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元八年秋,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桓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
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
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
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
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
石欲不战以老秦师。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尽收其器械军实。
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抚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B. 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C. 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D. 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庙堂,文中“庙堂”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含义相同。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
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
”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
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
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
吾当内断于心耳!”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
”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
”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
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
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
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
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
肥水之战全文翻译

肥水之战全文翻译淝水之战【译文】[(太元)八年秋七月,]秦王苻坚下诏大举侵犯(站在以东晋为正统的立场上说的)。
百姓中每十个成年男子;清白人家的子弟(封建社会指医、巫、商贾、百工以外出身的子弟)二十岁以下,有才学和勇气的人,都任命为羽林军(禁卫军)的军官。
(符坚)又说:“命令以司马昌明(晋武帝)为尚书左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副长官),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就形势看,灭晋回师的日期不远,可以预先替司马昌明他们造起房子。
”清白人家的子弟达到三万余骑,任命秦州主簿(主管文书簿籍)赵盛之为少年督统(少年督统:官名,符坚所设)。
当时,朝廷的大臣都不希望符坚行动,惟独慕容垂(原前燕亲王,后受妒忌和排挤而投奔前秦,被封为冠军将军、长安京兆尹)、姚苌(羌族首领,被封为扬武将军)和清白人家的弟子劝他(行动)。
阳平公符融对符坚说:“鲜卑、羌虏(指慕容垂和姚苌),我们的仇家,常渴望战乱兵变以实现他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谋划,怎么可以听从?清白人家的子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悉军队事务,随便用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您的意愿。
如今您相信而使用他们,轻易地兴起大事,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更有后患,悔恨来不及呀!”符坚不听。
太元年八月初二日,符坚派遣阳平公符融统率张蚝、慕容垂等步骑兵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统率益、梁州诸多军事。
符坚对姚苌说:“昔日我以龙骧将军建立帝业,未曾轻易地把它授给别人,你要好好努力啊!”左将军窦冲说:“王者无戏言,这是不祥的征兆!”符坚默然。
慕容楷、慕容绍(两人都是慕容垂的侄子)对慕容垂说:“符坚骄傲自大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叔父恢复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中兴:一度衰落而又恢复),在此次行动了!”慕容垂说:“是的,除了你们,能有谁与我完成(复兴燕国的)大事业呢?”甲子日,符坚自长安发兵,士兵(这里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帜战鼓相望,前后千里。
九月,符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刚达到咸阳,蜀、汉的军队正顺流而下,幽、翼的军队达到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运粮船上万艘。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太元八年,秋,七月。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
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
非汝,谁与成之!”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司马光《淝水之战》原文及译文

司马光《淝水之战》原文及译文太元八年,秋,七月。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
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
非汝,谁与成之!”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淝水之战原文及翻译

淝水之战原文及翻译淝水之战《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
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秦国军队逼近淝水并摆开阵势,晋国的军队不能渡河。
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率领孤军深入我方,而且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
如果移动阵势稍稍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能够渡河。
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是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以凭此做到万分安全。
”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稍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用骑着披铁甲的战马骑兵紧逼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秦国军队就撤退,但是一退就不能再止得住。
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秦军。
苻融驰骋战马巡视阵地,想要制止后退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杀死,秦兵于是溃败。
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
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道。
那些逃跑的秦兵只见风声鹤唳,都认为晋兵将要追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地上行走,在露天里住宿,接连着挨饿受冻,死去的人有十分之七八。
起初,秦兵稍稍后退,朱序在阵地后方喊道:“秦兵败了!”众兵就狂奔。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司马光《淝水之战》原文及译文

