色、移动、复制、剪切、缩放、变形等技巧,绘制较复杂的图画 9.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使用的能力 10. 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1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12. 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搭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分享。 15.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定等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情景法教学、小组协助式学习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精编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课程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教学目标: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 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A38《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十六)

“算法及算法的表示”学习任务单 一、算法的概念 1.什么是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算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出2个生活中使用算法的实例: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生活中算法优化的一个例子。 原算法:优化后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算法的表示 1.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有哪些? 2.归纳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LAN 10千米以内 城域网MAN 10千米到60千米以内 广域网W AN 100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教学反思: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选修《认识Visual Basic》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选修《认识Visual Basic》教 案visual basic》教案设计 【背景材料】 本节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题目是《认识visua basic》。在第一单元已经讲解了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以及算法,流程图等基本概念。算法必须要选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计算机才能接受。本节将VB作为实现算法的平台,不是为学VB而学VB,而是以VB这个相对比较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为平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 本节以编写“求圆面积”程序为线索,介绍用VB编写程序的一般过程。在过程中熟悉VB工作界面、对象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熟悉VB的界面 2.掌握用编程的一般过程 3.能模仿教材中的例子,编写简单的vb程序 4.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重点: 用VB设计工作界面 教学难点: VB程序代码的理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边讲解边操作 教学过程: 师:先来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圆的面积怎么求知道吗? 学生嘘声一片,七嘴八舌道:太简单了,s= r2 师:再具体一点呢?已知哪些条件,就能得出结果? 生:已知半径,根据面积公式就能得到面积。

师:很好,那么怎么用VB程序解决求圆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打开用VB程序编写好的求圆面积,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感觉挺好玩的。 然后我给出三组数据,已知半径分别为4,4.25,6.345,求圆面积,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剩下同学在下面两组用笔算,两组用计算器算,并记录结果,进行比赛。结果,台上同学最快完成任务,计算器组第二,用笔计算的还在哼哧哼哧的算着,结果还不准确。学生兴趣高涨,直呼太神奇了。 师: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这个VB程序是如何解决求圆面积的,也就是它的原理是什么样的,可以与数学上的相比较。 生:“不是一样的嘛,给出圆半径,得出圆面积” 生:“就是,还是利用数学上的求圆面积公式” 师:“大家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们用VB 编写程序,第一步就是分析问题,确定用什么方法解决,然后画出流程图,最后才开始编写程序” 教师给学生看流程图: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案要求: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案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案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案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简况。b5E2RGbCAP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1EanqFDPw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DXDiTa9E3d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RTCrpUDGiT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5PCzVD7HxA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简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 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 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