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5 琵琶行并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琵琶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共54张PPT)

琵琶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共54张PPT)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歌》《琵琶行》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闲适诗:《赋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得古原草送别》 中多是非”。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 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 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 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 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 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典型境界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 “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 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 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 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典型氛围
余音绕梁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
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 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 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 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 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 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 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 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 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 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 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 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 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 等。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 琵琶行并序》课件(27张PPT)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 琵琶行并序》课件(27张PPT)

比喻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
幽细 戛然而止 激越雄壮 繁密(粗重) 清脆圆润
低沉停顿
宛转流利
激越雄壮
低沉入微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 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
《赋得古原草送别》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 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 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 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有伤明 教”。
对比
白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遗。写下了大量政 治讽喻诗,针砭时弊。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 李师道勾结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派人刺死了宰相 武元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一国之栋梁, 宰相之死引起了长安城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 宫赞善大夫,这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 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要求缉捕凶手, 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到江州后一 年便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奏 弦低弦眉掩 信抑手声续声 续思 弹, ,似 说诉尽平心生中不无得限意事。。曲
倾诉悲情~
漂泊沦落之凄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琵琶行(并序)》名师课件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琵琶行(并序)》名师课件3
文学上,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 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 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
著有《白氏长庆集》。
精选教育课件
4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 贬江州司马
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抱着“为民请命” “兼济 天下”的宗旨。
5
文学主张与影响
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
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
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
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
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
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
号刘白。
精选教育课件
6
二、文体简介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 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 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 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3、小弦切切如私语 私语:低语
14、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又)像泉水在冰下艰难地流动
15、别有幽愁暗恨生
另有一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
恨萌生出来
精选教育课件
13
1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间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带甲的骑兵 急速冲出,刀枪齐鸣一样,爆发出激越、 雄壮的乐音。 突出:爆发出。
白居易初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见老 诗人顾况,顾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 读到“野火”联时,不由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 矣。”并大加引荐。
精选教育课件
3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的现 实主义诗人。 与元稹称“元白” ,与刘禹锡称“刘 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课文对译41页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课文对译41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 琶行(并序)》课文对译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布置作业
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 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 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 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 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 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 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检查预习
1、让学生提出在课前了解诗词大意时遇到的难理解的字词句, 师生交流解决。
特征
粗重急骤 幽细委婉 清脆圆润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如裂帛
宛转流畅 阻塞压抑 清冷凝滞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短促急迫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变化 急促——愉悦
轻快——停顿
爆发——高昂 戛然而止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互吐 心声 琵琶女
琵琶女
初闻 演奏1 演奏2
白居易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 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从都城来到这个遥远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由盛到衰的遭遇感受 都有满腹的幽恨暗生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专题三琵琶行并序
树人一虎一席谈 阿龙主持!

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并序)》课件(3)(苏教版必修4)

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并序)》课件(3)(苏教版必修4)

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 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 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 “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 “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 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月夜弹琵琶
东船西舫悄无言
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为君翻作琵琶行
凄凉话身世
自言本是京城女……
梦啼妆泪红阑干
相逢何必曾相识 却坐促弦弦转急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 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 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 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年轻貌美 门庭若市 老年失意 年长色衰 独守空船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 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 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 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 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 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 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 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 结果还是跌落下来。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高中语文3.5琵琶行并序课件苏教必修4

高中语文3.5琵琶行并序课件苏教必修4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5.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遂命酒 (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 . (3)商人重 利轻 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重,看重;轻,轻视) . . 6.特殊句式 (1)送客湓浦口(省略句,应为“送客于湓浦口”)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句) (3)使快弹数曲(省略句,应为“使之快弹数曲”) (4)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句) (5)感斯人言(省略句、被动句,应为“感于斯人言”,“于”表被动) (6)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句,应为“以歌赠之”) (7)妆成每被秋娘妒(句中“被”表被动)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连线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 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曾倡导并掀起新乐府运动。现存诗近 3 000 首,主要有:讽喻诗《秦 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卖炭翁》《钱 塘湖春行》等。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湓 浦口(pén) . 恬 然(tián) . 慢捻 (niǎn) . 阑 干(lán) . (2)多音字 贾 姓贾(������������ǎ) 商贾(������ǔ)
铮 铮(zhēnɡ) 悯 默(mǐn) . . 迁谪 (zhé) 荻 花(dí ) . . 敛 容(liǎn) . 红绡 (xiāo) 钿 头云篦 (diàn bì ) . . . 嘲哳 (zhāo zhā) .. 悄声(������������ǎ������) 悄悄(������������ā������) 幽咽(������è) 咽 咽喉(������ā������) 狼吞虎咽(������à������)

高中语文 3.10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件 苏教必修4

高中语文 3.10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件 苏教必修4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赏读:嫦娥:神话中的月中仙子。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
因为偷吃了不死药,飞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 药,如今独在月宫伴着碧海青天寂寞伤心。 人们多羡慕神仙的生活,在诗人看来,仙子嫦娥虽摆脱了尘
世的烦恼,可她那幽居月宫,日日夜夜面对碧海青天的孤寂生活,
就带来抵达。如果你有过长途跋涉,会对这种感觉记忆深刻。
看似建造已好的心境崩塌于一个夜晚,一个眼神,或是一段
文字,又有什么不好呢,说明那颗心依旧柔软。这和坚定无冲突。 良好的心境是一片大海,要承容下微澜或巨浪,而非停滞静止。 心可以无限扩大,敏感善良却难得。
修身名句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并序/锦瑟
哲思短章
良好的心境 安妮宝贝 坐在火车上,看得到风景在出现、消失、又出现,一直此起 彼伏,那是因为你在前进。你只能带着自己去旅行。对他人,可
以善待,珍重,但无需寄予厚望。没有人可以解释我们的内心。
哲学、宗教、数学和物理„„诸如此类,一切方式,我认为 并非让人远离简单的生活,而是让我们的生活更简单,因为它们 的系统在建立中有强大的超脱感。理性思考分析和辩证,让我们 的心灵在劳作中单纯。烦恼即菩提,只是说明,黑暗与光明,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赏读:春蚕直到死时银丝才可吐尽,蜡烛燃尽成灰烛泪方能
流干。这一千古奇句以“春蚕”“蜡炬”一对颇富表现力的比喻,
描写恋人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春蚕吐丝,丝尽命亡;蜡烛长燃, 泪干身尽。深深相爱的恋人不得不分别,那离别后呕心沥血的相 思,就像春蚕吐丝、蜡烛成灰一样至死方休。这忠贞的感情撼人 心弦,它所体现的执著追求精神,更具有普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