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优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生命生命》通过讲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课文内容涉及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意义等方面。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2 讲解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生命的文章或故事,扩展对生命的理解。

5.2 作业批改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和热爱生命的态度。

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生命生命教案集锦八篇生命生命教案篇1一、导人新课,感知生命1、揭题,画面感知:师: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19课。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象,请同学们用心欣赏,看看你是否从画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播放动画课件:小草生长、花儿绽放、蜜蜂采蜜)画外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在风中舞动身姿,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绽放的花儿似乎在向俺们展示着生命的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它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师:你是否从画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1:俺认为生命就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

生2:俺感觉到生命就像小草一样生机勃勃。

生3:俺感受到生命必需是坚强的,像小草一样。

2、走近作者──杏林子:师:生命神奇,生命美好!今天俺们就来学习19课《生命生命》。

作者──杏林子。

同学们,生命假如像鲜花一样美好,那当然好,是吧。

可是,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她的生命历程却很少鲜花相伴,更多的是曲折坎坷。

同学们了解杏林子吗?生:杏林子是一位残疾人,但是她并没有因为生命对她不公平,遇到挫折就站不起来了。

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生摇头)师:那就请同学们随老师的介绍走近杏林子。

(出示幻灯片──包括文字内容及杏林子的照片)师(深情讲述):这位就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局部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她忍着极大的痛苦,数十年坚持自学,凭着坚强的毅力,写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

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指课题)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翻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音读准。

(生朗读课文,个个读得很投入,师巡视,给予个别生协助)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很投入地读课文。

下面,俺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

男生、女生分段朗读,看看谁读得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4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意图】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

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

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2 走进作者—杏林子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课件展示)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要求:自由读第二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

学生交流(1)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3)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

《生命生命》教案准备

《生命生命》教案准备

《生命生命》教案准备教案名称:《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环境;2.掌握生命的分类和特点;3.理解生命的演化和进化过程;4.引导学生保护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特点,生命的分类和演化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生命的演化和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2.生命的图片和教具;3.实验器材和化学品;4.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1.利用图片和教学视频引入生命的主题;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让学生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课时: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等;2.分类介绍生命的三个域: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古菌,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分类。

第三课时:生命的进化和演化1.介绍生命的演化和进化过程,包括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进化的种种方式等;2.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进化过程。

第四课时:生命的保护和珍惜1.讨论生命的保护意义,并提出保护生命的方法和途径;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多媒体结合:通过教学视频和图片引入生命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探究: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生命的特点和演化过程;3.启发引导: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能力;3.作业检查:布置相关作业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拓展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2.组织学生参加生物科普活动,增加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和兴趣。

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生命的特征、分类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篇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会制定教学设计,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

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

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语文课《生命生命》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生命生命》教学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感恩之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命的场景,如诞生、成长、奋斗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生字词可以圈出来。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如何珍惜生命。

4. 成果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并强调生命的可贵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谈谈对本课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珍惜生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表现。

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2. 生字词:生、命、热爱、珍惜、财富、一次、美好、创造3. 课文解析:本课文通过讲述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文采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情景演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景演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演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4. 保护生命的措施5. 生命的传承与延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保护生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价值等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关于生命的故事,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生命的定义与特点:讲解生命的定义,阐述生命的特点,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3. 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如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等,并讨论生命的意义。

4. 学习尊重生命: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5. 保护生命的措施:讲解保护生命的方法,如保护动植物、关注环保等,并分析实际案例。

6. 生命的传承与延续:讲解生命的传承方式,如生育、教育等,并讨论生命的延续意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9. 板书设计:生命的定义与特点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保护动植物关注环保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保护生命的措施实例分析生命的传承与延续生育教育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与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3. 反思板书设计,优化字体、颜色、布局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生命》一课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营造学习气氛
孩子们,在我们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有一首小诗来送给你们。

一定要注意听,看谁能够记下来。

师说:天空说:生命是飘动的白云;海洋说;生命是起伏的波浪。

指名说
接下来的后两句是。

大树说:生命是生长的枝条;小鸟说:生命是飞翔的翅膀。

齐说。

师说:真会倾听啊,如此细心的倾听你一定会学有所获。

师说:老师也曾思考过生命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带着从未思考过人生的你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去感受生命。

板书,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师说:课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纠正字音。