司马光《淝水之战》原文及译文太元八年, 秋,七月。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
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 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
非汝,谁与成之!”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淝水之战(节选《资治通鉴》)(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
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髀者,坚食之,赐串十匹,绵十斤。
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
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
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己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兵逼淝水而陈.陈:通“阵”,迫近。
B.君悬军深入悬:引,带。
C.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蹙:迫近D.执其淮南太.守郭褒执:抓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自相蹈籍而死者.B.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民有进壶飧豚髀者.此间旦暮闻何.物C.为晋兵所杀.D.秦兵逼淝水而.陈臣为陛下子弗顾而.去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兵大败”的一组是()①不可复止②(融)为晋兵所杀③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④死者十七、八⑤其走者闻风声鹤唳⑥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玄深谙前秦军队欲速战速决,诱使秦军后撤,秦军稍作退却,结果秦军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晋军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
译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
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
”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
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
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
“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
吾当内断于心耳!”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
”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
”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
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
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
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
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
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选自《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注】①岁镇守斗:岁,木星;镇,土星;斗,星宿名。
斗宿的分野在吴地(东晋占据吴地,吴即东晋)。
《汉书·天文志》:“岁星所在,国不可伐。
”下文“福德在吴”也是此意。
7.对下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臣辑睦辑:和睦
B.以待其衅衅:罪过
C.吾虽未为令主令:敬辞
D.臣惧有不虞之变生子腹心肘掖虞:料想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欲自将以讨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B.武王犹为之旋师吾属今为之虏矣
C.愿陛下且按兵积谷犹且从师而问焉
D.易于拾遗急于星火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肜大肆吹捧秦王苻坚,极力逢迎,认为东晋不堪一击,前秦替天行道,有不战而胜之功,他的说法正合苻坚的心意。
B.石越和权翼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对东晋的有利条件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形势对前秦不利,反对前秦攻打东晋。
C.苻融深受苻坚信任,他忠言直谏,可谓苦口婆心。
他主张先攻打鲜卑、羌、羯族,解决了心腹之患之后,再攻打东晋。
D.秦王苻坚狂妄自大,幻想一举消灭东晋。
他表面上虚心纳谏,其实刚愎自用,当臣子提出反对意见,他感到很不痛快。
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陛下返中国土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3分)
(2)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3分)参考答案:
7.(3分)C(令:美好的,贤明的。
)
8.(3分)D(A.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B.介词,因为/介词,
表被动;C.副词,暂且/连词,尚且;D.介词,表比较。
)
9.(3分)C(苻融只是认为鲜卑、羌、羯族是心腹之患,并没有提及攻打;而且他也不赞同攻打东晋。
)
10. (6分)
⑴陛下让士人百姓返回中原,使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成功,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啊。
(“中国”“桑梓”“回”各1分。
)
⑵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兵,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够依仗什么天险呢!(“以”“投鞭于江”、宾语前置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元七年……冬天的十月,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
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秘书监朱肜说:“陛下奉行天意惩罚东晋,一定能不战而胜,如果东晋的国君不口衔璧玉到军门(投降称臣),就一定会逃跑客死他乡。
陛下使(逃难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们的家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天地庆祝大功告成,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个时机啊。
”苻坚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愿望啊。
”
尚书左仆射权翼说:“过去商纣王无道,但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在朝,周武王尚且因此而撤兵。
如今东晋虽然衰微弱小,但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都是江南一带才识卓越的人,他们君臣和睦,
内外同心,以我来看,不可图谋!”苻坚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诸君各自说说自己的意见。
”
太子左卫率石越说:“今年木星和土星守护吴地(东晋),福德都在东晋一边,攻打他们必然遭致上天的灾祸,而且他们依仗着长江的天险,百姓为他们所用,恐怕不可以攻打他们啊。
”苻坚说:“过去周武王攻打纣王,违背太岁和卦辞。
天理幽深,不易明白。
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吴王孙浩都依仗着长江及两岸的湖泊,仍不能免于灭亡。
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卒,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依仗什么天险呢!”石越回答说:“被灭亡的三个君主都是荒淫无道的昏君,因此敌国打败他们,比从地上捡起东西来还要容易。
现在的晋国虽然没有德行,但也没有大的罪行,希望陛下暂且按兵不动,囤积粮谷,来等待晋国的罪过。
”在这种情况下群臣各自陈说利处和弊处,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下来。
苻坚说:“这就是所谓的在道路边建造房屋,没有什么时候能够造成。
我应该由自己来决断。
”
众大臣都出去了,只留下了阳平公苻融。
苻坚对他说:“自古决定大事的,只不过一两个大臣而已。
现在众说纷纭,白白地扰乱人心。
我应当与你一同决定此事。
”苻融回答说:“现在攻打晋国有三个不利因素:天理不顺,这是其一;晋国自身没有罪过,这是其二;我军征战频繁,士兵疲惫不堪,百姓也产生了畏敌之心,这是其三。
群臣当中说晋国不可攻打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够听从他们的意见。
”苻坚变了脸色说:“你也像这样,我还指望谁呢!我有百万强兵,财物兵器堆积如山;我虽然不是什么贤明的国君,但也并非昏庸之人。
乘着捷报频传的势头,去攻打垂死挣扎的国家,为何还要担心不能攻克呢?怎能再留下这些残敌,让他们长久地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苻融哭泣着说:“晋国不可以消灭,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如今使军队劳顿,大举出兵,恐怕不会取得万无一失的成功。
况且我所担忧的,还不止这些。
陛下宠信厚养鲜卑人、羌人、羯人,使们遍布京城地区,这些人是我们深深仇恨的大敌。
如果只留下太子和几万弱兵守卫京师,我担心在京师会有不能预料的严重变故发生,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我见解愚拙,果真不值得采纳;(那么)王景略是当代杰出的人士,陛下时常把他比作诸葛亮,难道您不记他的临终遗言吗!”苻坚仍然不听。
在这种情况下朝臣纷纷向苻坚进谏,苻坚说:“凭借我们的实力攻打晋朝,比较双方的强弱之势,(前秦攻打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轻松,然而朝廷内外却都说不能攻打,这确实是我所不理解的!”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