2)观察一下生字,教师指导书写:震撼的“撼”和糟蹋的“蹋”;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认识了这些生字词,现在如果他们回到了文中,你还会读吗?
听老师的要求: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我们齐读,剩下的指名3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师引导发现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3、现在我们先进入分写的部分,看作者写事的三个例子。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三个事例中分别叙述了怎样的内容,试着给这三个事例加个小标题。

机动部分:
1、名词的列法:例如飞蛾、瓜苗、心跳
2、短语的列法。

(干什么?)例如: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跳
有律
3、短句的列法。

(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例如:飞蛾在绝境中求
生;瓜苗在困境中生长;心跳沉稳有律
师:这种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可以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可以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读悟结合。

师指着板书归纳:文章选取了飞蛾在绝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这样的困境中生长,我静听心脏跳动、感受自己的存在,这三件寻常小事,分别从(师引导:动物、植物、人类)三个角度,对生命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相信你读后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感触。

出示默读要求:
默读第一个事例,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指名汇报:
1、谈体会
预设1、抓住了挣扎、极力鼓动等动词,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把那种动态读出来。

师引导: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的感动呢?
预设2、反复的写法或者标点符号,
例如:那样、那样以及标点符号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带给自己的感受,
师说:刚才你们抓住了重点词感悟句子的方法真的不错,飞蛾极力鼓动翅膀,不停的挣扎着,那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此刻,你觉得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那样(),那样()。

指名说2人
过渡语:
小飞蛾对生命尚且如此,植物也不例外。

出示默读要求:
师说,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第一个事例的方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3、4自然段中的两个事例,划出自己感动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引导:写完后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第二个事例:
指说:预设1、动词,“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生读出感受,师引导说,仿佛看到了那种______________的画面。

这个事例中的哪些地方你还有不同的感受呢?
预设2、“竟然、竟”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意料不到)。

师引导:瓜苗,一个渺小的生命,能够冲破外壳,不屈向上,茁壮生
长,此时你对生命一定有了新的感悟,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那样()。

过渡语:这些故事让我们透过文字读出了它背后的画面;感受到文字传递的情感,渺小的动物、植物生命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
生汇报交流:
第三个事例:
生:指名汇报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感悟。

师:孩子们,老师在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现在,就让我们静静的闭上眼睛,摸着自己的胸膛,感受自己的心跳。

生:指说自己的感受。

(强劲有力,健康有律……)
师引导: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我听出你读出了自豪、高兴还有激动……
师:之所以如此的强劲有力,那是因为我们非常健康,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出示作者简介作者。

生:自己静静的看着作者的简介,说说让自己感受震撼的地方,谈体会。

师:同样的生命我们有些人在“好好使用”,有些人在“白白糟蹋”,像杏林子这样是“好好使用”还是白白糟蹋?像她这样“好好使用”的人你还知道谁?指说2人,师引导看到阳光的一面。

“白白糟蹋”的人呢?指说1人。

预设: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过渡语:孩子们,面对自己强劲有力的心跳你一定对生命又有了自己的感悟,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那样()那样()。

指说2人
四、感悟升华
看板书,回顾课文的内容,这三个事例让我们为之肃然起敬,这就是生命。

作者用小动物、小虫子,静听心跳这样的小事让我们感受了深刻的蕴意,像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师引导:为了更好的引起我们和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层层拓展又步步深入,有力的突出了中心。

师引导:
1、此刻,飞蛾极力的鼓动翅膀,求生的欲望告诫我们: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地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此刻,瓜苗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怦然心动,嘱咐我们: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地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此刻,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实,我们一再提醒自己,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地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所以: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我听懂了: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师引背最后一段。

感悟题目的写法:反复的写作方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课题中两个“生命”反复:
1、体会写法,反复的修辞手法
2、体会含义:是提醒自己和读者一定要珍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五、书写生命感悟。

课文中的故事让我们感悟到生命有限,而价值无限,就让我们深深的铭记在心。

请大家拿出笔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六、作业
19、生命生命
一、我能把它写正确,写美观。

蹋______ 撼_______
二、妙笔生花。

(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双翅,
那么强烈!那么鲜明!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
那么坚强!那么勇敢!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

那么沉稳!那么震撼!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

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课后积累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烧的越亮越好。

——肖伯纳2、我的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